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长津湖之魂

老严睁眼看世界 2023-09-19 23:51:40

1950年,美军不顾国际公约,悍然向朝鲜发起战争,而朝鲜与我国东三省毗邻,所谓“唇亡齿寒”,美军真正的目的是针对我国,美国向朝鲜韩国战场增兵严重威胁了我们的国家安全,于是我们伟大的志愿军先辈们跨过鸭绿江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而这其中最从惨烈的战役之一就是长津湖战役,在温度零下的环境下和装备精良衣物厚实的美军直接较量,伟大的先辈们不怕苦不怕难,为了国家浴血奋战,从未有一步后退,因为身后就是心心念念的伟大的祖国。这就是长津湖之魂,更是我们国家、民族之魂,我们要时刻牢记这些为国家为人民浴血奋战的先辈们,让英雄之魂代代传承。

志愿军血战长津湖,“冰雕连”震撼世界,美上校:活着离开是侥幸

在这场热血与冰雪的战役中,志愿军战士身穿单薄的棉衣,于零下四十多度的极寒环境里血战美军;即便先遣战士的血水与尸体冻结在了一起,也阻挡不了后续部队永无止境的向前冲锋! 志愿军面对全副武装、机械化辅助的美陆战一师死战不退,凭借极为落后的武器装备,创造了全歼美军一整个团的神迹。

使得陆战一师遭遇到两百年以来的首次重创,逼迫敌军不得不开启史无前例地惨败大溃逃。 可是志愿军该战役中也伤亡惨重,甚至有一百二十五名战士被活生生冻成了雕塑。此战究竟是怎样的一场恶战?志愿军到底经历过怎样的血泪史呢?

在长津湖之战中,志愿军依靠血肉之躯,一举将装备精良、武装到牙齿的美陆战一师彻底击溃;彼时敌方肝胆俱裂,惊骇间只好全线实行大逃亡之举! 随着长津湖战役的告捷,志愿军不仅成功收复三八线以北区域,而且还将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全然击退至三八线以南的清川江周边。

长津湖战役的大获全胜,不但挽救了朝鲜半岛战事倾颓的局面,还让世界各国看到了志愿军舍生忘死、铁血般的钢铁意志,以及中国军人无可战胜的真正实力! 你们是否认为志愿军英勇无敌呢?如果深切表示赞同的话,请将“志愿军威武霸气”七个字留在评论区!

不过此刻问题又来了,志愿军为什么一定要打响长津湖战役?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以及装备落后的情况下;志愿军究竟是如何歼灭美军王牌部队,又给对方留下了怎样的噩梦呢?在本期的视频中,草根将带领众位好友们,一起去回顾那段令人落泪的 历史 ,探寻史诗级长津湖战役背后掩藏的秘密。

众所周知,朝鲜半岛爆发冲突之后,朝鲜人民军以绝对实力取得了节节胜利,并且顺利攻陷南朝鲜首都汉城,统一整个半岛似乎指日可待。 孰料美方却联合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组成十七国联军,顺利实现仁川登陆后,很快便强势改变了朝鲜战场局势。与此同时,老美还妄图将战火蔓延至我国边境。

忍无可忍之际,伟大领袖果断派遣三十余万志愿军入朝作战,极大打击了联合国军的嚣张气焰。1950年11月,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宣告终结,我方取得了哪些战果呢? 志愿军以雷霆之力迫使联合国军,不得已从鸭绿江边,而狼狈逃窜至清川江以南地段;由此挫败了敌人试图在感恩节前夕,全面侵占朝鲜半岛的图谋。

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是否会就此认输呢?此事自然没有这样简单!野心不灭的美军再次卷土重来,遂制定更加周密的总攻计划,力求在圣诞节来临之前结束朝鲜战争。 敌军到底有着怎样的作战部署呢?美军决定先派遣小股地面部队,对我方防御地段实行试探性进攻。

紧接着便命令第十军、第八集团军兵分两路,分别沿着东线、西线向着北部区域发动总攻。面对着来势汹汹的顽敌,志愿军仍旧保持着冷静态度;我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再巧妙利用阵地战、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方法,将敌军进行逐一击破。 不过志愿军的计策远不止于此,我方还凭借炉火纯青的分割包围、穿插迂回和悉数歼灭等战术,将敌人长时间拖延在战场。

为后续部队进行迂回穿插作战,实现全面合围敌军之势而奠定基础。其中在西线战场,志愿军第十三兵团作战勇猛,以六个军的兵力成功将联合国军悉数击溃; 至于担负东线作战任务的军团,则是宋时轮率领的第九兵团三个军。

自第一次战役失利以后,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始终难以释怀,为此很快打响了第二次战役; 他始终坚信己方军队能一战定乾坤,然后高高兴兴返回家乡过圣诞节!伴随西线战场的溃败,麦克阿瑟便寄希望于东线战场。

为了给敌军造成迷惑效果,志愿军第四十二军不仅主动放弃长津湖以南地段,而且还故意大范围缩小战果,表现出一副畏惧作战的姿态。果不其然,素来自负的麦克阿瑟更加忘乎所以; 他认为志愿军实在言过其实,以往的攻击态势不过是象征性进攻而已!基于此种情况,联合国军总部遂敦促东线军队加速推进。

11月24日,美第十军浩浩荡荡沿着咸兴、长津湖公路向北发起攻势。美方第十军到底是什么来头呢?须知,第十军由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也就是陆战一师,以及第三步兵师和第七步兵师所组成。 其中第三步兵师曾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过欧洲战场的北非战役、法国南部登陆战、西西里登陆战,具有相当丰富的作战经验。

而第七步兵师曾与日军多次鏖战于太平洋战场,并以作战精准和靠谱而著称,被世人赞誉为“滴漏器师”。 然而美第十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当属陆战一师,无疑是美军王牌之中的王牌军队。陆战一师一战封神的战绩,也是源自于太平洋战场。

该军队与顽强固守于瓜岛、贝里琉岛和冲绳岛等岛屿的日军激战,并且严重挫伤了日方的锐气;正是依靠赫赫战功与无畏精神,陆战一师曾获得过总统三次嘉奖令; 在二战结束之后,陆战一师还奔赴我国华北地区,协助国民党军队攻占城市,一直1947年9月方才全部撤离我国境内。

纵观而言,陆战一师在战场上见证过日军、国军的战力;鉴于此,他们似乎没有将眼前的志愿军放在眼里。 然而在不多久之后,此军队即将被史上轻步兵巅峰的志愿军狠狠教训。对于身经百战的美第十军的强大攻势,我军又将如何进行抵挡呢?为了彻底破灭敌人进攻,志愿军第九兵团将在长津湖附近,与美方展开一战激烈的厮杀对决!

在描述这场战役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长津湖的大致状况;长津湖处于朝鲜半岛北部地段,属于一条坐落在长津江上游的人工湖泊。 长津湖所处位置的平均海拔相当高,至少可达一千米以上;此处周围山峰层峦叠嶂,又覆盖着广袤的森林植被,故而可以通行的道路十分有限。

更让人心惊的是,1950年冬季来临之际,长津湖迎来了史上最寒冷的凌冽天气;且遭遇了五十年都不曾出现的寒流,以至于最低气温足足可达零下四十度。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中,就算连正常的生活都难以进行; 而志愿军即将在此处与美军激战,所面临的艰难可想而知。不过在茫茫雪原里,第九兵团下辖三个军近十五万人,早已在静静等待着围猎目标的出现。

志愿军第九兵团能够顺利潜伏于这里,确实是经历了九死一生的磨砺,为什么会这样形容呢? 我方在御寒物资短缺的背景下,为了争取战场主动权不得不提前踏上征途。进入朝鲜半岛第一周时,第九兵团便由于天气过于严寒,导致九百多名战士永远地长眠于此。

可是在英雄无双的志愿军眼中,前方即使密布刀山火海,也决然没有退缩畏惧之理;就这样,我方将士凭借着无与伦比的顽强信念,硬是靠着两条腿翻越了一座又一座雪山。 为避免被敌军侦查机发现,志愿军在行军途中坚持不生火、不做饭;实在饥饿难耐时,每日仅靠冻得硬邦邦的土豆块充饥,或者是混合皑皑白雪吃着炒面。

置身于极度寒冷的环境里,即使是保暖装备优良的美军都叫苦不迭。 然而志愿军在生死考验面前,竟然始终保持着每天急行三十公里的速度;连续进行十天天后,终于在美方第十军的眼皮底下,悄无声息地集结于长津湖附近。

当我军十几万大军隐蔽挺进东线战场之时,美方军队仍旧没有丝毫觉察。我军这项教科书级别的军事行动,事后被世人推崇至极,被盛赞为当代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 当第九兵团抵达长津湖预定作战位置后,经细致排查后初步摸清了敌方部署;待一切准备就绪以后,便可以向着美军陆战一师发起进攻。

11月27日深夜十时许,我军派遣第九兵团下辖第二十军、第二十七军共八个师的兵力,与美军第十军展开了激烈交火。 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望着满山遍野的志愿军,一时间竟难以接受眼前事实。他绞尽脑汁也不会明白,志愿军到底是如何隐蔽行军、继而从天而降的呢?

趁着美军陷入混乱之际,我军决定及时把握战机,对敌人施展分割围歼的战术。通过一夜之久的猛烈进攻,美陆战一师、第七步兵师,逐渐被我军截断成五个部分。 彼时美第十军还未查清楚战场状况,便彻底陷入了志愿军的分割包围圈之中。

美军此时是否还有突围能力呢?陆战一师作为美方精锐之中的精锐,能耐自然无法言说;缓过神来的美军迅速稳定阵脚,不甘心就此坐以待毙; 于是他们依靠坦克组织起三个环形阵地,并且在各种轻重机枪、榴弹炮的掩护下,凭借密集强大的交叉火力网阻挡志愿军进攻。

获得片刻喘息机会后,美第十军军长当机立断,命令所有队伍向南部缺口突围,且以最快速度实现完美撤退。我军可否能有效阻击敌人奔逃呢? 须知,美军要想完成撤退,必须要穿越死鹰岭。

作为长津湖连接外界的必经之路,死鹰岭底部坐拥着一条宽敞公路线,能够满足大型机械化装备的转运与行驶。 11月28日凌晨,美陆战一师行径至死鹰岭周遭。在敌人超强火炮的袭击下,志愿军战士抵挡着一波又一波的进攻。美军眼看一直无法突破,就利用空中力量对我方阵地实施狂轰滥炸。

战事发展到白热化阶段,美军战机轰炸时间持续增长;彼时丝鹰岭阵地早已湮灭在了熊熊烈火中,在无数炮弹、汽油弹的摧残下,每块土地早就变为黑色焦土; 就连零下几十度被冻结的厚厚冰层,也在火炮的冲击下迅速融化升华。

不过遗憾的是,在誓死守护死鹰岭阵地五天后,志愿军战士已然仅剩六十多名战士;第二十军五十九师师长戴克林深知已阵地无法固守,于是特意作出最后一项特别安排; 他命令一一七团一营六连战士,绕至死鹰岭后方的一处高地上,由此而埋伏妄图溃逃的敌军。 对于志愿军而言,奔赴朝鲜作战可谓是困难重重;而敌我双方许多方面的差距,实在是显得过于悬殊,具体指向哪些方面呢?

其一、志愿军重型武器太过落后;以美陆战一师为例, 该军队共有三个陆战团,其中两个团竟然都配置有五辆坦克、二十四门火炮;另外则是一个拥有七十二门一百毫米口径重炮的炮兵团,榴弹炮冲击波影响半径为一百米、有效杀伤力半径可达五十米。

不仅如此,陆战一师还坐拥七十多辆坦克组成坦克营; 反观我军第九兵团炮兵师,只设立有一个山炮营;仅配置山炮十几门、老式火箭筒、迫击炮八九门 ;试问这般简陋的装备,又如何能够冲破坦克装甲防护呢?

其二、志愿军单兵火力太弱; 美军装配着M1式加兰德步枪,每次可填装八枚子弹,仅需四秒就可悉数发射完毕 ;志愿军每班只有一把冲锋枪、每排也只可分到一挺轻机枪;普通士兵手中的武器,大部分都是中正式步枪与三八大盖;而一些士兵甚至还在使用,晚清时期所制造的汉阳造枪械。

其三、志愿军信息通信艰难;美方步兵师共配置一千六百多部电台,可以精确到每排每班; 我军仅仅拥有十几部电台,营级以下单位只能依靠军号、哨子等交流,为此贻误了诸多战机。 其四、志愿军后勤保障艰难;美第十军拥有 汽车 四千多辆、装甲车四百余辆; 而我方非但只有几百辆 汽车 ,而且还时常遭遇敌机轰炸,大多数时候都是依靠人力运输。

其五、志愿军严重缺乏御寒物资;第九兵团因出师紧急,大多数战士都是身穿单薄棉衣作战; 相比之下,美军不但有着齐备的保暖衣物,而且还有着防寒服、鸭绒睡袋等。或许美军知晓志愿军面临的困境,于是一直都在奋力设法打通被截断的阵地。 愈战愈勇的志愿军又会如何应对呢?

第九兵团司令宋时轮当然不会给敌军喘息机会,继而命令各部集中优势兵力,向着敌军实施逐一歼灭战法;在此过程中,第二十七军第七十九师负责牵制,处于柳潭里境内的美陆战一师;第八十师、八十一师则进攻长津湖东地段,消灭被围困于新兴里的美第七师大部。 殊不知,该师主力部队当属三十一团;此团曾参与过对俄战争,因优异战绩而被总统授予“北极熊团”称号。

即使这样,这支王牌部队仍旧不堪一击;志愿军于12月2日奇袭北极熊军团,并成功击毙团长麦克莱恩上校,又顺势将其团旗缴获。 值得一提的是,该战事取得了我军在朝鲜战场上,唯一一次全歼美精锐团的辉煌战绩。士 气备受打击的美军依然垂死挣扎,陆战一师在强大火力网的庇佑下,最终突破了志愿军层层防御,于三天后逃窜至下碣隅里地区。

从12月6日开始,美方开始向着古土里方向徐徐撤退;要知道,下碣隅里至古土里之间仅有二十多公里路程,可是陆战一师竟然耗费了六十多个小时才走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志愿军秉承全歼王牌部队的思想,一路上都在不断阻击敌人前进之路。

即使是机械化程度顶尖的陆战一师,每前进一公里,都需要花费三小时左右;以此看来,所谓的精锐部队,每推进一米都要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志愿军是否可以彻底断绝敌人后撤之路呢? 心急如焚的麦克阿瑟为避免军队全军覆没,除却依靠坦克、装甲车作为掩护意外,还指派几百架战机保驾护航。

因为志愿军没有强悍的空中支援,再加上当时弹药已经严重匮乏,故而被美军拼命突围至古土里地区。虽然美军脱离了地狱般的路段,但是距离逃亡目的地还有大约九公里路程。 正当敌方准备一鼓作气冲向沿海地带时,却忽然接到了一则恐怖异常的消息,彼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原来陆战一师逃亡必须通过的水门桥,早就被第二十军战士所炸毁。水门桥坐落在古土里以南位置,桥梁总跨度大致为九米,是连接下碣隅里、兴南港口的主要纽带。 不过该桥梁修筑位置奇特,非但四周没有其他路段可供绕行,然而桥底还有着深不见底的万丈深渊。

陆战一师知道水门桥是唯一求生通道,于是便命令工兵利用挖掘机等各种基建设备,再砍伐附近树木作为材料 ;只耗时十几小时,就重新打造出一座木质桥梁。不甘心任务失败的志愿军,巧妙躲避层层阻碍后;随着振聋发聩爆裂声响起,水门桥再一次被我方顺利炸断。

陆战一师求生欲已然不可比拟,不久之后美军凭借功能齐全的建桥坦克,随后与成功架设一条钢制框架结构的坚固桥梁。 志愿军此刻会如何抉择呢?无可退却的勇武战士毅然调整作战姿态,最后在12月6日晚第三次秘密爆破了水门桥。

事到如今,美军是不是已经插翅难逃了呢?绝望忧愤的陆战一师似乎已再劫难逃,不过联合国军司令部经过商议后,居然向日本三菱重工订购M2型车辙桥组件。 通通过一昼夜的不间断施工,一座坚硬如铁、可承载五十余吨重量的水门桥再次巍然矗立。

志愿军已然失去了所有弹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敌人逃出生天。安然穿越水门桥的陆战一师,由于畏惧志愿军追击,便毫不犹豫地炸毁了新修桥梁。 本该命悬一线的陆战一师,是否真的就安全了呢?其实不然,五十九师早已派遣六连战士扼守于咽喉要道

草木皆兵的美军害怕遭遇伏击,曾对四周高地进行猛烈轰炸,却没有发现任何异常。美侦察兵上前进行排查之际,却被眼前场景所深深震慑! 志愿军战士呈现出散开战斗队形,他们俯卧在雪地里,双手紧紧握着步枪,神情威严的直指眼前敌军。

严阵以待的志愿军,为何没有发动攻击呢?战士们身穿单薄衣衫,一直在默默等待敌人抵达;谁知满腔热血却被湮灭于冰天雪地中,拼死阻敌的志愿军竟被冻结成了“冰雕连”。 其实冰雕连一共有三座,另外两座分别是第二十军六十师一八零团二连,第二十七军八十师二四二团五连的无畏英魂。他们以血肉之躯,筑成了足以威慑世界各国的钢铁意志长城。

12月12日,美陆战一师与第三师完成会师,而后继续向南逃亡;美第十军到达兴南港后,在航母战斗群等掩护下最终撤离,至此长津湖战役终于缓缓落下帷幕。 在这场战役中,美陆战一师阵亡至少四千多人,而实际减员则超一万人。

志愿军长津湖之战,致敬“冰雕连”,美上校:活着离开是侥幸! - 西瓜视频

/7102304242974589475?logTag=530cb48d84d9b1f60990

长津湖之水门桥2观后感600字6篇

长津湖之水门桥2观后感600字篇1

2月17日下午,上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会组织全体职工观看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 》,观看时我的双眼在顷刻间不知不觉地湿润了……这许多鲜活的生命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献给异国的灾难。电影让我们重新学习认识新中国的国威和人民军队军威,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不愧为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

在朝鲜处于生死存亡,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他们穿着单薄的衣服,用意志与零下三四十度的温度对抗;他们拿着最为普通低端的枪械,用生命与坦克、大炮一决上下;他们藏在皑皑白雪之中,甚至有些人彻底与冰融为一体,再没醒来……经历千难万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他们圆满完成了中国人民赐予的光荣而伟大的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以宝贵的生命维护和平安宁,以壮丽的青春谱写了历史的辉煌篇章。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前辈的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争的创伤随着岁月的流逝似乎渐渐抹平了,但那场战争留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印迹永远不会消失,十余万为国捐躯的中华好儿女的英名更是永远铭记不忘。

勿忘历史,珍惜今天,我们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我们要时刻珍惜这一切。

长津湖之水门桥2观后感600字篇2

虎年第一天就买了电影票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整个节奏比第一部强很多,没有过多的历史背景介绍,主要把关注点放在如何炸毁水门桥的任务上,战斗场面还是很精彩的,特别是第一次炸水门桥,但后面两次炸桥就有点渲染的成份了,第二次用炮弹加子弹射击炮弹头部撞针引爆,这点跟历史真实不是太符合。看描写《朝鲜战争》的书籍,里面有一些相关描述:

12月1日,志愿军炸桥小分队便穿插到水门桥突袭守桥美军,并将水门桥炸毁。然而仅过了一天,美军工兵便用木材快速修复。

12月4日,志愿军再次炸毁桥体,也炸掉了周围的工兵修补材料。这次破坏相当严重,但很快,重型工程机械赶到水门桥,在原有的桥墩基础上架起了钢结构桥梁,使其更加坚固。

12月6日,志愿军第三次用炸药摧毁了整个桥,将桥墩连同桥柱桥面全部炸毁。侦察兵作出汇报:发电所已经被彻底炸毁,好几个月才能修复。史密斯也近乎绝望。但美陆战一师在整个美军中有着重要地位和声誉,早在美陆战一师溃退的第一天,美国总统杜鲁门便慌了阵脚,甚至在记者会上发出了“正在考虑使用原子弹”的言论。麦克阿瑟命令全军后勤保障部队,不惜一切代价,修好水门桥。这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在工兵参谋乘坐直升机勘探计算后,工兵营提出一个*常识的“桥接计划”——空运一座桥来,就地进行组装!于是,日本军工力量,作为水门桥一役中扭转战局的第三方势力登场了。

所以,真实的历史是志愿军三次炸桥成功,用的都是炸药,美国工兵也是多次修桥,最后其实还是让美军陆战一师的机械部队成功撤出了战场,但炸毁水门桥的这个行动对整个战役的影响很大,也曾经让美军一度惊慌失措,否则王牌一师被整个围歼的后果谁都承担不起。

长津湖之水门桥2观后感600字篇3

今天同学去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我不得又一次感叹和平的来之不易,以及抗美援朝军人们的英勇善战。

中间有几个片段令我记忆犹新,其中一个就是勇士们在准备炸水门桥前出发时一同凝望祖国的方向的场景——那座高高的雪山。是啊!祖国的方向,太阳升起的方向,是那么的明亮,可是他们要向相反的方向走,去迎接黑暗,迎接战斗,迎接牺牲。目的就是为了保护那东边升起的阳光,那近在咫尺的祖国。

或烈火烧身,最后一步也要赶到机关枪前,堵住枪眼。或不顾生死,看着扔来的手榴弹,为了保护队友,果断扑上去抱住。或不知疼痛,腿断了,也要把信号传给传令人。我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的浮现政治老师的话:这道题要回答的是抗美援朝精神——前赴后继,不畏死亡,坚持不懈,无私奉献……

有的英雄长眠于雪山之下,被折磨人的暴风雪摧毁,也许至今他们还在异国他乡。不过,我们带回来的,我们要默哀,要崇敬,没带回来的,也希望他们能够去往极乐净土。感谢你们,是让你们让新中国在国际上有话语权;感谢你们,是你们保住了家门口,让全国人民安全的生活;感谢你们,是你们珍贵的抗美援朝精神,让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深受感染,永久铭记你们——我们的英雄。

长津湖之水门桥2观后感600字篇4

今天是2022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四,昨天看了新春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作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长津湖》的续集,《长津湖之水门桥》主要讲述的是以抗美援朝为背景的三炸水门桥的故事。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异国的土地上开启了抗美援朝的伟大篇章。

每次观看抗战影片,眼眶总是一直湿润着,中国军人钢铁般的意志,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伟大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人。

伍千里带领第七穿插连刚刚结束机场大战,还没好好休息一下,马上接到上级通知,立刻赶往水门桥执行炸桥任务。所有战士立刻出发前往目的地。

战士们一边要抵挡风雪交加,严寒刺骨的恶略天气,一边要随时警惕敌机的轰炸。还要誓死完成任务。所有战士丝毫没有懈怠。

始终保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一次次攻克难题,一次次完成任务,最终除了伍万里以外,所有英雄们都牺牲了,换来了战争的最终胜利!也换来了我们今天安稳而幸福的生活。

为所有烈士们致敬,为所有为抗战英雄们致敬,人民永远会记住这样的恩情!

感恩伟大的祖国,感恩我们是中国人!

长津湖之水门桥2观后感600字篇5

长津湖之水门桥,看完了,今天带孩子一起去看,看完感觉水门桥比长津湖好。

不仅是家国情怀,更重要的是看到水门桥中的每个人物的变化和成长,让我觉着意外惊喜。

长津湖里出现的每一个人物无一遗漏,全部在水门桥中交代的命运,怎么说呢,可以说是上部当中的所有铺垫,水门桥里几乎都得以伍万里从一个毛头小子到成长为七连的中流砥柱。

伍万里从桀骜不驯到日渐成熟的过程,而这种真实感就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通过战场带给他的快速成长,这种成长速度比我们快很多,因为这背后是用战争的残酷换来的。

再说梅生,水门桥战役我们充分看到了我军除了有信念和勇敢,背后的智慧谋略也是我们能够在战场上取得优势的重要原因,梅生与美军的斗智斗谋,认清布局真假,运筹帷幄,身为连级指导员,却有大将之风,成长为了一个战术运用高手。

说到战术,我觉得水门桥对战术的表现是经过非常细致的打磨的,很突出。电影里,我志愿者已不足一个连的兵力进行部署,第一支小分队和第二支小分队分别在桥南和桥北轮番发起干扰,吸引守桥美军大部兵力,趁敌人后方空虚,第三支小分队突击指挥部,第四只小分队又从中路管道突袭水泵房,从内部瓦解敌人战斗意志。

整个战术执行有上单,有中单,有辅助,有打野,最终到达桥上实施爆破,达到一种虚实相间、声东击西的效果。

这电影呢,第一次看很燃,很感动,我准备再去看二次重点看这些细节。

长津湖之水门桥2观后感600字篇6

“世上没有打不死的英雄,有被炸死的,有被冻死的,还有被敌人打死的,但是打不死的永远是‘中国魂’!”——题记

天阴沉沉的,空中飘着零星的小雨,许久未见到阳光了,不免让人心生烦闷。父母提议一起去看电影,我们选择了一部爱国题材的电影——《长津湖》。

故事的内容主要围绕中国抗美援朝时期一场重要的战役——长津湖战役展开。电影真实记录了当时这场战役的艰苦和惨烈,种种悲伤、痛苦、难忘的场景让我应接不暇。

其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看到美国人在圣诞节前夕喝着酒、吃着巧克力、打着牌的时候,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却趴在冰天雪地里啃着能隔掉牙的冻土豆,喝着雪化后的冰水。当美国人正穿着皮大衣聊着回家过圣诞节的时候,我们的战士却有许多人早已冻死在零下40摄氏度的高山上。当美国人开坦克,坐飞机进攻的时候,我们的战士却只能拿着枪一次次的倒在冲锋的路上。

看到这里,我早已泪流满面,我才理解了爸爸说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回家的路上,我百感交集,想哭、想哀、想怒。想哭,那白雪纷飞、尸横遍野;想哀,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为了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想怒,那美国人的自私自利,不顾他国,悍然发动侵略。想想现在还有很多外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生活中,而我们的国家和平而强大,真是一种无以言状的幸福。“我何其幸生于你怀,承一脉血流淌……”街上不知何处传来的歌声传入我的耳中,顿时倍感骄傲和自豪:我是中国人!

我想起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这一刻,我才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分量。

和平不是老天给的,是靠我们一代一代中国人奋斗来的,我从此刻就要立下远大志向,努力向上,为将来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献出自己的一切。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76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