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径分叉的花园》是博尔赫斯的代表作之一,是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录精彩小说七篇。
《小径分叉的花园》虽然只有薄薄的不到一百页,故事的篇幅也都十分有限,但其构思之精巧、知识之渊博、想象力之瑰丽广阔,每篇几千字所包含的信息量,字里行间对人生的哲思,却都远远超越了很多几十万字的长篇。
这是只有天才作家才能完成的壮举,这恰巧也是博尔赫斯的高明之处,他总能用最简短的文字表达出最宏大的主题。
在《巴比伦彩票》中,博尔赫斯以彩票来揭示宇宙概率;在《环形废墟》中,他又用一个生活在别人梦中的人来推想生命的奥秘……
回到同名的短篇《小径分岔的花园》,这是一部带有科幻色彩的小说,博尔赫斯通过这一部小说,深入浅出地描述了时间分叉下的无数个平行宇宙及其产生的原因。
故事内容很简单,叙述了一个中国博士余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替德国人充当间谍的故事。余准发现一个英国人的炮兵阵地在一个叫艾伯特的地方,但他来不及通知柏林的间谍头目,因为英国反谍处的马登上尉已经追踪而至。一本电话簿帮了他的忙——上面有一个名叫艾伯特的熟人。余准乘上火车逃往阿什格罗夫村,躲入艾伯特家中。艾伯特博士是一个汉学家,住在一个“小径分叉的花园”里,正在研究余准曾祖彭㝡的迷宫—— 一部奇异的长篇小说。交谈一阵之后,余准开枪打死了艾伯特,追踪而来的马登上尉随即将余准逮捕。余准后来被判绞刑,但德国方面却根据余准枪击艾伯特一事猜出了这个军事机密,并派飞机轰炸了英军炮兵阵地,余准“糟糕地取得了胜利”。
博尔赫斯用小径分岔的花园营造了一座迷宫,小说其实写的是两个故事,但博尔赫斯却把他们巧妙地糅合在了一起。文章的主线“一战时期为德国效力的中国间谍余准为了传递下一个被轰炸的城市名字这个情报,杀死了和城市同名的艾伯特”这个剧情,其实不是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是余准在机缘巧合下来到祖先家那个小径分岔的花园部分。在这里,博尔赫斯把对现实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对时间和空间的哲理思考,所有就有了余准与汉学博士艾伯特讨论关于迷宫与时空的哲学的场景,本来汉学博士是与主线故事无关的,但在小径分岔的花园里,不同的时间衍生交叉产生不同的未来,我们在这一刻相遇是朋友,下一刻相遇就是敌人,无数的时刻有无数的你我,我们以何种方式相遇是不确定的。
博尔赫斯让主人公遍历了人生所有可能做出的选择,也见证了所有选择会抵达的结局!主人公的无数种人生,像迷宫一样交织杂乱地上演。小径分岔的花园,正像我们真实存在的世界!人生有无数选择,每个选择都是一个分岔点,宛如无数个隐形的分岔路口,让我们最终通往截然不同的终点。
《小径分叉的花园》表面上是写命运的偶然性,深层主题却是对时间的探讨。小说真正的主人公也是时间。博尔赫斯认为作家应凌驾于时间和空间之上,小说的情节应该沿圆周运转而非直线延伸,起点应是终点。博尔赫斯的描述充满了诗意,他称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一个“小径分岔的花园”。每到一个岔路口,你走上不同的路,就失去了走向其它未来的可能性。这是一个谜语,或者说寓言,也是博尔赫斯对时间的隐喻,而谜底正是时间,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未来。
这也是一部充满了各种巧合的小说,所有的巧合大有深意。比如刚好赶到火车站就有要坐的火车,刚好没让追杀他的马登赶上,要去的阿什格罗夫村并没有站台名,刚好可以向月台的小孩确认正好是自己的目的地,这几个小孩刚好知道他要找的人住在哪,甚至是先问余准是不是要找艾伯特?甚至艾伯特还偏偏就是研究他曾祖父留下的小说的一位汉学家,住的地方则是他童年住过的花园等等。
这样的巧合正是博尔赫斯写这篇小说要表达的主旨:“时间没有同一性和绝对性。时间有无数系列,背离的、汇合的和平行的时间织成一张不断增长、错综复杂的网。由互相靠拢、分歧、交错或者永远互不干扰的时间织成的网络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在某些时间,有你而没有我;在另一些时间,有我而没有你;再有一些时间,你我都存在”。
“时间”不仅是博尔赫斯小说的一个重要题材,也是他最常用的一个手法。与人们通常理解的时间不同,博尔赫斯发明了一种“时间的分岔”:如果时间可以像空间那样在一个个节点上开岔,就会诞生“一张各种时间互相接近、相交或长期不相干的网”,对峙于牛顿的线性时间,在这张网里,人们可以“选中全部选择”。他对“时间”的困惑与关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反映在小说的字里行间。在他的小说中,时间有时是无限的,有时又是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的;有时还仿佛根本不存在似的,有时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只有短暂的现在,这一切不仅反映了作者的虚无主义情感,也使他的想象力得以在时空中不受限制地翱翔。
另外,博尔赫斯很推崇时间的重复和循环,他说:“在永生者之间,每一个举动(以及每一个思想)都是遥远的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举动和思想的回声,或者是将在未来屡屡重复的举动和思想的准确的预兆。经过无数面镜子的反照,事物的映像不会消失。任何事情不可能只有一次,不可能令人惋惜的转瞬即逝。”即是说,那些“我”正在经历的“现在”,对于已经经历过此事的“你”来说,就已经是“过去”了。然而“我”和“你”都不会成为最后经历这些事情的人,在不知何时的“未来”,肯定还会有某些人和我们一样,在某种特定的巧合中,很偶然地在经历我们正在经历或是已经经历过的事情。
博尔赫斯将关于时间相对性的深奥、复杂的哲学问题诉诸小说这一艺术形式,充分显示了他过人的智慧和非凡的文学才能,而把通俗有趣的侦探小说与抽象玄奥的形而上学结合起来,正是博尔赫斯的个人特色。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写的有点抽象。如果你喜欢思考,那么这本书将会非常适合你!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智慧沙漏少东家】, 《小径分叉的花园》 电子书 在公众号对话框回复关键词 “210104” 即可获取!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 ? ? 第一次阅读竟然没读明白,只好二次阅读,才稍有眉目。
? ? ? 精致的情节,悬念迭起。余准博士的证言在开篇出现,证言是什么,证言为什么会缺了两页,这些悬念,吸引着人们的阅读兴趣。可这时作者突然转化叙述视角,余准以第一人称开始叙述事情的始末,更加真实可信,带入感很强。还有在余准谋划好周密的计划时,书中这样说到:电话号码薄上给了我一个人的姓名,唯有他才能替我把情报传出去。这个人是谁,是悬念,为什么唯有他才能报情报传出去。作者又让余准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和与艾伯特巧妙的相遇,让悬念自然解开,读者心中的疑云巧妙释然。余准和艾伯特的对话,把一次惊险而有预谋的杀害变得平静如水,两个人在探讨彭?的迷宫,到底迷宫在哪 ,迷宫是什么,当所有迷一样的东西还未解开时,艾伯特就死在了余准的枪下。余准用艾伯特死在最后让我们解开了开头的谜团。简单精致的情节,以第一人称娓娓道来,巧妙设悬,曲折解悬,打破了小说常规的结构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这个问题。里面有详细的介绍。另外,苏牧的《荣誉》里面,也介绍了这个小说,不过这个分析,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讲电影叙事的思维广度的重要性。至于博尔赫斯的小说,在虚构小说里面,是绝对的杰作。唯一能与之比肩的,估计就是伊塔洛卡尔维诺。其实,不是你看不懂的问题。博尔赫斯是一位写虚构小说著称的作家,被称为“图书馆作家”、“作家中的作家”。他学识广博、记忆力超群,而且很好地利用了自身的优势,写出的小说,具有这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他热衷于在自己的小说中探讨哲学、时间、空间、幻想等非实体的东西。他的小说都有类似迷宫的结构。《小径交叉的花园》,你可以看做是平行宇宙的故事。在一个小说中,同一件事出现几种不同结局(刺客和范生),或者在一个事件中两种不同心态导致同一结果(士兵出征);看似失败的俞琛以刺杀了汉学家阿贝尔而成功地送出了情报导致德国轰炸了法国的阿贝尔,从某种程度上讲却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俞琛的祖父崔明写的小说是《小径交叉的花园》,而这部小说本身就是他的迷宫;而博尔赫斯的小说的名字也叫《小径交叉的花园》,本身也是一个迷宫;汉学家阿贝尔本身是一个唯一能看懂这个迷宫的人,他讲出了这部小说的伟大:它将独立而存在的种种可能性都概括了一部小说里,无穷无尽,像一个迷宫;他也像自己说的那样,是俞琛的祖父崔明的知己,是唯一懂得俞琛家族迷宫的人,但是,他又是俞琛传递信息的途径,他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他的敌人;朋友和敌人又是统一存在的。
由此,这个小说,讲述的本身就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它是一个能让我们想到时空相对性、存在于实体的重新定义的小说。他的小说的风格,也大都如此。因此,他的小说,更像是启发人思考、体会思考和虚构带来的震撼、重新审视虚构和现实的重叠性的小说。
“ 此时的我也同样怀揣着悔恨和厌倦,我不能够把对明天的热情寄于另一个我身上,因为我始终是独立的我,也因为我从来只能去走一条小径,只能向前无法后退。”
01
从来只有一个我
几乎所有的作家都是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和灵感,但博尔赫斯不是,或者说读书占据了他几乎所有的生活。如他所说:
“我虚构一个人物,再替他虚构一部部作品。我分析我虚构出的作品,写成读后感,再从中汲取灵感,用来自虚构作品的灵感写一篇真实的作品”
仅从《小径分岔的花园》所包含的七篇短篇小说来看,其中《特隆、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斯》、《赫伯特·奎因作品分析》已很好地诠释了博尔赫斯的说法。
《特隆、乌克巴尔、奥比斯·特蒂乌斯》讲述建立在唯心论基础之上的虚拟世界“特隆”蚕食、取代了现实世界;《赫伯特·奎因作品分析》则是一篇对于一本虚构的书籍的评论。
博尔赫斯热衷于在虚拟和现实之间构筑桥梁,例如在《特隆》中,作品表达的是对极权主义的谴责。博尔赫斯用给虚拟作品写注释的方式,把百万字的内容浓缩至几千字。
这就是博尔赫斯的现实,尽管他的故事是那样的神秘和充满了幻觉。他不是通过描写现实把读者逐步引入到终极思考面前,而是把终极思考一把拽到了读者面前,这显然令读者不太容易消化。
而消化的前提是读者需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知识储备。很显然,这一点我是没有达到的,不过没关系,这不妨碍我依然可以谈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以供大家参考。
《小径分岔的花园》这一篇流传最广,也从侧面佐证了此篇理解起来要容易些。《花园》一篇大抵在描绘平行宇宙,而这一概念在今天看来已不算新奇,就算地摊刊物也能随便扯上几句。
我们先来看文中的一段描述:
“时间有无数序列,背离的、汇合的和平行的时间织成一张不断增长、错综复杂的网。由互相靠拢、分歧、交错,或者永远互不干扰的时间织成的网络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
同一时刻的同一个我面对未知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让我分裂成不同的“我”。我们只能假想平行的时间线是存在的,无数个不同的“我”就分布在这些线上。
“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在某些时间,有你而没有我;在另一些时间,有我而没有你;再有一些时间,你我都存在。”
我做了无数个选择,无数个选择里必然有一些是无关紧要的。即使是无关紧要的选择依然让我分裂,但我却不能说这是真正的分裂,因为我和那个“我”之间不会有太大的不同。
那什么样的选择会使我真正地分裂呢?落脚在花园小径上的我不能窥见到另外的“我”,这样的我只能知前后,无法顾左右。我只有期盼自己能站到更高处去俯视整个花园以便找到答案。
在高处,我看到了无数个“我”,他们在时间上没有交集却在空间上有所重叠。即便是做了不同选择的我稍后又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同一个位置,正如余准来到艾伯特的花园不一定是要来杀人。
这虽让我对选择的意义感到迷惑却不能让我去否定选择的意义,正如所有的艾伯特住在同一个花园,但他有可能是个裁缝,是个厨子,可能是个研究别的什么玩意儿的汉学家。
艾伯特的所有可能的身份让我对选择的意义持肯定态度,我想,处在相同空间的我看起来没什么两样,但他们从来都是不同的,或在心态,或在使命。
“他不知道(谁都不可能知道)我的无限悔恨和厌倦。”
如果我能看清所有的选择所指向的未来,那我自然也不必对我的选择抱有悔恨和厌倦。但此时的我也同样怀揣着悔恨和厌倦,因为我不能够把对明天的热情与希望寄予在另一个“我”身上。
无限的可能性之于我没有任何意义。未来不是可控的,命运也是无常,因为我始终是独立的我,也因为我从来只能去走一条小径,只能向前无法后退。
02
无限不循环
前面说了一些与作品不太相干的话,接下来要说的恐怕也与作品不太相干,因为这部作品总让我引发出一些不太相干的思考。
“在什么情况下一部书才能成为无限。我认为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循环不已、周而复始。书的最后一页要和第一页雷同。”
有人说每个人都能在圆周率“π”中找到自己的生日,这话我相信,因为圆周率是不循环的又是无限的。但一本书能成为无限而又是不循环的吗?
书的最后一页和第一页雷同,确也能形成一个闭环,如同老和尚同小和尚讲故事一样无休止地重复下去,它虽能无限却同时也是循环的,这样的文本和祥林嫂的絮叨没什么分别。
《花园》中的彭把小说中的主人公所有可能性的选择都写了一遍,在他的作品中,主人公的各种结局都有。我一边怀着敬意一边觉得这种办法未免笨了些,这何尝不是“勤劳而贫穷的胡思乱想”。
“我又想到口头文学作品,父子口授,代代相传,每一个新的说书人加上新的章回或者虔诚地修改先辈的章节。”
在人的有限生命下怎么能写出无限的结局呢?无限的作品未必得是内容的无限,作品的“新”在于常读常新,言有尽而意无穷。但彭的“笨”让我仿佛明白了博尔赫斯的“巧”。
博尔赫斯的作品是简洁的,如卡尔维诺所说:
“博尔赫斯是一位简洁大师。他能够把极其丰富的意念和诗歌魅力浓缩在通常只有几页长的篇幅里。为了写得短小,博尔赫斯发明了一项决定性的东西,”
“他假装他想写的那本书已经写成了,由某个人写成了,这个人是一位被发明的无名作者,一位来自另一种语言、另一种文化的作者;接着,他描述、概括或评论那本假想中的书。”
博尔赫斯的作品又是包罗万象的,如余华所说:
“他热衷于在自己的小说中探讨哲学、时间、空间、幻想等非实体的东西。他的小说都有类似迷宫的结构。”
博尔赫斯没必要刻意写上一段隐晦的文字让读者去猜,这与他的理念同样是相悖的。博尔赫斯已经将它的意思用他能想到的最简洁方式给表达出来了。
我想,这迷宫似的结构就是在有限的内容里表现出的无限可能吧。至少在我有限的生命里,博尔赫斯已是一座无限的宝库。
《小径分岔的花园》表面上采用了侦探小说的形式:一战中,中国博士余准做了德国间谍,遭到英国军官马登的追踪。他躲入汉学家斯蒂芬·艾伯特博士家中,见到了小径分岔的花园。在当主人公与汉学博士讨论正投机的时候,他把汉学博士杀了,接着主人公被追杀的人逮捕了,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主人公却成功地把秘密报告给了他的头头。这是由于“柏林的头头破了这个谜。他知道在战火纷飞的时候我难以通报那个叫艾伯特的城市的名称,除了杀掉一个叫那名字的人之外,找不出别的办法”。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76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