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搞笑GIF趣图:这就是我们农村的席,一起来吃啊

更懂点娱乐 2023-09-19 22:02:09

搞笑GIF趣图:这就是我们农村的席,一起来吃啊

1、中午吃过饭,同事们都去午休去了,我撅着屁股,趴在板凳上。对着电风扇吹风,奇爽无比。没想到被身后的摄像头给拍了下来,被保安室里人员看到了。说我故意把裤子脱了,向保安展示菊花。

2、第一次去相亲,那姑娘看我穿戴普通,有点瞧不起我,一个劲的问我的收入房产等。我有点烦的跟她说:“人不可貌相!我自己创业的,做进口材料,业务遍布全国。”她连忙请求原谅她的失礼,然后她问我的生意。我笑着跟她说我是在淘宝卖瓜子的,目前三心卖家,已卖出十多斤了。

3、 晚上跟女友出去散步,忽然下大雨了,我拉着她往家跑,忽然女友挣脱我的手,往我旁边挪开,放慢速度走,并叮嘱我也不准跑,下这么大的雨,还不跑,这不是傻吗?我纳闷了,又来拉她,她甩开我的手,说:在阳光下,你的影子能给我遮挡阳光,可是在这雨夜里,你的影子却无法给我遮风挡雨了,果然,你不是那个能保护我的人。

4、有个记性不好的人乘火车,列车员前来检票时,他竟找不到票了,急得满头大汗。列车员说:找不到就算了,再补张票好了。他说道:这怎么可以,找不到那张票,我就不知道我要去哪里了。“说一件童年发生的尴尬往事”老师说要孝敬父母,做个乖孩子。买了两根雪糕等父母下班回来吃,怕化了就放在被窝,那次没揍的太惨,我还一直以为是夏天被子太薄!

5、新学期开学,地理老师面带微笑走上讲台,娓娓道来:“本人李建民,唐朝皇帝李世民大家都知道吧?我与他素不相识,他能当皇帝,而我却不能,可谓一字之差成千古恨,李世民血溅玄武门,杀了自己的亲兄弟,一点天理也不讲,他不讲天理,我也不讲天理,我讲《地理》。。。”

为何在农村吃酒席,最后一道菜上桌之后客人都纷纷离席?

酒席,这无论是在城里还是农村,无论红白喜事或者其他名目繁多的宴席,比如乔迁、百岁、谢师等等,仿佛无酒席不能达成庆祝之意!

按我们这边的风俗习惯来讲,尤其红白喜事会进行的非常快,基本菜上完不久后都会逐渐离席!但是并不是最后一道菜上桌之后,客人就会起身,然后拍拍屁股走人!

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规模化的大型宴席,为了上菜速度,一般都不怎么可口!而且同地域的吃多了,也就那么回事!

主家有喜,到访随礼的客人会在主家置办的酒席上纷纷把酒言欢,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主家都会挨桌的敬酒回敬!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程序问题!

一般我们这菜上了个大半之后,主家会挨桌挨桌的敬酒,比较重要的客人,双方先说些寒暄话,然后是主家一个客人一个客人的为其斟满酒杯相敬!

平辈朋友间基本都是主家敬酒时一桌人共同举杯!

有种情况就是,但凡宴席上菜的速度都很快,所以即便菜已经上齐之后,如果主人家还没有挨桌敬酒表示谢意,客人还是不便好离开,因为这是程序性的礼貌问题!

但凡红白喜事到一个主家吃酒席,而且能凑到一张桌子上的,大多是熟悉的人,席间总有个长者或者稍有地位的人坐在“上位”,“上位”的人不起身,其他人也不方便先走!

全国各地但逢喜事均有酒宴庆祝,这好像是全国范围内约定俗成的事情,但宴席的菜品类目却花样繁多,而且上菜的先后顺序并不一致。

这个可能跟前面一些答友表述的那样,最后一道菜有丸子或者其他什么的!但相信答友们玩笑的涵义更多!

一般在我老家这边的酒席,最后一道菜是鱼——清蒸居多!这道菜有什么样的寓意,我也说不准!所以也不能不懂装懂的胡说八道!

鱼端上桌之后,鱼头要朝向酒桌上年长或者地位最高的那位,然后由这位鱼头朝向的客人和鱼尾朝向的客人,先后带大家喝鱼头鱼尾酒,然后他俩拿筷子按住鱼,其他人都上筷子夹一块鱼肉吃了以后,两人才能松开品尝!

所以这个问题,一般酒席之上,即便没有像我们这吃鱼一样的,年长或者稍具地位的人不起身先走,其他人也不太好早其一步先走!毕竟这是一个面子和礼貌的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现在酒席也是非常普遍的一件事情,而且菜肴丰盛,味道也颇为不错,在农村酒席尤其是以量大著称,一般情况下都会吃的很饱,饭菜经常出现会剩下不少的现象,现在的酒席菜品也由过去的十二道菜,变成了现在的十六道、十八道,琳琅满目的菜肴加上大鱼大肉的硬菜,农村酒席讲究的就是一个实惠,在很多的地方,会在一道菜上来之后,客人就会纷纷离席走人,这是咋回事呢?

其实根据每个地域的不同,都会有一道当地认为是送客菜的,这道菜一上,也就表明菜品已然上齐,大家可以吃完离席了,作为酒席本来就是人多嘈杂之事,即便是客人停留再久,也是不好意思赶人家走的,而这个约定成俗的送客菜就避免了这样的尴尬,不用主人言语,这菜一上,大家都会心知肚明,也就知道该到走了的时候了,像棒奔霸这里一般倒数第二道菜一般是鱼,寓意年年有余也代表后面还有剩余,也一定还会有菜,鱼的后面即是送客菜,一般是以丸子作为送客菜,丸子也被寓意完结的意思,也代表着菜肴已然上完,大家吃完就可以走人了。

现在貌似有一些变通,除了丸子之外,还会使用杏仁鸡蛋汤作为送客菜,鸡蛋汤是也被戏称为滚蛋汤,汤是滚烫的,寓意也是不言而喻,也是送客菜,吃完这道菜大家就该干嘛去干嘛,酒席已然完结,大家吃好喝好就该离席走人了,其实这也是很不错的方法,有时候人多嘈杂,有时候还需要翻桌迎接新的客人,确实是不能长时间的停留,而这种暗喻为送客菜一上,大家都很很明白该怎么做,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

腊月和正月都是农村酒席办理的高发期,红白喜事、办满月、办三周年、乔迁之喜等等诸多名称的酒席,让人接应不暇,更有甚者据说是家里老母猪产了一窝猪仔,也是要办酒席,让大家一起前来庆贺,殊不知这窝猪仔卖掉还不知道值不值这酒席钱,其实有的也是变现的捞钱罢了,你的农村老家办酒席的多吗?都有一些什么稀奇古怪的酒席呢?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参加邀请者举办的酒席,都是存在这样的情况。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信号,有的地方是肉圆子,意思是‘ 完’,滚蛋,有的地方是鱼或者汤,还有的在城市饭店办酒席,最后还会上一些水果,大家都是很熟悉的,基本上这些菜的意思都是送客,大家一般都是很自觉的快速的离开,不会无故的逗留。

从农村办酒席的事由,多半是婚宴、喜宴、老人寿宴、小孩的百日宴,还有老人去世丧事等等。所谓办酒容易请客难,办酒一般要准备好长的时间,包括办酒的时间、地点、要请的客人、吃那些菜等等,还要考虑各个家庭来的人数等,忙下来也是要累个半死。自然客人也是很明白这些,很多人也是吃完了走路,当然现在人的生活条件好了许多,很多人都是来捧捧场,没有几个人是为了吃口饭的,很多情况下如果相互之间的关系好,要多来几个人,显得更加热闹些。

父母相继在20天内因为突发脑梗和心梗去世,老家在农村,办丧事,农村的风俗习惯也不同,那段时间也是非常的累人,家乡农村还是实行土葬的,母亲去世后在家里停放了7天,父亲停放了5天,每天要杀几只羊给村里的人吃,具体吃了多少只羊也记不清了,杀几只放在大锅里煮,头天晚上准备一个晚上,第二天整个村子里大部分人家都不开火,都在我家里的院子里吃饭,从早到晚,晚上还要喝酒,亲朋好友都过来帮忙,每天的吃放也是很壮观的,老老少少,那时候很多村上的人因为父母为人很好,在村上德高望重,都会偷偷拿走父母用过的一些东西,就是看见了也不能说,还有半夜偷羊肉的,家里知心的亲戚看着都急的不行,我也没有办法,都是熟人咋说呢,羊肉不够了只好再买羊杀了。正好那些日子是春节前,天气冷,吃羊肉也是最佳的选择,何况我家乡的羊肉也是全国最有名的,自然大家每天吃也吃不腻。下葬那天没有几十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抬着那沉重的棺木,是无论如何进不了那些沟沟壑壑里面的墓地的,下葬时,两边各有二十个左右的人拉着棺木慢慢放到近3米多深的墓坑,所以没有庄前屋后的村里人的帮忙,怎么能行呢?

我国有不同的民族,各地不同的农村有不同的办事的方式方法,很多的酒席宴席也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我有时候也很怀念那些日子,那家有事情要办,大家来帮忙,这种互助的关系,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是让一些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得以留存。

本来今天已经回答了五道题了,不想再回答了,但是既然受到你们的邀约,那还是回答一下吧,哈哈。

1我也是生活在农村的我们这边不论是红事还是白事,饭桌上最后一道菜都是呼啦汤,又称咸稀饭,还称滚蛋汤。滚蛋汤,顾名思义,吃了这最后一晚,你就可以离开了。这也是主家最后的一个招呼菜。

2不过一般情况下,大家都已经吃的非常非常饱了,最后一道菜很少有人吃的下去了。

我也是在农村长大、生活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这里也有这种现象,但不是每个地方都会有这种情况,说下我们这里的原因吧。

我们这里如果是做(白事)正常是13个菜,不会逢双数的,(红事)正常是12个或16个菜,14个呢不好听,不会逢单数。

说下(红事)吧,我们这里正常是二种时候给主人家礼钱(红包),一种是酒席没开始时给,另一种是主人家敬酒时给,大多是主人家敬酒时给,那为什么最后一道菜上桌后就离席了呢。

原因很简单。

对于现如今来说,在吃喝这方面已不怎么太缺,在参加酒席的时候,面对一大桌 美食 大多是没什么食欲,菜还没上完基本上已经饱了,如果有些客人酒席没开始时,就已给了礼钱,这个时候大多客人不用等最后一道菜,都纷纷离席了,没给礼钱的只有坐着等。

这个时候想离席又不能,因为主人家还没来敬酒,有些客人也还没给礼钱(红包),只有等到主人家敬完酒之后,同时送上红包,这个时候菜也上完了,礼节也做到了,离席回家,

所以说对于我们这里没什么讲究,大家所在的农村有这种现象吗?

小的时候也带着这样的疑问,曾问过长辈怎么知道没有菜了,长辈们就告诉我丸子与完了的意思。原因是根据最后一道菜名的谐音丸子也就是说菜上完了的意思。

农村办事上菜是根据老祖宗留下的规距来上的,先上6个凉菜便于喝酒,然后跟随就上十几个热菜,最后上汤和丸子,现在都用鸡蛋代替了丸子。就这样一代一代往下传,已形成了习惯,看到上丸子或者鸡蛋时,大家就说上完菜了可以散席了。

农村农村吃席,我们这边叫坐席,各地的风俗习惯不一样,吃的菜类也不一样,我们这边守海特近,大多都是海鲜类多,我们这边最后一个菜是海蜇皮,只要海蜇皮上来了,人们都知道再没菜了,吃完都就走了。

在我们这边老家吃酒席,一开始炒菜烧菜,吃的差不多的时候,最后上了一道鸡蛋汤,因为汤里面有鸡蛋,所以鸡蛋鸡蛋吃完滚蛋,就是这个意思



在我家乡过红白喜事,普通家庭都是七凉八热。还有上"十三花"的,哪规格就算高档次的。无论高底,最后一道菜,必须是丸子汤,以示酒席结速,一是不用主人言明,二是客人自动离席。以示对本次宴的肯定和满意。

坐标陕西西安农村,谢原图。

为啥离席,这是是个农村人都知道的。

最后一道菜鸡蛋汤,俗称滚蛋汤。

这时候也吃的可以了

喝完汤麻麻溜溜的就该走了,你不走留着尴尬呀。

明白人好讲,糊涂虫难缠就是这个意思。

农村酒席最后都有一道“送客菜”,这菜一上就该走人了,是什么菜呢?

送客菜,就是吃酒席的人一看到某一道菜,就代表菜品上齐了,吃完这道菜,酒席结束。

在我的家乡河南省洛阳市,农村酒席、市区酒席最后的确有一道“送客菜”,那就是“鸡蛋汤”。

在我的家乡河南省洛阳市,家里有红白喜事、婚丧嫁娶的待客都是吃“洛阳水席”。

洛阳水席,是河南洛阳一带传统名宴。

洛阳水席是前八品(凉菜,四荤四素),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共24道菜。

热菜最后一道就是“鸡蛋汤”,也就是“送客汤”。

从我从小记事起,不管到任何一个地方吃酒席,最后一道都是“鸡蛋汤”,鸡蛋汤一上桌,比我大一点的孩子们都吆喝着“滚蛋汤、滚蛋汤来了”(童言无忌)。我那时年龄小,刚开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问比我年龄大的孩子,他们告诉我,吃完这个汤就该回来了。

于是从我很小的时候便知道,看到“鸡蛋汤”就代表酒席结束了。

最近这十多年,很多饭店把酒席的最后一道“鸡蛋汤”给换掉了,有的饭店用“西湖牛肉羹”、有的饭店用“米酒小汤圆”来代替“鸡蛋汤”。

农村酒席也好,饭店酒席也好,能有一道让客人都明白酒席菜品结束的“送客菜”挺好。

带酒席往往都是十几桌甚至几十桌,待客的主人不可能通知客人酒席菜品上齐了,如果主人一通知,就有撵客人走的意义。用一道大家都心知肚明的“送客菜”,顾全了主人的颜面,客人吃好后便会自行离席。“送客菜”挺好!

我来说说这个问题。

每个地方的风俗都不一样,说法也不一样。我家乡地处广东吴川,在我们这里,没有送客菜这一说法,但酒席的传统一般都会有那个菜是头道菜,那个菜是最后一道菜。

1、吴川酒席的头道菜又分为两种:婚宴的头道菜是炒米粉,而进宅入伙酒即是猪舌发菜蚝士。

2、最后一道菜的标志即是扣肉,以前的年代,酒席上出完扣肉即代表菜已上完。但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好了,不再缺肉了,一个宴席十六至十八道菜,大部分都是肉与海鲜,大家感觉太油腻了,现在在上完扣肉后,还会上水果与白粥,白粥还会配上小菜。单是吃肉,没喝完白粥,大家反而觉得没吃饱呢。

这就是吴川酒席的传统与习惯。也来在评论区说说你家乡的传统吧。

农村酒席最后都有一道‘‘送客菜’’,这菜一上就该走人了,是什么菜?

我们七零后小时候,一听到本家有娶媳妇的或者生孩子吃大面的,还有盖房子上梁的,一个个就跟红了眼珠子似的,能提前十天半月盼望着。

那时候农村酒席上有一只不是很大的鸡,还有用面和上点菜炸出来的油丸子,在就就是叫做虾片的一种膨化油炸东西,是当时孩子们最喜欢吃的几样菜,也估计是当时的荤菜。

那时候吃酒席,我们有专门的小孩桌,七八十来个半大小孩聚在一起,就等好菜来时开抢。看到上面说的三样菜,我们是真的要去动手抢的,鸡基本上被三四个男孩子分了尸,女孩子只好等油丸子和虾片,因为这两样都是用筷子一次只能夹一个或者两个,所以女孩子也是能够抢到吃的,好歹能解解馋。

其它的就是菜了,炒白菜,炒芹菜,炒这样,炒那样,当年的孩子们特别图吃,上一碟光一碟,吃完一碟就去外面看着,看到端盘子的小伙来了,就欢天喜地又跑回桌上等吃。

等看到盘子里啥时候是端着一道叫做‘’冻‘’的菜时,孩子们就会各自跑到厨房里拿一碗大米饭,知道菜上齐了,吃了米饭就该散席了。

我们这里酒席最后的送客菜就是冻,一般这个菜是事主自己在家里熬制的,用猪皮打出来的冻,客人们看到冻,就知道酒席即将圆满结束。

直到现在,农村办酒席菜品越来越多,档次提高了不知道多少个层次,但最后上一盘冻,告诉宾客宴席即将结束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各位,你们那里是什么样的菜最后上?大家可在评论区留言,共同学习一下。

农村酒席最后都有一道“送客菜”,这菜一上就该走人了,是什么菜呢?

每一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一样,可能最后上的这道菜也不一样,我是东北黑龙江的,在这们这边农村一般都是冬天办喜事,一是有时间,二是秋收后农民手里有钱了,才能办喜事,我们一般都是先上几道凉菜,基本都是过油的,花生米、春卷、皮冻什么的,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也有海鲜了

然后上热菜,炒菜炖菜都有,推杯换盏的就开喝了

最后上的一道菜是拔丝地瓜,也有用土豆的,不管用啥材料吧,都是拔丝,这道菜上来,就说明菜上齐了,该吃吃该喝喝吧,别等了,后面啥都没有了,吃饱喝足回家吧

地域不同风俗不同,宴席的上菜标准、上菜方式都有所不同,村小二记得小时候在老家婚丧嫁娶、有小孩等喜庆事在村里都要摆宴席,七大姑八大姨等亲戚朋友都要来坐席。那时候条件都不是很好,会在院子支起一口大锅,找村里专门干这个的厨子头两三天就开始忙活。

我们那边宴席一般是八个菜,头三道是硬菜头鸡二鱼三丸子,然后是时令青菜,第八个也就是最后一个呢是红烧肉。

第一道菜为鸡肉,那个时候一桌上一只整鸡费用有点高,主家都会把鸡剁成小块,然后裹上面、鸡蛋提前炸熟,然后宴席当天煮好撒上调料。第一道菜鸡应该是寓意“吉祥如意”吧。

第二道菜是鱼,应该寓意是“年年有余”吧,鱼一般也是炸的,然后再炖。

第三道菜是丸子,提前一天把新鲜的猪后肘剁成肉末、加上干馒头粉、葱姜、调味品搅拌好,揉成小肉团,然后放锅里炸熟,宴席当天倒开水里一煮,浇上调味品上菜。

第四、五、六、七道菜一般都是随意搭配,一般以时令蔬菜、凉菜或者猪皮冻为主。

第八道菜一般是红烧肉,碗底下一般会放上土豆块,上面放上红烧肉,第八道菜也是送客菜,我们老家那边宴席一般上第八道菜的时候,跟着也会上饭(馒头),所以第八道菜也叫“饭菜”,大家吃完,就回家了。

这就是我们老家农村宴席的菜品,送客菜是红烧肉,你们那里的送客菜又是什么呢?

现在我们这里特别流行办酒席,什么寿宴、升学宴、婚宴、满月酒、基本每个月都有,一个月的工资有一半都拿来随“份子钱”了。这不马上过年了吗,过了初二又是天天吃酒席。哎,真伤不起啊。

其实小时我挺喜欢去吃酒席的,不仅有好吃的还有糖可以拿,有时还能拿到红包,虽然只有几块,但感觉超满足的。


农村酒席一般都是流水席,就是吃完就走的那种。菜品一般都是18个菜,像红烧大肘子、香辣鸡腿都是非常受欢迎的,一般手慢无。尤其是那些农村带孩子的妇女,都是一边吃一边往袋子里装,好像生怕吃不到了一样,根本不给你留一点机会。

所以看似农村酒席铺张浪费,实际上最后剩的很少。酒席上除了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硬菜,还有一道菜,叫“送客菜”,很多人看到上了这道菜,就知道该走人了。

我们这里农村酒席的送客菜一般都是一道汤菜,叫做“ 芹菜鸡蛋汤 ”。很多在城市生活的人不明白为何这道菜叫送客菜,只是以为只是来调剂一下之前吃的大鱼大肉的,其实不那么简单的。

芹菜鸡蛋汤在农村酒席上又叫“滚蛋汤”,这种叫法是公开的秘密,很多人都知道最后上这菜的原因,就是吃完了请滚蛋吧。但没有人去说破它,以免大家都尴尬。

记得有一回,有一个小朋友可能听到大人这样讲过,就说“滚蛋汤来啦”,惹得周围的人尴尬一笑,他妈妈差点就打他了,好在大家都说童言无忌,这简直就是现实版“皇帝的新装”啊!!

前几天五一放假期间我想如果有朋友回老家一般都会吃到家乡酒席,因为五一是农村结婚的好日子,不但温度适宜而且亲戚朋友都会趁着放假热热闹闹的参加自己的婚礼。就拿我们这边来说吧,五一那天只是我们庄上就有三家结婚的。

来参加婚礼那酒席就是必不可少的,而根据每个地方的风俗不同,酒席上面的菜品也是不太一样的,就拿我们这边豫东豫鲁苏皖四省交界的地方,就会有一些酒席上面的规矩,比如不但有题目中所说的“送客菜”,也有刚开始的“迎客菜”。酒席的菜品加起来一共是十菜两汤,寓意十全十美。

首先我们先说迎客菜就是第一道“红烧鲤鱼”,因为在鱼这个字通“余”,因为客人太多主人无法一个个的说客套话,所以就用这道菜祝福来吃酒席的客人“五谷丰登,年年有余”。其次就是我们所说的送客菜,这送客菜我们这边通常是最后的两道菜加在一块,一道是“肉丸酸汤”,一道是“鸡蛋甜汤”,合在一块叫做“滚蛋汤”,意思告诉来的客人吃完这两道菜酒席就是结束了,不用再等其他的菜了,可以拍屁股“滚蛋”了。


而且这两道才也是对新人的告诫,因为我们这边客人吃饭的时候新人需要在堂屋陪同客人吃同样的饭菜,而前面的菜品一般都是大鱼大肉,非常丰盛,最后这两个汤一酸一甜是告诉新人以后的生活不止有大鱼大肉,还有苦辣酸甜,以后两个人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起携手品味生活中的苦辣酸甜。


这就是我们这边这“送客菜”菜品的意义,不知道大家的家乡习俗是否跟我们这边豫东小农村相同哪?欢迎大家一块留言讨论吧!

我的老家在皖中农村,这里红白喜事的风俗最后一道菜是‘红烧肉’。而我妈是民间厨师,经常做红白喜事,最拿手的就是这道菜。

福伯其实名不符实并非是个有福之人。他老婆在一对儿女幼年时就早早撒手西去。好在福伯是个生性乐观的人,也未因此心生厌世。十来年的风风雨雨终于把孩子们拉扯大,各自成了家。他也就闲了下来。

每日里收拾的体体面面的他,早上去镇子上的锣鼓队里拉拉二胡;下午打上几个小时麻将;晚上看看电视串个门,也算是自得其乐。偶尔有白事需要锣鼓队,他也跟着去耍耍,不为了挣钱,只图个热闹。

有的人会怨天道不公,有的人会感谢老天待己不薄。我觉得福伯应该是前者,可他却跟我说过自己是后者。他的女儿女婿买了辆客车跑运输,本来日子也算是过的有滋有味。但不幸却再次降临在他的头上,女儿刚三十岁那年就因病去世了。福伯的儿子在外打工,常年不在家。好在女婿孝顺,老婆虽然没了,仍然把福伯这个岳父当亲生父亲一样待,经常换班的时候就上家里陪陪福伯聊天解闷。

乐观的人不会悲观太久,外孙一上小学。福伯又开始闲不住了,他恢复了往日的精神,仍然早上拉二胡,下午打麻将,晚上看看电视串个门。

日子一天天的过的飞快,福伯的气色比起同龄人也是越来越好。一个单身老汉整日里把自己收拾的齐整干净,大背头衬着红润的脸庞,五十多的农村老头比镇上四十几的中年人还显精神。

平日里福伯喜欢到我家串门。他说话得体,笑容可掬,不时还带点自家地里收的蔬菜过来,全家人都很喜欢他。他好抽烟但在我家很少抽。有次我拿烟给他抽,他接过烟就夹在耳朵上。问他为什么不抽?他说你家有小孩在家,电视上说抽烟对小孩不好。

他下午经常打麻将,我跟在身后看过几次。论牌品福伯也是一流,我从没见过他因为输钱发过脾气,输多了连唠叨别人不是的话都不曾有过。

因为他除了春节儿子回来之外,平日总是一个人在家。所以平时时令过节这么个不讨人厌的单身老汉总是被东家请西家迎的。他的酒品很好。我见过他喝酒,见过他喝多了,但从未见过他酒后胡言乱语失过态。

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连妻子女儿的离世都没能击倒的老人,有一天却被击倒了,倒的很彻底,至死也没能翻过身来。从那一天起直到前二个月他去世,我再也没有见过他。

击倒他的是一个女人。女人是河上人(镇子旁边有条河,镇子上游的都称河上人,下游的都称河下人,对岸的都称河那边人,和对岸反方向的因为都是丘陵,丘陵在我们老家称为山岗,所以都叫岗上人或山里人。)河上人以前因为公路不平坦,也没公交车,所以到镇上买东西都是坐客班船。镇上有二个客班码头,一个往河上,一个往河下。河上码头的客班船大多上午来上午回。到了下午就只有二班客班船会往河上走的了。很多河上人早上来办事,办完事怕误了点,早早就在码头上或直接就在船上等。

女人是其中很个性的一位乘客,她在镇子上的知名度很高。知名度高的原因不是因为她平日里戴着堪称酒瓶底的那副近视眼镜的外形;也不是文革时拥有的高中生身份;而是因为她近五十岁的年龄还眼界高一直单着身!

我大姑家在客班码头旁边开小卖部,大姑和大姑父都喜好打麻将,经常二个联袂出场。福伯是大姑家的常客,女人经常等船时嫌座舱闷就在小卖部搭的门廊等,这样一来二去也就熟络了。或许世事都由天定,不知道什么原因守了大半辈子不嫁的女人被这个泥腿子里面的斯文老头给吸引了,二个人居然决定要结婚!

这个消息由于女人的知名度很快就传遍了全镇,我们也为福伯老有所伴感到由衷的高兴。可没料到,正当婚礼准备进行如火如荼的当口,福伯居然又说不结了!

紧接着就是女人在码头、村里、 汽车 站(镇上锣鼓队聚会点)等等福伯可能出现的地方一次一次的堵截福伯。由于福伯平日里人缘太好,再加上女人提的菜刀,所以通风报信的人太多。而且不久他就躲宁波儿子那里了,所以一次也没堵到。每次堵不到女人就要骂上一段,久而久之从女人的话语中大家也知道了个大概。

结婚前夕,二人一起去买结婚用品。我们镇离省城县城都很近,本来可以去省城县城买。但福伯说想要去旁边的另一个城市买,因为那个城市风景优美,可以顺便游玩一番。女人也欣然同意。到了那个城市二个人逗留了几天,也自然住到了一起。再后来由于女人对婚后生活提出的种种也许合理,但福伯不能同意的要求,导致福伯心生悔意,打了退堂鼓。

接下来女人就在镇上到处宣扬福伯是个老流氓,她这个老处女居然上了流氓的当,来到处博取同情。这种男女之间的事如果发生在小青年的身上不值一提,但发生在这样的两位身上,当笑话看的人肯定比同情的人多的多。福伯多年鳏夫一直未动续弦的念头,再加上多年积累下的名声,也不会为了这样的女人去主动背负流氓的名声。而女人无论怎样也是女人,既然你做为男人动了她,又没给人家名份,那你也就做不成好男人了。

面子上过不去的福伯,不得已躲到了宁波,这一躲就是十年!我妈告诉我福伯是在去世前的一个月回来的。他满头的白发,清瘦的脸庞再也不复红润。好在精气神还是很足。他仍然早上拉二胡,下午打麻将,晚上串串门。他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已经是癌症晚期,朝不保夕。间或还有人拿十年前的事取笑他,他也只是笑而不语。

去世的当天,因为已经倒在床上不能动了,大家才知道了他的病情。我妈去看望他时,一辈子乐观的福伯还在调侃说:“明天你帮我做饭,红烧肉少做点,让他们几筷子就吃完拉倒。省得我闻到也吃不到了,心里着急。”

农村俗语“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么意思?有啥说法吗?

农村是片广袤的大地,拥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农村人民根据现实的经验,总结形成了许多俗语,这些俗语以通俗易懂的话语,表达深刻的道理,反映农民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关于吃饭的“规矩”,农民是非常关注和注意的。 有些传统的地区,更加看中饭桌的文化,“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就是其中的俗语,那么什么意思呢?真的有道理吗?

当家里来了客人,我们都会拿出丰盛的宴席,来招待客人。对于菜的数量,农村也是有说法的,不能太少,尤其不能只有三道,因为至少也得有三菜一汤。那么,为什么不能是三道呢? 因为“三”同“散”,有分散、离散的意思,这对于登门来的客人是不礼貌的。就好比是倒茶不倒满,倒满既逐客,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即使真的没有准备,也得做出三菜一汤来,以显示热情待客。

二、筷不成五,到底是为何?

在中国的餐桌上,筷子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筷子不成席。字面含义是桌子上不能摆放五双筷子,实际上并不是这个含义。真实的含义是,不能一长一短,三长两短。农村家庭,在发放筷子的时候,都会做出这样的一个动作,就是把筷子握成一把竖着理齐,然后将同样长度的筷子给一个人,避免客人拿到的筷子不一样长,目的就是防止出现“筷成五”的局面。

我们常说,不坐乌龟席,乌龟席就是方桌,对面各一人和两人,看成了一头一尾,四个爪子的乌龟。这样的坐席,是不吉利的,容易让人想起王八,缩头乌龟的意思。只要桌子上有六个人都会避免出现这样的坐法,就是为了防止坐成乌龟。“桌上不摆三盘菜,六人莫坐乌龟席”也是这样的意思。

综上所述,农村对于方桌礼仪和文化,还是非常看中的,这句俗语正是反映农民对文化的坚守。但是,现在有很多人已经不在坚持这样的文化,这本身也体现文化的与时俱进。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发表你的看法。

在过去,农村的礼道特别多,今天要说的“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就是来客待人的讲究。

菜不摆三。俗话说,三里不通俗,十里改规矩。在我们这一带,家中死人或拜祭死去的人时,一般是三个碗(或盘),来客人你如果端上三个菜那就太不礼貌了。再说,我们还讲究好事成双,图个吉利吗!现在我们朋友聚会或参加宴席,不上两个菜是没有人动筷子的。

筷不成五。这是老讲究,因为农村待客筷子和碗都是租用别人的,筷子有长有短,如果是五双筷子,就会说“三长两短”什么是三长两短?棺木。棺材盖板称天,底板为地,左右立板为日月,这是四长,前后的堵板为两短,盖板是人死后才用,所以平时就是三长两短。后演义为有什么意外的事情发生。

席不成六。这也是人为地讲究,过去有条件的家里会在堂屋客厅准备一个四方桌子,起名叫八仙桌,一边坐两个人,八人一桌,现在许多地方仍保留着这个规矩。后来方桌变成了圆桌子,八个人一桌还满好,如果摆上六个凳子,形状就成了龟型,在农村龟是骂人用语,所以忌讳。

现在这三句俗语在农村已不再流行了,年轻人没那么多的规规矩矩,摇三个菜也是常有的事,够吃就行!筷子更是没有数量的讲究,谁拿谁的,五个人谁会去再空摆一双?人数更是随便,六个人坐一起照样吃的开心,没人计较什么形状!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的忌讳以俗语表达出来,表示对神灵或客人的掌敬。比如:菜不摆三,筷不拿五席不座六。这就是人们常常讲的:神三鬼四,三长两短,六人不做乌龟席。

传统风俗习惯。就是现在,有些人也是很忌讳这些事的。在人们的传统习惯中,只有供奉神仙,供品才是三样,吃饭上三个菜,是对神仙不敬,人是四个,因此有“神三鬼四”之说。筷子不能拿五根。因为以前农村很多老年人早早的就准备好了寿材即棺材,棺材由底下两边三块长的,两头一边一块短的组成,一共五块,称之为“三长两短”。不能盖上盖子,只有装上人以后才“盖棺定论”。

以前的桌子是方桌,也叫八仙桌,一边靠墙,如果六个人吃饭,三边一边两个人,七个或八个人时,才把桌子架到屋中间,如果六个人这么坐,就成子一头一个,两边各两个,桌子像王八盖子, 成了“乌龟席”,乌龟是骂人的。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更以礼仪之邦著称。人与人之间不但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就连平时的坐和吃都有着约定俗成的规矩,“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说的就是咱中国人的古老餐桌文化。

请客上菜最忌摆放三个碟,三是丧的谐音,也是散的谐音,一见面就散,见了你的面就丧,这是多么不礼貌的潜台词。更何况请客吃饭三个菜怎么能拿得出手?如果请一个客,加上主人的话,也是两个人了,怎么着也得有四个菜吧,四个菜在我们这里是两个人吃饭的最佳数字。人均两个菜也是平时上菜的一般潜规则。

桌上摆放筷子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筷不成五”说的是摆放筷子不能摆成五种形状,一是泪筷,二是粘筷,三是横筷,四是叉筷,五是倒筷。

泪筷是指上面儿淋了茶水的筷子,粘筷是指已经夹过菜或者炒过菜的脏筷子。主人把两种筷子摆上桌子来,不论摆在谁的位置上,那都是不尊重客人的表现。所以即使筷子不够用了,也要洗一洗,擦干净再上桌。

横筷是指平行于坐着的人横摆在桌子上,这叫”横着走”,是向客人挑衅的意思。而叉筷等于打叉子,古代吃官司的时候,才会用到这个符号。而倒筷就是筷子细的那一段指向客人,这更是严重挑衅的寓意。

现代人可能会不经意间犯一些这样的错误,但懂的人也不多了。

以前人吃饭不像现在用圆桌,采用长方形的要居多。吃饭的时候最忌讳六个人,两边各做两个,有两边各坐一个,就组成了乌龟席,相当于把主客两方面都骂了。

所有的这些说法,不管有没有道理,其实民间一直在流传的,现代人虽然不讲究那么多了,即使做错了,摆错了也没有人纠结的。打这些东西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了解一下,还是很有趣的。说不定这些东西申报一下世界非遗,也会获得成功呢!让我们一起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吧。

中国人大都热情好客,逢年过节,总会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吃一顿饭,倒不是中国人喜欢一起吃饭,而是聚在一起吃饭就相当于聚在一起聊天,交流感情。这其实就和西方国家的party一样,无非就是联谊的一种手段。

这句话便是“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大家从字面上的意思可以读懂一二的,那么我们就来说一下到底为何会有这句话的出现呢。

第一点菜不摆三,其实这个很容易被了解到,上坟的时候,上供一般都是三盘,供神供佛时候贡品一般也都是三盘,也就是说给亡人专门用的摆三盘,所以平时吃饭什么的,都很忌讳摆三!

第二点,筷不成五,其实说的就是三长两短,5拆开就是3和2。“五”就是单数,因此也就有“筷不成五”的说法!

第三点席不成六,其实就是乌龟王八的意思,象形!比方说一个方桌子,两边各两人,然后在有个两边各一人,这两边的两人就相当于4条腿,桌子相当于壳。然后就是头尾!看图你就明白了!

其实就是以前留下来的风俗!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过去一直都说“四民有常业,六礼有常仪”。吃饭是人生的第一件大事,当然吃饭也是有一些礼仪和规矩要讲究的。比如在农嫂的老家山东,我们山东区域餐桌上的规矩比较多这是众所周知的。比如吃饭的时候夹菜必须夹盘子里靠自己这边的,而且不能在盘子里乱翻乱搅;吃饭的时候不能敲碗,吃完后筷子也不能放在碗的上面;再就是吃饭时筷子不能插在碗中央等等。总之,吃饭的礼仪是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待客之道更是必须讲究的,这牵扯到对客人的尊重与否。今天所说的“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便是讲的待客之道,是饮食文化的重要内容。

菜不摆三,在农村的风俗讲究里,不管是自己家里吃饭,还是有人有客,不管菜的质量好不好,先要讲究上几个菜,不管是八大碗十大盘,都是讲究上双头数的菜。成双成对,那是一种传统文化。在农村传统说法里,三个菜和五个菜,那是敬神和祭鬼用的,死人才享受单数的菜,这是农嫂家乡祭祀的传统做法。所以,要是有客人去你家吃饭,如果你整不出四个菜,那宁愿两个菜,也不要上三个菜。不然,那就是对活着的人的不尊重,是咒人家快死的表现,遇有这种情况,客人肯定会非常不开心。

至于筷不成五这个讲究,我们不能单从字面上理解它的意思,在农村餐桌上这句话的意思是,餐桌上不能出现掺差不齐、长短不一的筷子不能出现三长两短的现象。如果筷子长短不一,客人使用起来不方便不说,看着也会别扭。这样,给人家的感觉就会让客人反感,认为这样是不尊重人的行为。

席不成六,则是指吃饭时对客人的坐位安排。在过去人们通常用的吃饭的桌子大多都是方桌,或者是长条桌。不像现在是圆桌子,爱怎么坐就怎么坐,坐几个人都无所谓。过去那样的桌子可不成,不能随便的坐,特别是只有六个人吃饭的时候,方桌子和长条桌子坐客就很难坐,一个安排不好就容易做成乌龟席,坐成乌龟的阵势。啥叫乌龟的阵势呢?6个人,两边各2人,那两头各1人,1人的地方就像乌龟的头和尾巴,2人的地方就像乌龟的身子,这便是通常所说的乌龟席,特别在长条桌上坐客,这个是坚决不允许的。这样的坐法在民间会认为是骂人的坐位安排,等于骂人是王八,是对客人的极大不尊重。

在农村,有很多俗语,都是一些很懂礼节的老人们总结出来,他们会用这些礼节来教孩子,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人。这句俗语同样也是这样的,而且在现在懂礼的老人那里,还会这样来教导自己的孩子。因为容姐的老妈,也经常给我说这些俗语,所以容姐也是了解一些的,现在容姐就给你说说其中的道理。

菜不摆三

记得小的时候,容姐家自己吃饭的时候,老妈都会做一个菜的,因为那时家中很穷。可是如果家中来了亲戚,老妈都会多做两个菜。每次容姐把菜端到桌子上的时候,老妈都告诉我,让我把菜摆成三角形,不要摆成直线,因为这样在桌子上占地方,而且也不容易夹到菜。不过更多的时候,老妈都会做四道菜,也就是在做一个汤,叫做三菜一汤。

筷不成五

容姐小的时候,每次吃饭的时候,老妈都会让我摆筷子,我都会每个碗上放上一双筷子。记得有一次,因为贪玩,在一个碗上摆了五根筷子,结果被老妈训了一顿,而且一再强调,不能再有下次。老妈说这样摆,会让外人笑话的,说不懂礼数因为五根筷子,不一样长的话,会有长长短短的,如果正好是三根长的,两根短的,人家会以为是诅咒人家的。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这样摆过筷子。

席不成六

席不成六的意思是,在吃饭的时候,如果桌子的两头一头一个人,在桌子的两边,一边两个人。这样子有些像乌龟,在很多地方,乌龟是用来骂人的。如果在桌子的两头没有人,在桌子的两边一边三个人,这样即便是六个人坐席吃饭,那也就不存在六人不做席了。因此这里说的席不成六的意思是,不要按照乌龟的形状坐席就可以了,跟六个人没有关系的。

这些俗语都是以前的老人们的说法,而且他们也会世代相传,然后传到了我们这代。可是现在更多的年轻人,讲求的是新事新办新风尚。因此即便是容姐懂得这些道理,也是不会用这些道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了。你说容姐的这种做法对吗?

在我们当地有着“菜不摆三,摆三不成线”的说法,意思是说在家中有客人来的时候,如果招待客人最好不要只是上三个菜,如果只能是上三个菜,那在摆放菜碟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摆放成一条直线。为何有这种说法呢?

村里的老人说在以前有“下九流”的说法。古人将职业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其中在主人家办红白喜事的时候,往往都要请吹鼓手、戏班子等人员,而这些人在古时候都是属于“下九流”的职业,而招待他们当时就是上三个菜,至于其他的客人则是满桌子的菜,所以不能用三个菜招待客人。不过也有些地方认为,三道菜不能摆成一排,是因为祭祀的时候就是三个菜,并且都是并排摆放的,这样是不吉利的,因此很忌讳这一点。不过农夫认为,招待客人只上三个菜,多少有点寒碜,估计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有些人搞不明白,筷子才两根,怎么就“成五”了呢?其实这个是一种暗喻,说的是筷子的长短要一致。有一个成语和这句俗语息息相关,那就是三长两短,其加起来不正好是五吗?因此“筷不成五”就是说招待客人时,所摆放的筷子要长短一致,不然会让客人反感,认为这样是不礼貌的。小时候家中来客人了,父母就会让农夫去张罗着摆碗筷,就曾多次跟我说起过,虽然有些筷子长短不一,但必须要确保每个客人手中的两根筷子长短是相同的。其实,如果筷子长短不一,使用起来不方便不说,看着也会有点别扭的,古人都是很注重细节的。

和其有一句对应的俗语,那就是“六人不坐乌龟席”。这个特指的是过去农村里比较常见的八仙桌的坐席安排。八仙桌是中华民族十分传统的家具之一,这种桌子的四边都是等长的,并且桌面还比较宽,一般是用来招待客人才用的,每一边可以坐两个,四边围坐八人(犹如八仙),因此在民间就称它“八仙桌”。如果家中来客人了,刚好是六个人围坐一桌,那就需要注意不能2211坐,这样从上方看就像是一只大乌龟。而乌龟在民间的寓意不好,这个是骂人的话,因此古人忌讳这一点。

其实,这个也只是在宴请宾客的时候,才讲究这些。如果是自己家里人吃饭,那是没有这么多讲究的,都是怎么开心怎么来。毕竟当家里有客人来了,讲究这些一来是对客人的重视和尊重,二来这也是家教的一种体现,免得被别人看笑话。

在农村有很多俗语都是有很大的意义的,平时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些,像“吃饭不出生,富贵走一生”,都是告诉我们吃饭要我有礼仪,同样的今天这句“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也是有着很深的含义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分析一下。

在农村有很多的讲究,有很多已经不断升级和改变,唯有一个讲究不会变的,那就是成双成对,所谓成双成对不单单是说结婚,在生活中也是用的到的,这里来人招待的时候一般都是双数的才菜,那怕,二个、四个、六个,这样是双数看起来吉利,另外三也是一个神鬼使用的数字,所以都会避开,单数同样不会使用。

大家都应该知道一个词,那就好“三长两短”,正好是五的合数,所以即便有五个人吃饭,也不能拿出五双筷子,这样寓意不好,宁可多拿出一双取“六六大顺”,这样吉利。还有一个说法就是筷子必须拿一样的,不能有长有短,也是避讳“三长两短”里的五字。

在以前的时候农村都是八仙桌,一面两个人正好八个人,如果一桌子只有六个人的话,就要我有特殊的坐法,不能够在对称两面出现一面一个人的情况,这样看起来就是一个乌龟的形状,这样的局面很不雅观,所以才要避免这样,可以在三年坐下一面空着,现在一般是圆桌,不会出现我这个局面了。

其实这些都是老黄历了,现在已经不怎么在意这些事情,现在都是按新的理解,基本上不会特意去避讳这些,只要高兴就好,讲究的太多也没有什么好处。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74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