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亭笔记》中记载了咸丰皇帝的这么两件事,咸丰亲政的时候,跟他父亲道光一样厉行节俭。有一次上书房的门坏了,他要求内务府修理一下还可以继续用,没成想门倒是修好了。内务府的人报账却要费银五千两,咸丰顿时大怒,底下人一看皇帝生气赶忙说数字报错了,是五十两。
第二件事是一次咸丰的一条套裤不小心烧出个大洞,他再三惋惜,便说让人补补再用。结果就这样补一下,下面的人竟然报效了数百两银子,咸丰不由感慨到:做皇帝想勤俭都不容易,何况是奢侈呢?
那么到底是底下人一昧贪污,多报了数字,还是本来就要这么多钱呢?这件事并不好说,或许能从康熙皇帝一件类似的事得知答案,当时康熙为了节约国库经费。便下令自己要吃平常百姓家的窝窝头,一连吃了七天,账单的金额却让他傻眼了。
帝王世族想用的饮食被称之为御膳,中国各个朝代的风味特点都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公认的。那便是中国历代帝王对口腹之欲都很重视,他们评价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以及随心所欲的权势。役使全国各地各派名厨,聚敛天下四方美食美饮,形成了豪奢精致的御膳风味特色。早在周代,宫廷御膳风味已经形成初步规模,统治阶层开始重视饮食。
周人无事不宴,无日不宴,究其原因实有政治目的。《诗·小雅·鹿鸣》便写尽了周王与群臣嘉宾欢宴的场面,排场已经相当大,而中国历史上宫廷御膳的顶峰在清朝。此时的御膳不但用料珍贵,还很注重造型,烹饪方法特别强调“祖制”。许多菜肴在原料用量,配伍已经烹制方法上已经程式化,比如说民间烹制八宝鸭只用主料加八种辅料。
清廷烹制的八宝鸭,除去限定使用的八种辅料不可随意改动,还会加上一些珍贵辅料。奢侈靡费、强调礼数,虽然说是历代宫廷御膳的共点,但清廷在这两个方面表现到了极致。皇帝用御前,必须摆好与其身份相符的菜肴,御厨为了以备皇帝的不时之需。常常是半天或者一天以前就把菜肴做好,这菜又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是空前的,就拿无甚实权的光绪来说。
他没有多少实权,不过皇帝的面子还是给得足足的,用膳以百计。如此多的菜,皇帝必然是吃不完的,皇帝的肚子就那么大。每道菜又规定只能吃三口,常常是一桌的菜,也就一半尝过,吃不完的怎么办呢?自然是浪费了,皇帝每一次用膳浪费的饭菜,恐怕都够普通好几户人家吃上几天的。
康熙是清朝很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他在位的时候,清廷其实没有太多钱财。这从他给儿子雍正留的国库数额便能看出来,作为皇帝,他便带头掀起了勤俭之风。也就考虑到了御膳的浪费问题,当康熙得知百姓都是吃窝窝头和咸菜后,便认为自己如果也这样吃会省下一大笔开销。命令是下达了,他也一连吃了七天,一看账单却傻眼了。
吃窝窝头的开支,竟然比之前正常吃的花费还要多,他立即找来御膳房总管询问这件事。原来皇帝想要体验寻常百姓家的日子,但御膳房的大厨们不敢真的照做,只好想尽心思将窝窝头弄得精致。原材料是最好的,和面的水是清晨接的露水,还要保证它的新鲜度。每天做上几百个,康熙真正吃的也就几个,其他的便都浪费了。
咸菜也是如此,用最好的原料,做的量大,如何不浪费呢?从这之后康熙便恢复了原来的要求,或许他相信内务府所言,真是消耗太多。或许没有,不过从这件事可以明白一些事情改变会牵扯到很多人的利益,想要改变没那么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后来的道光和咸丰不也是如此,如果没办法彻底改变就只能当做不知道。
参考资料:《清史稿》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71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苏联解体30周年特别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