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刘伯温预言:福建出天子,三山作战场,这个预言到底是真是假呢

鹏黎晴空 2023-09-19 19:05:40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

想要成事,虽然重在自己付出努力,但是天时地利人和也一样不能少。

就如同现在自己想要做一些事的时候,都会去找算卦大师询问是否合适以及时机,

虽看着有些迷信,但是它确实又比较玄学。

看古代的电视剧时,你也会发现皇帝身边有一些人,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做事会结合天象。诸葛亮就是这种典型的智者代表人物,他的谋略不仅助力刘备终成大事,还得以闻名天下。

史上还有一人堪比诸葛亮,此人名叫刘伯温,民间向来流传着一句话: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他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年少被誉为神童,后踏入仕途

刘伯温生活的时代处于元末明初,他的父亲是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教他识字读书。

天资聪颖的刘伯温,比起十年寒窗苦读还不一定能中举的书生来说,他十二岁就考中秀才。乡里人无不赞叹他是不可多得的“神童”。

泰定元年,十四岁的刘伯温有幸进入府学读书学习,跟从老师学习春秋经。

这部书虽言语简洁,却蕴含深意,常人觉得晦涩难懂,一般初学童生拿到这本书,只能捧书诵读,其意不能参透。

刘伯温却表现出不同,他仅仅是默读了两遍,就对此书背诵如流,而且还能根据文义,

理解文章深层含义,说出了之前的人没有说出的一些内容。

最后老师只能佩服不已,心中暗自想道:

“他真的是个奇才,看样子将来一定非同凡响!”

刘伯温在十七岁那年就离开了府学,在处州拜名士郑复初为师,开始对程朱理学进行系统学习,深入儒家思想。

郑复初对刘伯温很是满意,在拜访中,都忍不住表露对刘伯温的赞赏,向他的父亲说:“想必是您的祖先福德深厚,恩泽了子孙;家中能有这么出众的孩子,以后必定光耀您家门。”

刘伯温博览群书,诸子百家皆已过目,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尤其钟情,常常沉迷其中,潜心钻研再多加揣摩,因此变得十分精通。

元统元年,刘伯温赶赴京城大都参加会试,果不其然,一下就考中了进士。然而元末时期,正处于兵荒马乱、战事频发之际,他只得在家中闲居了三年。

一等就等到了至元二年,

刘伯温才正式被朝廷授为江西的高安县丞官,居正八品,负责协助县令处理一些日常的政务。

由于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恪守职责,执法严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出了政绩。

刘伯温看到百姓的哭诉后,怒火直升,下定决心要为民除害。

经过一段时间的明察暗访,刘伯温逐渐掌握了真凭实据,终于能够惩处这些豪强恶霸,给百姓一个交待,对于县衙内存在的一些贪赃枉法的官吏,刘伯温也顺带进行了整治,

转眼间,高安县的社会风气出现好转。

刘伯温在任期间,始终秉承“严而有惠爱”,在做到体恤民情之时,也对违法行为严惩不贷;在对待发奸摘伏时,从不畏惧强权。

这样的父母官,百姓如何不爱戴?

但这样行事的他,也不免招来地方豪绅的痛恨,对刘伯温各种陷害,幸亏身边人对他十分信任,才让他免于祸患。

仕途多舛,帮朱元璋建立大明

刘伯温辞官以后,选择回到家乡青田。

至正六年,刘伯温来到丹徒,开始过了两年的半隐居生活状态,才回到杭州居住,喜得一子,取名刘琏。在杭州定居的四年中,偶尔与竹川上人等方外之士来往交谈,偶尔与刘显仁、郑士亭等文人雅士相对吟诗。

这边刘伯温正在享受闲暇时光,那边朝廷就给他寄来的一封公文。

朝中大臣帖里帖木儿盘算着招安方国珍,但刘伯温不认同,他觉得方氏兄弟是罪魁祸首,必须以儆效尤。而后,方国珍在重赂官府之下,得以招安,朝廷不但授其官职,还谴责是刘伯温擅自作威作福。

刘伯温面对好坏不分的朝廷,立刻上奏辞官还里,不愿辅佐这昏庸的朝廷。

而朱元璋慧眼识珠,将刘伯温请至应天,委任他为谋臣,刘伯温见朱元璋如此看中自己,就针对当前形势,分析了一番,提出应避免两线作战、再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这些建言均被采纳。

就此,刘伯温开始诚心跟随朱元璋,在其身边出谋划策如何对付剿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

当时正逢陈友谅在攻陷太平后,气势相当嚣张,把谁都不放在眼里。于是朱元璋麾下的大将纷纷站出来,有的是劝说朱元璋投降自保,有的则认为必须避其锋芒,等到良机再据守南京。朱元璋一时间无法抉择,就连一旁的刘伯温也是一副沉默不言的样子。

朱元璋清楚刘伯温的才能,知道他肯定有自己的见地,于是召他来内室讨论决策。

刘伯温提出不论是提出投降的还是逃跑的,都应该斩杀,以免导致军心混乱,并且陈友谅正骄傲自满,目中无人,正好借机诱敌进入圈套,使其重创,把他的锐气挫完。

刘伯温说:

“天道后举者胜,我方养精蓄锐,等对方进攻时再出战,定能成功,不如用尽府库,开至诚,以此巩固军心,用伏兵伺机攻击,取威取胜,建立大业,在此一举。”

此时正值朱元璋的吴国初创、百事待兴,又在这时遭遇强敌,且内部意见分歧的紧急关头,刘伯温仅用了寥寥数语,就一针见血,为当前时局拨开了迷雾,使得军队转向团结,努力为完成大业而奋斗。

曾预言福建出天子,最后真相如何?

吴元年,朱元璋封刘伯温为太史令,在其职就遵其命,刘伯温推出了《戊申大统历》。在观一次天象中,他突然发现荧惑星此时出现在了心宿位,这个征兆有些不详,是预示着会有兵灾祸乱的卦象,刘伯温便立即上奏朱元璋下诏反省自己。

看着终日大旱的天气,刘伯温就前去请求朱元璋让自己处理久积的冤案,

朱元璋二话不说,授权刘伯温平反,谁知这雨就突然下起来了。

刘伯温见此,趁机请求建立法制,以便再次出现滥杀现象。

正赶上朱元璋正要处决囚犯,刘伯温就上前询问原因,朱元璋这才将自己梦中的情节告诉他。

刘伯温听后,大叹:

“这正是您将要获得疆土和百姓的吉象,应停止行刑,耐心等待即可。”

果不其然,在三日后,便有海宁归降的消息传来,朱元璋听后心悦不已,就让刘伯温把囚犯全部释放了。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终于建立大明,命刘伯温担任御史中丞一职。

刘伯温曾说过,福建会出以为天子,且三山作战场,能否得到证实?

据史料记载,到了明朝嘉靖帝执政时,他沉迷于炼制丹药,想有长生不老之躯,便荒废朝政,所以很多地方官也因此猖狂作乱,搅得老百姓不得安宁,有苦难言。于是福建当地有一人,因无法眼睁睁地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就纠集人马跟他一起起义,此人名叫张琏。

由于地方官瞒报朝廷,导致张琏在福建称帝后,朝廷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赶忙派戚继光对其进行镇压。

可能是张琏的队伍实战经验还不充足,打不过正规军,一计不成又想一计,张琏带着他的人马逃到了海外,来到了一个叫做苏门答腊的地方。

不知是不是巧合,这事正好与之前刘伯温的预言相匹配。

说刘伯温是神通广大,但他也不是每次都成真,有次他求雨,十多天后仍未见雨,惹得朱元璋大怒。

由此来看,刘伯温并不是每次预言都会成功。

你觉得刘伯温与诸葛亮,谁更胜一筹呢?不可否认的是,他二人的才能都非一般人可比!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70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