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李牧,各居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分别是战国末期秦、赵双方的将领。在秦国一统天下的战争之中,山东六国第二个被灭的就是赵国,而当时身为赵国将领的李牧,却在郭开的污蔑下,仗还没开打,就死在了自家人手里。由于李牧一生的战役太过彪悍,又没和王翦正式交过手,给了后人很多猜想,比如王翦是否跟李牧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或者王翦比李牧强在哪里?
王翦的确是和李牧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李牧的名声虽然没有王翦那么显赫,但李牧相比于王翦也不赖。李牧在赵国北部边境的时候,曾以16万多的兵马,杀死匈奴十几万的兵马。16万多的兵马,步兵占了三分之二,而匈奴大多是骑兵。众所周知,古代的战争史中,骑兵作战能力普遍高于步兵,平均三个步兵才等于一个骑兵。而李牧能用步兵占大多数的军队,打败并杀死十几万的匈奴士兵,这种战役在整个战国史上都是非常罕见都存在。
说到李牧,不少人会联想到同居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赵国名将廉颇。廉颇跟李牧相比,论战绩没有李牧强悍。廉颇一生当中,只有长平一战遭遇的对手是秦军。而对秦军廉颇毫无办法,只能跟秦军僵持在长平,被秦军连续打败多次,虽然都是规模特小的战役,但廉颇都没有还手。可以看出廉颇心里多少都有点惧怕秦军。而惧怕秦军的廉颇,除去长平之战外,还有赵惠文王时期的阏与之战。阏与之战还没开打之前,赵惠文王召开一次高级军事会议讨论赵国被秦军包围的阏与,到底能不能救。廉颇直接一口咬定阏与不能救。而最终赵军在赵奢的带领下大败秦军,打得秦军落荒而逃。赵奢也一战成名。
战国时期秦军几乎是像魔鬼一般的存在,别说廉颇了,大部分的战国中后将领哪一个不惧怕秦军。在军功爵制度的加持下,秦国的士兵上了战场个个像打了鸡血一样,作战异常勇猛。战国时期打败秦军几乎是每一个将领梦寐以求的梦想。纵观整个战国史,相同的将领几乎不可能连续两次大败秦军,而李牧做到了连续两次大败秦军。在大败秦军的同时,李牧还能左右逢源,击退外敌的入侵,可见李牧对兵法的运用相当巧妙。
小总结
王翦的战绩虽然比李牧显赫,但都是依据秦国强大的国力打出的战绩。而李牧不同,当时的赵国已经濒临灭亡,被秦国已经逼上了绝路。李牧带领着士气低落赵军,依旧能击败秦军,击退外敌的入侵。也正是王翦意识到李牧的可怕,才不得已对赵国使用离间计。秦灭六国的战争之中,只有对赵国使用过离间计,对于其他国家都是直接碾压过去。而使用离间计的原因就是因为李牧的存在,之后赵国灭亡也印证了这一点。
强在拥有一个开明的君主王翦和李牧的差别在于所属的君主(关于当时秦国的国力我就不多说了,相信谁都明白,说起来太啰嗦)。
王翦所属的君主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虽然在不熟悉历史的大多数人看来是暴君的形象,当熟悉历史后就会重新认识秦始皇。秦始皇打算消灭掉楚国的时候开了一场高级军事会议。李信觉得只需要不到二十万兵马便能灭掉楚国。而王翦觉得得要六十万的兵马才能灭亡楚国。六十万兵马几乎是当时秦国全部的兵马,秦始皇心里犯嘀咕,最后不采用王翦的说法,采用了李信的说法给他二十万兵马。结果说不到二十万兵马便能灭楚的李信遭遇了大败,秦始皇闻讯连忙亲自跑到王翦的老家频阳求王翦出山,接连向王翦道歉、服软,希望王翦能够出山。最终王翦以六十万兵马出征灭亡楚国。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秦始皇的胸襟,非常人能敌。
杀功臣是历史上不少开国君主觉得很必要的一件事情。由于功臣的功劳太高,功高盖主,影响到了君主的统治。君主就产生了杀功臣的想法。然而历史上的秦始皇在一统六国之后没有杀一个功臣,反而将功臣供起来。蒙恬两兄弟就是最好的例子。蒙恬在秦灭六国之中,立了不少大功劳。之后又北征匈奴,驱逐匈奴,在边境守边疆。蒙恬的弟弟蒙毅,特别受秦始皇的重用,担任上卿,出入能和秦始皇坐同一辆车。
说完了王翦所属的君主秦始皇,再说李牧所属的君主赵王迁。在国家濒临灭亡之际,听信郭开谗言,杀害了赵国最后的希望李牧。李牧生平并没有谋反的迹象,如果李牧想谋反,完全可以联合周围的齐、燕等国家,一同图谋赵国。几句空穴来风的谗言,赵王迁就杀掉李牧,可以看出赵王迁到底有多么的昏庸。
总结
王翦和李牧都是一代神将,可惜李牧有一个昏庸的君主导致了自己悲惨的结局。悲哀!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66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