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秘密潜伏着一批“特殊党员”,张克侠就是其中之一。1948年11月初,担任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的张克侠与何基沣率领2.3万人起义,给蒋介石沉重一击,毛主席称这是淮海战役的“第一个大胜利”,对其通电嘉奖。
蒋介石得知张克侠起义的消息后暴跳如雷。为笼络张克侠这位“爱将”,蒋介石曾在1943年把一柄刻有“不成功便成仁、校长蒋中正赠”的中正剑相赠,而张克侠却用临阵起义的方式回应了蒋介石的信任。不过更令蒋介石没想到的是,在他以佩剑相赠的5年前,张克侠就已经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直属于周恩来的“特别党员”,在秘密战线为革命作出了许多贡献。
1900年张克侠出生于河北献县的一个普通家庭。中学毕业后,为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张克侠考入北京清河陆军军官预备学校,不久升入保定军官学校学习。1923年毕业后,张克侠被分配至冯玉祥所部,成为一名青年军官。
1924年,张克侠妻子的姐姐嫁给了冯玉祥,他和冯玉祥成为连襟。不过张克侠并没有选择背靠冯玉祥这颗大树,而是毅然南下广州,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革命洪流。在广州期间,张克侠第一次接触到了周恩来、叶剑英等中国共产党人,被其革命思想所深深影响。
翌年,张克侠参加东征,随后回到西北军,劝说冯玉祥与广州政府合作。其实冯玉祥已经和苏联有所接触,1926年他更是亲赴莫斯科考察。北伐开始后,冯玉祥立即回国,在国共两党的影响下进行五原誓师,参加北伐。张克听闻了许多苏联的情况,对十月革命圣地充满了向往。
1927年,张克侠前往莫斯科学习,在苏联期间,他对共产主义有了更深的了解,坚定了加入共产党的信念。然而国内革命形势急转直下,1927年4月,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国共关系破裂,张克侠在冯玉祥的压力下只能匆匆回国。
不过张克侠的初心未改,他一直和在莫斯科相识的地下党员张存实等人保持着密切联系。1928年,张克侠只身一人前往上海,找到了党组织,正式提出入党申请。周恩来批准他为特别党员,命令他回到冯玉祥身边秘密潜伏。
七七事变前夕,张克侠出任二十九军副参谋。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张克侠劝说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积极抗日。但长期驻守河北的宋哲元对日军抱有幻想,和日军频繁接触。七七事变爆发后,驻守北平的宋哲元举棋不定,于月末做好了弃城撤军的打算,而日军进城后将对抗日团体进行大规模清剿。张克侠将消息传达给北平的地下党组织,数以万计的地下党及其他抗日团体成员得以及时撤离。
撤离北平后,张克侠先后辗转湖北、山东、河南等地进行抗日,为当地的地下党组织及抗日救亡运动提供了很大帮助。1942年,张克侠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少将军衔。1943年,蒋介石为拉拢张克侠,赠与其中正剑一柄,“佩剑将军”之名由此而来。
抗战胜利后,张克侠出任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借着当时“和平建国”的舆论声势,张克侠大力宣传和平主张,极力避免所部和共产党军队擦枪走火,并积极和西北军出身的将官接触联系,劝说他们不要为蒋介石集团卖命,充当炮灰。
1946年夏,张克侠前往南京为即将出国考察的冯玉祥送行,并秘密与周恩来见面,向其汇报了许多徐州的情报。周恩来拉着张克侠的手说“克侠同志,辛苦了!”这一句问候,让张克侠倍感温暖。张克侠询问周恩来下一步工作的指示,周恩来要求他隐藏好身份,继续分化国民党内部,争取更多的国民党将领。
张克侠说,他清楚自己所部绝大多数人不愿意为蒋介石卖命,只要接到命令,保证随时可以起义。随后,张克侠继续对西北军将领吴化文、孙良诚等人进行争取,取得了良好效果。1948年,解放战争形势日趋明朗,国民党败局已定。但面对败局,蒋介石试图在徐州一线集结重兵负隅顽抗。为笼络人心,蒋介石晋升张克侠为陆军中将。
不过蒋介石却对西北军很不放心,为防止生变,蒋介石将张克侠调离前线。面对蒋介石的猜忌,张克侠依然克服重重困难,在淮海战役鏖战之时与何基沣一同率部起义,在徐州东线让出一个大缺口,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其他一些不受蒋介石信任的国民党将领见势纷纷起义。
结束20年潜伏生涯的张克侠又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不过张克侠的党员身份直到1950年才对外公布。1955年,张克侠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之后,长期在新中国林业部门、政协任职工作。1984年,张克侠去世,享年84岁。
淮海起义扬名
7月7日是张克侠逝世31周年纪念日。张克侠,1900年10月7日出生。1923年,他加入冯玉祥将军部队。1929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张克侠在国民党军队上层人物中积极开展反对内战、反对独裁的活动。
1948年11月8日,张克侠与何基沣一起率部在贾旺、台儿庄防地举行起义,受到毛泽东、朱德的高度评价。新中国成立后,张克侠担任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林业部副部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1984年7月7日在北京逝世。潜伏十九年:周恩来批准张克侠为特别党员。
对于张克侠的入党要求,周恩来十分重视。最终,周恩来批准了张克侠为特别党员,规定单线领导,不得与地方党组织发生关系;任务是在西北军中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张克侠的党内名字是张光远。
周恩来的三点指示,很快由张振亚通知张克侠:“中央已批准你为共产党员,是特别党员。你不能与地方党组织发生关系,不可暴露身份,要严守党的纪律。以后,中央会直接和你联系,你与党进行书信联络时,使用张光远这个名字。假如发生意外,你也不要说出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党是会记得你的,也会设法保护你的家人。”
国民党军中“智囊”:曾获赠蒋介石颁发的佩剑。
张克侠,国民党军中的“智囊”“夫子”。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称他为“在华中前线所结识的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张克侠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聪颖过人,既能带兵打仗,还能运筹帷幄,参赞戎机。
他曾在台儿庄大战中协助张自忠指挥59军痛击板垣师团,自此声名鹊起。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颁发了一批佩剑,名曰中正剑,张克侠获赠一柄,人称“佩剑将军”。“佩剑将军”其实是一名共产党员,他遵照党的指示,奉命潜伏,秘密工作,争取、团结了一大批国民党爱国将领和士兵,为积极抗战作出重要贡献。
淮海战场率部起义:毛泽东评价“第一个大胜利”。
淮海战役在1948年11月6日打响,两天后,张克侠和何基沣给蒋介石致命一击,他们率2.3万余名官兵在贾汪、台儿庄地区起义。这样一来,国民党军精心布置的徐州防线乱了阵脚,东北部运河防线敞开了一个80公里的口子。
解放军华东野战军3个纵队迅速通过这里南下,直插陇海,隔断了国民党军黄百韬兵团与徐州的联系,直至11月22日,黄百韬兵团被围歼在徐州以东的邳县碾庄地区,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对张克侠和何基沣率部起义,毛泽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在给淮海战役总前委的电报中指出:“北线何张起义是第一个大胜利。”
家/地区:中国 类型: 剧情 / 战争 / 历史 片长:219 min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演职员表导演: 李俊 ....总导演 蔡继渭 ....首席导演 韦廉 杨光远 景慕逵 翟俊杰 编剧: 李平分 史超 王军 主演: 古月 Gu Yue ....毛泽东 苏林 Lin Su ....周恩来 吴志远 Zhiyuan Wu ....宋美龄 剧情在辽沈战役打响的同时,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着手策划淮海战役。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华东野战军及时切断正向徐州收缩的黄百韬兵团的退路,并将其包围在徐东碾庄圩地区。同时,中原野战军攻占了军事重地宿县,切断了徐州刘峙集团的陆上退路。 蒋介石调杜聿明回徐州作战,敌人几路兵团云集逼近徐州,淮海战役形势异常严峻。国共双方统帅斗智斗勇,频频调兵遣将,经过十几天的激烈战斗,黄百韬兵团被歼,杜聿明集团被围困,黄维兵团全歼。蒋介石虽多方设计救援杜聿明集团,但终因军无斗志,终致全军覆灭,具有决定意义的淮海战役大获全胜。 作为《大决战》系列的第二部,本片延续了同系列电影气势恢宏的特点。黄维兵团登场时,使用了长达一分钟左右的航拍全景式镜头,充分表现了黄维兵团的规模。而聚歼黄维兵团的那场战斗,同样使用了长时间的航拍。 电影从大处着眼,一些历史细节上也未放松,比如黄维兵团被围时,曾将卡车装满土摆成一线,以抵挡子弹,在影片中亦有显示。电影中还展示了解放军自行研制的一种土火炮—飞雷。 电影使用大篇幅表现了解放区人民群众冒着国民党狂轰滥炸,对解放军的大力支持,同时客观反映了国民党军队内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对比说明了战争胜负的客观性。 其它电影电影《车轮滚滚》 (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1975年出品) 讲的就是人民群众支援淮海战役的故事,主要是以胶东地区一支民工小分队为线索。其中有个壮观的场景,成千上万的民工推车挑担,为解放军运粮送弹,车轮滚滚,人欢马叫。据说,当年参战的元帅、将军观看此片时,感动得热泪直流。数以万计的民工为支援淮海战役付出了生命。 电影《佩剑将军》(1982年出品) 以淮海战役起义的张克侠、何基沣为原型,反映第三绥靖区起义的故事,佩剑指的是顾祝同向两个将军授予中正剑。 电影《今夜星光灿烂》(八一厂1980年出品,李秀明主演) 主要情节:1948年冬,在硝烟弥漫的淮海战场上,一个准备上吊姑娘被我军某电话员小于救回掩蔽部里。姑娘名叫杨玉香,弟弟被地主打死,父亲不幸死去,她走投无路只得出此下策。杨玉香为报救命之恩,愿以身相许,小于不知所措,老班长把玉香留在伙房帮忙。从此,这个孤苦伶仃的姑娘生活在革命的大家庭,成为连队编外一员,开始了不平常的新的生活。战斗打响后,玉香冒着炮火为同志们运送干粮。在激烈的战斗中,连部通信员小郭光荣牺牲。为了对垂死挣扎的敌人发动政治攻势,电话员小于英勇地接受了上级交给的任务。他冲破险阻,终于接通电话线,并冲进敌军师部,命令敌师长与我纵队陈司令员通话。当敌师长顽抗时,小于拉响了腰上的一束手榴弹壮烈牺牲。玉香听到小于牺牲的消息后,悲痛不已,而战斗的烈火逐渐把她锻炼得坚强起来。在卫生员小孙不幸牺牲后,玉香果断地接过医药箱。从此,她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战士。在总攻战斗中,连长何战云也光荣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嘹亮的军号声中,南下的部队在星光下集合,这时响起了陈司令员的声音:很多战友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他们像天空中的星星一样,永远照耀着我们……玉香望着云烟飘渺、星光灿烂的夜空,眼前又浮现出战友们亲切、刚毅的面容…… 本片编剧白桦的创作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因为这是首次用人情味来描述解放战争。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66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学术“自觉”的小说史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