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天骄
公元十三世纪,在蒙古大草原上,刮起一阵狂飙。狂飙一起,便迅速弥漫了整个世界。
这阵狂飙的发动机,就是大家都熟知的成吉思汗。飓风一起,他们南扩西进,所到之处摧枯拉朽。
他们的触角最远达中亚、西亚、东欧,被后来的欧洲人称之为“黄祸”,至今谈起来还心有余悸。
征服了广袤土地的蒙古骑兵,骑在马上,得意洋洋的唱起来:
“马儿啊你慢些走呀,慢些走,我要把这迷人的景色看个够”。
可是,一发而不可收的野马,哪能收得住?它在无垠的草原上任意的驰骋。
俗话说,步子迈的太大了,是要崴脚的,确实是这样。
蒙古帝国刚一崛起,他们的首领就崴脚了。
公元1227年8月25日,刚拿下西夏,成吉思汗就在在六盘山下清水县病逝,时年66岁。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怎么死的,流传着很多版本,
一、《元史》记载,是因为重病在萨里川老徒之行宫去世,但是因为什么病去世,史书没有交代。
二、《元朝秘史》中记载,成吉思汗当年带兵,讨伐西夏。不小心被马惊到,坠马受伤,而后重病不治身亡。
三、被雷电击死。成吉思汗小时候因为气死母亲,有不孝之嫌,蒙古人迷信上天以雷电警告不孝者,所以成吉思汗特别害怕雷电,但是1227年夏,成吉思汗偏偏误入雷区遭到雷劈致死。
四、《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成吉思汗是被毒箭射中,然后不治身亡。
五、被西夏王妃毒死。蒙古兵将攻下西夏后,看西夏王妃美貌超群,便将她献给了成吉思汗,国破家亡的西夏王妃假意应允,但在荼水中放了毒药导致成吉思汗中毒身亡。
侍寝
堂堂大汗竟然被人偷偷下了毒,这种有损尊严的事情怎么能公之于世,岂不让天下人耻笑?史官们开动脑筋,找出了一个正当的理由,成吉思汗于是“被坠马而死”!
其实关于掩盖真相的行为,罗马的历史学家普鲁塔克说得很透彻:“历史的着作要想每一个事物都能辨明真伪是非常困难的工作,一方面是因为后世的史学家被漫长的时间遮断他们的目光,另一个方面是有关行为和事迹的当代记载,出于嫉妒或恶意或是包庇和奉承,总是扭曲事实的真相。”
自古以来,伟大的帝王一出生,就会发生许多奇异现象;那么他们的死亡出现一些离奇的情况,这都很正常。
西夏王妃
但是笔者认为,成吉思汗的死,肯定和西夏王妃有关系。
佐证:1227夏末帝在中兴府被围半年后投降蒙古,西夏亡。西夏已经投降了,但蒙军却在中兴府开始屠城。
并且在西夏王陵附近挖地三尺,连西夏世代相传的坟茔都给刨了。不光刨掉他们的祖坟,还毁灭了他们的文字。将图书资料全部付之一炬。
由此可见,他们对西夏实施了彻底的灭绝。
这很反常,以往发生屠城行为,都是被征服的城市不投降,蒙古军队攻进去后才拿老百姓出气的。对于投降者,并没有这种过激行为。
所以结论,成吉思汗阴沟里翻船,死在西夏人之手,这应该是可信度最高的历史真相。
蒙哥
有位哲人说过这么一句话:“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的确如此。
时间又过去了3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又成了新的蒙古成大汗,
但他同样重蹈了他爷爷的覆辙——在阴沟里翻船。
不过这次的对手不是西夏,而是被称为“弱宋”的南宋。
整个宋朝虽然有弱宋的称谓,但不是所以地方都软。像柔软的鱼类,肉里头还有几根硬刺呢。南宋对征服者强力的一顶,就顶翻了蒙古的最高统帅。
地点在南宋的治下潼川府路合州,具体位置就是钓鱼城。
1258年,南宋宝佑六年,蒙古帝国向南宋发起了灭国之战。
这次他们动用了史上最强大的兵力配置。
大军共分三路,一路由忽必烈率领,自北向南攻至鄂州(武昌);第二路由云南出发,经广西进入南宋与忽必烈会和;第三路由当时蒙古帝国的大汉蒙哥亲自率领,自宁夏出发,经四川进入南宋,最后三路大军会合,直捣临安。
蒙哥是蒙古帝国第四位大汗,在他的统治下,成吉思汗的霸业被带到了最鼎盛的时期,蒙古人的铁蹄踏遍欧亚大陆,北至西伯利亚,南至爪洼岛,西至波兰、匈牙利,这些全部都已是蒙古人的地盘。
蒙哥率4万蒙军进入四川,抵达必经之地钓鱼城外。
钓鱼城
这钓鱼城守将王坚,这个名字听起来是否坚固?其实城池本身也的确很坚固。
此城三面临水,一面临山,水是涛涛大江,山是悬崖峭壁,蒙军不善水战,在300米峭壁下一连观望数日,还真有点狗啃刺猬,无处下嘴。
蒙哥当时想,如此一座孤城,强攻是下策,围城才是上策。城中不止有守军,还有满城百姓,把你围上一月半月,里面粮食吃光了,不信你不出来。
就这样一个守,一个围,一场改变人类历史走向的博弈,悄悄开始了。
转眼一个月过去,城中守军依旧精神抖擞,丝毫不见食不果腹的样子。蒙哥有点意外,于是下令加强水陆合围,一个人也不要放出来,一粒粮食也不要漏进去。
不知不觉间,4万蒙军在城外已经围了三个月,钓鱼城依然未投降。
期间蒙军也有过多次攻城,无奈城中守军又顽强,城池又易守难攻,饶是蒙军英勇善战,还是被打了回来。
王坚
春去夏来,转眼已至1259年四月。钓鱼城地处重庆,夏季湿热难耐,蒙哥所率4万蒙军都是地道蒙古兵,他们本来畏暑恶湿,加以水土不服,导致军中暑热、疟疠、霍乱等疾病流行,情况相当严重。
暑热还没有解除,天又连降大雨,大雨一下就是二十天,好不容易天晴了,军中士气却已低落到极点。
此时蒙哥坐不住了,决定强力攻城。
1259年七月二十日,蒙军全力攻城,宋、蒙两军在互相对峙大半年后,第一次展开了最激烈的交锋。
二十一日,蒙哥为鼓舞士气,亲自登上望楼观战。他所在的这座望楼,距离钓鱼城还是比较远的,一般的飞石、箭弩都达不到那里,所以尽管会暴露目标,蒙哥还是放心地凳上望楼,为将士们击鼓助威。
战况紧急,守城的王坚亲自上阵督战,督至东新门时,看见城外望楼上有位衣着不凡、器宇轩昂之人正奋力击鼓,便对操作投石机的将士们说:“来,看那边,看见了么?对准了,集中火力往那里打。”
当时宋军有一种武器,叫做投石机,可以将巨石投至非常非常远的距离,这在冷兵器时代是极先进的装备。
蒙哥正在观望之时,忽然天空一阵黑——原来是投石机投来的石头。
刚觉得天空一阵黑,现在蒙哥只觉得自己眼前一黑——他被巨石砸中了!
大汗战死,蒙军立刻撤军,钓鱼城之围顺势而解。
然而这并不能真正体现这场战争的巨大价值。它的巨大价值在于,
随着蒙哥的战死,一个小小的钓鱼城保卫战,竟然成了改变世界格局的转折点。
投石机
听说大哥战死,忽必烈非常着急,立刻放弃了已经到手的鄂州,匆匆赶回去争汗位。临安之困解除。
此时正奋战在匈牙利、奥地利、中亚西亚等地的一众小汗王,也都纷纷撤军回去参加选举,他们倒没有争汗位这样的烦恼,但是他们得表态呀——当时除了忽必烈,还有一人(阿里不哥)参加竞选,这时候站对队,比攻下几座城池重要得多好吗。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这场汗位之争,一打就是许多年。
随着这场汗位之争,蒙古帝国的实力迅速内耗,欧洲多国也因蒙古的突然撤军得以复国。
世界得以喘息,而蒙古,则再也没有回到蒙哥时代的辉煌。
钓鱼城保卫战,也因此其创造的世界意义上的巨大价值而载入人类战争史的史册!
它被外国人称之为“上帝折鞭之处”。
忽必烈
后续:
时间又过了20年。
1279年,在南宋灭亡,皇帝已经投降的形势下,大汗忽必烈又亲自带兵来到钓鱼城下。
和以前一样,王坚的儿子王立任守将,带兵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只身坚守了三年。
后来城中弹尽粮绝,王立与忽必烈和谈,在忽必烈答应不伤城中百姓一人后,开成投降。
王立率32名将领出城后,在忽必烈面前集体自刎。
忽必烈信守了他的诺言,未伤城中百姓一人。
蒙古军队难得的发了一次善心。其实也不叫发善心,他是在向这个难啃的山城致敬。
参考资料:
《元史》明·宋濂
《元朝秘史》
《新元史》清·柯劭忞
老衲侃春秋严正声明:原创作品,禁止非法转载!
蒙古大汗蒙哥的死因一直以来就是一个迷,史料记载也是含糊不清的,据说蒙哥在宋朝钓鱼城久攻不下,忧郁成疾而死,也有说法是蒙哥被南宋的士兵乱箭射死,还有说蒙哥是死于溺水,还有说蒙哥是不适应环境,生了一场大病,然后去世。这些说法,很多人都倾向于战死,抛开民族恩怨不说,蒙古毕竟也是一位英雄。
以前看《神雕侠侣》,对立面的杨过可谓的崇拜至极,尤其是他在襄阳城下射死蒙哥的描写,简直是惊心动魄,蒙古大汗作为蒙古的最高首领,死于杨过之手也不可惜,毕竟杨过也被金庸老爷子描述成一代大侠,蒙哥的死,也算是死得其所。但是翻阅史料,我们可以准确的得知,蒙哥并不是死于襄阳城的战役,而死于杨过之手也只是小说创作者结合历史虚构的一幕。
史料记载蒙哥是死于钓鱼城战役,这场战役历时好几个月,蒙哥就是在攻打钓鱼城期间死掉的,死因至今是一个迷。钓鱼城在历史上位于今天的重庆,它是宋朝重镇,筑城的时候,就是因为它独特的地理位置,依靠天险,可谓是蜀地的一个重要屏障。蒙哥带领蒙古军队一路势如破竹,打得宋朝军队节节败退,但是到了钓鱼城的时候,却怎么也打不动,一下子就在钓鱼城耗着,所以死于钓鱼城战役的可能性最高。
至于蒙哥是战死抑或病死、抑郁而死都有可能,因为他曾经是那么的英勇无敌,而面临钓鱼城的时候却是久攻不下。再来说说杨过,杨过在历史上是有原型的。据说这个原型就是宋朝末期的将领张珏,因为史料载,蒙哥被射死后,功劳是归功于钓鱼城的将领张珏,是他用一箭射死了蒙哥,所以青史留名。不过张珏后来在元军灭掉宋朝后被逼自杀,太可惜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65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