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新鲜事物的发展和推广都需要一个过程,尤其是当高科技新产品取代以前落后产品的时候,人们更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中国自清朝中后期就开始
“闭关锁国”
,当中国还处在封建社会的时候,西方世界已经在进行
工业革命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中国的发展脚步开始落后于外国。
到了清朝末年,由于
西方工业社会极速发展导致产值过剩
,他们急需敲开中国的大门。于是,许多外国公司和外国人打着各种幌子进入中国,他们的主要任务是
向中国推销他们的科技产品。
然而,想要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并不容易,因为他们的那些科技产品并不适合贫苦的国民使用,于是
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清朝皇室
熟读历史的人应该对慈禧这个人并不陌生吧?
慈禧是清朝末年实际的掌权者
,她专权蛮横、骄奢淫逸、乐于享受,她在世之时曾经
享用过许多西方的先进文明成果
,例如火车、汽车、照相等。但是,有一项西方科技成果,慈禧
一开始很排斥
,但是当她发现这个东西很好用
之后却又非常享受
,这个东西就是我们今天的日常必需品——
电灯
电灯
电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一种电器,它可以
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为我们
带来了光明。
电灯的发明大大地推动了人类进步的脚步,它
是19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1874年,两位
加拿大电气工程师
将碳杆放入一个玻璃泡中,再将玻璃泡中充满氮气,通上电之后,
碳杆就发出了光芒
,这就是
电灯的雏形
。然而,由于这两位工程师
没有经济实力
,他们没能力将电灯推广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因此只能
在1875年将这项专利卖给了大发明家爱迪生。
爱迪生经过数千次的实验,将
碳化的竹丝做成了灯丝
,使用这种灯丝的灯泡能
持续点亮1200多个小时
。由于电灯已经具备极强的稳定性,因此电灯开始逐步被人们所接受。
到19世纪末期,西方国家已经大面积推广使用电灯,
电灯给人们带来了光明
,使人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电灯的推广
损害了煤油灯制造商的利益
,他们在报纸上大肆宣传电灯的危害,尤其是有人触电的时候,他们会疯狂炒作,
试图以此来阻止电灯的推广。
中国的第一盏电灯
最早往中国推销电灯的是
德国荣华洋行
。他们为了使电灯顺利进入中国,特意找到了
大太监总管李莲英
,想让他牵线在紫禁城内安装电灯。李莲英将安装电灯的事宜向慈禧汇报之后
慈禧并未同意。
李莲英思来想去
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他让德国荣华洋行
将电灯安装到了慈禧经常居住的颐和园乐寿堂里
。当时,颐和园乐寿堂安装的
是一盏吊灯
,这款吊灯非常漂亮,上面不仅有剔透的灯罩,还安装了很多
五颜六色的灯泡
。为吊灯供电的是一台20马力(约15千瓦)的发电机,为了保护发电机,荣华洋行还特意建造了电灯公所。
慈禧初见电灯
慈禧回到颐和园乐寿堂的时候,她发现乐寿堂里的大殿内挂着一个大吊灯,吊灯上还
装着许多五颜六色的灯泡
。此前,慈禧并没有见过灯泡,她看着那些五颜六色的灯泡感到很新奇,质问李莲英:“为什么大殿内要挂这么多五颜六色的
茄子
呢?”
用我们今天的视角来看慈禧这个问题,大家会
感到这个问题很搞笑
。不过,当时的吊灯灯泡并不是圆形的,而是
椭圆形的
,
的确很像茄子
,也难怪慈禧会问出这么搞笑的问题。
李莲英并没有直接回答慈禧的问题,他急忙叩头请安,并恭问:“
老佛爷,可以上灯了吗?
”。慈禧点了点头,李莲英立即让人将电灯的开关闭合,乐寿堂内顿时
灯火通明
,亮如白昼,五颜六色的灯泡散发着柔和的光芒,
将大殿内的气氛烘托得极为温馨
就算慈禧见多识广,
她此前也没有见过电灯。
看到电灯将大殿照得如同白昼,她惊喜地问道:
“为什么这些茄子会发光呢?”
。李莲英毕恭毕敬地回奏:“
这就是西洋人所用的电灯
,它不仅明亮干净而且安全,老佛爷用上它以后晚上就可以当成白天过了,它能为您
添福添寿
。”
慈禧领略过电灯的明亮和方便之后
欣然接受了这个新事物
。颐和园乐寿堂中悬挂的五彩玻璃吊灯
是中国人使用的第一盏电灯
。此后,电灯正式进入了中国,颐和园、紫禁城、王爷的王府中都陆续安装上了电灯。
到20世纪初期,电灯已经在中国很多城市落户。
颐和园电灯的命运
颐和园乐寿堂安装完电灯之后,给慈禧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令人遗憾的是,1900年
八国联军进北京之后
,他们哄抢了颐和园的珍宝,
临走之前还把电灯公所给砸毁了。
慈禧从
西安避难返回到北京之后
,颐和园的电灯公所已经被破坏,已经习惯使用电灯的慈禧感觉很不方便,于是她命令邮传部左侍郎
盛宣怀重修电灯公所
。盛宣怀花了
5万两白银
从德国荣华洋行再次购进发电机和照明设备,并于
1903年在颐和园重建了电灯公所
。乐寿堂再次通上电灯之后,慈禧搬回了颐和园居住。
1908年慈禧死后
,裕隆皇太后宣布自己不会到颐和园居住,颐和园电灯公所正式结束历史使命,
所有设备就地封存。
1931年,
民国政府想将颐和园内的电灯公所拍卖
,用以购买游园用的汽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拍卖没有成功。1935年,
张少帅
将颐和园电灯公所里的所有设备整体
搬迁到陕西西安
结语
建国以后,国家大力发展电力,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完善,整个北京城都使用上了电灯,这座古老的城市在现代灯具的照射下焕发了不一样的青春。如今,
电灯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没有人会对电灯再感到新奇了
,
也不会再有人将电灯泡当成发光的“茄子”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627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