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知道某些人是怎么看出来陈寿讨厌蜀汉的,在蜀汉帝国“国不置史”(史料奇缺)的情况下,陈寿以一己之力,尽可能的还原了蜀汉地方的人物、政治记载。
他作为本地人,怎么可能贬低自己故国?
陈寿的雕像
如果非要说是陈寿这个本地人对蜀汉帝国中的“荆州这些外来人士”不满,
甚至某些人说陈寿对诸葛亮不满,这也是不可能的事。
陈寿写《三国志》,全篇只有
诸葛亮
和
陆逊
二人以单独列传的存在,而且陈寿在《诸葛亮传》中的创作,是《三国志》全书中最长篇幅的传记,其中还列了《诸葛亮集》的目录,自己还单独写一篇《诸葛亮故事》,最后在评语中夸赞诸葛亮“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仲)、萧(何)之亚匹矣”。
陈寿本着公平的角度,加了一句实事求是的评语:
然(诸葛亮)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这句话却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当成是陈寿对诸葛亮的贬低,实在是不懂装懂。
陈寿的史学成就
陈寿还编着过《古国志》、《益都耆旧传》(均失传,只有辑本),都是蜀地的地方志。
在他之后,东晋人常璩编撰《华阳国志》,其中内容与陈寿的现存作品比较来看,内容有所增加,但并不多,可见当时留存的蜀地史料本来就非常有限,陈寿已经是尽力而为了。从《三国志》流传后世,并在二十四史中的地位来看,陈寿的功劳是巨大的。
陈寿的雕像
陈寿身处晋世,肯定要为当权者司马氏发声,这也只是赞美司马氏,避讳不谈司马氏在曹魏帝国集权故事而已,并非需要去贬低自己的故国。例如我在前文所说,他在《诸葛亮传》中都坚持赞美诸葛亮。实际上还有更多。
同样的,另外一名原蜀汉官员樊建,也成为晋武帝司马炎的散骑常侍,他同样地也在司马炎面前赞美诸葛亮,蜀汉的一些人物事迹。
由此可见,
东晋司马氏政权对蜀汉帝国的人物,事迹并不反感。‘
东晋政权对原蜀汉政权没有天然敌意。
甚至司马昭还下诏褒奖一些蜀汉官员,例如殉国而死的傅俭。
陈寿万卷楼
蜀将军傅俭,前在关城,身拒官军,致死不顾。
司马炎对蜀汉将领罗宪赞赏有加:
忠烈果毅,有才策器干。
?
罗宪还得到司马炎的接见,司马炎还向罗宪请教故蜀汉帝国的人才,并全部得以录用。
《襄阳记》:四年三月,从帝宴于华林园,诏问蜀大臣子弟,后问先辈宜时叙用者,宪荐蜀郡常忌、杜轸、寿良、巴西陈寿、南郡高轨、南阳吕雅、许国、江夏费恭、琅邪诸葛京、汝南陈裕,即皆叙用,咸显於世。
以种种记载来看,司马氏对蜀汉帝国都没有敌意,甚至褒扬、欣赏,陈寿又何来作贱自己,贬低故国呢?
所以标题中所提到的观点(陈寿贬低蜀汉官员)纯属无稽之谈!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62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春来到,宝山这一抹斑斓也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