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隐仙派内丹“观照与静坐”的方法!

白云仙院 2023-09-19 08:47:25


“全身观照”是隐仙派的独门功夫,也是“隐仙派”最重要的筑基功法之一。
“全身观照”,第一个要领是姿势不拘,只要舒适就好,姿势没有任何限制。强调舒适的姿势就是要达到全身的放松,如果采取一个不舒适的姿势,就不容易放松。心理状态要平和,做全身观照的时候,要把其它的事情放下来,如果有事挂心头,放不下,就暂时不要做全身观照,先把那个事情想清楚或做完,或者你真的想一件事情想得很烦,这时候不能做,因为做下来一定还会想那件事情。每一个人的习气不一样,有些人每天都有很多事情,有些人总是心闲没事。第一个要领,就是说,姿势不限制,全身要放松,心情也是以放松的状态来做。
第二个要领,观照的程序是自上而下,以全身来讲就是从头顶到脚底,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一般的程序是这样子。但是,若血压高的人,就不要做从下而上的这个动作,一律都由上而下,由上而下做完一趟,做第二趟接着再由上而下。
第三个要领,速度要缓慢。用什么观照?就是用“神光”。什么叫“神光”?我们眼睛张开来看的时候就叫作“眼光”,依仙家的功夫来讲,我们的眼睛藏神,我们常常讲“这个人的眼睛炯炯有神”,这就是说人的精华都在眼睛这个地方表现无遗,儒家也说“观其眸子,人焉廋哉”。一般人眼睛用得最多,除了睡觉外,几乎都在用;而且这眼睛都乱溜、乱看,耗散的能源最大。所以老祖先常说“闭目养神”,中国的一些用词里,就隐藏着养生的道理,只是现代人已经不太能体会这些东西。
用神光来做全身观照,就是眼睛闭起来看。很多人会问:“眼睛闭起来怎么看?”眼睛闭起来看就是用神光看,也就是说,用眼睛看的动作加上意念。



譬如说,我现在站在这里,我眼睛张开来可以看到所有的人;我眼睛闭起来,我也知道你坐在这里,我也可以这样看你,但是只有看的动作,而不能像张眼时,实际看到东西。同样,我眼睛闭起来的时候,我也可以看我自己的身体,包括外面的轮廓,甚至可以往身体里面看,可以加上意念去看自己的大脑,连眼睛都可以自己看自己,以及看鼻子、看耳朵、看口腔、看内脏、看骨胳。神光就是你平常眼睛看的那个动作加上意念,观照就是看的动作再加上一个“想”,这个“想”就是属于意念。
全身观照可以方便的从分段式观照开始练习,把身体分三段来看,一段一段地看清楚,再连合起来,就能一次看清楚整个身体。
分段观照练习顺畅以后,即可正式进入全身观照。以神光观照全身的时候,速度是缓慢的。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由内而外,再由外而内。正式进入体内观照的时候,速度是由慢而快。先缓慢、仔细的看,第一趟看得很清楚,那么有不顺的地方都慢慢顺畅了,第二次稍微加快一些。譬如这个房子,第一次来因为不熟悉,所以要很仔细的看;等第二次来,大概已经知道这边有什么,那边有什么,所以要看到个房子,就可以轻松的看。同样的,做全身观照也是这样,第一次看的时候很缓慢,看得很清楚;那第二次看的时候,速度慢慢加快;第三次再加快一点,第四次再加快一点,第五次又再加快一点;到最后,甚至你一呼的时候就往下看一趟,再一吸的时候你就往上看一趟。
接下来讲静坐的步骤和要领。「隐仙派」静坐的步骤和要领,第一步要做肉体的热身,就是做一下分段呼吸,或拉拉筋骨,或甩甩手,或打太极拳,但不要弄太累,或者做做柔软体操,要让关节、筋骨松弛一下,千万不要做剧烈运动。
第二步就是要做精神热身,主要的目的是要收摄身心,把心猿意马的那个心收回来,驱除急躁与妄想。怎么做?最好的方法就是全身观照,在全身观照之前做个祈祷,祈祷词内容自取,如果你有宗教信仰,比如信基督教的就念念祈祷文,信佛教的就念念心经、念念佛号,运用这种宗教仪式把心静下来,以虔诚的心来从事静坐,就是好比「敬神如神在」的那个精神,不要管到底有没有神,恭恭敬敬的做这一什事情。祈祷词不用太长,大概几秒钟或一分钟,之后就开始全身观照。
刚刚讲的全身观照,平常可以当作一件单独的练习,在静坐的时候就变成精神热身。如果静坐的时候,觉得杂念非常的多,妄想一大堆,从头到尾就只做全身观照,全身观照到底。如果这样做的话,全身观照要很仔细、很缓慢的做,不要加快速度,做一趟大概会花二十分钟,至少也要十分钟。


这里有个副作用,如果很仔细的看,会很容易睡着。不用担心,睡着就让它睡着。为什么?如果真的睡着,就表示你还需要休息,所以就让它彻底的休息。不要担心自己睡着了,睡眠就是一种放松,不能入睡的人,就是他不能放松。显然的,全身观照就是一种最好的放松功夫。
精神热身之一就是全身观照,观照到什么程度呢?全身观照三到五趟,一趟大约七至十分钟之久,要空空松松的。
全身观照做完了以后,接下来就是静坐。静坐的第一个要领是身体不动。所以姿势不拘,任何姿势都可以,只要舒服就好。舒服以外,另有一个条件,就是姿势要能保持得久。如果是舒服的姿势,一定能保持比较久,它们是互为表里的。找一个最舒服的姿势,这个姿势应该就是最能保持下动的姿势。所以虽然姿势不拘,但是要身体不动。姿势确定了,身体就不要再动,坐到下坐为止,甚至哪个地方痒、哪个地方痛,都不要去摸它、不要去抓它,尽量忍耐,让身体都不动。可是这种身体的不动不是僵硬的不动,是放松以后的不动。
也就是全身观照以后很松很松的那个状态,不要观照完毕再正襟危坐,也就是说,在全身观照的时候,就把姿势坐好,就要坐定,采取最舒服的姿势,观照之后,接着就听呼吸。
什么叫“听呼吸”?就是注意呼吸,不要被呼吸瞒过,呼吸自自然然的,没有任何的控制。


静坐的时间长短不拘,最好有个定时器,很小声的定时器。比如你只有十分钟静坐,就定十分钟,就可以放心,不会对时间有心理负担。有事就先定时,没有事就继续坐下去,坐到不想坐再起来。定时器如果太大声,你会被吓醒,因为在很静的时候,你的敏感度非常高,很小的声音有时候都会觉得如打雷一般的大声。
不要贪求效验,因为一贪求效验,就会想:“上次那种舒服感怎么还没出来?”或者:“我在书上看到的那些现象怎么还没有出现?”这样你就会有急躁的心,静坐的效果就会很差,甚至会出毛病,会出现很多的幻象,不需要的东西都会出现,不要以为那是真的,那是你心意识所造作出来的东西。
有不舒适的状况出现的时候,包括身体上的不舒服,比如想呕吐,或觉得全身发冷,或全身热得受不了,或者有幻觉出现,这时时候就把眼睛张开来,身体动一动。若想继续做,再从头开始,肉体热身就不用了,精神热身还是要;如果不想做,就起来散散步。
静坐完了要收功,做全身观照,很仔细观照一趟就好了。

中国这位老人自称活了256岁,是真的吗

这应该是张三丰,圆峤外史《三丰先生传》载“先生辽阳懿州人也,名屡更,无定,人多不测其踪。”

关于张三丰的家世,史书记之其先世为江西龙虎山人。“其祖裕贤公,学能兼占象。移家于金之懿州,与子昌隐于民间。及懿州为元人所拔,始稍稍以名字闻,然昌公固优游世外者也。”张三丰的母亲林氏早年曾生有四子,都过早去世。尔后又生二子,叫通、叫达,通就是张三丰。据说林太夫人梦元鹤从海天飞来,而诞生了三丰,当时是元定宗二年(年)4月9日子时多,丰神奇异,龟形鹤骨,大耳圆睛。当他5岁时得了眼病医治无效,舍其出家,被送到碧云宫当了和尚。当时的主持张云庵见到三丰深为惊奇说:“此子仙风道骨,自非凡器,但目魔障,须拜贫道为,了脱尘翳,慧珠再朗。即送还。”半年后张三丰眼病痊愈,教习的道经过目便知,一有闲暇便兼读儒、释两家之书,随手披览,知其大意即止。转眼七年,因其母思念,拜辞回到家里,专攻儒学。元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年),张三丰14岁,考取秀才,第二年称文学才识,列名上闻,以备擢用,但其志向不在此。至元元年(年)秋,18岁的张三丰离开家乡到燕京(元都城,现在的)游览,结识了当朝平章政事廉希宪。廉公惊异,非常赏识张三丰的才识,上奏推荐他做中山搏陵县令,为官从政。但不到两年,因其不羁,难受官场约束,加之职微权轻,抱负不能实现,遂断绝仕途之意。第二年,家里传信其父患病加重,张三丰便急速赶回懿州老家,侍奉父母。其父病逝,他选择山之高洁者,安葬了老父。此后数年,日诵洞经。几年后遇到全真教的邱道人,畅谈玄理,意气相投,满座风清,遂生方外之想。邱道人去后,张三丰便将家产全部交给族人,嘱托他们代为扫墓。仅带两个童子开始巡游名山古刹。他在《三十二岁北游》诗中写到:

幽冀重来感慨忘,

乌纱改作道人装。

明朝佩剑携琴去,

却上酉山望太行。

于是,北达燕赵,东到齐鲁,南往韩魏。张三丰身材魁伟,大耳圆目,风度翩翩,气度不凡,常手持竹杖,不论寒暑仅着一斗笠一短褐;不修边幅,潇洒倜傥;或历览山水,贪自然造化之妙韵;或青灯明月,研悟诗书经卷之精髓;或游方井,体会人生之真谛。“浩浩自如,旁若无人。”终日不问俗事,缄口寡言;如遇知音,论及三教经书。则滔滔不绝,畅抒胸臆。且行且住,这样奔波了近30年。后到秦陇,走褒斜,度陈仓,见宝鸡山泽幽邃清秀,就选择金台居住。凭栏南眺,鸡峰插云,三峰挺秀,就自为三峰居士,后改为三丰传世。元仁宗延元年(年)。张三丰67岁,在终南山得遇火龙真人真传。泰定甲子年(年),南至武当山,又修炼了9年,道始成。于是湘云巴雨之间隐约邀游又十余年,成为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赫赫有名的道教。

另据《明史张三丰传》载:“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张邋遢。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尽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尝游武当诸岩壑,语人曰:“此山异日必大兴。”时五龙、南岩、紫霄俱毁于兵,三丰与其徒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居之,已而舍去。
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觅之,不得。后居宝鸡之金台观。一日自言当死,留颂而逝,县人共棺殓之。及葬,闻棺内有声,启视则复活。乃游四川,见蜀献王。复入武当,历襄、汉,踪迹益奇幻。永乐中,成祖遣给事中胡濙偕内侍朱祥赍玺书香币往访,遍历荒徼,积数年不遇。乃命工部侍郎郭?#92;、隆平侯张信等,督丁夫三十余万人,大营武当宫观,费以百万计。既成,赐名太和太岳山,设官铸印以守,竟符三丰言。
或言三丰金时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师,后学道于鹿邑之太清宫,然皆不可考。天顺三年,英宗赐诰,赠为通微显化真人,终莫测其存亡也。”
关于张三丰的生年与师承,《明史》仅云:“或言三丰金时人,元初与刘秉忠同师,后学道于鹿邑之太清宫,然皆不可考。”《明史稿》称张三丰学道鹿邑太清宫时,与里人相习,四世孙张朝曾游宝鸡见张三丰,三丰问及其祖,并预言他当为三品官。果验。《名山藏》亦谓张三丰曾与刘秉忠、冷谦同师元初著名的海云禅师,清人李四月编《三丰全集?芦汀夜话》,谓张三丰自称生于蒙古定宗三年(),曾任中山博陵县令,后弃官出家,为全真道士,于终南山遇火龙真人得真诀,赴武当山修炼多年,如此,则洪武初,张三丰已一百二十岁。
据《三丰全集?道派》之说,张三丰于终南山师事的火龙真人,出麻衣先生李和门下,麻衣师陈抟,陈抟师文始真人尹喜。张三丰又得少阳派刘海蟾一系之传,合老子门下文始、少阳二派之传为一。这一宗谱,从火龙真人以上,二千年间仅三传,五代北宋间的陈抟竟然直承春秋时的尹喜,显难自圆其说。但张三丰得陈抟一系之传,亦非无可能,陈抟一派,本以关中一带为活动中心,至明清时代犹传承未绝。《广阳杂记》谓清初华山道士王莱阳曾言,华山道派有全真龙门派及宗陈抟为祖的太华两派。时白云观所抄《诸真宗派总簿》中尚有陈抟所传“老华山派”。是则张三丰于终南山遇陈抟一系的道士如火龙真人者,当非绝无其事。从张三丰的隐逸之风和内炼思想看,与陈抟确不无渊源关系。
从明初起,张三丰便受到朱氏王朝的钦重。洪武十七年(),朱元璋下诏徽张三丰入朝,不赴。遂敕张三丰沈万三、丘玄清访求张三丰,未获。洪武二十四年(),又命第四十三代正一天师张宇初访求张三丰,不获。似乎为故意逃避皇帝的访求,张三丰于这一年离武当山而云游,踪迹不定,给寻访者增添了不少麻烦,也使张三丰的声名因徽召不赴而愈著。明成祖对张三丰更为景仰慕求,永乐五年(),遣给事中胡{氵荧}偕内侍朱祥赍玺书香币往访,“遍历荒徼,积数年不遇”。成祖在给张三丰的御书中表示:“朕久仰真仙,竭思亲承仪范”,乃至“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可谓渴慕之至。永乐十年(),敕命正一道士孙丘云于武当山建宫住持,迎候张三丰。永乐十四年(),敕命安车迎请张三丰,又不得,成祖颇觉怏然。
明人郑晓《今言》云:“成祖遣礼部都给事中胡{氵荧}名求邋遢,实访故君云。”谓成祖寻访张三丰的实际目的是借此寻访隐匿于僧道中的确良建文帝,这当然也非无可能。
朝廷虽多次徵召迎请,张三丰终未趋附,这使他愈隐愈著,声价倍高。终明之世,张三丰累受朝廷钦崇褒奖,英宗天顺三年(),诏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大真人”。成化二十二年(),诏封为“韬光尚志真仙”。嘉靖四二十年(),诏封为“清虚无妙真君”。从这一封看,明朝皇帝大概到这时才认为张三丰不在人世了。直到天启三年(),据称因张三丰降坛示以鸾语,明熹宗又封他为“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
据明人任自垣的《太岳太和志》卷六张全一传,张三丰在武当山的,有道士丘玄清、卢秋云、刘古泉、杨善澄、周真德五人,各奉师命住于一地,时当元明间,山中宫观多毁,张三丰率徒立庵建舍,潜修其中,自成一小道派。据《三丰全集?道派》,张三丰的还有秦淮富户沈万三及其婿余十舍,曾助朱元璋军粮的富户陆德厚,此三人似以黄白术而与道教职工有瓜葛。另有淮安人王宗道者,从张三丰学道,永乐三年()与胡{氵荧}赴召,给全真度牒,命寻访张三丰而不遇,封为“圆德真人”。又有明武宗朝人李性之,据称于正德间(-),入武当山遇张古丰而得诀,其时张三丰当已二百五六十岁,似不可能在世。白云观抄《诸真宗派总簿》所列奉张三丰为祖师的道派,有王屋山邋遢派、自然派、三丰派、日新派、蓬莱派、檀塔派等凡十七支。张三丰身后,实形成新道派,这些新道派可看做全真道的分支或衍化。清道咸间四川乐山人李西月所立内丹西派,迹宗承张三丰,并称张三丰一系为“隐仙派”、“隐派”、“犹龙派”,编排了从老子、文始真人尹喜至张三丰的传法谱系。这一谱系虽不尽可靠,但突出隐遁为该派独特宗风,确反映出了张三丰的人格特点:一种类同于中国历代隐士风骨的“隐仙”风范,这种隐仙精神,对于那些包括当时腰金衣紫的正一道士在内的达官贵人、趋炎附势之徒,无疑树立了一个对立面。
关于张三丰的著述,《明史?艺文志》著录有《金丹直指》、《金丹秘诀》各一卷。明胡广录呈张三丰文集曰《捷要篇》。然编正、续道藏时皆未收入,不知何故。直至清雍正朝,汪饩龄将所见张三丰丹经二卷、诗文若干篇,及附记张三丰显迹三十余则编成《张三丰祖师全集》家藏。道光甲辰(),西蜀李西月从汪饩龄六世孙汪昙家得其书,只存十之七八,李又采诸书初辑,编成《张三丰先生全集》八卷刊行。此书坊间有多种刻本,《道藏辑要》编于毕集。此外,清乾嘉年间刘一明所撰《道书十二种》有为张三丰《无根树》丹词所作注:闵一得辑《古书隐楼藏书》中有《三丰真人玄谭全集》《三丰张真人破疑直指全卷》等内丹著述。李西月所编《张三丰全集》虽然掺杂了一些显然属清代所出的东西,及张三丰后学的著述(如《隐鉴》等),但全集中关于内丹学的主要著作,如《大道论》、《玄机直讲》、《玄要篇》及《无根树》、《大道》、《炼铅》、《金液还丹》等诗词,当即明代流传的张三丰作品枣《明史?艺文志》所录丹书二种及胡广录呈《捷要篇》的重编,基本上反映了张三丰的思想。
张三丰的内丹丹法,基本上属于北宗与南宗结合的先性后命、性命双修一路。首重立基炼己,立基应素行阴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正心诚意,“全于人道,仙道自然不远也”。看得出深受理学影响。炼己又曰炼性、修心、存心,其《玄要篇?道情》云:“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心修自然丹信至,性情自然药材生”。修心炼性之要,在于正念枣即收摄心意,扫除杂念,令万念俱消,元神独照。《三丰全集?玄机直指》云:“初功在寂灭情缘,扫除杂念,是第一着筑基炼己之功也。”这种功夫在中做时,具体是双目微闭,垂帘观照心下肾上一寸三分之间丹田,不即不离,勿忘勿助,万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念,这种意守丹田之法,又曰“凝神入气穴”,须注意调息,“调息者,调度阴{足乔}之息,与吾心中之气相合于气穴中也。”调息要在于心神宁静中随息自然,仅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可。随心神之寂静,呼吸渐趋匀长微细,臻于先天“真息”(胎息),则玄关将开,真神(元神)将现,是为真橐龠、真炉鼎、玄牝之门、天地之根。
据称修炼至真息,自然有真气由尾闾穿更何况背,循督脉升上脑中泥丸,由任脉降下中丹田,此“河车初动”。因神气未全,非为真动,不可理会,只微微凝神聚气,自有无限生机,此曰“养鄞鄂”。或说当河车动后,须以神驭气,下行至足底而复上升,曰“冲关荡秽”或“芦芽穿膝”。
以上筑基炼己功夫,又称“玉液还丹”,主要修行。此功告成,摄情归性,将自降生以来被天地人物盗去的天真从虚无中夺中,补全性命,炼就小还丹,可生延年住世之效。此后应进而修命,炼就“金液还丹”(大还丹、大药),此即炼化精气之功,须依前养鄞鄂法令神益静而气益充,至百日或百余日,自然坎离交媾,回风混合,上冲百脉,行周天运转,曰“河车真动”。至大药产生,须依诀采炼,行天然真火候,有《铅火》等,述大药产生的情景及采炼之诀甚悉。得药后内外温养,顷刻不乱,十月毕功,则内丹靠成,“婴儿”(阳神)出现。然后面壁九年,炼神还虚,生死自在,“才做个阆苑蓬莱物外仙”。
张三丰内丹说的一个特点,是从文辞看,不少地方似主双修,与南宗阴阳派同调,如被推为张三丰丹词代表作的《无根树》道情,从其“烟花寨,酒肉林,不犯荤腥不犯淫”、“女子无夫为怨女,男子无妻是旷夫”、“孤修气转枯”一类词句看,极易释为男女双修,但其丹书中又金处明言斥责以女人为鼎器及采战御女之术,无怪乎其后学有清修、双修二说。
张三丰丹法的另一特点,是有独特的睡功,称“蛰龙法”。《三丰全集》卷七有《渔父词》咏此法云:“蛰法无声却有声,声声说与内心听。神默默,气冥冥,蛰龙虽睡睡还醒。”又有《蛰龙吟》云:“石根高卧忘其年,三光沉沦性自圆。气气归玄窍,息息任天然。莫散乱,须安恬,温养得汞性儿圆,等待他铅花儿现。无走失,有防闲,真火候,运中间。”是则此蛰龙睡功,实际是以睡姿炼内丹,其凝神守窍调息、炼气火候等,与坐功略同。词末明言,此法传自陈抟,“图南一派俦能继?邋遢道人三丰仙”,可见张三丰确实继承了陈抟一系之传。
张三丰还被尊奉为道教内家拳的创编者。黄百家《内家拳法》谓“张三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得其一、二者,已足胜少林。”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亦称内家拳“盖起于张三丰”。内家拳以道家思想为指导,以静制动,贵柔尚意,融内丹炼养之则于武术中,形成一种气功与武术融合的上乘锻炼方法,在武术、体育、气功方面价值甚高,堪称道教文化中的精品。

我想写修真小说但是基本细节不会写!谁能告诉下

一、道家修真理论

(一)基本理论
道教中,学道修行,求得真我,去伪存真为“修真”。

修真者[1],借假修真也。借此四大假合之肉身,修成吾金刚不坏之真身。古今天下,没有不死的肉身,只有永恒的法身。所谓:本来真性号金丹,四大为炉炼作团。
肉体者,四大假合矣,虽曰父母恩赐,然父精母血本为凡俗之物,数十年后焉能不坏?何为四大?地、水、风、火,是也。地构成骨胳肌肉和脏腑,水构成身中之血液,风构成呼吸系统,火则构成身中之恒常体温。
修真又分现实修真及小说修真。小说修真的名词和境界不具备任何可行性,仅为小说家言,供人娱乐。
通过烧炼金丹,服食来达到长生的外丹术已逐渐没落。现修真界主要以金丹大道的内丹学,即丹道为主流,讲究修炼神气。
老子道德经曾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丹道即三返二、二返一、一合于道。其名词为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后又增添炼虚合道、虚空粉碎一说)即精气神的返还过程。又因人精气不足,又创出补足精气的练精化气,使人从后天补亏达到先天,以便开始修炼。
(二)修真门派
唐末五代以来,以内丹说理解《参同契》的流派逐步压倒外丹派,成为仙学的主流。著名内丹学家钟离权吕洞宾、崔希范、陈朴、陈抟、施肩吾、刘玄英、张伯端等以内丹仙学度人,奉《周易参同契》为丹经之祖,《参同契》作为仙家修炼秘典的价值被社会所公认。当时内丹仙学已发展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开始形成一些各具特色的门派。这些内丹门派皆远溯黄帝彭祖、王乔、赤松,依托老子。
一派自称传自关尹子(唐代封文始真人),故称文始派。另一派自称传自东华紫府少阳帝君王玄甫(汉代人),故称少阳派。文始派以虚无为本,以养性为宗,法本《老子》、《庄子》、《文始真经》,属最上一乘虚无大道,虚极静笃,大彻大悟,盗天地虚无之真机,顿超直入,齐是非,同人我,进入无天无地的混沌境界,修性而兼修命。少阳派主张性命双修炼养阴阳,以有为法而至于无为法,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诸步骤,次第分明,门派繁衍甚广。
自唐末五代以来,少阳派有钟离权、吕洞宾、陈抟、麻衣道者、火龙真人、刘操、张伯端等大开法门,历经宋、金、元、明、清几个朝代,逐渐形成南宗、北宗、中派、东派、西派、青城派、伍柳派等门派。因而内丹仙学中有以文始派最高,以少阳派最大的说法。另有元、明间张三丰真人,综合了文始派和少阳派之所长,创三丰派(又称隐仙派),既不执于有为,又不执于无为,于阴阳栽接中创一清净法门,兼具南宗和北宗的特点。
这些众多的门派,从功法上讲,略分三类,其一是阴阳双修的栽接法门,其二是清净孤修的静坐法门,其三是阴阳栽接派和清净孤修派的结合体。
(三)修真方法
根据门派不同,所持论调各不相同,每个人的情况又不同,功法亦千变万化。
世俗修真门派以东派、西派、南派、北派、中派]划分,隐世门派为古仙派。(古仙亦有分别,此处不便多述)简而言之,修真方法无人引路不可私自修习,否则后患无穷,如今慕仙之士也要防止上当受骗。
入门之法
静功之道

1、静功的外在动作
道家修炼,归根结柢是要修炼内在的精、气、神三宝。因此外在姿式动作,并不重要。只求能够做到头脊正直、舒适自然,即是最大原则。
静功的采取坐式、站式或卧式,或散步亦无不可。各种姿式的要点如下:
坐式,可以平坐凳上,小腿垂直于地面,或者交叉亦可;也可以盘腿坐在床上,盘坐困难者可先在座下垫个枕头;两手相叠,大拇指相抱成太极图形状,置于丹田即可,或者手抚两膝亦可。
站式,自然站立,双膝微屈,两手叠放丹田,或垂于体侧均可。
卧式,一般为侧卧,一手曲肱枕头,拇指与食指分开,耳朵置于虎口处,以使耳窍开通;另外一手置于胯上,或放于丹田;两腿亦成一伸一屈之姿式,与两手刚好相反。
散步之时,应当选择在人少安静的地方,公园或者大一点的庭院之内,没有其他干扰,而且道路又比较平坦。缓步徐行,如飘云端。散步之时,可以用静功之中的听息法,但是不要闭眼睛。
选择一种姿态式做好之后,开始炼功。对于外面动作,行修要点如下:
(1)全身放松,无论采取何种姿势,均须全身放松。这个放松,不是软作一团,须要保持头脊正直,以利经脉通畅;但也不要成为硬挺,变得僵直呆板,反而不利于放松,亦会阻碍经脉的畅通。放松的做法,首先要求双肩下沉。一般人平时身心紧张而不觉察,动作上就不符合放松的要求;现在我们做修炼功夫,首先从动作上调整过来,自然就能进入放松的状态。
(2)双目垂帘,垂帘即微闭之义。为什么需要微闭双目,因为睁开眼睛容易滋生杂念,全部闭上又容易昏沉入睡,皆不利于炼功。微闭之时的口诀,就是“睁三闭七”,即睁三分闭七分。具体做法从前皆是口传,在这是明白说出就是眼皮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3)舌顶上腭,兑为口,丹经上又谓之“塞兑”,即抿口合齿。舌顶上腭的做法,从前也是秘传,要把舌尖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到上腭部位。因在人之上腭有两个小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故此炼功必须堵信如同婴儿哺乳之状。
(4)鼻息自然,即自然呼吸,但忌粗短。随着静功程度的为断深入,鼻息应当逐渐做到深、长、匀、细、微。
(5)两手抱诀,两手的掐诀,,又称“子午决”,两手抱诀这时,左手食指和拇指画圆,右手拇指放在圆内,右手4指放在左手4指下面从拇指方向看,就是一个“太极图”的形状。如此相抱,则人身之阴阳二气,自然接通,片刻之后,两手感到发热发胀,奇妙无比,即是二气接通之效。道家没有男女之分。
2、静功的内在法诀
(1)听息。
静功的目的,在于入静。入静的含义,就是指身心安静下来。为了达到入静的要求,首先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筑基法最为关键的一大原则。但是人们的思想习惯,大脑总是在不停地考虑问题,即使睡觉也会做梦,要它一旦停止不动,很难做到。为了达到入静的目的,古代道家修士创立了许多法门,如听气、坐忘、守一、数息等等。比较起来,以道家庄子所讲“心斋”之中,谈到的“听气”法为最好。
所谓“听息”,就是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前面我们说了,静功要求自然呼吸。听息的方法,就是两耳内听,即摒除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去听自己的呼吸之气。初步入手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
注意:所谓“听息”,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好象是听呼吸出入之声。但是呼吸出入,本来要求无声。所言“听息”的意思,是求其凝神内注,专心养静;并非死死去守耳窍,也不是去听呼吸的声音。“听”的意思,就是为了精神集中的意思,只要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地去做,这就算是对了。至于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听到后来,心息相依,杂念全无,连呼吸也似乎不存在了,逐渐也就到达“入静”的境界。
(2)观光。
“观光”之法,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师徒相传。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性。吾人之性,原为虚无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时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有人以为道家所讲的“性”功就是道理,没有功夫,是未得明师传授性功之故。
性之根,在于两眉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下生之前,因而称为“祖窍”。初先静坐片刻,用前面所讲的“听息”法。身心入静之后,即将两目,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这个“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离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
注意:所讲“观祖窍”之法,是为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然的,万万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会见光,但为幻境,非为真性。许多炼气功的人士,往往就是进入魔境,不自觉察,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须要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的意思,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这就对了。
心神微微放于“祖窍”,就能出现自己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亿;开始似乎由外而来,发现之后,此时以心神稍微收摄之,凝定之,即以意照于白光中,此为聚性之功;继之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继之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如愚昧最后终于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静。
光是性有表现,观光即知自大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生即定,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王重阳祖师当初描摹其形状曰:“圆陀陀,光灼灼。”圆者,是言其没有不规则的形状,灼者,是言其没有黑色的漏洞,这样才能到达“性光*”的最高境界。进入这一境界,生死可了。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备极高功德,就不可能达到。
观光的功夫,虽用“观”而其实不是在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炼此功,须循序渐进,由光小而到光大,由弱而到光强,从波动鸸以光定,从片片而光聚。亦有人修炼多日,两眼漆黑,而从未见光,故不可追求。
注意:以上所言,“听息”与“观光”之道。虽似有为,其实无为;无为之中,无所不为。虽曰听息,其实无听;虽曰观光,其实无观。听息无息,息听于无;观光无光,光观于无。无息之息,谓之真息;无光之光,谓之真光。由此参悟真静。
“观光”的方法,在古代道书上面又叫“回光”;听息之法,在古代道书上面又称“调息”。因此此入所讲的静功修炼法,古人又称为“回光调息”。
《丘祖秘传大丹直指》论述“回光调息”说:“其法自两眼角收心一处,收到两眼中间,以一身心神,尽收此处,所谓‘乾坤大地一齐收来’是也”。
回光之法,还有另外的含义。是在观光之后,还要将此光照入下丹田,进一步再去做炼气的功夫,这个须要和筑基的第二步功法――吐纳结合炼习,在吐纳法中再作论述。
3、静功止念法
静功的关键,在于入静;入静的关键,在于止念。止念就是去除心中的杂念,然后一心一意地去做静功。往往有的人,平时不觉自己脑海之中存有杂念,及至静坐之时,什么念头都来了。只有通过静功止念之法,去除杂念,才可能把静功做好。
(四)修真典籍
自太古以降,修真渐由追求长生演变为冀望成仙飞升,作为修真理论的典籍也逐渐由质朴而趋于玄幻,明清之世更近于志怪者言。大略而论,下述典籍或可作为当时修真理论的代表作:
1.道德经(老子)、南华经(庄子)、列子、文子、关尹子、大学、中庸、抱朴子(内外篇)、清静经、心印妙经
2.破迷正道歌、敲爻歌、百字碑、大道歌、灵源大道歌、青天歌、永嘉证道歌、阴符经、黄庭经、周易参同契、入药镜
3.张三丰全集、黄元吉文集、古书隐楼藏书、钟吕传道集、灵宝毕法、指玄篇、大丹直指、悟真篇、青华秘文、金丹四百字
初学者看看田诚阳的《中华道家修炼学》
道教的一个习惯就是“不得其人不传”,故密室藏珍而不为人知者众。另唐宋两代,修真有成者甚多,惜未作系统论述,此处不便列举。
修真,从字面解释就是通过修行求得真我,但现在都被人给误解成什么成仙成佛的!修真就是通过对自身的不断修行,不断找出自身的不足让自己更了解自己,这就是修真。自己都还不能了解透自己还谈什么成仙成佛。道在心中,佛在心中,己心度人,人度己心!
也有修炼其他的,比如说剑仙。剑仙之道,修炼肺宫金气 ,再转入离宫,玄火锻炼九天神剑 。直到离宫”剑芒”铸就,然后内聚五行真气,外采天真地灵,外炼仙剑,诛敌于千里之外。可惜实在难修,我相信修炼此道,必能惊天地,泣鬼神。
(五)修真地址
道家七十二福地:
地肺山,盖竹山,仙磕山,东仙源,西仙源,南田山,玉溜山,清屿山,郁木洞,丹霞洞,君山,大若岩,焦源,灵墟,沃洲,天姥岭,若耶溪,金庭山,清远山,安山,马岭山,鹅羊山,洞真墟,青玉坛,光天坛,洞灵源,洞宫山,陶山,三皇井 ,烂柯山,勒溪,龙虎山,灵山,泉源,金精山,阁皂山,始丰山,逍遥山,东白源,钵池山,论山,毛公坛,鸡笼山,桐柏山,平都山,绿萝山,虎溪山,彰龙山,抱福山,大面山,元晨山,马蹄山,德山,高溪蓝水山,蓝水,玉峰,天柱山,商谷山,张公洞,司马悔山,长在山,中条山,茭湖鱼澄洞,绵竹山,泸水,甘山,莫寻山,金城山,云山,北邙山,卢山,东海山。
道家十大洞天
第一王屋山洞,第二委羽山洞,第三西城山洞,第四西玄山洞,第五青城山洞,第六赤城山洞,第七罗浮山洞,第八句曲山洞,第九林屋山洞,第十括苍山洞。
道家三十六小洞天
霍桐山洞,东岳泰山洞,南岳衡山洞,西岳华山洞,北岳常山洞,中岳嵩山洞,峨嵋山洞,庐山洞,四明山洞,会稽山洞,太白山洞,西山洞,小沩山洞,火氓山洞,鬼谷山洞,武夷山洞,玉笥山洞,华盖山洞,盖竹山洞,都峤山洞,白石山洞,岣嵝山洞,九嶷山洞,洞阳山洞,幕阜山洞,大酉山洞,金庭山洞,麻 姑山洞,仙都山洞,青田山洞,钟山洞,良常山洞,紫山洞,天目山洞,桃源山洞,金华山洞
编辑本段


到百度上查修真 词条就有详细介绍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57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