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春夏之交,两百七十六年的大明江山寿终正寝,崇祯皇帝带着满腔的愤恨和遗憾,在煤山自尽,用自己的生命充当明朝的陪葬品。崇祯死前留下一句话:“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把明朝灭亡的原因一股脑推给了大臣们。表面上看,李自成和后来的清兵先后进入京师,明朝文武大员们大批降敌,表现的毫无骨气和气节,崇祯这样说也无可厚非。
但是,大明立国近三百年,岂能说没有忠臣。即使在局势已经极为不利的崇祯时期,明朝忠臣还是前仆后继涌现出来,无论是在对抗清兵的关外战场,还是在迎战李自成的中原战场,忠心耿耿、以死报国的明朝忠臣,都不乏其人。只不过由于崇祯有眼无珠,要么不能识人,要么任用不当,使得他们早早倒在卫国御辱的疆场上,崇祯才会发出无人可用的哀叹。
在明朝的覆灭过程中,李自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带领数十万人马,在中原腹地纵横驰骋十几年,明朝的精锐部队和大批忠臣良将,都在与李自成的殊死搏杀中殒命疆场,使得明朝人才储备几乎被消耗一空。李自成曾经杀死过三个明朝总督,使用的方法和手段极为狠毒,只因他们都做了同一件事,就是面对李自成死战不降。
第一个被李自成杀害的大臣,是陕西巡抚汪乔年。汪乔年是浙江淳安人,天启二年进士,历任青州知府、右佥都御史、陕西巡抚等职务。是明朝有名的清廉之臣。《明史》记载,他“清苦自励,恶衣菲食。”他担任陕西巡抚期间,正是李自成活动的高峰期。崇祯十五年二月,他带领牛成虎、贺人龙等总兵,出潼关与李自成作战。
汪乔年计划在襄城县境内,带领部下与左良玉等明军与李自成会战一场。不料手下总兵贺人龙等人临敌溃逃,左良玉也退避三舍不肯出兵,汪乔年只得带领手下千余人兵力,死守襄城县,独立面对李自成的数万大军。汪乔年死战不降,让李自成伤亡惨重,最后城破之后,李自成对他恨之入骨,命令“磔杀之”,一位大忠臣被李自成给凌迟处死。
第二个被杀的明朝忠臣,是陕西三边总督傅宗龙。傅宗龙是云南昆明人,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历任兵部侍郎、兵部尚书、三边总督等要职。崇祯十四年九月,傅宗龙带领兵马出潼关,与李自成所部在项城决战。和汪乔年遭遇一样,傅宗龙的部下总兵,也临阵脱逃,傅宗龙只带少数兵力,力战被俘。李自成派人押解他到项城的城门口,让他叫开城门,傅宗龙却大喊“我是陕西总督,已经落在贼手,左右都是贼人,万勿开门!”李自成大怒,《明史》记载,“抽刀击宗龙,中其脑而仆,割其耳鼻死城下”。
第三个被李自成杀死的大臣,是保定总督杨文岳,四川南充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先后担任江西右参政,湖广和广西按察使,云南和山西布政使等职务,崇祯十二年担任保定总督,与李自成作战多年,是李自成的老对手。崇祯十五年,杨文岳率部坚守汝宁城,被李自成包围。经过激烈反击后,杨文岳被俘。《明史》记载,“缚之城南三里铺,以大炮击之,洞胸糜骨而死”。用大炮把他轰死了。可见崇祯手下并非没有忠臣和实心任事之人。只是崇祯用人不当,使得他们出师未捷身先死。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482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