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有,而且大概率会打败刘邦。
江东地区人口数10万,项羽过了乌江之后至少可以在当地募集3~5万战兵,而且都是身强力壮的棒小伙。
因为,项羽在争夺天下的时候除了早年跟他叔叔从江东地区选拔了8000子弟兵之外,就从来没有在江东地区征过兵。
相对于当时中原地区和关中一带常年战乱,江东地区在秦朝末年也没有被战火所波及。
这里在当年可以说是桃花源了。
更关键的是,项羽在灭掉秦国的过程中也收刮了很多财富,这些财富除了他个人所得之外,他手下的这8000兵应该也没少拿。
虽然都说项羽这个人刻薄寡嫩只会说漂亮话,但是再抠的一个人也不可能是一毛不拔,凭项羽在秦朝末年取得的战利品,稍微拔下了一根毫毛就比一般人的腰粗了。
而且,项羽这个人对家乡的感情非常深,打败秦朝之后,他最想做的就是荣归故里,让家乡的父老乡亲们看看自己在外面有多风光,如果他手底下这8000子弟兵不风光,就他一个人风光,老家人也不会支持他,反而会觉得项羽这家伙不行,自己吃的饱饱的底下人连汤都喝不着,项羽也做不到真正的风光了,更会失去民心。
事实是,项羽在江东颇得人心。
可以想象,当时的江东地区只要项羽一声号令人们就会拿起武器和他共同作战,3~5万年轻棒小伙组成的军队,再依靠乌江天险,会给刘邦的大军造成非常大的麻烦,就算是能过江也失去了闪击江东的条件,会付出沉重的伤亡。
接下来,项羽在江东地区和刘邦坚壁清野,把农村的老百姓都撤到城里,然后依靠这些年江东地区积攒的财富和刘邦进行长期对抗。
刘邦的大军人多势众是个优点,但是后勤的压力也非常大,并且打到江东之后和自己的后方大本营关中地区距离有千里之遥,只能依靠楚国旧地来征集粮食了。
而这一带本来就经历了大规模战乱,没有多少粮食,必然会引起当地人的不满,况且本来他们就不是刘邦的人,一定会希望项羽能打回来。
除此之外,项羽毕竟有一帮很忠心耿耿的追随者,这些人遍布于楚国各地,一有机会他们就会袭击刘邦的军队和后勤补给线。
再说守城战,不仅可以通过城墙来抵消刘邦军队的兵力优势,而且可以动员全城的老百姓。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就向他的徒弟传授了守城战的方法。
第1条就是动员城中的老百姓,让士兵指导老弱妇孺结成一个个二三十人的小团体,在城墙上利用地形上的优势和敌军作战。
所以,一个居住着3万人的小城市,至少可以动员15,000人。
说白了,除了行动不便的,年龄太小的,维持城中基本治安的人,全都可以到城墙上去和敌军作战。
当江东地区老百姓团结到一起对抗刘邦的时候,刘邦因为后勤压力又不能持久作战的时候,失败是大概率的。
一旦刘邦把军队撤回就麻烦了,人们看到刘邦还是对项羽无可奈何,那些动摇的人就不会支持他了,那些忠于项羽的人会更有力的去攻击他,韩信好不容易打下的黄河以北地区,本来对刘邦忠诚度就没那么高,一旦大军在江东失败这些地方又会反水。
尤其是齐国,在东海上的小岛上有田横率领他的门客五百人正在蠢蠢欲动,如果刘邦大军在江东地区失败,他会马上登陆山东半岛在这里一呼百应。
那么,刘邦就只能退回关中地区了。
项羽当然不会趁机统一天下,因为他已经没这个能力了。
整个天下又会陷入战国时期的格局,诸侯国林林立。
显然,对刘邦是非常不利的,因为他年龄最大。
刘邦去世之后,吕后担任监国,可是作为女流之辈政治手段还可以军事手段就非常差,统一天下就更不可能了。
如此一来,天下格局将会稳定在诸侯争霸的局面上。
长江以南属于项羽的楚国,函谷关以西是刘邦所建立的汉国,函谷关以东长江以北是齐国、赵国、燕国、韩国、魏国等国家。
华夏族进入新一轮的战国时代。
其实我个人觉得,即使西楚霸王项羽真的过了乌江卷土重来也不一定能够打得过刘邦,历史依旧不会被改变。
01、首先如果霸王项羽真的过了乌江是否能够卷土重来,那都是一个未知数。众所周知,当初的西楚霸王项羽和刘邦之间也是缠斗了好几年,此时的百姓们早就苦不堪言,而将士们则是希望早日能够过上太平的日子。王安石就曾经写道:?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亦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这句话的大体意思就是指,就算项羽真的能够渡过乌江,江东子弟兵们也不一定会继续跟着西楚霸王项羽打天下,毕竟此时的士兵们早已疲惫不堪,他们想过的其实就是太平的日子。
02、就算项羽能够度过乌江,也不一定能够受到江东子弟兵们的拥戴了。在清国末年,项梁和项羽也是拥立了楚怀王,而他们则是以项燕后代人的身份开始造反,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才能够赢得江东子弟兵们的支持,依靠着8000子弟兵纵横沙场。但是在秦朝灭完之后,项羽却派人直接杀掉了楚义帝,而项羽的这个举动其实也是让他丢失了很多的人心,所以即便渡过乌江,也不一定能够受到众人的拥戴。
03、项羽就算渡过乌江,刘邦也不一定会给他发展的机会。对于刘邦来说项羽绝对是自己的劲敌,为了能够彻底的剿灭项羽,刘邦也是下了血本的。在垓下之战前以加封土地为报酬,刘邦才说动韩信以及彭越等人一起挥兵南下。就算此时的项羽真的渡过乌江,刘邦肯定也会率领着士兵们紧随其后去征讨项羽的,刘邦绝对不会看着项羽一步步变得强大起来的。
说起项羽要不要渡乌江这个争论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了。从杜牧的 《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再到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杜牧从纯军事技术的角度来考虑,认为项羽应当渡乌江,再卷土重来。而李清照则认为,项羽不肯渡乌江是对的,歌颂了项羽宁死不肯过江东的英雄气概。在我看来,项羽之所以能称得上项羽关键还在于他不肯渡乌江。
从鸿门宴开始,注定项羽终将失败
正如项羽的称号?西楚霸王?那样,项羽早已被自己的眼界限制住了志向。当他来到咸阳城后,采取了和刘邦不一样的政策,毁秦宫、虐嬴氏、火烧阿房宫,完成这一切之后想到的是?富贵不还乡,若锦衣夜行,孰人知之?,与刘邦的封府库、退秦宫、善待嬴氏形成了天囊之别。眼界和志向就限制了项羽未来的发展,但是这时候争夺天下的主动权还在他身上,只要他稍微狠一点,就没有刘邦什么事了。
秦王朝被灭后,抗秦势力中最强大的还是项羽,在咸阳城外的鸿门,项羽摆了一个巨大的陷阱等待刘邦的到来。但是在鸿门宴上,项羽却始终下不了狠心,据《史记?项羽本纪》载:?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项羽在刘邦求饶请罪后,便打消了事先与范增商议在宴会上杀刘邦的决定。范增看项羽不想杀刘邦,便让项庄假借舞剑杀死刘邦,还好项伯出手不然刘邦就死在项庄剑下了,之后刘邦假借如厕逃回霸上。
鸿门宴最终刘邦有惊无险,而项羽则失去了杀刘邦的最好的机会,以致于范增说了项羽一句:?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从鸿门宴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项羽的失败,这样一个意气用事的项羽即便是渡过乌江,再重来结局也还是一样的。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在李牧写下《题乌江亭》几百年后,宋朝的王安石也写了一首《叠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李牧从理想的军事技术角度认为项羽应当渡过乌江,而王安石则从现实的军事角度分析了,即便项羽回到江东了又如何,还有多少年轻的江东子弟可以相应他,还有多少年老的父母,年幼的儿子肯让他们的儿子、他们的父亲跟着项羽再去争江山、再去送命。
从秦国兼并六国,到秦末农民起义、再到楚汉争雄,太多的生命在战争中逝去。正如汉初刘邦找不到同一颜色的马匹来拉马车,项羽战败后,江东还有多少年轻的战斗力可以投入战场,这是一个对项羽而言很关键的问题。再加上项羽已经让一批江东子弟命丧战场,此时渡过乌江的项羽真的还能再找到肯为他卷土重来的江东子弟吗?
渡乌江的项羽还是项羽吗?
从后人的角度来看,项羽之所以是项羽就在于他不肯渡乌江,自刎的结局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李清照那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道尽了每一个人对项羽的崇拜之情。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乏战神,但是却的是像项羽这种悲情主义的战神。如果项羽渡过乌江,回到江东。现在我们对项羽的印象可能也就是像吕布那样勇冠三军的印象,而绝非是一个悲情英雄。我们需要一个不肯过江东的项羽,而不是一个苟延残喘的项羽。当然项羽自己的骄傲、自尊也不容许他过江东。
《霸王颂》
编者
楚汉相争败乌江,
美人魂断玉殒消。
血染沙场英雄泪,
霸气长存万古扬!
如果项羽不在乌江自刎,他也不会夺得天下。因为即使再打仗,项羽都会以失败告终。因为他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必然的失败。
霸王项羽做事没有理智,莽撞。他的情绪大于理智,就会做事没有准备,很容易导致失败。他特别恨秦始皇,一把大火把阿房宫给烧了,中国伟大的建筑和无数的珍宝被毁之一炬。所以霸王遇事容易感情用事,并不适合做统帅。
而且他致命的弱点就是优柔寡断,不会真正的用人。只有会用人,才能够实现团队的发展与壮大,而项羽刚愎自用,不会用人,对待别人的正确意见有所保留,有所怀疑,这样失去正确判断与决断的能力,必然导致贻误战机直至失败。
而刘邦的为人处世非常高明。尤其是用人方面,非常得人心。因此即使项羽想卷土重来,但仍会以失败告终。有时 历史 的事件我们看似是偶然的,但背后都存在着必然的因素。
生活中的小事情,
变成美丽的音符,
穿越岁月的长河,
留下经典的记忆。
我把生活变成诗,
你也能做到!
小诗开满园,
在着烦乱的 社会 中,
找到心灵栖息的地方,
给你轻松,休闲,快乐!
编者茹立文,文学爱好者,喜欢写诗。
愿生活因诗而美、因诗而亮!
这里设置的前提是,项羽能在楚汉之争中灭了刘邦,最后夺取天下,那么大楚建立后,中国之后的 历史 会怎么发展,天下又会如何呢?
项羽
从大一统的角度来说,项羽夺取天下,恐怕不是啥好事。项羽想做的是天下共主,而非皇帝,封建帝制可能就此结束,而做天下共主,从项羽在秦朝灭亡后,分封灭秦功臣,六国贵族来看,那么天下很大概率会回到春秋战国,诸侯并立的局面。
周朝分封制的弊端是非常明显的,当天子实力强大,也具有权威的时候,要号令天下诸侯问题并不大,但是当天子势弱的时候,天子就只是一个摆设,而诸侯力量的崛起,将直接威胁到天子对国家的控制,而诸侯之间争夺霸主的地位,又必然导致内斗,天下大乱。
刘邦建立大汉时,为了和平过渡,采取了郡国并行制度,这是一种双轨制,既允许了分封制存在,安抚了功臣,贵族,又沿用秦朝的郡县制。这也是一种尝试,很快统治者就发现了郡县制的好处,那就是中央可以直接把手升到地方。
秦朝郡县制
而汉初存在的异姓王,对中央也是一种极大的挑战,所以西汉的削藩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项羽夺取天下,郡县制很大概率会被弃用,项羽的实力强大,可以号令诸侯,但是天下共主也难以对诸侯国施行内政指手画脚,那么秦朝“书同文,车同轨”的努力就等于白费了。
另外从楚汉之争中,我们也可以发现项羽的一些问题,他更适合做乱世枭雄,却难成为开国雄主,刘邦和项羽相比起来,杀伐果断,杀韩信,诛彭越这才是开国之君应有的手段,刘邦下不了狠心,也还有吕后帮他执行,项羽有很多次机会杀刘邦,始终没有下手,最后让刘邦形成了势力。
就项羽这种性格,在乱世割据一方不成问题,但是真要他建国治世,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单是建国之初,为了巩固统治,必经的动荡期就很难处理,项羽得了天下多半还会丢了天下。在刘邦修 养生 息时,项羽一直在忙着平叛,从这里我们就不难发现,项羽对待天下的政策是有很大问题的。
楚汉之争
所以项羽即便灭了刘邦,他要坐稳江山也是非常困难的,打天下易,守天下难,项羽得了天下,这天下也很难往大一统方向走,很可能会继续保持诸侯割据,群雄混战的局面,这未必是件好事。
如果项羽过了江东而没有选择自刎,那么项羽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还可以再“折腾”一段时间,但是这并不会影响最后刘邦为赢家的结果。虽然听起来十分地残酷,但是这确实是一个事实,对于项羽来说差的并不是兵力而是性格,项羽孤高自傲不屑于任用谋士这就是他最大的失败,所以项羽最多只是一个将军而不能是一个皇帝。
如果不是刘邦统一天下,而是项羽的话,我觉得天下不是统一了,而是回到了群雄踞割的时期,如春秋,如商周……因为项羽的出身决定他复国的使命。
如果项羽不在乌江自刎,过江东会怎么样? 不会的,项羽过不过江东都不影响 历史 的走向。
想说项羽为何不过江东,原因很简单,因为项羽是江北人,江东和他老家太远了。其次,项羽之所以自刎,是因为身受重伤,根本回天乏力,与其落入敌军之手,不如给自己个痛快,至少还能是个全尸。
很多人老是觉得这场斗争,是项羽和刘邦两个人之间的斗争。其实不然,这场斗争是项羽集团和刘邦集团,以及项羽之前分封的各个诸侯王联合了刘邦之后一起针对项羽的战争。所以,项羽怎么可能赢得了天下呢?
再说一个重要的,项羽真的就是气数已尽,他虽然出生勋贵之家,但是我觉得项羽自视甚高,很自负,也很残暴。所以并不能拉拢人心。如果没有刘邦的出现,那么项羽是很可能得到这个天下的。可惜刘邦出现了。刘邦所宣传的理念是项羽的克星。没办法,项羽怎么都会失败的。
他过了江东也没有办法重振旗鼓,没有办法卷土重来。因为刘邦称帝已经是大势所趋了。如果项羽没有分封那么多的诸侯王,那么可能可以更好的中央集权,然后称帝也顺其自然,可惜,项羽自己走错了路。
所以,不管项羽能不能过乌江,刘邦都可以得到这个天下。刘邦的背后有太多人支持了。项羽气数已尽,我们所认为的项羽可惜,无非就是李清照的诗,让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心怀天下,死的无比悲壮的楚霸王。
如果最终项羽赢得天下会怎么样呢? 其实在我看来,刘邦最后得到了胜利,无疑是一种更利于民族发展的趋势,假如真的是项羽得到了最后的胜利,完成了统一的大业,那么我觉得他建立的王朝,应该不会存在太长的时间,更是不会出现像汉朝那样强大,发达的王朝时期,也许项羽建立的王朝,仅仅是在我们的 历史 里面昙花一现,是没有更好的发展的。
首先,要知道刘邦的出身不是非常的好,而且在一开始跟着他去打天下的人,也都是当时 社会 地位比较低的人,但是我们都知道,在之后刘邦逐渐得到了胜利之时,他身边的人慢慢都有了自己名气。出现这样的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于整个刘邦集团,是非常乐于学习进步的,不管是什么,只要是利于自身发展的东西,都会去吸收消化。
但是项羽并不是这样的人,要知道的是,项羽一直都是比较自负的,他看不起刘邦,认为刘邦根本赢不了自己,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没有正视过刘邦。当然了,自己的部下说的话,只要是项羽自己觉得没必要的,根本就不会去听从,就像鸿门宴一事,明明是可以直接干掉刘邦的王炸牌,却被项羽的一意孤行,拆开打输了。
单单是从这一点,已经能够看出来项羽是一个好的将军,但是绝对不会是一个好的君王。所以如果真的是项羽建立了自己王朝,那么上上下下所有的事情,全部都要按照他的要求来,包括很多的政策法令等等,绝对是比不上刘邦建立的汉朝的。
最后,项羽乌江自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一、项羽不可能投降
谁都可以投降,唯有项羽不可以,这是每一个王者的宿命和尊严。所以周瑜才会对孙权说你不可以投降。
二、项羽是真正的大爱
霸王知道,项羽与刘邦只有一个人死,天下才可以太平。而刘邦是个小人,绝不会有这样的勇气和担当,再打下去,杀了刘邦也会生灵涂炭。项羽是个君子,也是一个仁爱的君主,连士兵受伤,项羽也哭泣。
三、项羽想成全大势,成全天下
项羽作为一个军事家,不可能不明白胜败乃兵家常事的道理,他太明白了,何况他并不是穷途末路,江南之地有着他的死忠。霸王死后,江东人依然奋起反抗,久攻不下,不得以刘邦命人把项首级拿与守城官兵看,所有官民哭泣并投降。但他选择了天下太平,这是他伟大的地方。
四、项羽知道人生的真谛,刘邦虽然赢得了天下,但他永远赢不了项羽。
项羽赢得了爱情,亲情,友情,名声,荣誉。而刘邦只赢得天下,其他什么也没有。所以刘邦是孤独的,也是可怜的。幸好刘邦有个好孙子,汉武帝,不然后世再写刘邦时一定会写得一文不值。直到死,刘邦才明白:一个快要死的人,他需要的不是江山美人,而是一双温暧的手。赢了天下又如何?汉王与大汉皇帝吃的一样好,死后一样也带不走。区别在于汉王可以有和项羽一样,而大汉皇帝却只有江山。
五、气节
项羽无疑是一位英雄,战神,勇士,又有着贵族的骄傲。勇士怎么可以投降,不可以!就像李陵被围投降匈奴一样,汉武帝气得大骂!气节!这是勇士的尊严。刘邦的小人行径最终害了他的子孙,因为很多炎黄子孙都以刘邦为榜样。所以河边的佳人才哭泣: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少忆项羽,不肯过江东。
结语 相比于刘邦,项羽的性格更加暴虐。过于自负是他最大的毛病,所以我觉得就算项羽打败刘邦夺得了天下。天下在他的治理下,也不一定就会变得很好。 历史 的真相是项羽死于乌江,刘邦夺得了天下。 历史 没有如果,一切都已尘埃落定。
历史 会有如果吗?如果有如果,不成庆余年了?
项羽是中国古代最为勇武的军事统帅,在正面战场上没有人是他的对手。史书上称之为?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项羽的失败,在于政治上分封诸侯,废弃郡县制,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军事上树敌过多,虽然他百战百胜,却奔赴于各个战场,疲于奔命;在团队建设上,他自恃神勇,不重视人才,忽视了团队建设,造成大量人才流失。
最终,项羽被各个战场所牵制,力量分散,导致了失败的结局。
垓下之战失败后,项羽突出重围,在乌江边上自刎而死。引起千百年来无数后人的惋惜。
那么,项羽如果渡过乌江,重返江东,能否东山再起,卷土重来呢?
我认为项羽一旦回到江东,是能够东山再起的。
首先,项羽家族在江东威望卓著,深得江东人心。再加上追随项羽出征的江东子弟大多战死沙场,其亲人家族自然会有与汉军血战到底,为死去的亲人报仇雪恨的意念;江东人民是会支持项羽的。
另外,楚军并没有完全被消灭,只是被打散了。一旦项羽重新树起西楚霸王的大旗,散居各地的楚军将士们会很快回到项羽身边的。像智勇兼备的大将钟离眜、季布等人肯定会继续回到楚军,与项羽并肩作战的。
其次,项羽退回江东,刘邦虽然一定要斩草除根,追杀项羽;可是,韩信、彭越、英布等人未必愿意再率部去江东作战了。
他们急于赶紧要求刘邦兑现承诺,把许给他们的领土分封到手,好回到自己的封国去经营自己的家业。
因此,刘邦笼络来的异姓王们是为利益而来的。打败项羽之后,他们一心要求取得刘邦许给他们的利益,而不愿进军江东地区,去跟困兽犹斗的项羽拼命的。那样,只能是消耗了自己的力量,便宜了刘邦。
而楚汉争霸的战争中,已经无数次证明了:刘邦自己领兵与项羽作战,可以说是百战百败的。
最后,自秦末大起义以来,又历经几年的楚汉战争,天下百姓早已困苦不堪,对战争已经极度厌恶。如果刘邦继续把战争进行下去,老百姓也会抛弃他的。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46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为什么有的客家人在中秋前后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