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四害郭嘉,究竟有多大本事(上)

游卡三国杀 2023-09-18 14:06:40

有人说郭嘉不死,诸葛不出;也有人说,郭嘉并没有多大本事,是被吹出来的。那么在斗地主中被称为四害的郭嘉,究竟有多大本事呢?

豪族旁门,不受重用

郭嘉出身颍川郭氏,郭氏虽然不能与颍川荀氏相提并论,但也算是当地豪族,郭嘉的表兄郭图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董卓进京以后,封韩馥为冀州牧,郭图此时便已经跟随韩馥为之效力,后来袁绍势力做大,郭图为首的冀州谋士们便劝说韩馥,让位袁绍,因此在袁绍拿下冀州后,他也重用郭图作为回报。

此后,郭嘉也前往冀州,与“远亲”郭图一同为袁绍效力,袁绍本来就喜欢用一些出自名门望族的士族,但郭嘉在家族中地位并不高,因此并不太受袁绍待见,对于郭嘉的意见,袁绍也只是左耳进、右耳出,不受重用的郭嘉在袁绍账下郁闷万分。

得遇明主,飞黄腾达

虽然不得袁绍重用,但经过几年的“赋闲”,郭嘉总算也“钓”来了明主。十八路诸侯的会盟解散后,没有地盘的曹操投到了袁绍账下,郭嘉深感曹操也是人中龙凤,他的野心不会甘愿久居人下,于是便借着与荀彧的关系,与曹操建立起了友谊。在数次交谈天下大势之后,慧眼识才的曹操也认定了郭嘉的才华。

总算,在逮住一次机会后,曹操击败兖州的黄巾军残部,并成功在兖州建立起势力,脱离了袁绍控制。在组建势力后的第一时间,曹操便想到了自己的两位“老友”,写信劝说荀彧与郭嘉前来投奔。就这样,郭嘉总算得遇明主,曹操也得到了自己的心腹谋士。

出谋划策,建功立业

郭嘉的到来,让曹操的霸业总算是走上了正轨,他被任命为军师祭酒,随曹操南征北战。更为重要的是,郭嘉对于曹操心意的把握十分妥当,曹操也是深谙兵法的人,正因为懂行,所以有时候做起事来喜欢钻牛角尖,不听他人劝阻,包括之后的赤壁战败便是最好的例子,而郭嘉往往能在曹操执着于自己的想法时,一边恭维着曹操,一边把曹操拉回来,让他重回正轨,这可能就是郭嘉真正的聪明之处。

在汉献帝因李傕郭汜二人内乱,趁机出逃之时,诸侯们都在为己谋划,抢夺地盘,诸如袁绍在内的诸侯,都认为汉献帝已经没有用处,便不打算营救、迎接。而刚刚收拾完吕布,好不容易重夺兖州的曹操此时立足还未稳,正当他纠结要不要去迎接献帝之时,郭嘉给了他最好的建议。郭嘉知道曹操想迎回献帝,但又担心自己会得不偿失,郭嘉便顺着曹操的心意,将迎回献帝,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状况一一分析,并让曹操放宽心,张杨等盘踞中原一带接纳献帝的小势力,畏首畏尾不会对你不利,有了这针强心剂,曹操迎回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也让未来的作战师出有名。

在曹操因自己的好色而兵败宛城之际,他正因痛失爱子与爱将,以及失去了顺势一举南下击溃刘表、黄祖的良机而懊丧之时,袁绍又给脱离自己自立势力的曹操送来一封书信嘲讽。气的曹操差点头风发作,手下武将有些更是不堪主公受辱,请求与袁绍开战。可此时曹操军心正低迷,势力也远远不如袁绍,这开打了哪打得过?并且正值低谷的曹操,不禁思索,倘若未来开战,自己真的是袁绍的对手吗?而郭嘉这时便向曹操提出了着名的十胜十败论,让曹操重拾信心,并劝阻武将们,既然主公如此圣明,与其现在与袁绍开战,不如休养生息、先报了张绣这一箭之仇,这便也让武将们安分下来,不在盲目请战。

附十胜十败轮

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慑,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

从此,郭嘉也成了曹操最爱的谋士,在之后的作战中,郭嘉更是展现出了他的军事才能以及对于局势的预判,那么究竟在哪些战役中,郭嘉立下大功,而郭嘉又为何英年早逝呢?并且郭嘉究竟有没有出神入化到逼得卧龙不敢出山呢?敬请期待下一期的分析。

三国杀特鸡肋的武将,没有时天天想要,等有了就关小黑屋去了

三国杀:同样是校尉,李傕狼袭闻风丧胆,郭汜却无人问津

郭嘉为何被称为三国第一谋士呢?

在三国魏蜀吴纷争中,曹魏“挟天子以令诸侯”,平定北方诸侯争战,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方霸主。回望曹操的前半生,他剿黄巾、讨董卓、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从来都离不开谋士们出谋划策。

曹操对人才要求严苛,他的身边谋臣良将可谓灿若繁星。在他的谋臣之中,最顶尖、排名最靠前的五位谋士当属荀彧、荀攸、贾诩、程昱,当然,还有他宠爱有加的郭嘉。其中,荀彧能安邦定国、荀攸有奇警策略、贾诩则深谋远虑、而程昱更擅于计策,唯独郭嘉深沉通达、有谋略,还通晓事物的情理。

《三国志》中《郭嘉传》记载,太祖曰:“难奉孝为能知孤意”,意思是说,曹操曾经感叹,“只有郭嘉能知道我的心思。”曹操身边那么多能人,而郭嘉究竟有怎样的才华,能让曹操最为器重呢?


郭嘉敏锐择主 弃袁绍选定曹操“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三国演义》把诸葛亮写成了神一样的人,那么,为何总有人感叹,诸葛亮的智慧比不过曹操的第一谋士郭嘉呢?究竟郭嘉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有什么样的智慧呢?

《三国志》中记载,郭嘉字奉孝,颍川郡阳翟县人。

起先,郭嘉曾在袁绍帐下做事,经过短短几天的观察,他敏锐地发现袁绍这人不足以成大事。他对袁绍的谋士辛评和郭图说,“智慧的人谨慎地择主,能做事周全,从而功成名就。袁绍只学周公礼贤下士,却不懂得如何用人。他思考忧虑很多却不得要领,喜好谋划却不能决断,要想与他共济天下大难、成就霸业,很难很难。”从此,他就离开袁绍军中。

直到荀彧向曹操推荐后,郭嘉才再次出山,来见曹操,与其谈论天下大事。郭嘉对天下大事的分析,令曹操频频称是,当场就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当然,郭嘉见到曹操时,他也敏锐地审视曹操,经一番对话,郭嘉也喜出望外地确认曹操是他真正要辅佐的人。从此,曹操让郭嘉做了他的司空军祭酒,相当于是他幕府下的第一谋士。

郭嘉料事如神 征战沙场算无遗策郭嘉的神机妙术,使曹操一番番取得胜利。曹操争战吕布,三战三胜,士兵们都很疲惫。此时,曹操准备要撤兵,但是,郭嘉却劝说,此时,应该快速出兵进攻,一定能够抓住吕布,果不其然。《三国演义》写到,此刻,吕布屯兵下邳城,曹操攻城不下,正想班师回朝。这时,郭嘉献出水淹下邳一计,才使得曹操擒得吕布。

无独有偶,当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时,孙策想来乘机来偷袭许都,众人都很担心,唯独郭嘉不惊慌。郭嘉分析,孙策刚平定江东,杀了许多英雄豪杰,曾经都有许多死士为这些人效力,而孙策其人轻率,不善于防备,估计会被人派刺客所杀。结果,孙策果然遭人刺杀。

此后,曹操欲与袁绍一决死战,但是,想起袁绍兵多将广的,自己心中立刻踌躇不安。郭嘉见到曹操整日举棋不定,用楚汉争霸的历史为曹操鼓舞。在《三国演义》中,他劝曹操,“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高祖惟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擒。今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兵虽盛,不足惧也……”“十败十胜”论,每一样分析,都有理有据,并一样样地成为现实,为曹操鼓足勇气,并让他最终战胜袁绍。

袁绍战败不久后就身亡,众人都想乘胜追击,灭掉他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的军马。但是,郭嘉在这一刻喊停,“此刻,如果追得太紧,反而会令袁绍的两个儿子,感受到外敌的压力,两人会更加团结起来。相反,如果我们坐山观虎斗,袁绍的两个儿子,则为因为要争夺父亲的继承权,而发生内斗,到时,我们就能坐收渔翁之利。”

当曹操西击乌桓之时,郭嘉与众不同,建议曹操应该轻兵奇击突袭乌桓,才能够快速地平定乌桓乱。此后不久,郭嘉身染重病,病逝于易州。临死前,他还不忘为曹操留下一条计策,为他平定了辽东之乱,即使是一代奸雄的曹孟德,都不均感叹郭嘉乃神人也。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难道诸葛亮真的就比不上郭嘉吗?

三国中,曹操是求贤若渴、广纳贤才的明君雄主,他麾下人才济济,其中武以典韦、许褚最为勇猛,而文以郭嘉、司马懿最为出色。特别是郭嘉,曹操称赞他 “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并给了他“鬼才”的高帽子。更令人称奇的是,世人还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样的8字说法,如果单从这8个字的表意来看,一方面“棒高”了郭嘉,另一方面“贬低”了诸葛亮,那么,郭嘉究竟有多厉害?诸葛亮真的跟郭嘉不在一个档次吗?

首先,来看郭嘉到底有多厉害?郭嘉出道很早,十六、七岁的样子就是创业了,他最开始投奔的是袁绍,结果发现袁绍 “多端寡要,好谋无决”,难成王霸之业,于是辞官归隐潜心修炼。后来在荀彧的推荐下,曹操把21岁的郭嘉请下山,从此对他器重有加。

郭嘉分析天下形势后,首先国劝曹操攻吕布伐刘备。结果曹操采纳了,公元198年,曹操围攻吕布,吕布坚守不出,战役持续了大半年,曹操准备放弃时,郭嘉却看出了胜机,提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劝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计策而行,最后擒杀吕布。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相持不下,为了防止同袁绍作战时,徐州的刘备背后突袭,决定先消灭刘备。结果众将士都担心袁绍趁机来攻许都。曹操为此也摇摆不定,郭嘉挺身而出说:“袁绍向来优柔寡断,不会迅速作出反应。”结果曹操听从了郭嘉的建议,大破刘备,袁绍果然“按兵不动”。

同时,曹操在官渡之战时,还忌惮孙策,郭嘉却预言孙策很快会死于刺客之首,结果小霸王真的遭到了暗算。后来,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后,极怒攻心的袁绍病死,而他的两个儿子为了争夺继承人却起了分裂,曹军的将领都认为,这时应该趁他病要他命。唯独郭嘉摇头制止,力劝曹操放出消息,假装南下攻打刘表,等二袁内讧生变之后,再杀个回马枪,一战可平定。曹操采纳后,结果果然所郭嘉所料。

随后,曹操决定千里远征乌桓,郭嘉提出“闪电战”的攻击思路,建议曹操轻兵急行,出其不意,直指单于庭,果然,曹军犹如天降,大败乌桓人。其实这8个字,要一分为二来理解,首先,郭嘉的才华是有目共睹的,他如果不过早病逝,以他的聪明才智和超级智谋,曹操肯定不会有赤壁之战的惨死,这也是曹操在赤壁大败后痛哭不已的原因,他哭泣着说了9个字: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这9个字道破了郭嘉真识水平——其谋略绝对是三国超级一流的。

其次,诸葛亮的才华也是有目共睹的。诸葛亮下山后辅佐一穷二白、居无定所的刘备一步步逆袭成为一方霸主就是最好证明。然而,诸葛亮下山这一年,刚好是郭嘉病逝这一年,虽然这是巧合,但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如果郭嘉不死,其实诸葛亮真不用下山了,因为下不下山的结果都一样,阻止不了曹操一统天下的格局。因此,“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并非言过其实,而是言之根本,郭嘉的过早病逝是曹操终生的遗憾。

当然,除了“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之说外,其实后面还有8个字:“孔明北伐,冢虎崛起。”“孔明”当然是指诸葛亮,而“冢虎”又是谁?其实指的就是司马懿。那么,诸葛亮的北伐跟司马懿的崛起有关联吗?

答案是肯定的。要知道司马懿是个人才,所谓的“冢虎”气太强,在曹操活着的时候,已经嗅到了不祥的气息,因此在死前曾经告诫过自己的接班人曹丕。曹丕当然对司马懿提防有加,但司马懿很会作秀,通过各种方式献“忠心,到后来曹丕竟然对他信任有加,委以重任。

曹丕去世后,其子曹叡继位——魏明帝。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结果魏国为了抵挡诸葛亮的北伐之军,派了很多名将出马,结果效果都不理想,特别是曹魏的定海神针曹真去世之后,魏国已找不到杰出将帅来了。最后,曹叡无奈之下起用了原本一直“雪藏”的司马懿。

国难当头,曹叡顾不了那么多了,还是起用了司马懿。结果司马懿以不变应万变,以“守”“等”“拖”三字诀成功阻止住了诸葛亮的北伐大军。再加上蜀军受粮草问题的影响,结果诸葛亮七出祁山北伐都无功而返,最终病逝五丈原。

也正是因为功绩,司马懿的官职扶摇直上,后来竟官拜太尉。作为三公之一的太尉权力极大,是当朝军事最高长官。手握兵权,加上曹叡病逝后,又拜其为托孤重臣,司马懿之威望和影响不可同日而语,就算日后被曹爽排挤,也不影响他的威望。司马懿通过装病等手段,蒙骗过曹爽等人,最终发动高平陵事变轻松收拾曹爽,至此,曹魏大权旁落司马懿之手,而曹魏政权从此名存实亡。三国也很快发生改变,蜀吴先后被灭,司马懿后人实现一统,建立了晋朝,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37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