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 击 上 方 蓝 字 关 注 我 们
今天谈谈中国哲学。
01
摆在人类面前的这个世界,可以分成各个部分、各个方面。人类认识这个世界,也就可以从各个部分分别进行。眼睛管看,耳朵管听,鼻子、舌头、皮肤,各司其职。最后,由头脑把总。那些看不见、听不着的,只好通过科学仪器。仪器也看不见听不着的,就通过可以看见、听着的,用头脑进行推理。
(图片来源:rollnews.tuxi.com.cn)
人类由此获得的知识,也分成许多方面,物理的,化学的,政治的,经济的,等等,最后,由哲学把总。哲学和一般科学的不同,在于科学讲的是具体知识,而哲学是总的知识。此外,哲学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教人如何想问题。哲学的状况,是一个民族思想水平和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
02
哲学在古希腊,被认为是一种提高智慧的学问。古希腊实行的是贵族民主制,贵族们和人辩论,就像吃饭穿衣一样天天都要进行。为了在辩论中获胜,他们不仅需要众多的知识,而且需要高超的辩论技巧和缜密的思维方式。他们把这种能正确运用知识、缜密思维的学问,叫做“爱智”。我国古代有“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的话,这里的“明”“哲”,就是智慧的意思。所以,近代的中国人就用“哲”字作了这门学问的名字。
拉斐尔的作品《雅典学院》,该画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举办雅典学院之逸事为题材,以极为兼容并蓄、自由开放的思想,打破时空界限,把代表着哲学、数学、音乐、天文等不同学科领域的文化名人会聚一堂。(图片来源:duitang.com)
不过,中国古代的情况与古希腊不同。思想家们风起云涌的时候,天下大乱,诸侯混战。所以中国古人的智慧主要不是用于培养辩论的技巧,而是去求道,即寻求使国家富强、天下太平的办法。
03
道,也就是路。人们无论办什么事情,都要采取某种方式方法。或简单粗暴,或细致周密;或英明正确,或错误百出,都是一种方式,这就像人们行走都要有个道一样。今天的语言中,有时还说,某某心里的“道道”多着呢,就是说他遇事能够想出办法来。毛泽东主席说过,领导干部的责任就是两条: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这“出主意”,就是遇事要拿出办法,给人们指明方向和道路。
然而地上起初本没有路,人从哪儿走,哪儿就是路。行事之初也没有道,怎么行,怎么就是道。所以中国古人说,“所行即是道”,也就是说,无论怎样的办事方式,都是道。正确的是道,错误的也是道。只是到了后来,人们在经过许多探索之后,才把那些正确的行事方式作为道,而把那些错误的,称为“不道”“无道”或者“非道”。就像起初人们在一片荒野上行走,逐渐形成了羊肠小道,后来又修起宽广驰道,直到今天建成各种铁路、公路、航线,让人有所遵循。
(图片来源:zynews.com)
04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治国之道。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德治国,认为治国者道德高尚,民众就会心悦诚服地顺从。以老子为代表的学派主张无为而治,说治国者最好不要干涉民众的生活,民众才能自由自在。法家主张严刑重罚,认为这样民众才能畏惧而不犯罪。
与治国之道相平行的,就是做人之道,因为任何治国之道都要人来实行。对于儒家来说,做人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服从当时以礼制为代表的尊卑秩序,不要犯上作乱。这就是儒家最为称道的仁德。而为了成就仁德,就要从孝顺父母开始。儒家认为,在家顺从父母,在外就会服从官长。儒家获得统治地位以后,把孝道作为最重要的道德,提倡以孝治国,道理就在这里。
05
那么,各人求得的道,是对的,还是错的?当时的思想家们不能从现实中找到标准和根据,而只能求助于天意或者天道。天意就是天的意志,天道就是天的行事方式。
在当时的思想家看来,上天是世界的主宰,天的行事之道就是人道的榜样。天道的实际内容,就是各种自然现象。从日月星辰的运行,到云行雨施、水流地动,甚至草木生长,禽兽繁盛。古人认为,人们行事,都应该把天意、天道作为根据。而为了认识天意、天道,他们就必须关注各种自然现象,而有关自然界的知识,也就跟着发展起来。
06
至于什么是天意、天道?思想家们的意见则不尽一致。有的认为,昼夜交替、四季循环是最重要的天道,所以春天不应当兴兵打仗,而应该致力耕作;秋天才可以执行死刑,冬天要在家里进行学习和修养。
有的认为,上天造物,有角的就不应该让它有尖利的牙齿,人就不应该占双份的便宜。有的认为,上天喜欢和平,不喜欢打仗,所以人们不应该互相争战。有的认为,上天关怀着人的一举一动,风调雨顺,阳光明媚,是上天的欢喜,说明人的行事符合天意。如果狂风暴雨、地震山崩、日食月食,就是上天发怒,人事出了问题,就应该好好检查自己。有的则认为,上天对人事并不处处干涉,而是听其自然,就像它不干涉鱼在水中游、鸟在天上飞一样。
(图片来源:sina.com)
他们的说法都可以从自然现象中找到根据,而他们也就根据各自的理解,宣传着或贯彻着自己的政治主张。
07
那么,先不争论什么天道、人道,就说这个道,道,是个什么东西呢?
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家中,孔子、墨子、荀子、韩非子等人,都把精力放在治国平天下方面,所以他们谈的多是具体的道。只有老子和庄子,还有《易传》的作者,对道本身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后来的思想家们,又把这项研究推向深入。
根据他们的研究,前面所说的各种法则,只是具体的道,而不是根本的道。仅仅知道具体的道,只能应付少数事件,而且假如不知变通,反而会把事情搞坏。而道本身是无法说出的,只能说,它无形无象,是“形而上者”。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有形可见的是“有”,无形可见的是“无”。“有”是从“无”中产生的,所以,“无”比“有”更加重要,“无”是“有”的根本。各种有形的制度规则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产生这些制度规则的“无”。一个人,只有掌握了这产生制度规则的“无”,才能处处应付自如。无论碰到什么事,都能想出办法。而掌握那产生各种制度法则的“无”,就是“得道”。
08
古人认为,要得到这个道,就必须广博地学习,认真地询问,周密地思考,明智地辨别,切实地贯彻。不学则已,只要学,学不会就不罢休;不问则已,问不明白,就不罢休;不思考则已,思考而没有结果,就不罢休;不分辨则已,分辨而不清楚,就不罢休;不贯彻则已,贯彻而不切实,就不罢休。别人下一分气力,我就下百分、千分气力。
假如能够如此,愚笨的也会聪明,软弱的也会刚强。 坚持下去,到一定程度,就会豁然开朗,对一切都融会贯通。这样的境界,就是圣贤的境界。古人终生奋斗,就是要达到这样的境界。
幻想成仙的人们借用了得道这个概念,把道作为成仙之道,认为得到了道就可以成仙。甚至认为成了仙的人不仅可以长生不死,而且可以治理好国家。不过事实表明,长生不死仅仅是个幻想罢了。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欢迎个人转发
媒体转载授权请联系
kpsbsh2017@163.com
征稿启示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微信公众号欢迎赐稿!
稿件内容以反伪破迷为核心思想,科学普及、科学文化、科技哲学、科学与公众、世俗人文主义、科技伦理等领域均可涉及,旨在将科学探索结果无偏见地告知公众,避免公众上当受骗。
稿件一经采用,将奉上稿酬。
投稿邮箱:
kpsbsh2017@163.com
中国科学探索中心
崇尚科学 反伪破迷
爱我请给我“在看”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36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好一方唐代墓志,字字兰亭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