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组建,邓华是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在最初的三位副司令员中,邓华的级别最高,他之前是第十五兵团司令员,洪学智和韩先楚都才是兵团副司令员。
1953年7月,经过近三年浴血苦战,停战协定签字,邓华带着满身征尘回到国内。在朝鲜,邓华当过志愿军代司令员,那么载誉而归之后,邓华又担任什么职务呢?
1954年2月,邓华履新,担任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司令员。东北是邓华的老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他在东北大地上苦战了三年,从纵队司令员当到兵团司令员。当时东北军区司令员是林总。
四野大军南下,高岗接任东北军区司令员,那时候的东北军区作为抗美援朝最一线的大后方,为朝鲜前线提供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到这一年4月,邓华担任东北军区党委书记。9月份,邓华第二次履新,担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请注意,之前邓华是代司令员兼政委,没有正式担任这一职务。
当时的朝鲜战场,虽然已经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志愿军还在朝鲜执行其他任务。邓华担任这一职务时间非常短,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就由杨得志接任志愿军司令员了。
(邓华在志愿军总部,坑道内办公)
这一年的10月份,邓华第三次履新,担任副总参谋长。当时的总参谋长是粟裕大将,有11位副总参谋长,包括陈赓、黄克诚、许世友等,邓华也是副总参谋长之一。
第二年,也就是1955年3月,邓华第四次履新,担任了沈阳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由之前的东北军区改编而成,邓华之前就是东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司令员,所以改编后,由他担任沈阳军区司令员。
沈阳军区是一个大军区,曾经是七大军区之一,肩负着东三省边防重任,也是东北战略防御的最前沿,位置非常重要。这一年9月,邓华被授开国上将军衔。
(陈赓和邓华等)
堂堂的一个大军区司令员,邓华却不改朴素的本色。军区安排他住原日本关东军司令住过的房子,邓华觉得那房子太大了,坚决要求换一个小房子住,大房子怎么办呢?邓华建议改成军区招待所了。
老战友回忆说,从来没见邓司令花过公家一分钱,也没有见过他找公家要过一件规定之外的东西,邓司令始终过着廉洁清淡的生活,在生活上无所奢求。
1960年,邓华到四川担任副省长,主管农业机械。无论到什么岗位上,邓华都是积极工作。他一直都是搞军事的,不懂农业机械,就扑下身子,埋头学习,到各地去调研。一年之内,邓华至少一半时间都在农村、工厂。
我国的诸多革命将领中,很大一部分人都爱抽烟,是几十年的老烟民。在漫长而艰难的行军生涯中,他们全靠香烟来提神,就连毛主席、聂荣臻元帅等人也不例外。
而在开国将领中,有一位“嗜烟如命”的开国上将 邓华 ,有着令很多开国将领都望尘莫及的点烟技术, 点烟从不用第二根火柴。
因为“嗜烟如命”,邓华还曾跟毛主席之间发生过一段趣事。而他与彭老总之间感人至深的情谊,也被邓华寄存在了一只烟盒当中。
那么,邓华与毛主席和彭老总之间,究竟都有过怎样的故事呢?
在1955年举行的“五五授衔”仪式中,新中国共授予了57位开国上将,其中便包括邓华将军。 他似乎没有其他开国上将,比如许世友、杨成武等将军那样大的名气,但是单论指挥作战和战功战绩,邓华将军在全军将领中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
甚至在授衔之前, 邓华将军的名字还曾出现在22名大将的候选名单中 。光凭这一点,邓华将军的实力就不容小觑。
邓华年少时便投身革命,南征北战,戎马一生, 还曾被外军战史列为“韩战四杰”之一。 不过除了行军打仗的强悍实力, 邓华还有一项“独门秘技”,令很多开国将领望尘莫及,甘拜下风。
这项“独门秘技”就是点烟。
抽烟是邓华将军除了唱戏之外的人生另一大爱好,而为了抽烟,邓华练出了超强的点烟能力。
曾经给邓华将军做过警卫员的战士后来回忆说, 邓华将军在行军打仗的时候,无论站着还是坐着,走着还是跑着,甚至是骑着马,还刮风又下雨,邓华总能轻轻松松将自己嘴上的香烟点着。
警卫员还笑道:“我们将军点烟,从来都不用第二根火柴!”
长征时期物资极度匮乏,吃饭穿衣都是问题。而邓华却是个擅长苦中作乐的人,艰苦的长征也让他走出了乐趣来。
有一次,邓华率领部下攻打安州公路,将守在那里的敌军一部全部歼灭,还缴获了大量的物资,为当时经受着很长一段时间物资短缺之苦的红军解了燃眉之急。
等这一仗打完,邓华带着几个小战士迫不及待地去清点战利品,不仅发现了不少衣服和弹药枪支, 他还从其中找到了五箱“白金龙烟”。
这种烟直到现在仍是许多香烟收集爱好者的心头宝。在当时,这种烟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出品,除了“白金龙”,还有“黄金龙”、“红金龙”以及“金金龙”等几个大受欢迎的种类。
邓华收缴的这箱五箱“白金龙烟”是红军中绝对稀罕的宝贝, 在看到这些烟的时候,邓华乐得比打了胜仗还高兴,笑得合不拢嘴。他把烟上交中央纵队,同时还留了一部分在身边,珍惜得不得了,轻易不拿出来抽。
不过他藏得再好,邓华带兵打仗收缴到了宝贝烟的消息,很快还是被军中见到那一幕的“大烟枪”们传了出去,很多人都惦记上了他那点宝贝,就连毛主席都有所耳闻。
不久之后,邓华随红军大部队来到陕北,在这里参与到军队建设中来。当时在陕北延长县临真镇召开了一次师级以上干部出席的会议, 时任红1军团2师政治部主任的邓华也参加了。
主持会议的毛主席作出了关于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的部署报告,邓华听得十分专注。
与会成员几乎全是有着多年烟瘾的“老烟枪”,会议中途休息,一帮人全都跑出来抽烟借火,同时与身边人讨论一下刚刚在会议上听到的内容。邓华也跟着出来,抬眼就看到毛主席在不远处站着,正与聂荣臻等人说着什么。
邓华凑过去,本想进一步与毛主席探讨一下作战部署的问题,结果毛主席一看到他,顿时笑了,还用打趣的语气说:“你那‘白金龙’还有没有啊?”
邓华吓了一跳。他知道消息传得快,却没想到连毛主席也知道了。邓华想到这儿,顿时意识到自己今天必然要大出血一回,一边心痛一边从军服的上衣口袋里摸出一支烟来,递给了毛主席。
递完之后,邓华又发现毛主席身边的聂荣臻和朱伟等人也笑眯眯地看着自己,正所谓“见者有份”,邓华心中滴着血,刚放下的手又抬了起来,从口袋里一支一支地往外拿烟,分发给在场人。
从开始分发到分发结束,邓华竟然始终没有把烟盒露出来,大家都笑着看向他放烟盒的口袋,知道这个邓华肯定还留了一手。
毛主席也一边看着邓华笑,一边同在场的同志们打趣道:“好你个邓华,你还真是财不外露啊!”
邓华看到在场的大家从他这儿拿到烟后那高兴的模样,似乎摆脱了长征以来的连日阴霾,他心中其实也很是高兴。听到毛主席的打趣后,邓华故意装出惶恐又不好意思的模样,回答说:“非也非也,这不是为了细水长流嘛!”
现场顿时笑声一片,气氛更加融洽了。
趁着此时的良好气氛,毛主席便将东渡黄河的任务再次重申了一遍:“这次东渡黄河能不能成功,希望都寄托在你们红1军团和15军团身上了。”
他知道这项任务十分艰巨,困难很大,还特意为领命的将领们吟诵了 “涉远祁连外,来从晋地游” ,作为送行。
邓华是书香门第出身,自小到大读了很多书,算得上是文武双全。听到毛主席这样说,现场气氛有些沉重,邓华看了看大家,从容地解释道:“主席该用了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来为我们送行呢!”
说罢,还将这首诗完整无误地吟诵了一遍,让大家叹服不已。
而邓华这次给大家分烟的经历,也让毛主席记了很久。以后每次见到邓华,与他谈事时,毛主席总会主动拿出烟来,分给邓华。
邓华刚参加革命的时候还非常年轻,只有17岁,自湘南起义参军后,邓华从井冈山打到太行山,从东北的白山黑水打到海南的天涯海角,又从鸭绿江畔打到“三八线”以南, 毛主席几乎是看着邓华从毛头新兵,成长为了新中国的开国上将。
战争的洗礼,让邓华逐渐变得沉稳,他年少时读过的书都成为了他能力的一部分,一提起邓华,人们给他的评价总是文化水平高,又热爱学习,是天生的指挥官,更是难得的名将。
毛主席对邓华的能力非常放心。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邓华担任了志愿军的第一副司令,是彭德怀手下的得力干将。
其实直到全国解放前夕,彭老总跟邓华因为不常见面,彼此间职级相差又比较大,两个人彼此还不是很了解,直到来到了朝鲜战场,彭老总才与邓华有了相识的机会。
在彼此认识后,很短的时间里,邓华就凭借着出色的表现收获了彭老总的赏识 ,彭老总还因为邓华而对军事决策做出过几次较大的改变,第一次作出的改变是针对志愿军司令部的设置。
彭老总入朝时带了个用着顺手的小型班子,后来他发现邓华所在的13兵团司令部无论是战前组织准备,还是拟制作战计划等方面,总是做得让人非常满意, 意识到邓华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就以他所在13兵团司令部为基础,组建起了志愿军司令部。
彭老总的提议得到了毛主席的支持, 邓华便成为了志愿军的第一副司令,兼任副政治委员。
而在邓华印象中,彭老总是一员猛将,但因为只听说过传闻,没接触过真人,邓华难免对彭老总的印象有些刻板。
如今在彭老总身边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邓华发现身为统帅的彭老总高瞻远瞩,心细如发,的确如传闻一般严肃,但这份严肃之下也包含着诚挚的爱护,邓华对此十分感动,真心实意地为自己能够成为彭老总的助手而高兴。
后来到了志愿军发起第五次战役时,邓华主动找到彭老总,建议总部调整一下领导的位子。彭老总有些不解,还对邓华说道:“毛主席选你来朝鲜是对的,你我一起共事,我认为你干得很不错。”
但邓华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希望彭老总和志愿军总部能调整一下:“我知道陈赓同志要来了,我提议让陈赓同志来担任第一副司令兼副政治委员的职位。”
彭老总对邓华的主动让贤颇为感动。他也仔细斟酌了邓华的提议,考虑到 邓华已经来朝鲜很久了,更熟悉志愿军的工作,也是一位善于思考的优秀将领 ,于是还是回绝了邓华的请求。
不过邓华依然觉得不妥,又给毛主席发去电报,告知了毛主席自己的看法。彭老总知道后,亲自执笔致电毛主席,认为:“志愿军司令部应该增加陈赓同志为第二副司令员。” 这也意味着,邓华的位子应当保持不变。
最终经过毛主席的仔细考量,中央军委复电,同意彭老总的提议,邓华的位子保持不变。虽然没让成,不过邓华主动让贤的谦虚举止,依然让知道此事的人感到非常敬佩。
除了在部队工作上保持着谦虚的心态,邓华在日常生活中,也一直坚持谦虚做人的态度,从不向组织提要求。 他不喜奢侈,始终过着廉洁清淡的生活,不管去到什么单位工作,从来都不会为了私事花组织上的钱。
1977年后,邓华重返军队,担任了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此时的邓华年事已高,又有着几十年的烟瘾,患上了严重的肺气肿,身体很不好。
他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多为军队做些事,这位“老烟枪”说戒就戒,把前后50多年的烟瘾戒掉了,并为了军队事业坚持下来。
在1978年,中央为彭老总举办追悼会时,邓华含泪出席,并站在悼念会上,久久不愿离去。
之后,彭老总的遗孀浦安修找到邓华,将彭老总生前使用过的 金质烟盒 交给邓华。
这只烟盒,是邓华与彭老总相熟后,送给彭老总的礼物, 可以说它见证了彭老总与邓华之间真挚的战友情谊。 此时早就戒烟的邓华郑重地收回这只烟盒,还含泪告诉浦安修:“看到它,就仿佛看到了彭老总。”
邓华的晚年,始终妥善地收藏着这只烟盒,到他弥留之际, 这只烟盒还成为了他唯一摆放在床头上的物件,陪他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
他从未利用职务之便,为子侄们安排工作,反而一再向他们强调,人要有一技之长,不能依靠父母。这些家训如今依然在邓家薪火相传。
邓华将军智勇双全,为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他的事迹不会被岁月埋没。致敬邓华将军。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13兵团在彭德怀总司令和邓华副总司令的率领下,雄赳赳、气昂昂,带着对祖国母亲无比的热爱率先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战场,帮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志愿军兵贵神速,在朝鲜战场部署完毕后,迅速发起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次战役,并取得了重大胜利,稳定住了朝鲜当时一边倒的战局,泼灭了美国侵略者意图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企图。
中央军委及志愿军总部为了进一步稳定朝鲜战场战局、扩大战果,进而扭转战局,于是按照预先计划,宋时轮将军率领志愿军9兵团以及陈赓将军率领志愿军3兵团先后入朝参战,为抗美援朝后续战役做好了准备。在宋时轮和陈赓率率军入朝后,中央军委任命陈赓为志愿军第二副总司令,宋时轮为志愿军第三副总司令。此时身为志愿军第一副总司令兼13兵团司令员的邓华着急了,马上找到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要求将第一副总司令的位子让给陈赓,并由宋时轮担任第二副总司令,自己担任第三副总司令。邓华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邓华为什么认为自己在军中的微信不如陈赓和宋时轮呢?我们首先从清宣统二年(1910年)说起,这一年邓华刚出生,这年陈赓七岁,宋时轮三岁,从年龄上来学,陈赓和宋时轮都年长于邓华,是邓华的老大哥。到了1923年,这年陈赓20岁,他已加入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有了接触,并于当年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学校学习,这年宋时轮16岁,也进入吴佩孚在长沙的军官教导团学习,此时邓华13岁,还在读私塾。三年后,陈赓已从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并留校,并参加了很多战斗,因战功担任黄埔军校第4期的连长,而此时的宋时轮也考入黄埔军校第5期学习,此时的邓华在长沙的南华法政学校读书。
1927年,陈赓24岁,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在起义军队伍中担任营长职务,此20岁的宋时轮因被怀疑是共产党而被捕入狱,此时17岁的邓华因长沙突然爆发的“马日事变” 而回家避祸。1928年,陈赓被组织调到上海中央特科工作,此时宋时轮还在监狱中遭受牢狱之灾,邓华也参加了朱德和陈毅在湖南省宜章县领导的湘南起义,在起义部队中担任组织干事。次年宋时轮出狱后组建游击队闹革命,走上了武装斗争反动派的道路。
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的带领下开始了万里长征,陈赓在长征中担任红军干部团团长,宋时轮在长征中任军委干部团教员,邓华为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科学员(长征前进入红军大学学习,长征期间未分配职务)。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因为抗日战争的需要,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就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八路军”, 陈赓任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旅长,宋时轮任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6团团长,邓华任八路军第115师685团政治处主任。
抗日战争胜利后至解放战争初期,我军编制实行野战军纵队制,纵队是类似于军级别的一种编制,当时全军一共分为27个野战纵队,每个纵队一般下辖3个战斗师,当然也有战斗序列较小的野战纵队,仅辖2至3个战斗旅。当时陈赓任第4纵队司令员,宋时轮曾在津浦前线指挥部(最早辖第2个纵队和第7师、第八师,后增加第一纵队)担任参谋长,邓华任到东北任保安副司令兼沈阳卫戍司令。到了解放战争反攻阶段,按照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指示,由第4纵队、晋冀鲁豫野战军第纵队及第38军组成陈赓兵团,由陈赓率领挺进豫陕鄂,在解放战争战略反攻阶段独当一面,立下赫赫战功,此时宋时轮在华东野战军中担任第10纵队司令员,邓华在东北野战军中担任第7纵队司令员。
解放战争后期,陈赓任第2野战军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宋时轮宋时轮任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司令员,邓华任任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司令员。1955年授衔仪式上,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宋时轮和邓华均被授予上将军衔。
邓华认为陈赓是黄埔1期的高材生,也是我党我军内的老资格,在部队中享有很高的微信,并且其曾率领陈赓兵团挺进豫陕鄂,成为独当一面的军事统帅;而宋时轮同样也是老资格,是黄埔5期的高材生,曾在监狱里九死一生,早在红军长征时期,便担任军委干部团教员,抗日战争结束后即任津浦前线指挥部参谋长。因此,谦虚的邓华认为自己在志愿军司令部的职位不应该排在这两位老资格前面,所以马上找到彭老总,要求将第一副总司令让给陈赓,并由宋时轮担任第二副总司令,自己担任第三副总司令。
邓华的指挥才能可以说是毋庸置疑的,并且得到了其老首长林彪的肯定。在最早商量出兵朝鲜的军委会议上,经军委研究决定由13兵团司令员黄永胜率领13兵团首先入朝作战,但林彪却力荐由邓华代替黄永胜,理由是:邓华的全局观念和军事素质更为全面!并且林彪的这个提议立马得到了四野老政委罗荣桓和四野老参谋长刘亚楼的支持,随后军委经过研究决定将13兵团司令员黄永胜和15兵团司令员邓华对调,由邓华率领13兵团入朝作战。
13兵团入朝后,邓华被中央军委任命为志愿军第一副总司令员,协助彭总部署志愿军入朝的各项事宜。在与彭总后面的接触和共事中,邓华全面的军事指挥素质得到了彭总的认可和赞扬,后来彭总曾这样评价邓华:知识丰富、很有头脑、作战勇敢、细心、出了好主意、是个好帮手。邓华全面的军事指挥素质能得到三位开国元帅的认可和表扬,可谓是真正的素质过硬。但是陈赓和宋时轮的军事素质也很全面和过硬,甚至不逊于邓华,为什么彭总不同意邓华主动让位的申请呢?
彭总不同意邓华的让贤申请,说明邓华必有过人之处,那就是:邓华是最早进入朝鲜战场的指战员之一,对瞬息万变的抗美援朝战事可谓是了如指掌,甚至可以说是除彭总外最熟悉朝鲜战场情况的指战员,因此在军事素质均很优秀的情况下,邓华是担任志愿军第一副总司令最合适的人选。站在彭总的角度来说,就是:战争期间的人事安排主要还是取决于战争的实际需要,谁更了解战场情况,谁指挥更有利于己方取得胜利,谁就应该被优先考虑。另外陈赓的身体也是一个主要原因,入朝前夕,因为旧病复发,直到1952年8月份才到达朝鲜战场,指挥员身体战况的好坏也是影响到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而邓的却身体素质却很好,这也是一个因素。彭总经过综合考虑果断地拒绝了邓华的让贤请求。
邓华的让贤申请在彭总面前碰壁后,邓华仍不甘心,又以自己的个人名义,向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发了申请让贤的电报,彭总得知此事后,也向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发去电报,要求志愿军司令部副司令排名不变,仍由邓华任第一副司令员,陈赓任第二副司令,宋时轮任第三副司令。不久志愿军司令部便收到了中央军委的回电,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同意彭总的建议,要求邓华继续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至此才彻底打消了邓华让贤的念头。
陈赓和宋时轮都是在火和血的历练中成长起来的革命家,党的纪律性极强,并且他们有有共同的性格特点,那就是:谈吐幽默、为人谦虚、品德忠厚。陈赓为人谦虚,性格豪爽,并且是军中出了名的“段子手”,说话非常地风趣幽默,很容易和战友们打成一片,能很好地和战友及同事们搞好关系,更重要的是陈赓从来不计较个人功名利禄,这一点从1955年授衔上就能看出。而宋时轮也一样,曾克林将军曾这样评价宋时轮:学识渊博、品德忠厚、党性坚强!彭老总之所以不同意邓华的让贤申请,让邓华继续担任第一副总司令员,而让陈赓和宋时轮担任第二和第三副总司令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非常了解陈赓和宋时轮的为人,知道他们都具备共产党人不重名利的本色。
陈赓和宋时轮都是我党和我军优秀的指战员,党的纪律性极强,在朝鲜战场上,他们不计个人功名,顾全大局,全力配合邓华的工作,使得我军捷报不断。而邓华虽然身居第一副总司令的高位,但总是谦虚待低调,对陈赓和宋时轮非常尊重。如今,邓华主动让贤的故事成为一段 历史 佳话,经常被后人津津乐道,成为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
邓华将军在担任抗美援朝志愿军第一副司令期间,协助彭德怀总司令指挥了抗美援朝的全部五次战役,并且在彭总回国汇报工作期间,还直接部署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和金城反击战。上甘岭战役彻底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军威,成为世界坚守防御战的优秀典型范例,而金城反击战彻底扑灭了美军最后一丝抵抗的勇气,迫使美国最终在停战谈判桌上签字。邓华将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战功赫赫,他的名字和功绩永远被我们后辈铭记,是我们学习和崇拜的真正“偶像”。1955年邓华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1980年邓华将军在上海病逝,享年70岁。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guoxue/1235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月饼与中秋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