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张作霖“五虎将”之一的姜登选,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了自己人手中,这个“自己人”就是郭松龄,他先是枪击姜登选,然后把他双手捆绑,装进棺材里,导致后者活活闷死。
姜登选为什么会惨死在郭松龄手中?这事啊,可以借用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一首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来形容。
一、“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姜登选和郭松龄从“老相识”到“渐行渐远”
1908年,28岁的姜登选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毕业了,从此,他就回国做事,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海归”。
他只身一人来到奉天巡防营找了一份工作,他的上司与郭松龄的领导是同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朱庆澜。
由于姜登选军事素质过硬、战术理论丰富,不久,他就在巡防营中崭露头角,得到了朱庆澜的赏识。
而就在姜登选来到奉天的前一年,也就是1907年,也有一位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军校生毕业了,这位军校生高高的个头,时不时露出一双狡黠的目光,他就是小姜登选3岁的郭松龄。
只不过,郭松龄并不是“海归”,他读得是奉天陆军速成学堂,速成嘛,也就是“一年制”的中等学校,与早在1903年就开始远赴日本留学的姜登选相比,自然要“矮”了一大截。
但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读速成班的郭松龄学习十分努力,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奉天陆军速成学堂毕业了。
刚一毕业,他就以“实习生”的身份来到奉天巡防营见习,见习期满后,他在盛京将军衙门卫队里担任哨长,用今天的话说,这个哨长大致相当于一个排长。
由于郭松龄带兵严谨,勤于值守,逐渐得到了朱庆澜的赏识,从此,他与朱庆澜成为了亲密的上下级关系,时常伴随在他的左右。
也就从这个时候,姜登选与郭松龄算是认识了。只不过,他们的级别有点儿悬殊。
1909年,朱庆澜转任四川,两个“门生”姜登选和郭松龄跟随他一同前往。
来到四川后,姜登选成为了陆军第33混成协二等参谋官兼任四川陆军小学堂总办;而此时的郭松龄只不过是第68团的一名连长;后来,朱庆澜坐上了四川军政府副都督,姜登选升职为四川军政府参谋总长,郭松龄升任为第68标第二营营长;论级别,自然不能与“大师兄”姜登选相比。
所以,从这些经历来看,姜登选算是郭松龄的领导,在这段日子里,没有传出他们不和睦的事情。
如果两人能够发挥各自的长处,或许能跟着朱庆澜干一番大事业。可惜,“树倒猕猴散”。
不久,四川军政府的“二把手”朱庆澜倒台了,他带着昔日的兄弟们被迫从四川退了回去。
在人生的岔路口,姜登选坚持跟随“老大”朱庆澜闯荡,而郭松龄选择辞职回奉天。
1913年,姜登选跟随朱庆澜来到黑龙江,做上了黑龙江督军公署参谋长。同年,郭松龄考上了中国陆军大学。
1916年,朱庆澜任广东省长,姜登选随任补佐;一年后,朱庆澜辞职,姜登选也跟着辞职,之后,被北洋政府召还,任总统府咨议,从此,开始追随张作霖。
而此时的郭松龄,从中国陆军大学毕业后,先是投奔朱庆澜和孙中山,后来认识了张学良,经张学良推荐,成为了张作霖手中的一名悍将。
可是,“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昔日的同事也好,兄弟也罢,来到奉军后,两个人渐行渐远。
奉系也并不像铜墙铁壁一样团结,他们也有“山头儿”。
一个就是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这一派主要是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将领,主要成员就是韩麟春和姜登选。
另一个就是以张学良为核心、以郭松龄为代表的陆大派。
这两个小山头儿谁也看不起谁,谁也不服谁,逐渐产生了隔阂。
二、“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因为一句话,姜登选与郭松龄有了第一次激烈冲突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学良提议让郭松龄带领5个团去支援韩麟春和姜登选,谁知,韩麟春和姜登选认为郭松龄是来抢功的。
甚至,韩麟春还暗讽郭松龄道:“这计谋好啊,你来了也能露露脸,也可以立立功”。
这话中有话,郭鬼子怎能听不出来?
倔强的郭松龄反驳道:“我郭某从来不沾别人的光,我还是从山海关正面打过去”。
说罢,将自己带来的5个团又撤走了。
这下韩麟春、姜登选以及他们的部将们面面相觑,谁也不说话,他们没有想到郭松龄如此倔强。
过了一会儿,姜登选说话了:“他破坏了我们的全盘计划,胆大包天,该当何罪?”
后来,姜登选就安排韩麟春到张作霖那儿告了郭松龄一状。
从此,一颗仇恨姜登选的种子在郭松龄的心里生根发芽了,正应了那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三、“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因为陈琛,郭松龄与姜登选有了第二次冲突还是1924年,还是第二次直奉战争之际,在九门口一战中,郭松龄认为姜登选的部将陈琛不听调遣,贻误战机,想将他正法。
但是,打狗还要看主人嘛,人家陈琛是姜登选的部将,即便要处理陈琛,也应该是姜登选动手,哪里能让你郭松龄抢拍儿?
姜登选便替陈琛辩解,可是,郭松龄不管这一套,他执意要处决陈琛。
没办法了,姜登选便找到了张学良,请他向在郭松龄面前调和一下。
张学良便跪在郭松龄面前,为陈琛求情,甚至还痛哭起来。
没办法,张学良都说话了,郭松龄不能不给面子,于是,他就免除了陈琛的死罪。
不过,郭松龄心中的怨恨始终没有接触,从这以后,两人的“梁子”更深了。
四、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你来劝我不如跟我一起干,不听就把你了断”
1925年11月22日,郭松龄起兵反奉,势头十足,甚至,快要打到张作霖的老巢了。
有一天,姜登选乘车赶往奉天办事,路经滦州车站。
他便想:“我要去劝劝郭松龄,希望他迷途知返”,谁知,此去危机重重,姜登选没有劝住郭松龄,自己倒回不来了。
姜、郭二人见面后,姜登选就劝郭松龄不要再闹下去了,可是,此时的郭松龄“反心”已决,不肯回头,他还力劝姜登选与自己合作,共同反张。
姜登选不肯就范,便开口大骂,什么欺上瞒下、见利忘义等贬义词,能用的全给用上了。
心胸狭隘的郭松龄本来与姜登选就有梁子,岂能再忍下姜登选的这顿臭骂?
于是,他大发雷霆,将姜登选给关了起来。
11月26日,郭松龄不念同僚旧情,直接毙掉了姜登选。
然后,将他装进薄木棺材里,放置于荒野之外。
从此,两人的恩怨淹没在了这荒野的落叶之中。
后来,郭松龄兵败,韩麟春出面为姜登选迁坟厚葬,当打开棺材时,众人大吃一惊,甚至不禁落下泪来。
大家看到姜登选的遗骸双手绑绳已经挣脱开来,棺材两边的木板尽是一些爪痕,看到这一幕后,大家就明白了,原来是姜登选虽然被枪击,但是,没中要害,他是被活活闷死在棺材之中的。
五、总结姜登选死得真是惨烈,他这种死法着实令人骇然。不过,三悟认为,虽然是郭松龄杀害了姜登选,但是,郭松龄也不会想到姜登选最终是在棺材里闷死的。假使郭松龄知晓的话,不知道他内心会不会有一丝悲叹?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19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属牛和属狗合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