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为什么容不下恭亲王奕䜣?先来看下面两个小故事:
一,奕䜣当时是最有权势的王爷,他经常要和慈禧商量一些事情。有一次,奕䜣和慈禧交谈的时间太长,奕䜣口渴难耐,就顺手端起了御案上的茶杯准备饮用。茶杯刚到嘴边,奕䜣突然意识到什么,急忙又把茶杯给放了回去。原来,这杯茶是同治皇帝的。
这一幕慈禧看的是清清楚楚,奕䜣虽身份高贵但这一举动也是不合封建礼法的。按照封建礼法,奕䜣本应该立刻磕头认错,谁知他却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接着侃侃而谈。
二,同治三年,太平天国灭亡。这时奕䜣的风头正盛,谁知有一个不入流的小官员竟敢弹劾奕䜣,慈禧心中暗喜,她想借此机会杀一杀奕䜣的威风。
等奕䜣进来以后,慈禧直接开口说有人弹劾他。奕䜣位高权重又功勋卓着,没有想到竟有人敢弹劾他,情急之下奕䜣又犯了一个错误。他口气很生硬,像是在质问慈禧一样,直接说了一个字:谁?
慈禧强忍怒火,愤愤地告诉了奕䜣。如果你是慈禧,又该做何感想?奕䜣又忘记了磕头认错。
这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在奕䜣执政初期,他是没有把慈禧太当回事的。奕䜣和慈禧的小摩擦还有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慈禧和奕䜣爆发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谁也没想到这一天会来的这么快。奕䜣这次终于知道了这个嫂子的厉害!
奕䜣虽有一些傲气,但不得不说在他的治理下清朝的发展是很不错的。心腹大患太平军被剿灭、洋务运动开始兴办、在清廷和洋人之间奕䜣为首的总理衙门也运转正常等等,这一些慈禧不是不明白,但为什么叔嫂在合作扳倒肃顺等人后,仅仅度过了“三年蜜月期”就开始翻脸?
其实奕䜣本身的“大不敬”只是诱因,绝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慈禧是一个权利欲望极其强烈的人。奕䜣的存在已经威胁到了她的位置,这样的奕䜣她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奕䜣有两个优势让慈禧后背发凉:其一与汉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关系密切;其二与洋人相处融洽。
其一:
曾国藩、李鸿章等这时已是清廷的中流砥柱,尤其是曾国藩的湘军在平定太平天国的过程中,所显示的惊人实力。立下汗马功劳的曾国藩,此刻也被慈禧加封为太子太保、一品侯爵等职位。慈禧本想借此拉拢“曾国藩们”,但不曾想他们与颇具才干的奕䜣很说的来,想想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中央的是奕䜣,地方代表不就是这几位嘛!
慈禧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权利,咸丰死后在承德、在京城发生了一些什么,她很清楚。慈禧当然也害怕奕䜣联合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也给她来一次改革,一想到这里慈禧能不后背发凉吗?
其二:
洋人让慈禧很头疼,经过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慈禧对洋人的实力很清楚,她明白这些“洋大人”是惹不起的。
奕䜣和洋人第一次打交道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咸丰一路跑到了承德,却启用奕䜣来处理洋人的事物。后来,清廷又建立总理衙门专门负责和洋人打交道,而总理衙门又是奕䜣的势力范围。有了这些经历,奕䜣和洋人的关系也相处的不错。
所以,站在慈禧角度,有奕䜣这样的权臣、能臣,她是无论如何也睡不踏实的,尽管奕䜣正在把清朝一步步拉向正轨。慈禧信奉权力至上,谁敢威胁到她权力不管是谁她都会除掉,即便要以牺牲国家利益为前提,她也毫不顾忌。种种迹象早已说明,国家利益与个人权力相比,慈禧选择的一定是后者。
1865年,奕䜣被罢免所有官职,后经求情废除了议政王名号,保留了军机大臣等职务,在慈禧面前痛哭流涕的奕䜣再也没有了以前的锋芒。
1884年,奕䜣又被罢免一切职务,直到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在此危急时刻慈禧才又重新启用奕䜣。无奈这时的奕䜣已垂垂老矣,面对危机他也无能为力。1898年戊戌变法前夕,奕䜣病逝,享年六十七岁!
在中国古代皇位斗争的记载之中,无论是皇子争夺帝位,还是后宫勾心斗角,都是一出大戏,也成为了不少影视剧的灵感来源。在真实的后宫斗争当中,武则天和慈禧,这是两个非常特殊的人物,毕竟一个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另外一个则成为了晚清时期清王朝真正的掌权人。
在提到慈禧之时,人们很难理解,当初的她只是一个地位低下的小贵人,到最后竟然一步步逆袭,成为了清王朝的真正主政者,而慈禧的一步步逆袭之路证明她又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在相关的历史图片之中,其实不难发现,按照现在的审美来看,很多妃嫔的长相不但称不上美,甚至还有点一言难尽了,但是在众多的一般妃子之中,年幼的慈禧则完全称得上国色天香,因为长相上的优势,她也深得咸丰皇帝喜欢,便逐渐开始了逆袭之路。
载淳的出生顿时让慈禧升高了好几个档位,如果说以前的他生得咸丰皇帝喜爱是因为颜值出众,那现在儿子的到来,无疑是锦上添花,让她的地位更加稳固了,后来慈禧皇帝成为皇太后,也印证了能生下儿子的妃嫔,对于皇帝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这一论断。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单论慈禧为什么能独掌大权,而不论她治理下的清朝是怎样情况的话,不得不说,慈禧有许多过人之处,在利用好美貌的同时,她具备的卓越政治眼光,也是帮助其在咸丰皇帝逝世之后,能够击败其他八位顾命大臣,最终荣登权力宝座的重要原因。
客观来看,慈禧太后之所以能成为清朝政府的掌权者,是因为她发挥出了自己的才能,也是因为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她仿佛更受上天宠爱。
慈禧老佛爷是晚清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治人物,并且她还是满清 *** 的实际掌控人。要说政治权谋,慈禧可谓是深谙其道,但要是谈论治国安邦,她则是昏庸无能的一个典范。下面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之危,然慈禧太后却贪恋权欲,目光短浅,顾家不顾国。一味求和守旧,致使近代中国受尽屈辱,最终把清朝推向灭亡。在历史中,慈禧太后是位遗臭万年的人物,但她的出身却并非高贵,之所以能够登临最高权力者的位置,离不开她的先天性格。
早在幼年时期,慈禧太后即培养出强势凌厉、贪恋权欲的性格,这与她相处的生活环境有关。正是在这种性格的推动下,慈禧太后不择手段、不不上位,最终走向权力巅峰。每次介绍慈禧太后时,皆绕不开一个人,他就是咸丰皇帝。
众所周知,咸丰皇帝身为天子,身份高贵,地位尊崇。而慈禧太后早年正是靠着对他的讨好与取悦,方才得以宠绝后宫,不断接近心中的目标。
咸丰皇帝在后人心中,向来是怯懦无能、胆小怕事之人。在后世的文献史书中,亦把咸丰帝称为“四无皇帝。”显然,咸丰帝是一位受人诟病的皇帝。根据历史时间线可知,清朝基业早在乾隆时期就已经埋下隐患,传至咸丰帝时,已经积弊甚多。
对于这个问题,咸丰帝心中十分明白。奈何他能力有限,对于国内的制度改革有心无力。当时,咸丰帝面临着人祸天灾、起义不断的问题,再加上,西方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一系列内忧外患令咸丰帝心力交瘁,他无法解决这些问题,索性不再去管,选择纵情享乐,醉生梦死。
道光皇帝国丧刚过不久,咸丰帝即迫不及待进行全国选秀。于各地挑选相貌姣好、符合条件的秀女入宫。当然,如此规模的选秀,极容易引起民间议论。咸丰帝可不想被冠以“荒淫无道”的名头,于是,对外宣召称“选秀只是为了延续皇室血脉”。
而事实上呢,就是为了满足他个人的 *** 需求。
同年初春,来自全国各地的六十位旗人佳丽聚集京师。她们都是经过筛选,得以入京参加考核的秀女,其中就有来自北京西四牌楼的叶赫那拉姐妹。或许谁也不会想到,此处坐在骡车上,面容青涩的两姐妹,将来会在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两姐妹一人为婉贞,一人为杏贞。
前者是醇亲王福晋,并在以后生下了光绪帝;而后者则是闻名中外的慈禧太后,独掌大权。说起她们的家世,倒也普通,其父是镶蓝旗的一个四品道员,祖上最高做官亦不过是刑部员外郎。六十余位秀女中多是出自王公贵族,地位崇高优势明显,有着更多的机会受到皇帝相中。
古时皇室的选秀流程繁琐,尤其是清代皇室选秀,条件甚多。像我们普遍认为,女子只要相貌出众,就可以参与选秀。但是,在清代,秀女不仅要求相貌绝佳,且必须为满八旗人家的女儿,其余汉、蒙八旗及包三旗的女子,只能当“宫女子”。
六十位秀女共聚京师,需要经过太监两次挑选方能看到皇帝。
挑选的条件很简单,首先是查籍贯,姓甚名谁,来往何处,祖上何人等。太监们会在六十位不同身份背景的秀女中,留下最合适皇家的人选。经过第一波挑选,淘汰掉十几名秀女,剩余的四十多名秀女则进入下一轮复查,接受更严格的筛选。
第二环节考验的是秀女才艺,通常考验秀女对秀锦、执帚的能力,再结合每位秀女的容貌、仪态进行综合评估,最后,筛选出最佳之人。慈禧太后凭借幼时良好的家教、端庄的仪态,顺利度过两关。最后,度过两关的秀女,将接受咸丰皇帝的挑选。
慈禧以灵气动人的杏眼、细腻精致的面庞,引起了咸丰帝的注意。据德龄在《慈禧太后私生活实录》中所记,古稀之年的慈禧“还是一个很美丽动人的女性”,一双手“不仅白腻,而且是极柔嫩,决不在我们年轻人之下。”
由此可以推想,五十年前豆蔻年华之时的慈禧该是多么娇美出众。当时,咸丰皇帝就对身旁的福晋说:“此女看面相就是有福之人。”这是咸丰帝对慈禧初次见面时的评价。
不过这次毕竟是初次审阅,后面能否被咸丰帝挑中,还存有变数。值得一提是,慈禧的妹妹婉贞在初次审阅中未能通过,被打发回家自行择婚。对于后面的复选,慈禧尤为重视。等待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最后一刻么,一旦出错,必然会前功尽弃。
因此,她必须要全力以赴,甚至不择手段。
最终,慈禧买通皇帝亲近的太监,获取咸丰帝的出行信息。一日,慈禧得知咸丰帝将要前往圆明园游玩,她便及早在此设局,以一曲悠扬婉转的歌声,吸引住途径此地的咸丰皇帝。自此,咸丰帝便迷上了慈禧......就在当天晚上,咸丰皇帝宠幸了慈禧。
《十叶野闻》则记载:“当文宗初幸慈禧之日,颇有惑溺之象,《长恨歌》中所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者,仿佛似之......”
叶赫那拉最终能成为权倾朝野的慈禧太后,除了美貌外,“有机智,遇事辄先意承旨,深嬖之”是一个重要原因。后面的事情自不必说,秀女决赛中,慈禧轻而易举通过,成为四名贵人中的一员,即后来的“兰贵人”。获此称号是因为慈禧较为喜爱兰花,咸丰帝只为顺其心意。
可是,他并不知道,正是从这一刻起,慈禧太后开启了她的野心之旅,直至达到权力巅峰,同时,把大清王朝推向无尽深渊之中......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16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原创长征路上那些年龄最小的小红军
下一篇: 男神为何不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