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原创汉武帝雄才大略,却挽不回晚年凄惨境况

史海魅影 2023-09-17 20:25:56

年轻时期的汉武帝,懂得韬光养晦拥有雄才伟略,绝对是一代明君的典范。汉武帝致力于开疆扩土,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后,大汉朝天威远播无人不晓。但是,出兵打仗是要花钱的,而且绝对不是小数目,国库空虚才是当时的社会现状。随着年龄渐长,汉武帝忌惮巫蛊寻仙求药,甚至比秦始皇还要痴迷于长生不老。为了稳固皇位,陈阿娇、卫子夫、太子刘据等人都成了政治的牺牲品,晚年时的汉武帝绝对是真真正正的孤家寡人。

汉武帝剧照

汉武帝是开拓之君,与太子之间理念不合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的功绩可与秦始皇齐名,说明他也是一个野心勃勃、致力于统一天下的君主。多年经营下来,刘彻所取得的战绩确实好看,但百姓的生活却未必幸福。汉武帝刚刚继位的时候,国内形势一片大好,百姓更是安居乐业。据记载,无论是国库还是百姓家中,都储存了大量的粮食,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数十年战争后,汉朝的盛世景象早已不复存在,百姓们没有足够的食物,要么挨饿要么铤而走险,社会秩序越来越混乱。若是遇到天灾,这种情形只会更加严重,盗寇肆起变成了常态。

西汉战争场面

情况最严重的时候,汉朝是什么样的情形呢?因为连年的战争,百姓们不能安心致力于农耕,久而久之便成了流民,流民的数量越多,直接受影响的是国家财政收入。朝廷为了稳定财政,只能增加赋税将压力转移到农民身上,这就是一个无可解的死结,直到朝廷百姓双双被拖垮。汉武帝逐渐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也想找出合适的政策予以调整,但他最关心的,始终是自己的皇位。最后,汉武帝将目光放到了太子刘据的身上,他格外担心被取而代之。

古代农耕

刘据刚出生的时候,汉武帝非常高兴,因为此时的他已经将近三十岁,没有皇子让他饱受流言侵扰。为了表达欣喜之意,刘彻命大臣写赋、修建高禖祠,举国上下都是一片欢腾的景象。因为长子的出生,卫子夫终于得以晋升后位,所有人皆心想事成。但后来汉武帝却发现,刘据的性格与自己完全不同,丝毫没有开疆扩土的雄心壮志,这一点让他非常失望。刘彻注重兴利、改制,刘据却性格温和适合做守成之君,父子经常出现意见相左的时候。

除了汉武帝以外,朝中大臣也对太子不满。汉武帝施政严苛,大部分朝臣都是酷吏,最喜欢研究刑法礼制约束百官。刘据作为太子,却宽和仁厚平反冤假错案,为此得罪了很多人。汉武帝认为"刘据是故意跟皇帝作对,所有的坏事全推给皇帝,他自己反而得到了好名声",长此以往,百姓们还会真心顺服皇帝吗?对于朝堂上的酷吏们来说,刘据是一个仁慈的储君,一旦让他登上皇位,朝中便再也没有酷吏的立足之地。从表面上来看,朝臣们依旧恭恭敬敬,但背地里却划分成了两派。后来,卫皇后因为年老色衰而失宠,刘据的太子位更加岌岌可危。

卫子夫剧照

巫蛊再现,汉武帝"逼"死皇后太子皇帝与太子的关系愈发紧张,刘据担心遭到废黜,汉武帝也担心太子谋逆,父子情分早已淡薄。公孙贺的儿子犯罪被捕,他为了保住儿子的性命,便想捉拿朱安世来戴罪立功。朱安世入狱后居然告发了巫蛊之事,皇帝随即命人彻查,果然挖出了那些木头人,公孙贺一家及其族亲全部被诛杀。除了他们以外,皇后卫子夫身边的亲人也受到了连累,她的两个女儿、侄子没能幸免。

这件事存在很多令人疑惑的地方,很可能是朱安世的刻意陷害。首先来说,朱安世是一个通缉犯,他说的话如何能被皇帝知晓呢?这其中必定有很多人的"努力"。其次,朱安世流离在外保命要紧,居然知道皇帝的女儿与别人有私情,真真假假完全没有证据。最后,汉武帝的决断太快,被杀的这些人当中有宰相、公主、侯爵,汉武帝为什么没有深究?综合来看,策划这件事的人,针对的主要是皇后与太子。

刘据剧照

朱安世是汉朝巫蛊之祸的开端,首当其冲的是公孙家与卫皇后的母家,太子在朝中的势力大减。其实,这些木头人并不是巫术,而是用作驱邪避灾之效,所以宫中很多地方都存在。汉武帝因为年迈而生病,却将责任怪到了"埋木头人"身上,越来越多的人被牵扯其中。据统计,当时有数百人因此丢了性命,其中包括妃嫔、宫女、大臣,牵扯之广令人震惊。当事情暂时平息后,汉武帝却突然后怕起来,噩梦连连魂不附体,最后,终于牵连到了太子身上。

江充是汉武帝身边有名的酷吏,他因为看不惯太子而出言忤逆,却又担心事后被报复,所以便想趁机除掉太子。因为江充的构陷,太子寝宫也被挖出了木头人,一下子便坐实了太子的罪名。为了自保,刘据便矫诏收押江充等人,后来又亲自监斩江充,没想到却把自己逼上了绝路。其实,如果汉武帝能够冷静地思考,便能知道刘据做这些事的原因。在百口莫辩的情况下,他只能杀死罪魁祸首后认错,否则没有丝毫转圜的余地。但是,当时宫里宫外流言纷纷,汉武帝最终还是做了错误的决定,将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

刘据剧照

总结:大汉王朝的这场巫蛊之祸,因为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的死而暂时落下帷幕,但事情远远没有结束。后来,有人上书为太子鸣冤,汉武帝亦心生愧疚,命人彻查后才发现,之前的很多事都是诬告,并没有切实的证据。为了给太子"报仇",汉武帝又处死了一批人,杀孽越造越多。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汉武帝才是这场乱事的罪魁祸首,作为一国之君不能偏听偏信,否则势必牵连甚广血流成河。况且,太子已死斯人已逝,再来愧疚又有何用?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品读历史之刘彻:雄才大略的盛世君主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出生于公元前156年,西汉第七位皇帝,在位长达54年,是汉朝“文景之治”后,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汉。

刘彻7岁被册立为太子,在德高望重、多才多艺的卫绾精心培养下,刘彻能文能武,思想活跃,心境开阔,具备了一代盛世君主的各项标准。公元前141年,景帝驾崩,16岁的刘彻继承皇位,公元前87年去世,在位五十四年。

刘彻在位期间,功业甚多。对内,为加强中央集权,颁行 推恩令 ,又制订 左官律 和 附益法 ,严格禁止诸侯王参与政事;不拘一格录用人才,提拔有才能的士人为侍从,以备顾问;裁抑 丞相 职权,依靠亲信和近臣参与决策,从而形成内朝(中朝)和外朝的政治体制;设十三州刺史部,加强对郡国的控制;为解决财政困难,改革币制,禁止郡国铸钱,又实行 盐铁官营 、 均输平准 等制度;颁布 算缗 、 告缗 令,向商人征收重税;建立正规的 察举制度 ,令郡国举孝廉及秀才、贤良方正等;实行尊崇儒术的文化政策,设 五经博士 ,在京师长安兴建 太学 ,又令郡国皆立学官。对外,派 卫青 、 霍去病 多次出击 匈奴 ,迫其远徙漠北;命 张骞 岀使西域,沟通汉与西域各族联系;又征服 闽越 、 东瓯 、 南越 、 卫氏朝鲜 ,经营 西南夷 ,在其地设置郡县。

刘彻是一位富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皇帝,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功业辉煌。汉武帝即位之初,西汉经过了60多年的休养生息,社会太平、国库充足、民生安定。在这样的太平王朝中即位,再加上汉武帝过人的才智,本应能够进一步创造出国强民富的盛世局面,但令人遗憾的是,汉武帝虽然统治西汉50多年,疆土也扩充了几千里,但国家内部却出现了盗寇群起、民不聊生的问题。

刘彻迷信神仙,热衷于封禅和郊祀,曾多次巡游各地,挥霍无度。在位晚年,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关东流民达两百万,农民起义频繁。宫廷发生“ 巫蛊之祸 ”,导致太子 刘据 自杀。征和四年(前89年)下 轮台诏 ,拒绝 桑弘羊 募民屯田 轮台 的建议。

刘彻晚年杀戮太过,颇思悔悟。 李广 利伐匈奴不利,全军覆没,求神仙不成,又因 巫蛊之祸 造成父子相残、太子 刘据 自杀,种种打击使武帝心灰意懒,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颇有悔意。在轮台宫颁下《罪己诏》,以表示承认自己的错误。天下也因此又逐渐归于和谐,为 昭宣中兴 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刘彻在位54年,是西汉的鼎盛时期,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他的统治五,西汉帝国比罗马帝国还要强盛。不仅巩固了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了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促进了全国人民的团结,加强了中西方的交流,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而且还扩大了中国版图,成为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

汉武帝的退化史,千古一帝晚年却荒唐不堪,有哪些事情毁了他的名声?

汉武帝刘彻确实是配得上“千古一帝“这个称号。但是晚年的汉武帝也确实干了不少的荒唐事。就比如巫蛊之祸害死太子刘据,杀子立母这两件事确实不应该是一位”千古一帝“的所作所为。

晚年的汉武帝疑心非常的重,先后两次因为巫蛊的事情处死了数百人,为此还专门安排了一个酷吏江充专门查这件事。

而江充和太子刘据本身就有嫌隙。害怕刘据登基以后找自己算账的江充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诬陷太子刘据参与了巫蛊之事。当时只要有人沾上了巫蛊之事都只有死路一条,就算是太子也是一样。

当时汉武帝也不在长安,刘据也害怕汉武帝因为此时责罚自己,于是就擅自带人假冒使者将江充抓了起来,然后将他杀掉。汉武帝知道这件事之后,认为刘据是事情败露,准备谋反直接派人将刘据抓了起来,刘据也在最后自杀而亡,连给刘据一个解释的机会也不给。

后来,汉武帝也知道了自己的错误,认识到了刘据是被诬陷的,但是已经没有弥补的机会了。

刘据死后,因为思念刘据,汉武帝也是一直没有立太子。一直到汉武帝病重之时才将年仅八岁的刘弗陵立为太子。当将刘弗陵立为太子的之后也将他的生母钩戈夫人杀害。原因是怕新皇年少,钩戈夫人会像之前的吕后那样威胁皇权。

如何评价汉武帝的一生?晚年的汉武帝为啥给自己下了一道罪已召?

一、评价:功过皆有的伟大君主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的第七代君主,他的一生创立了许多功绩,但也曾有过错,但他依旧是西汉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

在他在位期间,将西汉王朝的实力发展到了巅峰。在政治方面,他实行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使得诸侯国的实力越来越分散,大大加强了中央的权力;在经济方面,他将盐铁等大宗经济把握在国家的手里,使得国家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在文化方面,他推崇儒家文化,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使得人心归一,文化思想也逐渐得以统一;在对外政策方面,汉武帝不再像自己的先祖一样,总是给匈奴送公主和亲,而是派遣卫青、霍去病等有名的大将军攻打匈奴,将匈奴击退到很远的地方,并且当时匈奴被打得二十多年都恢复不起来。对内巩固经济、政治和文化,对外没有了匈奴的困扰,西汉王朝因此在汉武帝时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但是,人无完人,即使是再成就再高的人,也不可能没有任何的污点。汉武帝的晚年猜疑心重,杀死了许多大臣,还杀死了他的儿子,导致西汉王朝在他的晚年里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这是他帝王生涯中的过错。

二、下罪己诏的原因汉武帝晚年时期,发生了?巫蛊之祸?,当时汉武帝听信大臣的谗言,认为这是太子和皇后的阴谋,是对他的诅咒,因此太子为此不得不自保谋反,最后被汉武帝下令赐死。后来汉武帝发现了真相,后悔不已,但太子已死,他后继无人,不得不立年幼的小儿子为下一任皇帝。但是,汉武帝依旧为自己的过错而后悔,如果没有听信谗言,那么太子就不会死,西汉王朝的也不会后继无人。因此,汉武帝在晚年时期,给自己下了一道罪己诏,算是为当年的?巫蛊之祸?而做出的反省。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一生自负,为什么汉武帝

用雄才大略来评价汉武帝,应该没有人会表示异议。但是,雄才大略一定就能实现其抱负吗?这就未必了!

汉武帝十六岁即位,在其祖母窦太后去世后,汉武帝彻底掌握政权。汉武帝亲政后,立即表现出和其父祖不同的执政风格。这一方面是其父祖已经给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历了文景之治后的大汉王朝,综合国力有了巨大的提升,这是汉武帝能够有所作为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其汉武帝个人的抱负使然。无论是历史时机,还是其个人才能,都支持他有所作为。而他也的确想有所作为。

汉武帝认为自己有责任将大汉王朝推向鼎盛,为此,他在内政外交各个方面都采取了积极有为的态度。在内政方面,他极力加强中央集权,使得秦始皇所确立的中央专制集权的体制有了进一步巩固,确立了此后两千年中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在对外方面,他一改过去的保守退让,转而积极进攻。尤其是对匈奴问题,从马邑之谋开始,拉开了汉匈之间持续三十多年战争的序幕。为了实现天下太平,匈奴问题必须解决,而为了解决匈奴问题,汉武帝则是把整个国家转向了战时状态。

应该来讲汉武帝无论是内政和外交等许多当面的措施,都是有其价值和意义的。但是,他把所有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都集中起来去做,就不一定是好事了。毕竟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农耕社会所能承受的动员能力是有限的。而汉武帝显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他在持续三四十年里,始终保持了社会处于一种动员状态。

他不仅挑起了对匈奴的战争,而且还征服西域,消灭了大宛。他向东吞并了朝鲜。向南消灭了割据岭南的南越国。在西南方向则是向西南夷动手。任何一个国家恐怕都不能承受如此之大规模的全面战争,何况是两千多年前的农业社会。

在国内,他不仅制礼作乐,改革朝廷的礼制,而且还大规模封禅、巡游,而这些都会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冲击。尤其是他的求仙,他渴望能够长生不老,为此花费了大量的民力物力。

于是,到了汉武诶晚年,社会矛盾处于极端尖锐的状态之中。对此,他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早在卫青还活着的时候,汉武帝就曾经对卫青说过:“汉家庶事草创,加四夷侵陵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无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为此者,不得不劳民。若后世,又如朕所为,是袭亡秦之迹也。”汉武帝也的确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对内外政策进行转变。但是,由于匈奴问题没有解决,他始终没有转变。

到了汉武帝晚年,不仅社会矛盾尖锐,汉武帝和太子刘据之间也发生了矛盾。他们父子不仅在执政理念上有所不同,而且汉武帝晚年猜忌多疑,太子为了自保发动兵变。兵变失败后,太子自杀。这件事情对汉武帝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汉武帝并没有放弃彻底解决匈奴问题的努力。但是,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汉武帝最后一次派出二十八万大军出征匈奴,却遭受到空前的失败。这使得汉武帝认识到自己生前彻底解决匈奴问题是不可能了。这就为汉武帝转变长期的进取政策提供了可能。尤其是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去世后,他不得不立年幼的刘弗陵为太子,刘弗陵年仅八岁。刘弗陵将来也不可能执行一条积极进取的政策。这也决定了汉武帝必须转变国家的内外政策。

恰在此时,桑弘羊等人提出建议要在西域轮台进行屯田。汉武帝拒绝了这一建议,并且下诏说道:“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优民也。今朕不忍闻。大鸿胪等又议,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赏以报忿,五伯所弗能为也。且匈奴得汉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今边塞未正,阑出不禁,障候长吏使卒猎兽,以皮肉为利,卒苦而烽火乏,失亦上集不得,后降者来,若捕生口虏,乃知之。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与计对。”

这就是著名的轮台罪己诏。通过这个诏书,汉武帝对国家的内外政策做出调整,国家从积极进取转变为守成。后人曾经评价汉武帝,说他的所作所为和秦始皇类似。之所以没有像秦始皇那样导致亡国,就是因为他在晚年认识到了危机,实现了国家政策的转变。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15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