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国际社会在抗战期间为中国提供了大量援助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一位低调的爱国志士。
他曾为可通政府最高层的横跨政学两界的名流,为中国抗战有效争取了很多国际社会的支持。
他手无寸铁,却让日军对他既敬又畏。
他被誉为“中国的圣雄甘地”,是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屹立不倒的一块精神丰碑。
归国着名科学家钱学森称他为“学贯中西,融会古今的一位德高望重的爱国知识分子”,将他看作自己的人生榜样。
“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称他“可钦可佩”。
国民党元老戴季陶评价他“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留在大陆,为新中国外语教育事业作出了奠基性贡献。
这个人就是厉麟似。
图2:近现代着名教育家、外交家厉麟似
厉麟似可是一位了不得的厉害人物。厉害到什么程度呢。他纵横教育、外交、电影、文化、军事、文史、西学、国学、法学、哲学、政治学、传播学、语言学等十余个领域,在这些不同领域内都有不凡的建树与贡献。
图3:厉麟似在中国历史上40位最卓越的教育家中位列第28位
在“中国历史上40位最卓越的教育家”排行中,他位列第28位,在胡适、陶行知、叶圣陶等人之前。
图4:中国古今十大教育家
图5:影响中国历史的十位教育大家
更有教育机构和学者将他列为“中国古今十大教育家”之一。2019年,厉麟似被中国教师博物馆作为“中国历代名师”之一推荐入选“中国教师发展基本陈列”。
图6:民国时期的中国外交
在民国时期,他是曾与顾维钧齐名的外交家,蒋介石曾称赞他“学问很好,有才干”并将他尊为外交顾问。他是二战前中德关系的主要推进者,也是中国国联外交的主要推动者。他借助国联等国际组织,为中国的抗日外交赢得了更大空间。
图7: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渔光曲》
在电影领域,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电影分级制度的人,而中国首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渔光曲》也是由他推介参加国际电影节并获得荣誉的。他还与陈立夫等人一同编纂发行了中国第一部电影百科辞典——《中国电影年鉴(1934)》。
图8:德国顶尖名校海德堡大学
他还是中欧文化交流的先驱,是民国首批留学德国的学子,德国顶尖名校海德堡大学的哲学博士,精通德、日、英、法、俄等六国语言。当时的德国就相当于现今的美国,是世界第一强国。周恩来和朱德都是他留德时期的同学与战友。
对于他在文化方面的贡献,官方称他为“连接中欧文化的一座桥梁”,并“为中国带来了大量西方的进步思想”。
图9:《国防论》一书
在军事方面,他多是在为他人做嫁衣,居正不居功,因而他在军事领域的贡献并不为大众所熟知。
少有人知,他是着名的《国防论》一书隐形的第二作者。
图10:由厉麟似译注的《一个军人之思想》
他研究翻译了大量日、德军事着作,但多数他都没有署名。他主持翻译的德国“国防军之父”塞克特将军的代表作《一个军人之思想》在国民党军方中广为流传,成为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建设的重要参考书。
图11:德国在华军事顾问团
他还是沟通中国高层与德国军事顾问团的桥梁人物,德械师的建设者之一,并促成了塞克特将军同意担任在华德国军事总顾问。
图12:德国在华军事顾问团为中国抗日军队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德国在华军事顾问团为中国抗日军队的建设作出了贡献,而厉麟似则是其中的一位重要的幕后英雄。
图13:文化界人士的抗日救亡活动
抗战时期,他用自己的思想与智慧同日本侵略者进行着“非暴力不合作”抗争,是文化界抗日救亡的“精神领袖”。
厉麟似虽不善驭兵杀敌,手中也没有枪炮弹药,但却是一位掌握强大精神武器的卓越思想家与教育家。他一边翻译和研究各类日德军事着作,一边教育和培养年轻的抗日志士,用他的思想和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就这样,一批又一批的抗日青年涌现了出来。
图14:上海市民在南京路宣誓誓死抗战
在他的影响下,国内外大批知识界精英也都加入了他“非暴力不合作”的抗日行列。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教育家钱均夫、历史学家吕思勉等文化名人都深受其影响。
此外,他还竭力发挥国际舆论的力量,利用自己长年来积累的与欧洲各国政要及传媒界人士等保持的友好关系,推进对欧抗日宣传,争取国际舆论对中国人民抗战的同情与支持。
图15:在上海的抗日活动
日本人对他十分忌惮,但又想利用他作为政学两界名流和抗日精神领袖的身份。他们多次许以高官厚禄试图拉拢他却都遭到了他的拒绝。他宁可食不果腹,妻离子散也绝不出来为日本人做事。尽管如此,日军由于顾忌他的国际影响力,竟然还不敢杀他。
1949年,对国民政府的腐败堕落早已看不下去的厉麟似拒绝了蒋介石的赴台邀请,在周恩来的挽留下,毅然留在了大陆,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16:上海外国语大学
作为声望卓着的民主人士和当时新中国屈指可数的几位公认的西学泰斗之一,厉麟似受邀参与创办上海外国语学院,为新中国外语教育事业奠基。
1970年10月,这位民族功臣悄然离开了这个世界,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精神文化遗产。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04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四川一座偏僻小庙为何宋徽宗亲笔赐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