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得关中者得天下”,这句话并非没有道理,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关中独特的地理优势使得其进可攻、退可守,而渭河平原肥沃的土地则是庞大的后勤基地。关中地区被东函谷关、西大散关、南武关、北萧关四座关隘围在中央,因而也被称为“四塞之地”。凭借这四座易守难攻的关隘,外来兵马很难攻入关中腹地,从而保证了关中地区较为平稳的局势,且可以凭借四座关隘掌握战略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
在古代历史上,秦国和刘邦,最终能够一统天下,实际上都和占据了关中地区存在直接的关系。特别是战国时期的秦国,正是充分发挥了关中地区“进可攻,退可守”的优势,得以逐步削弱乃至于消灭山东六国,以此建立了秦朝。不过,在东汉末年,马超这位诸侯割据关中等地,却没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公元211年,曹操决定向凉州拓展。马超、韩遂等受消息影响,起兵抵抗,在关中潼关、渭南与曹军发生大战,最后曹操用计取胜,压制关中。那么,问题来了,得关中者得天下,为什么马超占据关中,却得不到天下呢?
一
首先,虽然我们说“得关中者得天下”,但是,在东汉末年,马超不管是自身的情况,还是他所面对的对手情况,都和刘邦、秦国时期的情况明显不同。换而言之,正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导致马超得到关中,却依然被曹操击败。就第一点原因来说,这是因为东汉末年的关中,因为战争的破坏,已经是残破不堪了。在战国时期,秦国占据关中地区,并且长期定都于此。在秦国和山东六国之间的较量中,后者几乎没有直接攻打到关中一带的情况。所以,这让关中一带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所以,秦国数百年的发展,不仅让关中成为自己一统天下的重要基础,也为汉高祖刘邦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但是,到了东汉末年,董卓被吕布、王允等人杀死后,李傕、郭汜等率军杀回关中,虽然最终占领关中,结果在关中遭受饥荒的情况下,非但不赈济百姓,反而纵兵抢粮,结果导致关中百万以上的人口饿死,或者纷纷南迁至刘表、刘焉、张鲁等人的领地。曾经沃野千里的关中,瞬间变得哀鸿遍野。此外,对于东汉王朝来说,本就长期定都于洛阳一带,也即早在西汉末年,关中一带就因为战争而遭到了破坏,所以汉光武帝刘秀没有定都长安,而是选择在洛阳定都。
二
因此,到了东汉末年,董卓挟持汉献帝刘协来到长安之后,无疑给长安这座城池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因为之前的都城长期是洛阳。再加上董卓被杀后,长安遭到了战火的摧残,也就更加破败不堪了。在此基础上,马超占据的关中,自然无法和刘邦、秦国占据的关中相提并论了。就第二点来说,不管是秦国还是刘邦,都不是局限于关中。对于秦国来说,除了关中之外,还占据了今甘肃、四川、重庆等地,也即凉州、巴蜀、汉中等地,都被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占据了。
换而言之,秦国数十万大军的后勤补给,并不只靠关中之地来支撑。同样的道理,在秦朝灭亡后,刘邦原先被分封的地盘,主要是巴蜀之地和汉中之地,关中一开始不是刘邦的地盘。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后,刘邦得到了关中之地。于是,此时刘邦的疆域范围,无疑非常接近于战国时期的秦国了。但是,就马超来说,除了关中一带,仅仅只有凉州的部分郡县。在此基础上,汉中当时在张鲁的手中,益州在刘璋的手中,这都和马超没有什么关系。于是,非常明显的是,马超的势力范围,自然不能和秦国、刘邦相提并论了,也即存在十分巨大的差距。
三
就三点原因来说,虽然我们常说马超占据关中。但是,这主要是方便人们的理解。实际上,在东汉末年的关中一带,马超不仅不是关中的绝对占有者,还面临着各路诸侯貌合神离的问题。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曹操传令,让镇守长安的钟繇讨伐张鲁,并派夏侯渊出河东会合钟繇。关中各将果然产生怀疑,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杨秋、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合称“关中十将”)等十数路诸侯起兵反抗,集结了十万军队,屯于潼关,准备进攻,弘农、冯翊多个县邑起兵响应,百姓都从子午谷逃入汉中。
对于东汉末年的关中,存在十多路诸侯。当然,也可以说是十多位将领,这些将领各自拥有一定数量的兵马。如果没有曹操的介入,这些将领之间很可能互相攻击。比如马腾和韩遂之间,就曾经兵戎相见。值得注意的是,韩遂当年对马腾都不服气,现在面对马腾的儿子马超,自然更不会多么客气了。于是,马超反而要向韩遂卑躬屈膝。因此,在笔者看来,不管是秦国还是刘邦,都能绝对的掌控关中地区。但是,东汉末年的马超,自然无法取得这一成就,也即关中将领之间,主要是联合关系,而不是从属关系。
四
最后,就第四点原因来说,马超所面临的对手,自然更加强大了。建安十三年(208年)底,曹操在赤壁之战中遭到了一生中最大的失败,伤亡过半。建安十四年(209年)又丢失了南方重镇江陵,这使得曹操的南进计划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曹军基本是进行休整。南进的困难摆在前面,于是曹将其下一步的进军目标选在了西方的关中、凉州和巴蜀地区。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赤壁之战败给了刘备、孙权,确实让曹操受到了重创。但是,经过数年时间的调整,曹操已经初步恢复元气了。
更为关键的是,当时的中原之地,仍然在曹操手中,也即曹操坐拥兖州、徐州、冀州、幽州、青州、并州、司隶、扬州(部分)、荆州(部分)等地。换而言之,其他诸侯加在一起的郡县数量,都比不上曹操一家。所以,马超和曹操之间爆发的渭南之战(潼关之战),本就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役。而就刘邦和秦国来说,前者虽然有项羽这一强敌,但是,刘邦可以先消灭其他诸侯,然后壮大实力后再和项羽决战,后者面对的山东六国,则是一盘散沙,可以各个击破。综上,因为以上几点原因,虽然马超占据了兵家必争之地的关中,但是,他在东汉末年不仅没法争夺天下,反而是自身难保,最终投奔了刘备。
魏蜀吴三国争霸,除了争夺土地人口之外,还有争夺人才。所谓乱世用将,对于军事人才的渴求和使用是魏国曹操、蜀国刘备与东吴孙权人才使用的重点。刘备手下有五虎上将还有一大批文武兼备的其他将领。其中能够抗衡吕布的首推西凉出身的马超,他率领的是那个时代比较有名的西凉铁骑兵。另外一个能够胜过关羽,且有勇有谋的是赵云。
那么这两位比较重要的军事将领人才,却为何不见刘备重用呢?
1、马超
马超父亲马腾是西凉地方实力派和刘备在京城一起参加了衣带诏。马腾因为反对曹操起兵,他的儿子马超率领的军队是主力,但是马超的两个弟弟被曹操杀害。只有机警的马岱逃过一劫,与韩遂起兵攻打长安。
马超和曹操大战渭河流域,最后在汉中与刘备和平,并成为刘备手下的将领。马超这个时候手中还拥有剩余的西凉铁骑,并且出身高贵是伏波将军马媛的后代。刘备虽然是汉室宗亲,但是家室却并没有马超那么尊贵,两人出身差距很大,只是因为共同敌人曹操而走到一起。
刘备虽然讲究仁义宽厚,但是对于历史上多次反叛的马超其实心存顾忌。马超背叛君长,尤其是张鲁是跟刘备讲究的儒家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因此马超最终只是被刘备作为防备西方少数民族的一个偏将而没有大用。
2、赵云
长坂坡上七进七出的赵云证明了他本身的武艺高强和心思缜密,是不可多得的猛将。赵云是刘备心腹将领,但是却担当的是亲军护卫的角色,而没有给他跟大的空间施展才能。这主要因为:第一、赵云为人低调不喜欢炫耀自己,属于踏实肯干的黄牛。
第二、赵云刚开始投奔了公孙瓒和袁绍,比起老资格关羽、赵飞总觉得缺少资历。关羽张飞是刘备桃园结义的好兄弟,比起赵云认识的更早,是刘备的左右手和方面军统领。
第三、赵云本身没有从将领往统帅转型,真正闪耀的表现自身将才的时候却是诸葛亮北伐时代。这个时候先帝刘备已经在白帝城驾崩了。
刘备之所以没有大力使用赵云和马超,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还有当时蜀汉使用人才的门派之见等复杂原因。这也埋下了蜀汉后期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悲剧。蜀汉不是没有一流的将领,而是缺乏科学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99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古人身上的那些佩饰,雅致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