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兵贝克被从连队抽调到柏林受训,跟教官关系不错,他问上司,能不能把老婆接来?
上司同意了。
新婚夫妇经常见面,很快就怀上了。
贝克从此变得很骄傲,常对嘲笑自己是乡下人的同袍说——
你们再也不要笑我是海边捞鱼的了,我儿子可是柏林人哦……
变成首都人,多少德国人的追求啊。
(柏林老照片)
说起来,还是投胎的技术要好,这不,康拉特就生在柏林,从小就有首都人气质——
自我感觉特牛逼。
他因怕血,被分配在柏林的飞机场,主场干活,更是没啥顾忌,加之年轻气盛,经常跟人打架。
一次是新来的机场警卫人员不认识他,瞅他像坏人,要搜身,他一拳打了人家两颗门牙,关了禁闭,受了严重警告。
另一次,是出厂时,警卫关门太快,把一个同袍夹住了,他又去出头,一拳把人家左眼打成了熊猫眼。
这次,他被分派去做炸弹,极为嘈杂的环境之中,还不准戴耳塞,说是怕他们听不到空袭警报。
有些回来休假士兵在此帮忙,都说,宁可到前线送死,也不愿干这活……
搞笑的是,两次打人,他却在战后被人吹捧成抵抗战士……
这都哪跟哪啊,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不就是个城市兵里的刺头儿吗?
那么,为何很多人会给他戴上名不副实的桂冠呢?
他分析,原因在于,第三帝国里有觉悟的抵抗战士太少了,搞得德国人很没面子,因此就想挖出更多的抵抗者来,结果,他这爱闹事的,就成抵抗战士了。
写到此处,肯定有朋友会说,德国也有抵抗啊,施陶芬伯格不就差点把希特勒炸死了吗?
(施陶芬伯格)
没错,施陶芬伯格的抵抗组织里,有很多高级军官,失败之后,有些死得极惨。
施陶芬伯格算是幸运的,枪决了,有人则是用钢琴丝绞死——这可比绞刑架上的痛苦百倍啊。
问题是,正如康拉特认为的,第三帝国有觉悟的太少了,他们之所以搞刺杀,乃是因为希特勒无法领导他们打赢了。
施陶芬伯格,曾是狂热的希特勒崇拜者——这其实跟很多德国人是一样的——小胡子在战争初期的判断力无人能及,德国国防军也是指哪打哪,所向无敌。一些经历过一战反对侵略的人,看着这样的大好形势,很快也被一时的胜利所迷惑了,完全忘了20多年前的深刻教训……
盟军强力反攻之后,施陶芬伯格等人才想起,要把希特勒搞死方能救德国于毁灭之中。
因此,国防军“黑色乐队”的抵抗,是机会主义的,不像其他遭受德国侵略的国家那些抵抗组织,前赴后继,不死不休。
除了着名的施陶芬伯格,二战后期,苏军还挑选战俘组成了自由德国全国委员会,他们主要是进行攻心战,发发传单喊喊话什么的……
(法国抵抗组织)
这些人就更算不得正牌抵抗组织了。
正因整个二战期间,绝大多数德国人,都是狂热的战争参与者,没有在内部形成能牵制希特勒的力量,所以,战后他们才会为抵抗运动竟然如此乏力而感动自卑。
于是,闹出了跟士兵打架都是抵抗组织成员的笑话。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927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张海燕:老子西走与《老子》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