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原创曹操麾下率部来投的有几人 至少有七大名将,除了于禁还有谁

趣谈历史 2023-09-17 03:40:00

曹操麾下大将主要有几个来源:一是起兵之初就依附于他的曹氏和夏侯氏的宗亲势力,其中杰出者有夏侯惇、曹仁为代表的八虎骑;二是在不同时期投效于他麾下的大将;三就是历次征战中平定各方诸侯时投降的大将。今天就说一说曹操麾下率部来投的有几人?至少有七大名将,除了于禁还有谁?我们一一来看一下。

于禁

《三国志-于禁传》记载:“黄巾起,鲍信招合徒众,禁附从焉。及太祖领兖州,禁与其党俱诣为都伯,属将军王朗。朗异之,荐禁才任大将军。太祖召见与语,拜军司马”。于禁本来是鲍信部将,鲍信和曹操关系相当好,曹操之所以能入主兖州首功当属鲍信。

鲍信死后曹操入主兖州,于禁顺理成章成为曹操部属但隔了一层,这里的都伯相当于百夫长,于禁很可能是鲍信旧部的领军人物,按照汉制军司马领兵400人,于禁来投肯定是带了很多鲍信部属一起来的。

李典

《三国志-李典传》记载:“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乘氏县属于兖州济阴郡,有宾客数千人可见李氏在当地是一个豪门大族,李氏族长李乾在吕布袭取兖州时因为不愿投降被杀,李氏的数千人就先后由李乾之子李整和李典统领。

李通

演义中的李通是个龙套角色,但是正史中的李通却是曹操前期的重要大将,他也是率部来投曹操的,而且带来的兵马相当不少,《三国志-李通传》记载:“以侠闻于江、汝之间。与其郡人陈恭共起兵于朗陵,众多归之”,后来又兼并了另外一位江湖豪杰周直的两千部属,还招降了黄巾大帅吴霸的兵马,最后才“通举众诣太祖于许”,李通一来曹操就拜他为振威中郎将是有道理的,因为李通率部来投很可能有几千兵马。

朱灵

朱灵原本是袁绍部将,曹操征讨陶谦时袁绍派朱灵率三营人马前去帮忙(当时袁绍和曹操关系良好而且还是盟友),结果仗打完了朱灵却留了下来,《三国志》记载:“灵观人多矣,无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今已遇,复何之?”遂留不去。所将士卒慕之,皆随灵留”,从日后“太祖常恨朱灵,欲夺其营”派于禁夺了朱灵兵权来看,朱灵和随同他留下来的士卒估计不少。

许褚

许褚是曹操的贴身保镖,而且和曹操还是真正的老乡(都是谯县人),和典韦不同的是,许氏是当地豪族,许褚是带队入伙的,《三国志》记载:“汉末,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估计曹操虎卫军有不少人可能都是来自许氏家族。

张郃和高览

最后说一说张郃和高览:官渡之战中曹操偷袭乌巢,“绍但遣轻骑救琼,而以重兵攻太祖营,不能下”,进攻曹操兵营的正是张郃和高览,从“重兵”二字可见两人统领兵马不少;在攻营不利和郭图谗言之下,张郃和高览主动率部投诚,曹操大喜之下说:“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把两人的投诚和韩信归汉相提并论,可见张郃和高览两人带来的兵马实在不少。

曹操旗下有哪些著名的武将?

曹操旗下最有名的就是手下的八位虎将,人称八虎骑。

八虎骑,又称“八虎将”,是指三国时期曹操部下的八位宗亲将领,因为在史书《三国志》中同属一卷,又都是出类拔萃的英豪人物,深受现代的网友们喜爱,后者尊称这八位为八虎骑。

分别是:有天人之称的曹仁、 精忠救主的曹洪 、虎豹骑统领者 曹纯、独眼将军夏侯惇、虎步关右夏侯渊、抗蜀名将曹真、千里驹曹休、入为腹心出当爪牙的夏侯尚。这八位将领或是在曹操创业时立下汗马功劳,或者在曹丕时期镇守一方,各凭智勇,独当一面,为后人所崇敬。

曹操手下七大猛将分别都有谁,应该如何排名?

东汉年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跨州连郡、争先抢夺地盘,网罗人才、大将、谋士几乎成为诸侯们的日常工作。因为诸侯们知道有了人才之后,才会有地盘的增加,也才有机会出人头地。成一番霸业,书功于竹帛。在整个人才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之下,涌现出了很多机谋善断的谋士,如:郭嘉、荀修、贾诩等。而几乎在同一时间,也有很多骁勇善战的大将开始登上他们的职业生涯,你争我夺打得好不精彩…



三国时期局势极为复杂,也许今天是袁绍的大将,明天也就成了曹操的将领,后天或许你就投奔孙权了。这种事情再正常不过了,公元184年到公元280年,这段时间我们可以称为三国时期。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而公元280年司马氏一统天下。前后,加起来一共是将近100年的光景。

在长达100年的争斗之中,有很多谋士、武将都名震天下。谋士们的策略,武将们的战绩都足以让他们名垂青史。但是,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之中,有不少谋士死于非命,例如:庞统、田丰、许攸等。同时也有不少武将,在他们为主公效命之时,不幸早死,让人非常可惜!

今天侃哥就来说一说在三国这段动乱的日子里,到底死了多少让人非常可惜的大将?

在三国时期一共死了七大猛将,他们的早死不管是对于主公,还是对整个历史都是非常的可惜!魏延排第五,马超排第三!那么排名第一的又是谁呢?这个人并非关羽,而是这个曹操忌惮的人。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在三国时期死得最可惜的大将排名第七位的是谁?这个人不是别人,或许很多小伙伴根本就没有听说过他名字,但是历史不会撒谎,他的功绩已经书写于竹帛。此人正是曾经打败江东猛虎,还有曹操的猛将,他就是徐荣。

第七名:徐荣

徐荣的名字,可能并不像关羽、张飞那样响亮。但是,说到徐荣的战绩那绝对是足够响亮的。徐荣乃是当年董卓手下的强将,当时18路诸侯联盟共同攻打董卓,而董卓便了徐荣迎击曹操。在《资治通鉴·卷五十九》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进至荥阳汴水,遇卓将玄菟徐荣,与战,操兵败,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曹操这次真的是好狼狈,当时徐荣为统帅,虽然曹操兵马比较少,但是以曹操的智谋也不会败得如此之惨!



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徐荣,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否则,怎么可能把曹操打得如此狼狈?如果,打曹操是侥幸,那么徐荣又打败了江东猛虎孙坚,这回就是实打实的真本事了。先来看一段记载,《资治通鉴·卷六十》:孙坚移屯梁东,为卓将徐荣所败,复收散卒进屯阳人。孙坚当时的团队实力是要远高于曹操的,曹操当时还只能算是个新秀,而孙坚则已经是一头猛虎了。然而,孙坚却也败于徐荣之手。

从上述两个事件之中,完全可以看出,徐荣是有着超高的战略思想的。只不过在公元192年,徐荣却死于凉州、并州联军的内讧之中。徐荣的早死,也让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有徐荣这号人物!总体说来,徐荣死得非常可惜。

第六名:麴义

麴义乃是袁绍帐下大将,说到袁绍手底下的大将,或许更多的人想到的是当年名动天下的“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郃、高览。但是根本没有人会注意到麴义的存在,但在真正的历史上,麴义他的战绩、功劳至少也是跟四庭柱一个水平的。



麴义这哥们儿他到底有什么战绩呢?

公元191年,麴义率军首先打败韩馥。后来麴义又奉命击败南匈奴,《三国志》:绍使将麴义追击于邺南,破之。随后,麴义又在界桥打败了刘备的师兄公孙瓒。公孙瓒与袁绍二人有隙,说难听一点,他们二人之中只有一个可以活下去。当时,袁绍就派遣了麴义前去对付公孙瓒,公孙瓒因为不熟悉凉州,羌人的战斗,最终败于麴义之手。《英雄记》:义兵皆伏楯下不动,临阵斩瓒所署冀州刺史严纲甲首千余级。瓒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通过史料记载可以发现,麴义这员大将也是凉州猛将,只可惜麴义恃功而傲,在公元200年被袁绍给收拾。他所带领的部队也被袁绍兼并,如果麴义不早死,他的成就远不止打败公孙瓒。

麴义其实是死在了自己桀骜不驯的性格上,如果他稍微低调一点,或者是他遇上了像刘备那样的主公,相信他的结局会有所改变!至少,麴义他也是和魏延一个等级的人。只可惜,麴义在袁绍手下根本还未来得及发光,就被袁绍给祸害了。



本是千里马,奈何未见真伯乐!

第五名:魏延

提到魏延,或许很多人都为他打抱不平。自己为刘备匡扶汉室的伟业付出了青春,出力、出智,但最终魏延却被同事给杀害。最关键的是魏延还是被冤枉的,其实魏延之所以被冤杀,与杨仪是脱不了干系的。

在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延不愿意撤退他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谋反,而是想把杨仪给除掉!但是呢?蜀后主刘禅却把魏延当作是反叛之人,最终也没有阻止马岱去斩杀魏延。最后导致悲剧发生,而且为了杀鸡儆猴刘禅还下令把魏延三族给灭了!刘禅当时其实是欠考虑的,不过很快在后来杨仪的野心暴露,刘禅便重新审视魏延的案子。



公元235,刘禅把杨仪下狱,最终杨仪在狱中自杀。而当年斩杀魏延的马岱,也从此从历史舞台之上消失!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朋友们可以自行脑补…

在蜀国史官的《三国志》中有明确的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这段记载,就足以说明问题。魏延真的是死得不值,太可惜了。

如果,蜀汉后期一直有魏延坐镇,相信后期姜维北伐也不可能会那么被动!

第四名:孙策

孙策,乃是平定江东五郡的大当家,吴帝孙权的兄长。孙策起初跟袁术混江湖,但最终发现这根本不是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做的事情,怎么办呢?联合其父孙坚曾经的得力下属,再结合周瑜等的帮助,最终把,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五郡之地全部收入囊中。

当时,同样处于事业发展期间的曹操,为了减少东吴带来的军事压力,曹操私下同意把其弟的女儿下嫁于孙匡(孙策小弟),而后又让儿子曹彰迎娶了孙贲的女儿,曹操这一招可以说是做得非常的被动。在曹操豪放的一生之中,这也算是第一次向外界示好。



但是,孙策这个人仗着武艺出众。而且,不善于拉拢人心,最终却死于刺客手下。《三国志·吴书》:密治兵,部署诸将。未发,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自此年仅36岁的孙策,一代小霸王就此没落!倘若孙策不死,曹操后来又怎么敢率军来袭击,从而发动赤壁之战呢?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孙策不早死,三国格局定会改变!

第三名:马超

说到马超,便让人想到吕布。吕布其实和马超是有着较多的相似之处的,其一他们的武艺皆是人间极品!其二他们都是优秀的骑兵统帅,唯一不一样的是吕布比较顾家庭。然而,马超呢?为了成功,他可能不顾亲情。

当年,马超为了成名,放弃在曹操手中为人质的马腾、马休等人。反过来,结识韩遂,并且认其作为义父。虽然在潼关给曹操上了一课,但是后来马超也受到了惩罚。曹操把马超三族人都给尽数斩尽,好不凄凉…



后来,张鲁又疏远了马超。最后马超只得投奔刘备,在加入刘备团队之后,还受到了关羽、张飞的警告。此话怎讲呢?其实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个小小的典故,叫“智诲马超”,说的就是关羽、张飞二人,为了让马超尊重刘备,不再直呼刘备的“字号”,两人皆站立刘备身后,持刀挺矛。马超见到这个阵势之后,从此便落下了心里阴影,后来见到刘备就只敢称其为主公。即使是和刘备成了亲家,也是如此。

公元222年,马超病死。但是很大程度上是,郁闷而死。马超乃西凉的神威将军,有他在相当于10万大军。他的早死,无异于是一大损失。

第二名:高顺

高顺乃是吕布帐下名将,他所统领的“陷阵营”,基本上是处于无敌的状态。顺为人清白有威严,少言辞,将众整齐,每战必克。从史料的记载之中其实可以发现,高顺其实和蜀汉的无当飞军的统领王平是有些相似的。战绩高,能力强,只是不喜欢开玩笑。



高顺在吕布手下时,经常为其先锋大将,冲破敌人的防御。而且基本上是百战百胜,像高顺统领的大队可以说是非常难得的。高顺曾经平定郝萌反叛,而且击破夏侯惇、刘备等人的联盟,让曹操之计不能得逞!

可惜的是,高顺在吕布被擒之后,不愿意投降曹操。最终被曹操下令斩杀,像高顺这样优秀的统帅之才,竟然为吕布而死,确实是死得不值得。倘若他投降于曹操,估计曹操手中又会多一个能征善战的“陷阵营”,后来在潼关遇上马超的铁马阵,估计曹操也不会面忧虑了。

第一名:周瑜

周瑜作为孙策指定的军事掌权人,他为孙权的成长,还有江东的军事工作付出了太多。当年,曹操南征大军直接开拔到赤壁,当时也是周瑜向孙权提出曹操大军的几个弱点:1、北方士兵水土不服。2、水上交战乃是以短敌长。3、新降士兵,心不向曹。总之,周瑜在最关键的时候是担当了东吴的门户。说白了是战是和,皆要取决于周瑜。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92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