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中国廉政文化历史故事|魏徵提倡以俭治国

搜狐城市-商丘 2023-09-16 20:47:44

魏徵提倡以俭治国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生于巨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唐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他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魏徵着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着名,并流传下来的谏文表为《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一生刚正磊落,守法不移。他身为朝廷的国公、宰相,由于敢于直言相谏,因此深受皇帝李世民的高度信任和重用。李世民把他喻为历史的一面“镜子”。魏徵身上具备许多优秀品质,其中节俭朴素堪称世人的楷模。他提倡节俭治国,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由于李世民采纳了魏徵提出的“偃武修文”的主张,对边境各少数民族和四邻各国采取了较好的安边政策,因此,四海安定,国家兴盛。于是,陶陶欲醉的李世民不断地在宫中大会宾客、四邻来使,他不惜万金,铺张欢迎。众大臣们都在尽情地称贺,唯有魏徵坐在一旁,默默不语。他望望各人筵前,山珍海味,丰盛无比,金杯银盏,醇香四溢。再看看宽大的金殿,熏香缭绕,四周摆着各种形制精美的几案、格橱、钟鼎玉石,金银诸器,锃锃发亮。一切都是富丽堂皇。国家兴盛了,李世民是不是忘记了前三年的艰难?是不是忘记了隋炀帝挥霍无度、奢侈误国的教训?是不是忘掉民心不可失?得民心者,得天下。国家方才兴盛,如何保持这兴盛呢?

魏徵想到这里,感到这是当前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必须立即提醒李世民。在酒筵上,魏徵利用李世民让他发表见解的机会,神情凝重地说:“陛下,今日国家内外安定,初见兴盛,臣为此喜泪沾襟。可是臣又有所忧虑,国家值此方兴未艾之时,陛下安居这富丽典雅的宫殿,饱享这钟鼎玉食,金银珠宝之乐,会不会‘居——安——忘——危’!”魏徵一字一顿地吐出了“居安忘危”四字,然后又疾如迅风地接着说道:“陛下,树根不深,枝叶不茂;水源不足,水流不远。当今国家初兴,根基不厚,必须居安思危,节奢侈,去浪费,一如既往,长谋远虑,以民为重,励精图治,否则前途堪忧!切盼陛下恕臣一片愚忠!”

李世民听了此言为之一震,转眼看着魏徵,正欲言语,忽然一侍臣进宫来报,原来又有10个国家的使者要来朝见,李世民十分高兴,就此下了一道口诏,要求朝廷各方面做好准备,举行隆重的仪式款待来使,不得有失大唐的体面。

魏徵料到此事必然又要花费大量钱财。可是如何处理四邻的友好关系呢?一会儿,魏徵很快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魏徵向李世民说道:“臣还是那句老话,陛下应当居安思危!当前主要是节俭。刚才陛下传旨,要大摆仪式接待西域来使,臣以为这样做于国不利。东汉光武帝在国家困难的时候,就暂时拒绝和西域来往,目的就是减轻劳费。眼下国家虽然初兴,而边境百姓还很穷困。不久前接待高昌国王来朝已经加重了沿途百姓的负担。现在又有十国使者要来,其人数不少于千人。这么大的队伍,从西域到京城,路途几千里,我们远接近迎,该要有多大开销啊!国家和地方,尤其是边境的百姓都承受不起这个负担啊!往后,他们还要不断地来……”

这时,有人竟然打断魏徵的话,说:“依魏大人之言,莫非是拒客于千里之外?”李世民深知国库的虚实,认为魏徵主张节约,也符合国家的实际。但是四邻的友好使者不能不以礼相待啊!

魏徵仿佛看出了李世民的心思,仍然不动声色地说:“依愚臣之见,眼下四邻来使,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希望和边境百姓互市贸易,俗话叫‘做买卖’。我们可以答应这个要求,使双方互通有无,和睦相处。这样四邻满意,百姓高兴,我们也可以不必铺张欢迎。四邻百族,大家常来常往,既节俭又友好,岂不两全其美!”

李世民闻言,不觉欢喜。刚才“居安思危”的劝告声,深深地触动了他。倘若不注重节俭,忘记了前三年的艰难,国家就不能继续兴盛,大唐功业就难预料。李世民想到这里,望着魏徵,又慢慢地转向房玄龄:“朕方才的口诏收回,速派人传令,停止远迎!”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魏徵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谏太宗十思疏》是其中最着名的一篇。

十思疏中的内容就有这么一条: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将会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永无休止的美善,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这篇奏疏,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奏疏根据唐太宗在取得巨大政绩以后,逐渐骄傲自满,生活日趋奢靡的情况,指出他“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不能“竭诚以待下”,必然使“骨肉为行路”,至亲疏远,君臣解体,离心离德,难于保守天下。奏疏不仅把“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难守天下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而且还对症下药,提出的“十思”的措施,实际上也成为初唐的治国方略,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魏徵克己奉公,心系社稷,个人的生活十分节俭朴素,居室简陋。

一日,一位大臣的公子来魏府与魏徵的儿子魏叔璘切磋书法技艺,魏叔璘就在魏徵的书房里接待了他。客人走进书房环顾四周,见书房内书稿堆积如山,拥挤得很,就惊讶地对魏叔璘说:“这就是令尊大人的书房?真没想到,魏老大人的府上竟是如此简陋!”年轻的魏叔璘顿时脸色绯红,忙把客人引进自己的卧室,不好意思地对客人说:“我的卧室更简陋,不要见笑。”客人环看一周又问:“这相爷府中连一间正厅也没有吗?这是为何?长安城的官员们哪一位的家中没有正厅?再说魏老大人身居朝中要职,整日要迎来送往,没有一处像样的正厅怎么行呢?这样,也会有怠慢宾客之嫌呀!”“没有,家父不让修建。”魏叔璘坦白地说。

客人的这几句平常话,却强烈地刺伤了魏叔璘的自尊心和虚荣心。他想,自己的父亲是堂堂的当朝重臣,家中的住室竟如此的简陋寒酸,也太交代不过去了。

客人走后,魏叔璘知道父亲的脾气,不敢向父亲提这件事,于是就让母亲裴夫人请求父亲建一处接待客人的正厅。魏徵听了裴夫人的请求哈哈大笑,对裴夫人说,行,我要按照阿房宫大殿的样式把正厅修建得富丽堂皇,雄伟壮阔。阿房宫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亭廊曲幽,雕梁画栋,世间少有。可黎民百姓起来造反,项羽攻进咸阳,一把火把阿房宫烧个精光,如今变成了一片废墟。裴夫人越听越不对劲,忽然明白魏徵是在变着法子教育自己,急忙对魏徵说,正厅不必修建了,我一定好好地训导孩子,把俭约的家风传给他们,且要代代相传,克己奉公,清白做人,岂不比修建正厅更好。魏徵满意地笑了。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倒了,不断有人来到魏徵家中探望,人们发现他的住房简陋,连一间接待宾客的正厅也没有,甚至连床上的被单都很不讲究。李世民得悉这些情况,感慨不已。

李世民听说魏徵病情加重,预料这位老臣余日不多,自己即将失去一位忠心耿耿、直言敢谏的良臣,一时心情沉痛,没有叫人通报,就御驾亲临了。在魏徵家里,李世民见室内的陈设朴素无华,不觉暗自感叹:在这样繁华的京城中,谁相信这竟是国公、宰相的府第?

第二天,李世民又亲自带着太子和公主一同来看望魏徵,并把公主许配给魏徵的儿子。魏徵来不及答谢,就与世永别了。

魏徵死后,李世民十分悲痛,赐给他一品官的仪仗,命令九品以上的官员都参加治丧。朝廷罢朝五天,隆重举哀。

魏徵的夫人裴氏见丧事这么隆重,向朝廷辞谢说:“魏徵一生节俭朴素,现在按一品官的礼仪哀悼安葬他,这么厚重,这不是魏徵生前所愿。”

李世民尊重魏徵的遗志,接受了裴夫人的要求,改为从俭办丧事。(供稿:虞城县纪委)

来源:网信商丘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82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