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虽然先胜后败,在失守街亭之后无奈撤军,但是诸葛亮也并非是一无所获,他至少得到了一位日后维系蜀汉国运的顶梁人物,此人就是姜维。从228年到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这几年时间里,诸葛亮把姜维当作自己的衣钵传人来培养,姜维的职位也一升再升,从奉义将军到中监军、征西将军,诸葛亮死后姜维升至右监军、辅汉将军,爵位也从当阳亭侯升至平襄侯。
诸葛亮之后的蒋琬和费祎先后出任蜀汉大将军,姜维也水涨船高先后升为镇西大将军和卫将军,不过那时姜维手中并没有多少兵权,《三国志》记载:“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一直到253年费祎遇刺身亡后,姜维才在朝中陈祗的支持下逐渐掌握了蜀汉大部分兵权,并在256年升为大将军。
从238年率偏师出陇右第一次北伐开始,姜维先后十余次北伐,但是朝中除了刘禅、陈祗、夏侯霸等少数支持者外,大部分人都反对姜维北伐,比如费祎、谯周、张翼、胡济、廖化等人要么是明确反对,要么是不赞成频繁北伐,甚至姜维出任大将军后反对者依然不少,那么姜维秉承诸葛亮遗志力主北伐,为何朝中支持者少,反对者却众多?我们来分析一下其中原因。
第一,蜀汉朝中一直存在派系之争,大体可以分为益州本土派、荆州派和东州派,这种派系争斗虽然没有白热化但是从刘备拿下益州后就一直存在:刘备入主益州前主要班底就是荆州派系,在入主益州后刘备联合东州派压制益州本土派,诸葛亮时期荆州派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随着诸葛亮的去世,益州本土派的势力逐渐上升,甚至有和荆州派分庭抗礼之势。
姜维严格来说不属于任何派系,当然因为诸葛亮的原因他勉强可以算作是荆州派,但是姜维本身是降将,最后却跃居众人之上,不要说得不到益州本土派和东州派的认可,荆州派也未必真正把他当作自己人,所以姜维在朝中其实是有点孤立无援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得不到朝中有力支持的姜维自然反对他北伐的就不在少数。
第二,蜀汉国力疲弱,反对北伐的声音一直存在,即使是诸葛亮也不能做到一言九鼎,何况是声望和能力远不能和诸葛亮相比的姜维?吴蜀魏三国实力最弱的就是蜀汉,特别是夷陵之战后更是如此,虽然诸葛亮时期有所好转,但是诸葛亮几次北伐耗费很大,蜀汉国力其实不足以支撑频繁和大规模的征战。
蜀汉三大派系中对姜维北伐反对最为激烈的就是益州本土派,他们本身就是益州人,所以也更关注北伐对益州民生的影响,其中的代表人物是谯周和张翼,谯周甚至专门写《仇国论》力陈北伐之失。
蜀汉后期朝中其实已经是益州本土派占据了上风,司马昭灭蜀时邓艾兵临成都城下,刘禅之所以在尚有一战之力的情形下,听从谯周建议选择献城投降未尝不是身不由己(因为姜维主力远在剑阁,朝中上下大部分人都有厌战情绪,不愿再战使得益州陷入刀兵之中)。
所以在蜀汉朝中反对北伐的势力逐渐占据上风和厌战情绪浓烈的情形下,支持姜维北伐的人当然就不多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guoxue/1177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E家讲述】古人和火锅不得不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