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是孔圣人说的。自从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音乐也就伴随着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在中国提起西洋乐,这已经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事了,长期的闭关锁国结束了,西方列强入侵中国的同时也将西洋音乐带到了中国。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人,这就是赫德。稍微有点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个人可了不起。赫德曾司掌大清帝国海关48年之久,使这个新机构始终维持廉洁高效的运转,并把邮政、灯塔和海底电缆引入中国;赫德还是自强运动的推动者,以《局外旁观论》等见解影响和诱导了清政府在军事、外交领域的变革,于“同光中兴”不无贡献。他还成立了中国第一支管弦乐队“赫德管乐队”!
追寻历史,我国出现最早的西洋管乐队是在1881年上海英美租界创办的“上海公共管乐队”,首位指挥是雷米赛,到1983年有费拉拉接替指挥,同时改名为“管弦乐队”。它虽然声名显赫,但建团前一直是由外籍人员指挥演奏的。
真正意义上有中国人自己演奏的乐队是在1885年有赫德出资组织的的,它正是成立于1888年,有比格尔亲自指导和教学。这支乐队有14人,年龄在16—19岁,乐器有短笛、短号、次中音号、长号。低音号、尤付宁号、大鼓、钹、小鼓。
1900年该乐队因为义和团反帝斗争而解散。1905年在北京重组乐队,并扩充至20人。这支乐队在京城礼仪中扮演重要角色,数次进宫表演。1903年赫德乐队由恩格那卡带领,进宫与袁世凯新军军乐队联袂为慈禧太后献艺。1904年光绪皇帝接见德国王子时在席间奏乐的就是赫德乐队。这批乐手中的许多人后来被袁世凯军乐队、北大音乐传习所管弦乐队等所吸纳,成为西乐中播的使者。
1908年赫德离职回国,在北京火车站上,他的这支乐队奏起《珍重再见》(《Auld Lang Syue》),最后又与两个中国的军乐队合奏《可爱的家园》(《Home, Sweet Home》)为赫德送行,场面动人至极。赫德走后,他的乐队的历史也便结束了。1914年,又有京汉铁路局法国人何图召集赫德乐队旧部,并添招新乐手,组成北京外洋音乐会(Union I'hilharmonique de Pekin),该乐队至1919年因经费缺乏而告解散。
赫德走了,但他留下的音乐财富依旧还在。京师译学馆成立的音乐会就与当时的西洋音乐传播有密不可分的联系。1907年京师译学馆音乐会成立,有学生377人教员40人,其中外教6人。
这是一张反映中国西洋铜管乐队活动的照片,画面有42人组成,后排及两侧有全部穿戴军乐服饰的乐队成员23名,包括手持指挥棒和军刀的乐队指挥各一名,另有十九名着便装者或社会名流,包括一名外教,画面最前方摆着部分大号和军鼓。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718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