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大江西派丹功入手三诀,口诀真传皆在片语中!

云修行 2023-09-16 10:43:52

大江西派丹道修炼,始终以“心息相依”为根本,其中先后程序,古分“忘形养炁,忘炁养神,忘神养虚”三关功夫,《性命圭旨》又添“炼虚合道”一节,合成四段,但亦不可泥执。

三丰翁云:“夫静功在一刻,一刻之中亦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工夫在内,不独十月然也。即一时、一日、一月、一年,皆然。坐下闭目存神,使心静息调,即是炼精化气之功也。回光返照,凝神丹穴,使真息往来,内中静极而动,动极而静,无限天机,即是炼气化神之功也。”

总诀:心息相依,大定真空

道家学者陈撄宁先生(1880-1969)最钦仰陈抟(希夷)一派丹法,认为希夷派的要旨在“守中抱一,心息相依”八个字,确是真知灼见。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说:“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就是下手工夫,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

徐海印在《天乐集》中也说:“昔以因缘,得遇汪师(汪东亭),指示心息相依法门,方知玄宗确有真传”。

李涵虚在《道窍谈》中也讲:“调息之法自调心始,凝神之法自调息始。”

因此,修功总诀就是将调心和调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心调息,以息摄心,总名为“心息相依”。心息相依交抱,性命自然相融矣。

第一口诀:心息相依,神定虚空

放松身体,静卧在床上,将自己的心念和意识集中守住“身外虚空”之中,鼻孔外方圆径寸之地,此处是修炼上乘丹法的“玄关一窍”,又名“玄牝之门”,异名很多,不胜枚举,是古人千金不传之秘。

意内守“身外虚空”之虚境,目内照“身外虚空”中呼吸来往之气,耳内听“身外虚空”中呼吸之细声。意守、目照、耳听,三位一体,俱属于心;“身外虚空”中往来的呼吸,谓之息。心念与呼吸相依交抱,绵绵不绝,缠扭不断,故谓“心息相依”。

鼻孔外虚空径寸之地,不着色身,虚灵一窍,心念冥合于此处,是为“神定虚空”。修炼之道,以“神定虚空”为目的,“心息相依”是手段。心神一离虚空,杂念袭来,即用“心息相依”的“降龙手段”将“元神真意”牵回,如“青龙剑”将杂念斩断,心神静守不离“身外虚空”。

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云:“调息须以后天呼吸,寻真人呼吸之处。古云:‘后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调后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不必百日也。”

李涵虚在《道窍谈》中云:“凝神之际,务要与息相依,毋以神逐于息,毋以神运息。逐息则神散,运息则神摇。只要息息动荡,任其天然,随其自然,斯其神愈觉凝然。”

又说:“盖其存神于虚,则内息方有。所以,息恋神而住,神依息而留。神息两平,若存若亡,不知神之为息,息之为神也。”

体真山人汪东亭也讲:“丹书说来说去,不出一个心息相依。起初须知微息之出入,在外面虚空中悠扬宛转如游龙。片刻之后,即可放下(心念),顺其自然。若有杂念来,再心息相依,之后再把心放下,自然心静而得冲和之效。不知放下(心念),便往往做成以心逐息,则坏矣。”(《体真山人丹诀语录》)

第二口诀:心息相忘,神气合一

先天大道,神气合一。神无影,气无形,故神不可见,寄之于心;气不可得,求之于息。神气寓居于心息之内,心息是神气的寓所。欲将神气合一,必先将心息相依。心息,在丹经中喻为“龙虎”。丹经谓“龙情缠绵,虎性狰狞”,不过喻心息的燥动不宁。

所谓“降龙伏虎”,就是降伏心息,其功诀不外乎“心息相依”。又有“驱龙就虎”者,即是以心去与息相依。虎(息)无情,龙(心)有意,必用有意的心主动地去与息妙合,方为合法。

以心调息,以息制心,心息相互钳制相依于“身外虚空”之中。心因息调而渐静,息因心静而渐平。盖此仅能降伏思虑,平心静气,尚不能达到“神气合一”。惟有不去做有为的“心息相依”,放下有为的意识,不再去主动的调动,一任自呼自吸,阖辟自然,才能过渡到“心息相忘”。

将心息忘掉,不知心息的存在,惟融合于一片虚空之中,身心与虚空合一。混沌空忘之内,自由无束之中,心息才得到真正的相依,神入气中,气包神外,神气才能相融合一。

“心息相忘”,仍然属于“心息相依”,惟前是“有为法”,此属“无为法”耳。只有“心息相忘”(后天心息),心息才能真正相依(先天心息),神气才得合一。所以,“心息相忘”是“心息相依”的深层阶段,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是能否进入“睡乡”,以及“大定真空”的关键,也是“阳生药产”、“烹药炼丹”的秘机,有修炼静功多年者,尚不能“阳生药产”,均以不能味此理耳。

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中云:“吾本无他术,为能定心故。”

又云:“能静则金丹可坐而致也。”

白玉蟾《玄关显秘论》云:“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只此忘之一字,如能味此理,就于忘之一字上做工夫,可入大道之渊微,夺自然之妙用,立丹基于顷刻,运造化于一身也。”

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说:“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三番两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气融合,不觉恍然阳生,而人如醉矣。”

汪东亭也讲:“心息相依之功夫纯熟,必转入心息相忘,方能入定。倘不能心息相忘,即不能入定,故此忘字最重要。入睡乃相依最初效验,但苟心息不能两忘,即不能入睡。睡尚不能,况定乎?”

第三口诀:恍然而睡,大定前奏

定境,混混沌沌;睡乡,无思无虑。睡与定极为相似,故称睡为“相似定”。所以,睡是定的前奏,睡功不离定诀。“心息相依”纯熟,必须转入“心息相忘”,于空忘之中,不知不觉之内,恍惚间自然睡去。

睡于“心息相忘”中产生,能睡熟就是“心息相忘”的最初效验,若能迅速睡去,则去“定”境不远矣。故此“心息相依”法门,是古今修炼之真功,是最简易、最高效的微妙法门,是踏破铁鞋无处觅,万两黄金无处买的修真秘诀。

凡初做心息相依,若能勿忘勿助,绵绵若存,片刻之久,心息两忘,即能自然睡去。一觉醒来,百骸调理,气血融和,精神舒畅,其妙难以形容。若工夫稍进,自然由睡而转为入定,睡是定的嚆矢,定从睡中产生。初学有睡无定,久修则有定无睡,终则定就是睡,睡就是定,睡定无异矣。故能睡着就是效验,能自然速睡尤妙。禅客坐禅,惟恐其睡;玄宗心息相依,惟恐其不睡。善炼睡者,睡而不睡,不睡而睡,功夫自然不断得到提高。若熬夜守更,反惹睡魔。

《参同契》中云:“寝寐常相抱,觉悟候存亡。”即睡眠之中,惺惺不昧,渐趋“大定真空”,待承妙有真阳,“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

黄元吉《乐育堂语录》云:“入定之时,忽然神与气交,直到真空地位,不觉睡着,鼻息齁齁,一惊而醒,此即是天地之根,人物之祖。”

汪东亭讲:心息相依,一到睡着,亦是自然而然入于无人无我、忘物忘形的景境。

以“道”相通,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纲要性探析

首先阐明,人类存在“概念固化”的共性弊端——人为设定一个概念,就概念而概念,限于概念之中,错失对事物真相和自然大道的完整认识与实践,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以此,对待“概念” 应当遵循“立足本原,着重内涵,与时俱进,动态变化,解决问题,实事求是”原则。本文“宗教”及“道教”概念即如此,并以道教思想为基——大道相通,就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进行纲要性初步探析,体现出“道”本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在”的内涵特征以及宗教“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生存为本”的革新观,简述如下:

1、科学、民主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谐、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是,历史今天,人类生存面临重要问题:人本侵犯自然,物欲腐蚀心灵,多元各自政,信仰错乱方向……使得科学脱离人文,民主徒有虚名,和谐无从奠基,自由异化泛滥……人类生存所有问题归结起来表面看已经造成“天怒人怨”,实质则为“心灵劫难”。

2、宗教以探寻宇宙、生命、社会真相为本——唯有发挥宗教心灵导向、化解及抚慰作用——教化心灵,启发智慧,鼓励自由,约束放纵,消除愚昧,拯救狂妄,与政治、法律等社会诸多机能协调统一,促进构建人神共治,才是人类社会最终出路。但是,宗教内涵与形式两方面同时需要传承革新,与时俱进,以体现人文与科学、精神与物质、信仰与修炼、智慧与道德、治国与平天下相统一,而辩证处理宗教“教化”、“教会”及其与社会、国家、民族对应关系,探求并致力于实现人类生存之身心自由。

3、“人神共治”不同于历史上狭义宗教凌驾于政治之上的政教合一,而依据信仰、修炼与秩序管理的统一进行设定——立足自然整体观,既是原则,又是方法,还是目标,在精神纯美与世俗需求之间建立平衡,实现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就是说,以人、神、自然共同智慧立足解决人性弊端,实现信仰、修炼、道德、良心、法律、秩序、民主、制衡等一系列社会目标的完善管理。

4、无论个体的人,还是社会群体,唯以“天、地、人”三道(规律、原则、方法)制衡才能够实现“人神共治”——“天道”代表心灵(心性)修炼,符合自然大道,“地道”代表不同地域、民族、国家历史传统,“人道”代表当前社会世俗需求。遵从三道统一,使得人类在满足世俗需求和拯救灵魂之间建立平衡能够实现。

5、面对人性“概念固化、执偏概全、欲望过度、元气损耗、言行不一”的共有弊端,人类遵从三道统一即在真理与邪说、正义与邪恶之间做出选择和平衡——培本固元,扶正祛邪,造福人间,减少灾难,体现出天有好生之德。

6、当前宗教及整个人类出现问题积弊已深,非“多元一统”不能解决问题。多元化的思想混乱——“百家争鸣”时代如何实现“一统”?唯有宇宙之“道”贯通天地,贯通万物,贯通多元化思想,冲破概念固化,萃取内涵实质——实施革新,才能够在人类文明的继承中糅合当今成就得以实现——既尊重生命个体、各文明及宗教“多元”存在,又使生命个体、各文明及宗教回归(遵从)同一大道真理,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民族、国家或共同体的“一统”。否则,各自站在自我立场,各自服务自我利益,只能导致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7、革新在于应用。应用在于适宜。适宜在于立足现实,体悟大道,传承历史,糅合文明,开拓进取,不拘一格,相对圆满有效解决人类当前及未来存在问题。

8、道教以宇宙之“道”为最高信仰和教化依据。“道”做为万物诞生的本原,不仅是意识形态的概念存在,而且是超越意识形态的客观独立存在——其前者存在远远不能够真实反映后者,决定人类现实问题永远需要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所以,“道教”做为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客观独立存在,远大于概念存在,不应被概念束缚和局限,而立足真实体验及当前状况,并以历史传统为依据,做以调整、补充和完善。

9、道教即中华祖先以“道”的理念赋予子孙后人(龙的传人)之教化,包括狭义道教——具有特定教义、教规、仪程、团体性质与广义道教——具有民族、国家意识形态实施全民教化性质的统一。史实证明,道教源自中国远古文明,自盘古开天至三皇五帝以来形成整个中华文明史“道统”传承——正是中华民族早期祖先对“道”的天人合一的实践、认识与教化,才形成并维系中华博大文明。如果脱离狭义与广义道教的存在,中华民族及文明将不复存在。以此,完整、真实的道教概念与“无神论”及社会学者通常所谓“道教”概念有本质差异,前者认为道教由中华早期祖先人神直接沟通直接创立并演变,后者则狭义认为由张道陵创立,并是人类意识形态的产物,形成对道教的割裂认识。

10、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以“道”为存在根本和演化,顺则生,逆则亡。“道”的实质即具有“阴、阳”两种相对属性平衡一体的混元真炁(气)——同时具有物质、能量、信息(灵性)的统一,造化生成万物,化身宇宙至尊,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依据不同体悟对其称谓不同,如“盘古、盘古老祖、鸿君老祖、玄天老祖、皇天老祖、元天真人、天真皇人、无极老祖、无极老母、无量天尊、祖始爷、老天爷、天帝、上帝、真主”等,凡蕴含“开天辟地创世纪、宇宙永恒至尊大神——造物主”之称谓,概指其也——智慈兼备,威仪大方,法力无上,人神共仰。人类信仰其,与其能量和智慧沟通,既祈保平安,又实现心灵回归终极价值,等同追求与遵循自然大道——高扬真知与慈善(顺从自然规律),力挽无知与卑劣(违背自然规律),体现出信仰与修炼、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具有教化及拯救人类普世价值。

11、道教对混元真炁具有独到而系统认识,认为混元真炁不仅孕育造化最初生命盘古,而且对于“开天辟地”起主导作用,称谓“先天元炁”,《道德经》描述为“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天地生成之后阴、阳二气交合形成“后天元炁”,《道德经》描述为“三”,具有诞生生命万物的本原能量和信息,称谓“灵魂”——灵魂元炁相对宇宙而言属于“后天”,但相对生命肉体而言又属“先天”。同时,生命肉体由父母阴、阳精气物质交合之元炁(受精卵)孕育生成——两者“元炁”对于生命体而言同属“先天”,共同构成生命体具有能量与智慧的本质存在和有机运转。但是,大多生命体失却清静心,不认识生命本质与修行,对于元炁只知用而不知节,更不知养,造成身心疲惫,愚昧昏沉,害己害人,苦不堪言。另一部分生命体心态清静,静则阴阳平衡合于元炁特征,元炁得以节、养,生命体获得运转必须的能量与信息(灵性、智慧)。以此,以提升灵魂能量和信息的修炼称谓“修真”,修到一定程度即所谓“明道”或“得道”,并以炁的是否充足反映出“道行”高低。

12、人类战争、冲突不仅发生在同一宗教与文明之内,而且发生在不同宗教与文明之间,反映出人类本身对绝对永恒“大道”真理认识及实践的局限性与悲哀性,同时反映出人类所认识及实践的永远只能是相对真理,即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永远不能代表绝对真理,唯有宇宙至尊能够代表,但其隐于无形,从来不曾直接临世,仅以派遣使者方式传播文明,形成相对真理。以此,对“道”的虔诚、虚心信仰和修炼必将成为全人类共有课题(任务),而使得人类有神论、无神论以及各宗教信仰、修炼者走到一起:同根同源,道炁相连,感应无形(大道),实践有形,克服小我,存异求同,共同谋取和谐生存最大福祉。

13、宗教以“人、神”共同存在为存在——依据“阴阳互根、对应并存”原则,人的灵感反映来源于神,有什么样人就有什么样神。反之亦然。人、神表现为同一生命本体的“阴”、“阳”形态。由于“阴”、“阳”形态不同,人、神以“灵魂感应”、简称“灵感”沟通。“灵感”来自于个体的人的灵魂反映,与个体的人“道行”——真实反映“道”的能力有关,仅代表个体的人的认识。以此,神既是客观独立存在,又是人类意识形态的反映——人即神,神即人,人、神既独立又统一,辩证表现为神支配人,人体现神。而可以说,一个人、一个民族的文明与智慧代表其人、其民族之神的法力与智慧——在世界范围,神不是永恒唯一的概念,而具有民族性、宗教性、历史性。不同宗教信仰的神,与不同民族或人群有直接文明渊源,或有一定血统渊源。同时反映出,人类文明复杂历程代表神界复杂历程——神界与人间大致对应。也就是说,人、神虽然“意识形态”和“生存方式”不同,但是共同遵从同一“大道”真理——只有“大道”永恒,人、神以“道”相通,共同遵从。

14、在世界范围内,一定意义可以说,神话传说或宗教神学诞生一个民族,或者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神话传说或宗教神学,就没有传承生命力!而值得自豪的是,唯一仅有中国“盘古开天地”神话传说或道教神学具有思想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完整统一,反映中华文明对于世界(宇宙)本原高度认识,成为世界上唯一未曾断线的文明。因此,中华民族无论将盘古做为“中华根祖”景仰,还是做为“天帝至尊”景仰,都具有“法力无边,智慧无上”史实依据,使中华民族自尊、自强、自信、自豪、自责、自励,屹立世界东方。以此,道教“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以己为本、以外为用、本用结合、和谐共存” 思想,称谓“道德文明”——不仅以“道”的真理认识直接转化为科技与文化艺术生产力,而且以“德”的人文实践直接决定社会和谐与进步发展,谋取实现人类生存身心自由,树立人类文明典范。

15、客观而言,地球生命、包括人类如何诞生及确切诞生时期,今人难以考证。也就是说,没有充足理由断定人类是地球最初及永恒生命——以及万物之灵。但是,可以断定,人类是自然界诸多生命曾主宰地球之后优胜劣汰——“合道则生,背道则亡”的成就——反映出天帝造化万物,并选择遵从其旨意的不同生命主宰地球。以此,可以说,只有人类诞生之后,才有人格化的天帝存在。如果人类违背天帝旨意,必然有其他生命以“道”的原则和方法取代人类主宰地球,人类或者不能够存活,或者任由其他生命支配和奴役——既是天帝旨意,又是大道选择。

16、依据能量不灭定律,如果人类不能够存活地球,则灵魂必然向其他时空转化。如何转化?能量及智慧低者,转化地球,为其他生命(邪灵动物)所主宰。绝非虚言,现实生活“邪灵”附体祸害人类事例——各类精神病、顽固绝症、流行疫病等比比皆是。只不过人类主宰地球,这种事例还相对属少数。另如人类历史上暴政者,除自身邪淫外,受“邪灵”支配造成人类大范围劫难。只有提升灵魂(元气)能量和智慧,向地球以外适宜生存的时空转移才是出路。以此,人类有生必然有灭,没有绝对永恒,人类生存唯一重要意义在于立足世俗需求实现灵魂升华,相对实现身心自由。

17、本质而言,人类劫难唯一归结为心灵(灵魂)劫难,元气耗散,不知亦不能回归,坠入“邪气”侵袭苦海之中,非天帝所代表正神拯救与自我修炼不能免除。所以,人类虔诚信仰天帝(及神界)价值和意义在于人类以“心灵回归——清静”方式获取造化人、神共同的本原——元气(混元真炁),以修持生命必须的能量及智慧。接下来,人类又持续以“阴阳平衡”为特征的元气相对持久维持心灵清静,提升道德素养。所谓“人不远道,道不远人”,以实现“我生存,众生亦生存;我自由,众生亦自由”,而实现人类生存(和谐秩序)良性循环。以此,体现出(宗教)信仰与(元气)修炼的统一,具体表现为天帝教化,启发智慧,清静自然,节制欲望,化解仇恨,宽恕博爱……

18、关于正、邪——天道循环,宇内没有绝对存在——“正、邪”只是概念上的划分和相对存在,正中有邪,邪中有正,正、邪象征生命或者事物生长、化育及衰败、消亡自然规律的内在因素及表象存在,并且相互转化,对生命存在或事物运转发挥相互依存重要作用——现代科学证明有“正、反”物质同时存在。对生命体而言,正、邪有内外之分。并由于生命存在“有诞生必然有消亡”自然固有规律,邪气通常不同程度胜过正气,以邪气占主导,所谓“十人九邪”。这是任何生命包括人、神不可完全扭转的。只有发挥人、神做为主观能动性,修养补充先天元气,才有可能相对改观——人、神元气充足,代表其“道行”或者说“功力”高深,也就是说元气造化万物、所固有阴阳平衡“清静”的能量和灵性相对较大,大于人体内邪(气)与外邪(气)总和的能量及灵性,而使正气暂时胜过邪气,即正气上升,邪气下降,使生命体身心相对逍遥自由。以此,即便是神、更何况人唯有修持元气、超越“正、邪”才能相对持久实现身心自由,而摆脱或延缓正(神)转变为邪(魔)的生死轮回。

19、宗教对人类生存发挥重要积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由于人性弊端)人类在宗教信仰过程中始终不可避免存在“不求真而信,不务实而信,不全面而信”—— “迷信”及宗教异化变质问题。也就是说,迷信及异化不是宗教本质,而是宗教产生、传播、信仰过程不可避免的衍生品——有正信必然有迷信,有正统必然有异化,宗教必然存在某些不完善以及败坏声誉的诸多事例,或使宗教脱离“教化”内涵实质,仅存“教会”外在形式,产生“伪宗教”或不完善宗教,或严重发展到宗教对立面,产生所谓“邪教”——具有“精神鸦片”——欺骗性及伪科学性特征,极大伤害人类信仰情感及需求。以此,世界任何宗教都存在宗教本身的两大派系或者说两大属性:“正教”与“邪教”,中国神话作品《封神演义》所谓“阐教”与“截教”——其不是某一宗教称谓,而是宗教本身“正、邪”两大属性的相对概念,核心问题在于是否遵从大道真理。

20、宗教代表不同地域文明及相对真理。世界宗教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信仰(宇宙)至尊的割裂认识与专制独断——“唯我信仰才是真神,唯我信仰才是最高”。同时,正是由于交流传播过程中“反客为主”的状况激化与挑起宗教冲突。

21、世界上任何一个宗教(只代表地域文明及相对真理)都不能独立解决世界问题。世界宗教和谐共处在于遵从道德文明: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以己为本,以外为用,本用结合,和谐共存——体现出人类为同一“大道”所生、世界宗教和谐共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22、世界宗教“阐教”派系需要交流合作,条件成熟时召开“弘扬大道精神,树立宗教正信,共谋人类福祉”世界宗教大会,承担世界宗教和谐共处主导责任。

23、宗教信仰者以信仰与修炼的统一,人神沟通,道炁相融,追求自由而无时无刻不自由,消除愚昧而无时无刻不愚昧——永远是“道”的谦卑信仰、修炼者。

庄子》云:‘逍遥于无何有之乡’是也。务要明白只要是心息相依睡着,一到睡熟之时,则心息亦自然相依也。切不可有心去安排,所谓‘顺自然,非听自然’也。若有心去安排,即不是‘顺自然’之旨也。不论时刻,如有空闲,便去下功。若色身有一毫阳举,即速向外心息相依;若色身有一毫酥软,即速向身外心息相依;若色身有一毫气调动,一毫麻木,即速向身外心息相依。务要知色身是个贼,学道者切不可认贼为子也。必要做到呼吸断绝,泰然大定,不由我作主。紫阳云:‘饶他为主我为宾’是也。若能定得二点钟时候,即离童真不远矣。如做睡诀,务要少食多餐。(海印子《天乐集》)

本文作者:盛克奇

太极拳的九层功夫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下面是我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太极拳的九层功夫。

太极拳的九层功夫

太极拳的光阴很难练到传说中的地步,人们更大的疑问是:太极拳事实能不及打?连练了九十多年太极的吴图南师长都说,?太极拳推而不打?,不及打,那又缘何称为?拳??在杨露禅、郝为真地方的谁人年月里,乃至在阎志高的时期,太极拳都是能打的,那么即日的太极拳为何只能推而不及打人呢?

老拳谱太空洞,非到修炼至必定水平,不易领会。20世纪下半叶的太极拳名家中,除郝少如、阎志高的拳论堪称经典外,只有乐亶和郑曼青的著作能做修炼的准绳了。近期吴文翰师叔又专门撰文引见郑氏之著作。郑曼青师长有云:?若问余四十年之心得,却只有十二字,日:吞天之气,接地之力,寿人以柔。?具体的练法,郑师长的大作里都有详论,值得故意者去鉴戒。

我在此要引见一些学者在各个修炼条理中的操纵办法,也算是对那篇《太极拳十问》的增加吧。

第一层光阴:形正气顺。

有些自以为练的差未几的人会说:这算什么光阴!到公园里看一看,就这光阴有几个体能练到的,不是低头猫腰,便是挺胸凸臀。练古代的还别瞧不起人家专业的竞技武术,2007年的春节晚会上,最出彩的节目便是那几位太极拳冠军演出的《行云流水》。那应该是形正气顺的样板,形正不光是一种美,并且形不正则气不顺。冠军们接二连三地腾空二起腿和转身腾空摆莲,不光轻灵超脱,有滞空感,并且落地后气不长出,面不改色,哪一位练古代的有这份光阴!竞技活动员不练内功,不练武术,更不练推手,几年、十几年就练一个形正气顺,就能出这么大的光阴。

何如不妨正形,窃以为吴图南师长所说的:?松功之要,首在提举,提举愈高,着落愈速。?这几句话最重要。所谓?提举?者,与?虚领顶劲?有符合之处。太极拳要练出轻灵的光阴,务必要松,吴师长有云:?松功如高举珠,悠然而断,有如断线珍珠,粒粒着落,如珠走盘,圆活反常,节节贯穿,鱼贯而上,方显天真而不迟滞。?凡练太极,只能打慢拳,不及打快拳者,皆是不得?虚领顶劲?之要领,更不知?提举?之后松的滋味,还在那处自诩一套拳能打一个多小时,有多大的光阴呢!

那么?提举?何如练呢?是不是用脑壳把肉体提起来,便是?提举??笑话,你非把自己顶出个高血压弗成!虚领顶劲时头部的肌肉要绝对松开,百会穴只有松开了,本领?吞天之气?。所谓?提?,是要提起?百劳?穴后背的那根筋,这根筋连着整个脊骨的各环节,如能将这根筋提起,则脊椎各环节自然会成为被串起的珠子了。以前练太极拳或别的内家拳者都先让这根筋腾起来,有运用?肘会飞金晶?或?峨嵋十三桩?等办法的,八卦掌的拉磨式也是拧筋出槽的最好办法。

腰是太极拳行功的要害枢纽,先辈说:腰劲宜往下沉。何如沉法?命门要向后微微兴起,尾闾向前向下找双脚之涌泉,双臀向脚后跟溜。腰劲沉好了,本领以丹田转动满身。有些练武式太极者,多将夹脊穴隆起,外传与修炼敛气入骨时的光阴相关,原来否则。腰和顶是太极拳形正的要害,形正本领气顺。

气顺之准则是调息,即丘处机先师所云:?使呼吸至根柢吸自外而内,呼之亦人内。?吸气自然,呼气用意念降至丹田,有铸剑者则降至会阴。
?

第二层光阴:丹田内转。

许多练家将此列为高妙光阴,原来否则。在正宗太极门内这是基本,武式先要以五行功转丹田。转丹田有二个功效,一是把丹田活开,使之能纳气,此气属混元之气,依然后天的有形之物,但他是修炼天资一气的资本,具有通常根器的练拳者不或许一开始就进来到天资虚灵状态,因此先练出混元之气是必经的基本。二是培育以丹田运转肢体的民俗,下丹田是内家拳的中枢,有人说丹田是人的第二大脑,密宗修证出脐下四指有明点,能自赋头脑。太极拳武术的最高地步是应物自然,而离形丹田则一概不及。

先要以意念扶引得气,站太极桩,走太极步,再行功走架,吐纳之气,经络之气聚合于丹田,逐渐而成气丘,内转此气丘而旋动脊柱和中脉,以内动而外显形成拳架,则可入内家拳之方法矣。

第三层光阴:松弹抖炸。

想议定练太极拳用于武术者,务必不妨发劲,推手的光阴只可用于逐鹿游戏,推手的劲是长劲。而能用于太极拳武术的冷脆抖炸,只能议定抖大杆子和修炼秘传的拳架取得。数十年来,笔者不停寻觅实用于武术的原传太极拳架,至2007年,经姜铁森师长引见,才得识霍梦魁师长的嫡传门生吴本萍师长,学到了武禹襄传杨班侯的五十四式小架太极拳。听老辈们讲,陈青萍、杨露禅都曾伤过人,由武家借助政海的权势帮他们摆平,因此武家兄弟得窥能伤人的拳法和练法。而陈杨两家由拳致祸后,皆以能制人而不伤人的太极拳法示人,导致本日习太极拳者误以为打手则是推手,推手便是太极拳的武术。吴图南师长说的?太极拳推而不打?,与通常人性命相搏,恐怕时间一长就会自身难保,更况且与妙手过招,如吴公仪与白鹤门陈师长交战时,其既不及制人又不及伤人,令众人对太极拳大跌眼镜。

古今中外能称为拳法者,必有能伤人的光阴,所发之劲力必定要有杀伤力。少林等门派的杀伤力靠铁砂掌、铁拳功和铁指功取得,而内家拳则议定站桩、扶引和打坐及抖大杆子,修炼阴劲、抖擞劲等得之,以击外而伤内为主意。通过数年的修炼,双臂在肌肉松开的状态下,刹时即可陆续发出弹抖寸劲,互助拳架操练身法和步法,可用于武术,抖大杆子的具体练法可见拙著。周身炸劲的出现有赖于混元气充裕之后,再通过大杆子光阴有成而取得。在实战武术中,他方拳脚近身时,周身螺旋发力,这股炸劲能代开他方的打击。

第四层光阴:绵延快打。

通常操练太极者,多有中定一势,武式门内阴阳相济之时,也要静上一静,所谓?其静如动,其动如静?也!而古代的定势练法,有点像瞬息的桩功,一势要以过三五次呼吸才可。因此有人就将太极练的越来越慢,这是练法,无可厚非。但用准则需越练越快,内气鼓荡,不及有一点间歇和停顿,武式小架、杨式小架、杨式长拳和吴式快拳均是云云。

先要把光阴练到内气鼓荡,此气仍非天资一炁,依然有形之混元气,行于经络、脏腑,可助武术,并能抗击打。真能内气鼓荡,行功走架自然会越练越快,且每一发劲后,内气如抽丝般柔柔收束,能使拳势继续不散,意气形绵绵无间如绕梁之音。关于拳架的选择也很重要,早年我在辉璞师长门放学过吴式快拳,后在北京看法过杨式小架,其本事和步法之丰裕,给我的印象很深。至2007年,随吴本萍师长习李启轩传的五十四式小架快拳后,才彻底领会太极拳原传拳法的秘密。

李启轩传下的武禹襄老架,认真旋转中脉和脊柱,使腰、腿、臂形成?背丝扣?,脱手成圈,行步滑动如风,发劲冷脆,特别适于武术。但却特别难练,没有十年纯功者,绝对练不出味道。像祝大彤师长宣扬的那样:不消练气,不消练劲,不消腰,不下势子,就用一个?松?,一个?空?,就能练出光阴,纯属异想天开,我想这是他为自己年青时由于没下过光阴,没有正式入过太极门,而杜撰出的独门表面吧!

第五层光阴:中黄直透。

闵小艮师长鉴戒密宗的修炼办法,而创?中黄直透?的中派丹法,我议定实践发觉,?中黄直透?比运转任督上脉更实用于太极拳的丹道修炼。许多练家以混元气用意念导行于任督,会发生遗患。看似容光焕发,身宽体胖,原来多患消渴症、高血压,但中黄直透与密宗以修炼中脉为方法的办法还纷歧样,太极拳的内动是先以四象转动丹田,以中脉和脊柱为中轴旋转启发四肢,因此这种内动很易买通三焦,许多人练太极拳一年左右就饭量大增,胃口洞开,这也正是太极拳不妨健身的最大特点,而这种特点注定了?中黄直透?比小周天更得当太极拳的内功修炼。

近期有人撰文陈述?太极拳表面与藏密之三脉七轮学说?的相干,这不是穿凿附会,而是两大修证体系的一定符合。有人在太极拳行功走架者的身上假想出有九个珠子,由这九个珠子的旋转形成了太极拳架,原来这与七轮内转而启发周身行拳是一个原理。太极拳的?中黄直透?先要在阴跷动怒,这与藏密拙火的修炼原理定是一样的,不外太极拳的动怒靠的不是七支坐法,而是大江西派的太极桩功法。阴跷动怒后即可渐化腹中气丘的混元气,使之转化为天一真水,小腹会平复如少年,好似有减肥的效用,而内脏及精力更面对着洗手不干前的熔炼。天一真水与密宗的?菩提月液?相似,这是后天转天资的基础,也是敛气入骨的基本。

我曾撰写过多篇太极拳内功修炼的文章,多是些本人按先辈们的指点依古代丹道办法修炼的心得,循规蹈矩并有利润,但欲成长太极拳学,却不及不博采众家之长。上海有许多隐修太极功者,他们鉴戒20世纪初密宗高僧所传的大指模心法,将太极拳修炼到了很高的地步,我们知道的只有乐家父子,原来再有许多。我的门生李舒在上海体院念书的五年时间就多有看法。

太极拳的九层功夫

第六层光阴:敛气入骨。

郝少如师叔在其大作《武式太极拳》中论及?腰脊敛气?:?两肩松开,以意将气下沉贴于背,由两肩收于脊骨,敛于腰脊,谓之腰脊敛气。?何谓腰脊?郝师叔有论日:?武式太极拳以个别脊椎脊骨为主弓,大椎与脊骨根上下两头为弓梢,腰脊(命门处)为弓把。?也便是说命门处为敛气的窍要。命门确是?生命之根,天资之本?,但命门虽有壮阳益肾之效力,惋惜却无法敛气。能敛气者首验为?骨阳?,骨髓由温而热。本门秘传的敛气入骨之方法是尾闾骨,源于陈致虚先师所传之内赤心法。尾间骨中原有九窍,可吸纳天一真水。

此一阶段之动作,姜铁森形立足体空如水管,且柔若无骨,气血如水,而内力如水之压强,可随拳架之改变,将气血任意贯注。我之体验:脊骨由下至上,先温后热,反面之皮肤会出疹子,红且痒,或许接连很长一段时间。热至指骨,上肢一动就会发出?骨鸣?,继而如开水注入下肢,脚心会很热,一年四序都有或许患上脚气。以来肉体会喜凉怕热,逐渐寒暑不侵。

乐幻智师长的儿子乐亶留住了八篇太极拳学方面的文章,此中谈内气的开合和运转都很具体,有形蓄意,而且以为中气不妨像?车轮通常的旋转中?,?便基础上已是天资窄小后天的水平了?。窃以为此论不当,天资无形无象,不妨像?车轮通常的旋转者最多也就练到了混元一气的水平,离天资倘远?,能?敛气入骨?才是入天资的标记。先要将混元一气化成无形无象的?天一真水?,天资色才可浸入尾闾九窍。关于混元气我再说几句,1989年我为先师王辉璞师长拍摄吴式太极拳讲座时期,一天黄昏,师长让我单独去他贵寓,师长请出张三丰的自画像和一本太极拳老谱让我长了看法,然后聊?太极丹?的事儿,先师让我摸他的小腹,果真有一个乒乓球巨细的器械在动,先师说:?这便是太极丹。?然后评释道:?光阴越深,则球越小,王茂斋师祖的太极丹只有黄豆粒那么大,而杨禹廷老师的却有花生米巨细。?即日想来,王师长的太极丹也是有形之物,属后天混元气天生,而能将其炼化得愈小则距天资越近矣!

拳架行至敛气入骨阶段,周身骨节均要抻开,拳势伸张松放,注意动中求静,身心如一,如能在前念无灭,后念未生之际行功走架,则后天转天资成矣!

第七层光阴:一觉独灵。

练至?中黄直透?,?人多发胖?:?至精是求者,其征有二,一则精力注重,而腹背皆干滑如腊肉,一则气体健举,而额颅皆肥泽如粉粢。是皆血脉盛行,应乎自然,内充足而外安宁,犯而不校者也。?而?敛气入骨?之后,人会练得瘦下来,造血干细胞的流量加大后不妨激活肉体中已经虚弱的神经编制,按《时轮密续》中的教法:人之气脉,原来有72000条,从生下来后的五个月开始,每天坏死两条?气脉?,100年后,72000条气脉就全部坏死。敛气入骨之后则或许逆转这种状态。如能激活周身的气脉,自然会发生?一觉独灵?的效力。

光阴练到一觉独灵的条理,行功走架会极轻灵。周身的?环节要松,皮毛要攻?,夏季站太极桩时,不妨看到胳膊上的汗毛竖了起来。1996年的秋天,我指导摄制组去长海县拍摄大型记录片《人与海岛》,白日采访,晚上到海边练功。打拳时身上出汗,招惹蚊子,每有蚊子落下,沾身能知,总是将身一抖,台里随行的弟兄们见我打拳的样子都感触可笑。站桩时,心如止水,发梢上落了蚊子也能知道。那年年关去了北京,访问了几位先辈,谈起这些体悟,有先辈说:这是一觉独灵的光阴。

太极拳的?一觉独灵?光阴已进来到修心的条理,我1992年始知禅的味道,对太极拳大有辅益。假若不是逐日禅定半时,一觉独灵的光阴也不会提前上身。此时看待消息的分别心骤减,不妨真正体悟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一趟拳能打很永劫间而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站桩时易入静,定中得天资炁也很快。在肉体逐渐瘦下来后,会出现骨血离别,肌肉犹如是挂在了内骨骼上,很松!在行拳走架时,肌肉好似已经不住作用了。

第八层光阴:应物自然。

真正的松,是身心俱放下,不是用意念松到了。当时,肉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能自己做主,局部就是整体,整体也可化入局部。武式门内认真打手,搭手即打,真正的大众,接办时并不化,以肉体的自然感触力,转换角度未来劲打出,这种光阴用小脑去想、去判别已是徒劳,要在刹时仰仗皮毛的触觉及神经的感触力而做出响应。相关于内家拳先辈在不视、不知、不觉的状态下将偷袭者打出去的传说,也并非都是子虚乌有,我也有过体验。有人评释应物自然的光阴是,能在肉体被击打的刹时,将体内的真气凝集在被击收拾上,从而发生庞大的产生力。这种说法固然有点牵强,但好似也不妨说得通。

原来应物自然的光阴,圆满是修心的结束。以唯识学而论,若如笛卡尔所说,?我思故我在?。则与太极拳及丹道和禅学的修炼体系类似,修心是将眼、耳、鼻、舌、身这前五识与第六认识离别,再将第六识与第七识末那识剥离,最后呈现出阿赖耶识,则成绩大圆满。长久在有时识的状态下行拳走架、站桩和禅定,人的前五识就会由被迫的授受,转化出自主认识就会,同时可以对客观事物做出响应。至此条理,修炼者的整体认识就会?依止基础识,五识随缘起,或俱或不俱,如涛波依水?。固然距原本面主意剥现尚远,但已进来应物自然的地步。行拳走架时,丹田区之四象已不再起驱行动用,周身也开始虚化,只有脐下明点在自转而组合形成拳势。

第九层光阴:虚空生化。

这应该是有形修炼之最高地步,无形无象,有时无欲,毫无一丝做作,拳势不是出于手脚和肉体,而犹如是一泓清泉从内心流出,这个心便是阿赖耶识。自有照像术问世以来,悉数名家的拳照都不及验证出此等地步,唯有郑曼青的?白鹤亮翅?不妨靠近这一条理。此地步是不松而松,不空而空的化境,身心已经圆融,消息如一,表里如一。身心通透,表里无碍,犹如是一个影子在打拳,修炼者不知我在练拳,依然拳在练我,逐渐不知拳,不知我。

有几个题目再借此谈几点见解。如今练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上世纪80年月我在小河沿和鲁迅儿童公园练功时,不光有松鼠放戈,晚上再有猫头鹰夜行,如今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人了。这么多练太极拳的人,此中大局部是为了健身,太极拳也确有扶正祛邪的作用。但太极拳的真光阴绝不是四五十岁的人能练出来的,以前老先辈说:二十岁多学点,三四十岁多练点,五六十岁多养点。年龄已经到了四五十岁了才想起学太极拳,有了点理解,就著书立说,乃至否认古代表面和古代练法,好似有点螳螂挡车!何况他们的这些表面通常因而阶段性的体验替换了修炼的全经过,以偏代全险些成了今世太极拳表面的特点。

其一是作甚太极拳的原动点,有人说是肉体的力作用于脚镯,那么肉体内动的原点又在那里?有的人以命门两侧的肾球为原动点,这应该是源于王培生的?六球功?表面,惋惜双肾球位于中心线偏后,执意于此,行拳走架时一定前倾,于是不免让人说:?低头猫腰学艺不高。?原来丹田是一个整体太极球,内含水四象阴阳,武式门鉴戒王宗岳拳论及丹道表面,而创四象内转和外运五行的内功心法,通过一百多年的修炼实践,得到的验证是:可作为总共内家光阴修炼的窍要。

其二是妄谈?松?和?空?,松是太极内功修炼至必定火候而出现的以内摄外的表象,并非刻意求得。习拳之初不紧则为松,这是家师辉璞的教言,内功有成后,周身有一处不松就不及发劲,才始知松的滋味。以意求松,非是真松,岂不知有形蓄意皆为假的原理!?空?更弗成妄谈,伸手摸人摸个空,不外是人家身上有化劲,沾上就走,并非是他的肉体真的练空了。真能将肉体练空的光阴不是太极拳,有大指模的净幻身和大圆满的虹身诀窍,内丹修炼到极致也可到达这种地步,那是真的改形换质的?空?了。

其三是夸大推手的功效,推手不外是一种游戏,这种游戏看待升高肌肤的听觉和重心的稳固性有益处,但应对真打实战的搏击则无能为力。不信就找那些练拳击和散打的小孩童试一试,别以为你年龄大了人家不敢打你,别忘了初生牛犊不怕虎。

真能将太极拳的光阴练到?虚空生化?的地步,会出现?三易?的形象,面如润玉,鹤白童颜,或能练到青发童颜,乃至落齿重生。像郑曼青的拳照就有一种由由然,体不堪衣的感触,那是真正的松,一种表里无碍的圆融,一种恍兮惚兮的地步。

大江西派丹法蛰龙睡功探要

by 盛克琦

[ 导读 ]道教内丹流派众多,大略可以分为南、北、中、东、西五大流派。西派,是道教内丹诸流派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开创於清朝中叶,汇合了东华,文始二派的丹法精华,传承不衰。

静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大江西派丹法蛰龙睡功探要

一、丹家修炼的方便法门

道家传统内丹功的基本要求是“致虚极,守静笃”,然後“以观其复”,才能进入到“还丹”、“结丹”、“金液还丹”等层次。

做为现代人,工作繁忙,生活节奏非常快,很难做到专事静功。在传统丹学体系中的“睡功”,为现代人开创了一个大方便法门。

人三分之一时间在睡觉“睡功”的核心在於睡,以睡做功,以功为睡,充分利用了每个人都必须睡眠休息的生理特性。一般人平均每天睡眠8小时,一生中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这是多麼宝贵而充裕的时间呀!做为每一位炼功者,都应把握住这个大好时机,莫让其白白浪废。

小龙女睡觉同时练功

二、西派睡功 祖祖相承

“睡功”源远流长,她产生於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中,在劳动疲劳後,必须睡眠休息,以恢复体力和精神。在不断的睡眠休息和劳动实践中,提炼精华总结诀窍,终而发展成为“睡功”,因此说“睡功”的传承甚古。

孔子曾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即是“睡功”。以睡功修炼而著名者,当首推华山隐士陈抟(872-989),曾高卧华山,一睡数日不起,後竟於睡中得道。陈抟传道於火龙,火龙传于张三丰,并作《蛰龙吟》以表之,中曰:“图南(即陈抟)一派俦能继?邋遢道人张丰仙。”

华山隐士陈抟梦中得道

西派初祖李涵虚(西月)曾在“峨眉山遇吕祖(吕岩)、丰祖(张三丰)於禅院,密付本音”(清李道山《李涵虚真人小传》)。

民国 海印子徐颂尧在《天乐集》中也讲:“涵虚真人初遇三丰仙师,次遇纯阳道祖,汇文始、东华两派之心传,道成创立大江西派。”其师承源流为张三丰→李涵虚→吴天秩→汪东亭→魏尧(则之)、徐颂尧(海印子)、蔡潜谷→陈毓照。故陈抟蛰龙睡功,于西派祖祖相承,密不示人耳。

三、睡功也是“定”功

虽云“睡功”,实为内丹法诀,假借睡卧之中修炼内丹耳,丹书所谓“借假修真”。因此,内丹学理论就是睡功原理。

徐颂尧在《天乐集》中云:“予参汪师(汪东亭)首尾四年,蒙师一再传授,知西派相承要旨,乃在大定真空。其馀返还口诀、火候细微,皆大定真空之馀绪”。故“大定真空之妙旨,乃文始、东华两派之肯綮,九还七返之玄要也”。

宋 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中说:“静中行火候,定里结还丹”。

宋 白玉蟾在《玄关显秘论》中也说:“采精神以为药,取静定以为火。以静定之火,而炼精神之药,则成金液大还丹”。

元 李道纯在《中和集》中说:“药物只於无里取,大丹全在定中烧”。

体真山人汪东亭也讲:“丹法摄归一定字,所谓至简至易之道也”(《体真山人丹诀语录》,徐颂尧辑。)。

因此,修炼内丹的方法无他,只是一“定”之功,能“定”则金丹不求而可致也。“睡”与“定”极为相似。“睡”中无思无虑,“定”境混混沌沌,故称“睡”为“相似定”。于睡中依法修持,自然能生出“定”功,进而可以“阳生药产、采取炼丹”,其法甚易,其效甚速。

普通内丹修炼之士每称“睡”为“睡魔”,静功之中惟恐昏沉睡去,终宵打坐,强忍不睡,称之为“斩睡魔”。殊不知,睡眠是每个人的生理特性,若强行终夜不睡,违反生理规律,使神经调节系统发生错乱,反惹睡魔,流弊百出(静功深厚者,不在此列)。先天大道,无为自然。故丹家大德,以睡炼睡,转识成智,渐生定境,睡魔不斩而自斩之,以神足不思睡耳。起初做功,能迅速睡去,就是效验。得“定”最易,所以丹家又称“睡”是“大定真空”的前奏。

四、睡功卧式

睡功采用卧式,与平时睡眠基本相同,因篇幅所限,不作详述。又张三丰在《蛰龙法跋》中说:“《随》之《象词》曰:‘君子以向晦入宴息’。夫不曰‘向晦宴息’,而曰‘入宴息’者,其妙处正在‘入’字,‘入’即睡法也。以神入气穴,坐卧皆有睡功,又何必高枕石头眠哉?”

行住坐卧皆有“睡功”

因此说,行住(站)坐卧皆有“睡功”。“睡功”其实就是“坐功”。此“坐功”并非专是指盤膝静坐的功夫。“坐”字是二“人”字从“土”,是“二人”坐一“土”之象。“二人”就是“心息”、“神气”;“土”则是中央戊己土釜,西派谓之“身外虚空一著”。“坐”功就是“心息依虚”口诀。

所以真正坐功,在於神气是否真正在中央土釜中结合,而不在於姿势上的过分讲究。若是终日枯坐,心息不依,神驰气乱,不足以言“坐”功。即是张三丰所谓“以神入气穴,坐卧皆有睡功,又何必高枕石头眠哉?”

五、睡丹功诀

睡丹总诀:“心息相依,大定真空”。

道教学者陈撄宁先生(1880-1969)最钦仰陈抟(希夷)一派丹法,认为希夷派的要旨在“守中抱一,心息相依”八个字,确是真知灼见。

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说:“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八个字就是下手工夫,须一片做去,分层次而不断乃可”。

徐海印在《天乐集》中也说:“昔以因缘,得遇汪师(汪东亭),指示心息相依法门,方知玄宗确有真传”。

李涵虚在《道窍谈》中也讲:“调息之法自调心始,凝神之法自调息始。”

因此,修功总诀就是将调心和调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心调息,以息摄心,总名为“心息相依”。心息相依交抱,性命自然相融矣。

(一)第一口诀:“心息相依,神定虚空”。

放松身体,静卧在床上,将自己的心念和意识集中守住“身外虚空”之中--鼻孔外方圆径寸之地。此处是修炼上乘丹法的“玄关一窍”,又名“玄牝之门”,异名很多,不胜枚举,是古人千金不传之秘。

意内守“身外虚空”之虚境,目内照“身外虚空”中呼吸来往之气,耳内听“身外虚空”中呼吸之细声。意守、目照、耳听,三位一体,俱属於心;“身外虚空”中往来的呼吸,谓之息。心念与呼吸相依交抱,绵绵不绝,缠扭不断,故谓“心息相依”。鼻孔外虚空径寸之地,不著色身,虚灵一窍,心念冥合於此处,是为“神定虚空”。修炼之道,以“神定虚空”为目的,“心息相依”是手段。心神一离虚空,杂念袭来,即用“心息相依”的“降龙”手段将“元神真意”牵回,如“青龙剑”将杂念斩断,心神始终静守不离於“身外虚空”。

首先要做到斩断杂念

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云:“调息须以後天呼吸,寻真人呼吸之处。古云:‘後天呼吸起微风,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调後天呼吸,须任他自调,方能调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虚守静而已。照此进功,筑基可翘足而至,不必百日也。”

李涵虚在《道窍谈》中云:“凝神之际,务要与息相依,毋以神逐于息,毋以神运息。逐息则神散,运息则神摇。只要息息动汤,任其天然,随其自然,斯其神愈觉凝然。”

又说:“盖其存神於虚,则内息方有。所以,息恋神而住,神依息而留。神息两平,若存若亡,不知神之为息,息之为神也。”

体真山人汪东亭也讲:“丹书说来说去,不出一个心息相依。起初须知微息之出入,在外面虚空中悠扬宛转如游龙。片刻之後,即可放下(心念),顺其自然。若有杂念来,再心息相依,之後再把心放下,自然心静而得冲和之效。不知放下(心念),便往往做成以心逐息,则坏矣。”(《体真山人丹诀语录》)

(二)第二口诀:心息相忘,神气合一。

先天大道,神气合一。神无影,气无形,故神不可见,寄之於心;气不可得,求之於息。

神气寓居於心息之内,心息是神气的寓所。欲将神气合一,必先将心息相依。心息,在丹经中喻为“龙虎”。丹经谓“龙情缠绵,虎性狰狞”,不过喻心息的燥动不宁。所谓“降龙伏虎”,就是降伏心息,其功诀不外乎“心息相依”。又有“驱龙就虎”者,即是以心去与息相依。虎(息)无情,龙(心)有意,必用有意的心主动地去与息妙合,方为合法。

以心调息,以息制心,心息相互钳制相依於“身外虚空”之中。心因息调而渐静,息因心静而渐平。盖此仅能降伏思虑,平心静气,尚不能达到“神气合一”。惟有不去做有为的“心息相依”,放下有为的意识,不再去主动的调动,一任自呼自吸,阖辟自然,才能过渡到“心息相忘”。将心息忘掉,不知心息的存在,惟融合於一片虚空之中,身心与虚空合一。混沌空忘之内,自由无束之中,心息才得到真正的相依,神入气中,气包神外,神气才能相融合一。“心息相忘”,仍然属於“心息相依”,惟前是“有为法”,此属“无为法”耳。

只有“心息相忘”(後天心息),心息才能真正相依(先天心息),神气才得合一。所以,“心息相忘”是“心息相依”的深层阶段,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是能否进入“睡乡”,以及“大定真空”的关键,也是“阳生药产”、“烹药炼丹”的秘机。有修炼静功多年者,尚不能“阳生药产”,均以不能味此理耳。

心息相忘,神气合一

张紫阳在《青华秘文》中云:“吾本无他术,为能定心故。”又云:“能静则金丹可坐而致也。”

白玉蟾《玄关显秘论》云:“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只此忘之一字,如能味此理,就於忘之一字上做工夫,可入大道之渊微,夺自然之妙用,立丹基於顷刻,运造化於一身也。”

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说:“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三番两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气融合,不觉恍然阳生,而人如醉矣。”

汪东亭也讲:“心息相依之功夫纯熟,必转入心息相忘,方能入定。倘不能心息相忘,即不能入定,故此忘字最重要。入睡乃相依最初效验,但苟心息不能两忘,即不能入睡。睡尚不能,况定乎?”

(三)第三口诀:恍然而睡,大定前奏。

定境,混混沌沌;睡乡,无思无虑。睡与定极为相似,故称睡为“相似定”。所以,睡是定的前奏,睡功不离定诀。

“心息相依”纯熟,必须转入“心息相忘”,於空忘之中,不知不觉之内,恍惚间自然睡去。睡於“心息相忘”中产生,能睡熟就是“心息相忘”的最初效验。若能迅速睡去,则去“定”境不远矣。故此“心息相依”法门,是古今修炼之真功,是最简易、最高效的微妙法门,是踏破铁鞋无处觅,万两黄金无处买的修真秘诀。

凡初做心息相依,若能勿忘勿助,绵绵若存,片刻之久,心息两忘,即能自然睡去。一觉醒来,百骸调理,气血融和,精神舒畅,其妙难以形容。若工夫稍进,自然由睡而转为入定,睡是定的嚆矢,定从睡中产生。初学有睡无定,久修则有定无睡,终则定就是睡,睡就是定,睡定无异矣。故能睡著就是效验,能自然速睡尤妙。禅客坐禅,惟恐其睡;玄宗心息相依,惟恐其不睡。善炼睡者,睡而不睡,不睡而睡,功夫自然不断得到提高。若熬夜守更,反惹睡魔。

《参同契》中云:“寝寐常相抱,觉悟候存亡。”即示睡眠之中,惺惺不昧,渐趋“大定真空”,待承妙有真阳,先天一炁,自虚无中来。

六、睡功效验

睡功的核心就是“心息相依”法门,确是古今真仙修炼真功,是最圆融、简易、高效的微妙法门。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万两黄金无处买的修真秘诀,切勿等闲视之。如若不信,不妨一试,亲自做做,当可自得答案。今将睡功效验,略举如下:

(一)悠然速睡

普通人睡前思前想後,辗转难眠。修炼睡功,心息相依渐而相忘,恍然间不觉睡去。初做相依功夫时间稍长,待纯熟之後,数次呼吸之间即能心息相忘,自然睡去,则去"大定"不远矣。

(二)睡中无梦

普通睡眠,会经历浅睡阶段,大脑皮层活跃,梦境纷起,干扰睡眠,影响睡眠的品质,次日或有头昏脑胀、疲劳之感。睡功则以速睡为宗旨,超过浅睡阶段,直入深层睡眠,自然无梦境干扰,确保了睡眠的品质,一觉到天明。醒来百脉调理,精神舒畅。

(三)感阴摄阳

常人夜间睡熟,至静极之时只能感招天地之真阴,作为次日精神的张本。若以心息相依而获睡,以我心息之和感招天地之和,天人合发,则真阴、真阳能同时感招,其为利益,岂有量哉。

修炼睡功可同时感招真阴真阳

(四)防疾祛病

身中疾病,多因呼吸气结,神气不调,导致气血阻滞所致。心息相依,气息平和,先天真阳一到,全身酥软快乐,气血疏畅,疾病自去矣。天天做功,日日感招真阳,则全年无疾痛之苦。

七、睡功古诀举要

(一)陈希夷《蛰龙法》

龙归元海,阳潜于阴。人曰蛰龙,我却蛰心。

默藏其用,息之深深。白云高卧,世无知音。

(二)陈希夷赠金励君《睡诗》

常人无所重,惟睡乃为重。举世皆为息,魂离神不动。觉来无所知,贪求心愈浓。

堪笑尘中人,不知梦是梦。至人本无梦,其梦本游仙。真人本无睡,睡则浮云烟。

炉里近为药,壶中别有天。欲知睡梦里,人间第一玄。

(三)吕祖《咏蛰龙法》

高卧终南万虑空,睡仙长卧白云中。梦魂暗入阴阳窍,呼吸潜施造化功。

真诀谁知藏混沌,道人先要学痴聋。华山处士留眠法,今与倡明醒众公。

(四)张三丰《蛰龙吟》

睡神仙,睡神仙,石根高卧忘其年,三光沉沦性自圆。气气归玄窍,息息任天然。

莫散乱,须安恬,温养得汞性儿圆,等待他铅花儿现。无走失,有防闲;

真火候,运中间。行七返,不艰难;炼九还,何嗟叹。静观龙虎战场战,暗把阴阳颠倒颠。

人言我是蒙胧汉,我却眠兮眠未眠。学就了,真卧禅。养成了,真胎元。卧龙一起便升天。

此蛰法,是谁传?曲肱而枕自尼山,乐在其中无人谙。五龙飞跃出深潭,天将此法传图南。

图南一派俦能继?邋遢道人张丰仙。

人言我是蒙胧汉,我却眠兮眠未眠

(五)张三丰《渔父词》

蛰龙无声且有声,声声说与内心听。神默默,气冥冥,蛰龙虽睡睡还醒。

(六)张三丰《蛰龙法跋》

或言希夷先生别有睡诀传世,其所传皆伪书也。《随》之《象词》曰:“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夫不曰向晦宴息,而曰入宴息者,其妙处正在“入”字,入即睡法也。

以神入气穴,坐卧皆有睡功,又何必高枕石头眠哉?读三十二字,盖使人豁然大悟。

吕翁表而出之,其慈悲之心,即纠谬之心也。张全一跋,时寓终南山。

(七)白玉蟾诗

白云深处学陈抟,一枕清风天地宽。月色似催人早起,泉声不放客安眠。

甫能蝴蝶登天去,又被杜鹃惊梦残。开眼半窗红日烂,直疑道士夜炼丹。

(八)李道纯《满江红》

好睡家风,别有个,睡眠三昧。但睡里心诚,睡中澄意。睡法即能知旨趣,便於睡里调神气。

这睡功消息,睡安禅,少人为。身虽眠,性不昧;目虽垂,内不闭。向熟睡中间,稳帖帖地。

一枕清风凉彻骨,梦於物外闲游戏。觉来时,身在广寒宫,抱蟾睡。

注:

①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紧要的地方。綮音qìng.

②嚆矢:响箭,喻先声。

③尼山:指孔子。

④张全一:即张三丰,丰翁名号颇多,此其一也。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168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