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人群养生 >> 儿童

小儿夜啼就试试这五个方法

小爱 2023-04-27 07:29:17

小儿夜啼就试试这五个方法

小儿夜啼的情况一旦出现时,家长朋友们肯定都非常的担心,因为不知道是何原因会导致小儿夜啼的,对于小儿夜啼的情况,通过一些方法来进行改善是有帮助的,下面小编将为大家介绍改善小儿夜啼的五个方法,希望能对各位提供一些帮助。

方法一:

准备三克干姜,五克高良姜,二两粳米。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人粳米同煮为粥。如果是因脾脏虚寒所致的小儿夜啼服用本方效果非常显著。

方法二:

准备十五克花椒,三十克干姜,大葱一握。将3味同捣如泥,把锅烧热,3味同炒,边炒边浇酒。炒熟后用毛巾将药包裹待温度适宜时,熨敷患儿腹部,每晚1次。本方可以辅助治疗小儿夜啼的情况。

方法三:

准备两克莲子心,三克生甘草。开水冲泡,日数次。本方适用于心火炽盛所致小儿夜啼,疗效显著。

方法四:

准备三克黄连,一百毫升乳汁,十五克食糖。将黄连水煎取汁30毫升,兑人乳汁中调入食糖。本方适用于小儿心经有热,夜啼不安。

方法五:

准备三十克淡竹叶,五十克北粳米,冰糖适量。将淡竹叶加水煎汤,去渣后人粳米,冰糖,煮粥。早晚各1次,稍温顿服。本方适用于心火炽盛之夜啼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通过上文介绍的这五个方法来改善小儿夜啼的情况是有很大帮助的,如果自己家的小孩出现了业绩或者情况,那么不妨试一试这些方法,参照上文介绍的进行制作给小儿服用,当然,如果小儿夜啼的情况比较特殊,那么还是需要接受诊治才行的。

八个月的男孩晚上睡觉总是睡不好,醒很多次,或者莫名其妙的哭,是不是夜惊,夜啼,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

婴儿哭闹探缘由
哭虽然是婴儿的本能,但也常是婴儿某种需要或者不舒服的表示。婴儿一哭,当母亲难以安抚时会急得手忙脚乱,有的年轻妈妈甚至自己也对着孩子哭。
其实婴儿的哭闹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生理性”哭闹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饥饿、口喝 是婴儿哭闹中最常见的原因,多见于3个月以内,这是由于母乳不足、奶粉冲调过稀,上一顿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吃饱。环境温度过高、出汗多,婴儿因口渴而哭闹不止。
冷、热、湿、痒、痛 环境温度过冷或过热会引起婴儿的不适,但过热比过冷更容易引起哭闹不安。尿布湿了(大、小便)未及时更换,以哭闹的形式向父母表示。婴儿因湿疹、多汗,皮肤不清洁等引起的瘙痒或因蛲虫爬至肛门周围引起奇痒而哭闹等。
便尿感 经过训练的婴儿,会以哭闹的形式求援母亲及时帮助他解大小便。
生活不规律 6个月以内的婴儿常常“日夜颠倒”,白天睡、晚上哭,俗称这些婴儿为“夜啼郎”。
“病理性”哭闹是由疾病引起,常见于以下情况:
口腔溃疡 往往在吃奶或进食时哭闹。
腹痛 如肠套叠(表现为阵发性剧烈的哭闹,同时面色苍白、呕吐、排出果酱样大便)、急性阑尾炎(持续性哭闹、发热,一旦阑尾穿孔后哭闹加剧)、嵌顿性腹股沟疝(腹痛剧烈,患儿常用手抚摸嵌顿处,出现呕吐)、肠痉挛(一阵阵哭闹,安静一段时间后又因肠痉挛而再哭闹)等。
真塞 吃奶时因鼻塞影响呼吸而哭闹。
头痛 多种原因引起的头痛都会使婴儿哭闹,如发热,脑膜炎时呈一阵阵尖声哭叫。
外耳道炎、疖肿 喂奶时当患侧的耳朵贴近母亲身体时或牵拉患侧耳朵时哭闹得更厉害。
一般来说“生理性”哭闹的婴儿一般情况良好,饮食正常,哭声宏亮,哭闹间隙期面色、精神正常,当消除因素后哭闹停止。“病理性”哭闹的婴儿哭声不同寻常,有时尖叫,声音嘶哑,常突发性剧哭;伴有发热时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有时伴有呕吐、腹泻,大便有血,需去医院进一步查明原因。
(方一)小儿夜啼验方
验方组成:天竺黄 川芎 双钩藤 朱砂各6—9克。
功能主治:小儿夜啼。
用法用量:以布包好,挂小儿胸前心尖部。啼哭停止即除去药。
*附注:小儿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故称夜啼。本病多见于“脾寒”、“心热”、“惊恐”三证。
(方二)小儿夜啼验方
用上等朱砂各6—9克极细末搽小儿手心,啼哭停止即除去药。
(方三)小儿夜啼怎么办?
哭是婴幼儿在不会言语之前表达要求和感觉的方式,当感受到饥饿、寒冷、闷热、疼痛等感觉时,婴幼儿都会以哭的形式求救于父母,哭能运动全身的肌肉,促进肺脏和呼吸肌的发育,增大肺活量,适当的哭是有利于婴幼儿的健康的。
按小儿一般的生活规律,白天哭的次数比晚上要多,但有的小儿夜间啼哭,而白天睡觉,民间称这种小儿为“夜啼朗”,“夜啼郎”为什么夜间啼哭呢?主要原因是出生后的小儿对周围的环境尚不适应 ,将昼夜颠倒了, 做父母的平时不注意培养小儿的正常生活习惯,见小儿白天睡觉,就不按时喂奶,喂奶的次数减少则尿也少,小儿哭得就少,一到晚上,没有喂饱的小儿啼哭以后,母亲为求安静,随便喂点,拍拍摇摇让小儿入睡,但因喂得少或喂得过多,或是尿布湿了小儿感到不舒服,就要啼哭,这样反复多次形成了夜间啼哭的不良习惯。
做父母的面对这种情形,不能烦恼和忧虑,应改变原来的喂养方法,要定时喂奶,减少夜间喂奶的次数,以纠正夜啼的不良习惯,除此以外,有些因素也能造成小儿夜哭,如被褥太薄感到寒冷或太厚感到过热、拉屎撒尿、蚊虫叮咬,白天过于兴奋或受到惊吓,凤及疾病等,做父母的应注意观察,寻找小儿夜哭的原因,若由疾病所致,应去医院检查治疗,若出于生活安排不妥的原因,就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小儿的生活规律。
(方四)小儿夜啼验方?
组成 广木香6克 小茴香6克 紫苏叶6克�
制用法 用水浸泡诸药10分钟,再煎5分钟,每剂煎2次。每日1剂,将2次煎出药液混合,早晚各服1次。
主治 小儿夜啼及小儿睾丸肿胀(鞘膜积液)。证属寒湿而见腹部欠温,不吮乳食,夜啼多在下半夜者。
(方五)小儿夜啼验方?
组成 生龙齿15克 蝉衣3克 钩藤6克 茯苓10克 莲子肉10克 珍珠母15克�
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 健脾安神,镇心定惊。
主治 小儿夜间啼哭,惊惕不安,胆小善惊。

应对宝宝晚上哭闹的饮食调理方法

 应对宝宝晚上哭闹的饮食调理方法

妈妈们总会问这样的问题:宝宝晚上老是哭闹,吃什么可以调理呢?以下这些食疗方有助于宝宝晚上睡眠。

方1生姜红糖汤

组成:生姜10克,红糖15克。

用法:生姜切片,加适量红糖,水煎服。

功效:温中散寒。

主治:小儿脾胃虚寒夜啼,大便溏泄,腹中冷痛者。

来源:民间验方。

 方2葱姜汤

组成:葱白5段,生姜5片。

用法:共煮水喝。

功效:温中除寒。

主治:小儿脾胃虚寒夜啼,纳差便溏,腹痛喜温喜按者。

方3猪骨干姜汤

组成:猪骨头150克,干姜5克。

用法:同煮汤饮。

功效:温中补虚。

主治:小儿夜啼,四肢欠温,腹痛喜伏卧者。

方4蛋粉粥

组成:鸡蛋壳。

用法:鸡蛋壳洗净炒黄,研细末,每次1.5克,和在粥里食,1日2次。

功效:健脾益气。

主治:治小儿夜啼,不思饮食,便溏,面色不华者。

方5赤小豆甜饮

组成:赤小豆、白糖适量。

用法:赤小豆加水煮烂后酌加糖,代茶饮。

功效:清心热安神。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ertong/98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