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人群养生 >> 儿童

婴儿猝死症候群

小爱 2023-04-28 19:23:43

婴儿猝死症候群

界定

婴儿猝死症候群(suddeninfantdeathsyndrome,SIDS),指1岁以下的婴儿突然死亡,在死亡之前身体健康,80%发生在睡眠期,尸体解剖亦不能明确了解死亡原因的一种症候群。

发生几率

因为发病调查方法不同,诊断标准不同,尸体解剖不普及,致婴儿猝死几率难以准确计算。但据文献报告,婴儿猝死的发生率为0.2%,日本的调查为0.85%;西方国家为0.5%。婴儿猝死症是婴儿死亡第三大原因。

婴儿猝死症的发生几率随着婴儿长大而减少。高峰期是在2~4个月大的婴儿,超过90%的病例发生在6个月大以前的婴儿,而少于1%是发生在出生后5个星期,男女比例为3:2。

发生原因

目前对婴儿猝死的真正原因尚不清楚,但易发于产前的照顾不良、出生体重过低、喂食感染、产妇抽烟、青少年怀孕、产前药物滥用等。

(1)睡眠身体位置(卧姿)。俯卧易发生婴儿猝死症,是其他睡姿的3.5~8.8倍。1992年,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健康婴儿睡眠姿势应为侧卧或仰卧。当俯卧睡眠由70%降至20%时,婴儿猝死的发生率下降40%。

(2)环境烟雾。产前母亲吸烟或婴儿出生后暴露于吸烟环境中,婴儿猝死的发生率要比一般高。

(3)婴儿睡眠呼吸暂停症候群。婴儿猝死症原因之一,其中有2%~6%的婴儿会因睡眠呼吸暂停症候群而死亡。

(4)母亲吸毒。母亲怀孕前或怀孕期吸毒,婴儿猝死率是不吸毒母亲的10倍。

(5)出生时低体重。非足月出生的体重低于1500克的婴儿,猝死的发生率是11%。体弱多病、早产、难产,婴儿猝死率也高。

(6)多胞胎。体重低于2500克的双胞胎或三胞胎的婴儿发生猝死的危险率比单胞胎的婴儿高两倍。经过体重改善后仍高于单胞胎。多胞胎中的一个(不一定是最小的一个)死于婴儿猝死症后,其他活存的婴儿有更高的发生猝死的风险。

(7)遗传。同胞手足,婴儿猝死症患者的兄弟姐妹患猝死症几率比正常人高2~4倍。若同胞中有两个或更多人患猝死症,可以明显知道,以后出生的婴儿,有更高的发生率。

(8)社会经济条件。婴儿猝死症在经济落后国家(地区)比发达国家(地区)的发生率高。调查研究证实,美国的黑人比白人高4~6倍。

(9)文化教育情况。婴儿猝死症的发生,与父母或医护人员的文化教育程度有关。凡科学文化知识少、医疗保健知识差者就易发生,反之,发生率低。

(10)风俗习惯。不同地区对护理婴儿的方式不同,母婴同床、蒙被睡觉、包裹过紧易发生婴儿猝死。

(11)其他。婴儿双亲为少年,春冬季节出生,怀孕间隔短等,婴儿猝死发生率高。

临床特征

(1)年龄:很少发生于出生后第1周,但在10~12周突然发病率增加,6个月之前占90%,仅1%发生于1岁后。

(2)前兆:约60%有呼吸道感染,但症状不明显。

(3)常伴有睡眠呼吸暂停或低通气现象。

(4)存有明显威胁生命事件。

处理建议

(1)预防:孕妇、婴儿父母、监护人应有照护婴儿睡眠的知识,熟知正确的睡姿。了解事故发生和抢救知识。

(2)治疗:一旦发现,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就地抢救。

婴儿睡姿知多少?睡眠安全懒人包一次告诉你!

作者\爱宝贝亲子网

婴仔婴婴困,一瞑大一吋。新生儿一天所需的睡眠时间为14〜17小时,幼童需要的睡眠时间也需要10〜13小时,对小朋友来说睡眠是最重要的事,但是爸爸妈妈你们知道要怎么睡才安全吗?正睡?趴睡?还是侧睡呢?

睡眠安全懒人包把你想知道的通通告诉你。

让孩子同房不同床,避免窒息与压伤

宝宝应睡在自己的床上,而不是与父母同床同睡。为避免双方互相干扰睡眠,对宝宝而言也相对安全,可防止宝宝被爸妈压到而受伤或窒息。

推荐阅读:别让宝宝趴睡,小心猝死!台湾儿科医学会:1岁以下婴儿应该仰睡

婴儿床结构要稳,栅栏间隙应小于6公分

1.睡床结构要稳固,需确认睡床结构及外观没有掉漆、剥落、生锈等状况,确保婴幼儿的安全。

2.婴儿床栅栏间隙应小于6公分,因为孩子的肩膀宽度约为6.6公分,可以避免孩子卡住造成窒息。

3.床垫与床头及床尾板应吻合,同样为了避免产生缝隙,防止孩子滚落边缝造成窒息。

婴儿床边悬挂玩具要固定,不摆放长毛毯与大型玩偶

1.婴儿床边的悬挂玩具要加强固定,避免孩子强力拉扯时掉落,造成头部受伤。

2.勿用长毛毯子:避免长毛毯子掩盖宝宝的口鼻,造成窒息。建议选择透气性高且稍有重量的被子。

3.勿摆放大型玩偶,大型玩偶也可能在睡眠时倒下盖住孩子口鼻造成窒息。

睡眠时保持正面睡姿,不趴睡

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趴睡是婴儿猝死症候群的的危险因素之一。美国从1992年开始建议不要趴睡之后,接下来几年婴儿猝死大幅减少,因此请不要为了让头型漂亮而让孩子趴睡。

推荐阅读:宝宝一眠大一吋,「五招安心睡」检视睡眠安全

2岁以下婴幼儿睡觉时,不使用枕头

如果在睡觉时使用枕头反而可能让婴儿在脸朝下时翻不回来,大大增加窒息猝死的机率喔!先前靖娟林月琴执行长在受访时也有提到,如果使用枕头的话可能会让小婴儿翻身时无法让头部左右转动,让小婴儿卡在枕头或是床垫而产生窒息危险。

打造孩子安全又舒适的睡眠环境,爸爸妈妈千万不可错过睡眠安全懒人包。

【爱宝贝亲子网】授权转载 原文出处【婴仔婴婴困,睡眠安全懒人包!】

枕头恐窒息?宝宝怎么睡最安全

你知道吗?大家所熟悉的「趴睡」睡姿,竟是导致婴儿猝死症候群(SIDS,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的危险要素之一!根据统计,新生儿每天长达16~20个小时处于睡眠状态,在漫长的睡眠时间中,宝宝究竟该怎么睡才安全?为提供孩子安全无虞的保护,爸爸妈妈还能做些什么呢?

枕头恐窒息?趴睡藏危机?

在美国儿科医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公布的「婴儿睡眠安全指南」中,明确的提醒照顾者应该让宝宝采取仰睡的睡姿,才能有效预防婴儿猝死症候群的发生。

趴睡藏危机?仰睡最安全!

开始分析宝宝的睡眠问题之前,首先,我们应该先来了解「婴儿猝死症候群」的定义──根据美国儿科医学会的说明,婴儿猝死症候群是指:「1岁以下婴儿突然死亡,且经过完整的病理解剖、解析死亡过程并检视临床病史等详细调查后,仍未能找到死因者。」

行政院卫生署双和医院小儿科主治医师吴君山解释,自1980年代荷兰的流行病学调查指出,大家习以为常的「趴睡」睡姿,其实是导致婴儿猝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之后,纽澳等国也陆续研究发现,趴睡竟可能使宝宝在睡梦中身陷危险,于是开始从1991年宣导避免趴睡,让当地的婴儿猝死症发生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而美国也于1992年跟进脚步,并于1994年发起仰睡运动(Back to Sleep,让宝宝回复仰睡睡姿),同样也获得婴儿猝死率大幅减少的显著成效。

侧睡也同样潜藏危机

既然趴睡有潜藏的坏处,或许有的爸爸妈妈心里会想:「若折衷让宝宝采用侧睡的睡姿,不就可以给宝宝安全感又兼顾安全吗?」

但吴君山医师提醒,让宝宝侧睡其实是很不稳定的状态,毕竟宝宝如果在睡梦中挪动身躯、挥舞手脚,很容易立即从侧睡翻转成趴睡(当然,从侧睡翻成仰睡也不无可能),对宝宝来说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因此,1岁以下婴幼儿应避免趴睡和侧睡的睡眠姿势。

2~4个月大,猝死症发生高峰

目前对「趴睡增加婴儿猝死率」的原因并未十分明朗,最被接受的解释是睡梦中惊醒神经反应不敏锐,且趴睡较易导致窒息,因而增加了婴儿猝死的发生率。

根据统计,婴儿猝死症的发生高峰期在2~4个月的宝宝身上──年纪越小的宝宝,熟睡时越不易对外界 *** 做出敏捷反应,且婴儿平均到4个月大以后,颈部才会较为硬挺、能稳定将头抬起呈90度,在此之前若在睡梦中被周遭的枕头、棉被、衣物等不慎掩住口鼻,即可能使宝宝面临猝死的危险。

因此,美国与台湾儿科医学会皆建议一岁以下婴儿应以仰睡为主,趴睡及侧睡皆不安全。

全文内容请参考:【妈咪宝贝】Mababy

母亲跟孩子一起睡会降低孩子患“婴儿猝死综合症”的风险吗?原因是何?

宝宝猝死综合征多产生在宝宝2-4个月时,是一种不明原因的猝死,常常出现在晚间。“宝宝猝死综合征”在欧美国家多发,在中国发病率很低。产生这种状况的宝宝,一般是在临睡前没有出现异常,可是当爸爸妈妈看她们时,已经再也不醒来时了。

为什么宝宝会产生“宝宝猝死综合征”,并没清晰的结果,可是也是有研究发现,“宝宝猝死综合征”与新生儿的吸气终断和呼吸不畅相关,例如侧卧晚上睡觉,塞住了口鼻,宝宝自身并没有醒来时转换姿态,或是是一直吸进自身呼出来的汽体,造成氧气不足。和宝宝猝死综合症关联比较确定的危险源之一是侧卧睡眠质量。

因此,除非是医生提议宝宝选用那样的睡觉姿势,不然,就需要最大限度地让宝宝用后背平躺着平躺而睡。此外,妈妈吸烟的宝宝、与亲人(包含爸爸妈妈)一起睡在成年人床边的宝宝发生宝宝猝死综合症的隐患也较高。绵软松驰的床具、枕芯、防滑卫生巾及其充气产品都非常容易提升新生儿猝死的风险性,因此这种物品不应该发生在宝宝睡眠自然环境内。独自一人睡在自身的婴儿车或摇蓝里的宝宝(尤其是婴儿车放到家长的卧室里)、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及其临睡前含住安慰奶嘴的宝宝,

发生宝宝猝死综合症的风险性较低。众所周知,带宝宝的母亲都睡不太好,由于婴儿吃奶,或是怕小孩被压着,怕小孩褥子未盖好,母亲晚间会多次醒来时照护宝宝,那样的话,假如宝宝发生一些情况,例如床品套件捂住口鼻,或是宝宝发生别的状况,母亲能及时处理,并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因此会降低“宝宝猝死综合征”的产生。有的学者觉得,宝宝和爸爸妈妈一起睡,可以可免于“宝宝猝死综合征”的风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ertong/165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