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术之声 >> 百家论道

道医神治体系的基本内容

网络 2023-09-20 17:17:04

人类理想期望的追求目标,即可称之为终极者(关怀)。

对非终极者的事物,人们所表现出的非理性盲目追求,即称之为迷信。

道医的神治,即是以“道”生成及发展运行规律之要素,给予人类社会及个体 病态症结的一种解决方法。在施治过程中的一切手段和方式,其根本,都是为调动出 病患者本身的自我潜能和免疫抗体,达到自我恢复、自我康复作用。

道医将“身国共治”、“去心病”和“治未病”等养生理论作为奠定医学理论的 基础和医学的崇高目标,倡导重道德,守规律,爱环境,防患于未然,从而构造了拯 救失落心灵、彰显道德本真的道医神治体系。据此,道医神治体系,大体可分为以下 几部分内容。

 (一)无为之治

黄帝老子,都是道家的祖师。所谓“黄老学派”,就是宣扬黄老思想的学派的 总称。将老子同黄帝联系起来,始自“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国 都临淄(今山东淄博)稷门地区的一个学术团体。他们尊黄帝和老子为该派的创始 人,把黄帝和老子相提并论,发展了道家的基本学说,同时又融合了儒家、墨家和法 家的思想内容。主要著述有《伊尹·九主》、《黄帝四经》等。在这些著作中,老子 《道德经》的对“道”的论述,进一步落实到人的活动与大自然天地四时的联系,以 及“君无为而臣有为”的政治主张。到了西汉初年,因为长期战乱,全国经济受到 了极大的破坏,为了恢复经济,让百姓修养生息,张良、曹参等一批政治家都极力主 张以黄老思想治理国家。陆贾在他的著作《新语》中认为,“道”的最大特点是黄老 所主张的无为。他总结历史教训说:上古时代的虞舜和周代初年的周公治理国家表面 上看似乎是无所作为,但实际上能使“天下治”;秦代的秦始皇以暴政和强兵威震天 下,到头来却失去了天下。据《史记》记载,曹参在齐国做宰相,把熟知黄老之学 的盖公尊为上宾,以黄老思想来治理齐国,使齐国安宁富强,被称为“贤相”。文 帝、景帝(公元前179 ~前141年)时代,都以黄帝、老子所倡导的清静无为精神治 理国家,生产力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因此,汉景帝时,窦太后对黄老思想特别推 崇,景帝、太子和皇亲国戚都经常阅读黄老思想的著作,可见黄老思想在当时社会上 之盛行。黄老思想成为神仙信仰的理论根据,则是从景帝的儿子武帝继位以后开始 的。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崇尚儒学,同时笃信神仙之说。宣扬神仙 之说的神仙家们为了同儒学相抗衡,需要建立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于是很自然的找 到了黄老思想,一方面当时黄老思想十分盛行,为人们所推崇,而其中又有许多同神 仙之说有相似的词句,如《道德经》中所说的“长生久视”等可以变通使用;另一 方面,也只有黄帝和老子生活的年代和历史地位,才能与儒学所推崇的亮舜、孔子相 媲美。由此,黄老思想逐渐被利用来作为神仙之说的主要理论根据,两者不断被神仙 家们糅合成一体,并进一步发展和系统化,道家哲学思想日渐丰满,且呈现出向宗教 思想体系演变的趋势,身为古代先哲的老子也因此被神仙家们供奉为神仙,成为道的 化身,一位创造宇宙并与宇宙共存的、至高无上的天神。东汉(公元25~220年) 时,老子已经同传入中国不久的fo祖释迦牟尼一起为人们所供养。但是,在公元二世 纪之前,人们对于神仙只是停留在思想信仰上,虽然有崇拜的对象,却还没有形成特 定的宗教组织;虽然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宗教思想体系,却只是作为全民族信仰的一 种内容与中国其它古老文化混在一起,同本民族其它思想文化的界限并没有划分得十 分明显。因此,还不能产生足够的影响力。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以 后,老子和庄周的学说广为社会所认同并成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形成道家这一哲学派 别。道家学派从它开始产生的那一天起,就把“道”的智慧应用于社会,成为中国 思想文化史的一条引人注目的主线。

(二)身国同构

葛洪说:“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明确 指出了医道两家具有亲缘性。又说:“形神相卫,莫能伤也”(同上)。可见,养生的 关键在于养神,神全则形全。“夫道者,内以治身,外以为国,能令七政遵度,二气 告和,四时不失寒燠之节,风雨不为暴物之灾,玉烛表升平之征,澄醴彰德洽之符, ……疫疠不流,祸乱不作,堑垒不设,干戈不用,不议而当,不约而信,不结而固, 不谋而成,不赏而劝,不罚而肃,不求而得,不禁而止,处上而人不以为重,.居前而 人不以为患,号未发而风移,令未施而俗易,此盖道之治世也”(《抱朴子内篇·明 本》)。明确提出了 “身国同治”的观点。

孙思邈说:“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在道医看来, 治身与治国的模式完全是一样的,都出自于道。医国是上医所为,是道医崇高的理 想。

宋代张君房在《云笈七签》中说:“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 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民也。能知治身, 则知治国矣。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养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则身 死。”而在葛洪看来,国君好比人的精神,而臣民好比血肉,治国如能象养生那样心 身俱妙,则君民同乐,天下太平。如身无病,则国无祸。这“身国互喻”的法式, 成为道医的重要思维方式。

(三)符箓方术

禁法是以咒语产生的能量、次声波来限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抑制病灶,使病灶逐 渐缩小,直至消失。如同现代医学的抗菌素,不是直接杀死细菌,而是抑制病菌生 长,久而久之病菌就会死亡。

咒法就是诅咒,是祝由术中最神秘的部分,用咒语诅咒病魔,将病魔赶出人体。 咒语不是一般人会念就有效果,而是有功力的人所发出的一种特定声音,是一种次声 波,常人的耳朵根本听不见,它能够对人体器官发生共振,产生能量。

伏羲氏……画八卦……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帝王世纪》为西 晋时皇甫谧所著)。伏羲对日月星辰,季节气候,草木兴衰等等,有一番深人的观 察。不过,这些观察并未为他理出所以然来。一天,黄河中忽然现出了 “龙马”,也 就是这一刻,他突然发现自己正处于一种强烈的精神震撼之中,深切地感到了自身与 所膜拜的自然之间,出现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和谐一致。他发现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 己一直观察万物自然的“意象”心得暗合,就这样,伏羲通过龙马身上的图案,与 自己的观察,画出了 “八卦”,而龙马身上的图案就叫做“河图”。《山海经》中说 “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伏羲八卦源于阴阳概念一分为二,文王八卦 源于天文历法,但它的“根”是《河图》。河图和洛书,乃由天象观察中产生的,在 古代时期就成为帝王的宝贵之物。河图和洛书构造简明,它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基石之

一。清代经学家廖平曾将《诗经》、《易经》、《内经》三者反复印证,证实了《内经》的理论本于《易经》,而《易经》之数理又取决于河洛。

(四)饮食疗法

合理的膳食结构是保健的关键。《素问·脏器法时论》中“五谷为养,五果为 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气”的观点,堪称中华民族饮食 和营养的纲要。《养生录》中谈到养生“六宜”,食宜早些、食宜暖些、食宜少些、 食宜淡些、食宜缓些、食宜软些。中国保健食品的特点和优势是传统的中医药学、养 生学与现代食品科学、营养学密切结合,既有几千年的丰富经验、系统理论,又有现 代科学技术成果及研制方法的优势互补,使保健食品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安全有 效,颇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

药物养生保健也是饮食养生的一部分。《本草纲目》中记载有养生作用的药物共约160种。后世医家分别制成膏、丹、丸、散等剂型,遵循中医理论进行君、臣、 ^佐、使的配伍,适宜于长期进行养生保健。传统保健药物如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  肾气丸、逍遥丸、归脾丸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保健佳品,受到国内外人士的欢迎。我们可以凭借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开发出能够改善亚健康状态、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疲劳 及抗衰老的保健药品;可以根据现有的复方研究成果,如补肾填精方、益肾健脾方、 脑力智宝方、葆春方等,以及古方如十全大补方、八珍汤、小建中汤、地黄饮子等进行再开发;也可以借鉴一些保健单味药的研究成果如银杏、白芍、月见草等,进一步 开发研究。开发保健药品还可以在改变保健品剂型上下工夫,将保健药品制成简便易 携带、方便易保存的中药制剂如胶囊、丸剂、膏剂、颗粒剂等,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 者的需求。

(五)房室养生

房中术又名“房术”、“房中”、“房内”、“黄赤之术”、“男女合气之术”,是中国古代医家和道家关于如何在男女性生活中获得乐趣、保健、胎教、优生、延年益寿 的学问。基于道家的阴阳思想,把性作为一种修身养生的方法。房中术的这一性质, 在历史上更多的被人用作淫秽之术,因此也经常遭到政府的封禁,其本身的内容反而 被大多数人不了解。

房中术又名玄素之道,古仙人素女、采女、彭祖、容成公皆明此道。东汉正一祖 天师张道陵亦曾说是法。

房中派是道教早期xiuchi炼养方术流派之一。肇始于战国,以秦国为显著,宗称容 成、彭祖。考古发现,马王堆帛书有《养生方》两卷,言房中事。是古代方士、道 士房中节欲,养生保气之道。《汉书?艺文志》著录黄帝、容成等八家,谓“乐而有 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陨性命”。《后汉书·方术列传》有冷寿光、 甘始等。张陵、张衡、张鲁行教吸收该术,称男女合气之术,或黄赤之道。道教认为 男女交合,是阴阳和合之常,阴阳不交,则坐致壅于之病,无益人寿;但恣情纵欲, 必损人寿命,乃至速死。故房事需要讲求交合方法,注意房中节欲,实行房中禁忌 等。东晋葛洪亦重视房中,认为不行房中,“虽服百药,犹不得长生也”。北魏寇谦之改革天师道,力斥此术;隋唐以降,改谓“阴丹”;后世南宗业已吸收此术;此后 转衰。

道教黄赤之道:即房中术,来源于古代巫觋。《汉书·艺文志》中房中家著录百 八十卷。晋葛洪在《抱朴子》亦论述和倡导此术。《隋书·经籍志》载房中十三部三 十八卷。南宋郑樵《通志?文艺略》载房中九部十八卷,宋以后,论及房中的书便 频于绝迹了。房中家依托黄帝、玄女、龚子、容成公、三张施行此术,所谓“黄老 赤篆,以修长生”。陶弘景《真诰》称为黄赤之道D房中术本是讲房中禁忌及却病之 术,《汉书?艺文志》中说:“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费顾,以生宗而损性 命”。道教重养生之道,也主张广嗣,所以道教倡导此术。认为可以受精气,求得

“还精补脑”,至于后来误解为猥亵之术,乃妖妄欺诳。北魏寇谦之曾反对“男女合 气之术”,他说:“大道清虚,岂有斯事!”晋葛洪也说:“单行房中不能致神仙,也 不能去祸致福”。后世道教信徒中,也没有房中术的流派,道教全真派系出家道士, 主张禁欲,更是反对此术。房中术的精华思想彻底被淹没。

(六)内外丹修炼

春秋战国时期,仙道活动兴起,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对长生的渴求,促使了人类 文化的先驱者开始对生命延续的探索。重生恶死,是方士对生命的思考。他们相信, 世间会有仙方、仙药及各种秘术,能让人成为长生不死的神仙。他们对长生不死的执 着追求,引领人们将成仙长生变为现实的渴望。方仙信仰是道教的重要源头之一。方 士们的理论和实践,对道教最终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神仙信仰的价值为道教形 成长生不老、肉身成仙的生命观奠定了基础。神的来源和选神方法,给道教以启发。 方士们创造的神仙也为道教吸收,成了道教的神。道教在此基础上,终于创造出一个 庞大的、完备的神仙谱系。战国时出现了许多记载神仙传说的著作,书中载有不少关 于仙人,仙境,仙药等传说的文字。如《庄子?逍遥游》中有这样的描写:“藐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凤 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山海经》、《列子?汤问篇,黄帝篇,周穆王篇》,屈原的 《离骚》、《天问》、《九歌》等都将仙境描画得美妙,而神秘的仙人亦被描绘成外生 死,至虚极,不为物累,超脱自在,能腾云飞行的神奇人物。

伴随着神仙之说而出现了寻求仙境,仙人,传布成仙之方的方士便出现了。三神山成了道教创立仙境的起点。道教以此创造了从天上、人间、海上到地下的仙境系 统,诸如三十六天,十州三岛,十大洞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等神仙居住的洞天 福地圣境。寻仙药衍化成道教的炼制外丹、修炼内丹、形成了影响较大的丹鼎派。

那时最著名的方士有宋毋忌,正伯侨,徐福,卢生、李少君等人。道教吸取了神仙家修炼的各种方术,经过一代代高道的努力,形成了一整套得道成仙的修炼体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592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