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基督宗教与道教内丹的内炼思想傅凤英
提要:本文认为,基督宗教凸显的是信仰和对教会的奉献;道教内丹则更多的关注人的生命内在体验层面。基督宗教灵修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基础的宗教性修炼,以上帝为中心,灵修的目的旨在建立人与天主的关系,是以“爱”为纽带以团体的方式修行,其修行方式外在、被动,忽略了人的主动性地位。这跟道教内丹以人为中心的性命双修以及“我命在我不在天”的主动修炼有很大差异。对命功的忽视使得基督宗教的灵修在理论上难以提升,在实践上可操作性不高。但事实上,在基督宗教那里,在人与上帝的共融中,很多类似道教内丹修炼的命功体验,可能自觉或不自觉的已经发生了。
傅凤英,博士,200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目前就职于北京联合大学民族与宗教研究所。
主题词:基督宗教灵修道教内丹性命双修
一、 引言
基督宗教在其漫长的历史中,以信仰作为前提,始终以比较规范的团体形式以及比较严密的组织保留着它的宗教特色,突显了基督宗教关注社会现实、注重团体生活、注重社会服务的层面。形成以集体服务社会、以将自己奉献给教会的形式奉献给整个社会,并以传教的形式不断扩大自己的组织,这是基督宗教的一个显著特征。相比较,土生土长于中华大地上的道教,在吸收和融合中华传统思想特别是道家思想的基础上,以老子的“道”为终极信仰的目标,形成了重在以长生久视为目的,以注重养生、内炼为主要特征的宗教形式。道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重生、贵生,强调生道合一,认为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得道、与道合一。在历史上,尽管道教也是以宗教团体和宗教组织的形式维系着它的存在,以斋醮、科仪、戒律等形式持符念咒,为社会、百姓祈神纳福,服务于当时的社会,但这只是道教作为宗教组织的副产品,从来都没有成为道教内丹的核心内容。道教内丹关注的核心问题直接就是身心合一的生命内在体验,内在的修持主要是个人的事另外道教内丹内在修持具有较高的隐秘性和危险性,因此丹道经验和秘诀的相传主要限于师徒之间,对于传授对象是有严格要求的。这就决定了道教内丹不可能向基督宗教那样通过大范围的传教来扩大自己的队伍。“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隐逸往往成为道教的一大特征,道教的所谓高人,主要不是靠宣教、靠信徒的数量扩大其知名度的。而一般的宗教,往往唯恐人不信,所以常常四处传播,信徒越多越好,传播范围也很广。而作为道教特殊形态的内丹学,虽在道教中孕育发展,却主要是一种关乎自身体验的人体科学。
人类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始终是宗教产生的第一因。其实不仅是宗教,一切人类的思想和哲学都源于此,任何一个思想家其理论归趋最终都饶不开这一问题。也就是说,他们最终都关注的是人之生命意义的安顿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好生恶死是人类的天性,对死亡的恐惧正是促使对人类最初的生命本质探索的动力。因此,对生死本质的探索是所有宗教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而对生死问题的探讨也就成为所有宗教理论的核心基础,佛道两家都是如此。佛道两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正是如何超越生死,得到永恒。比如佛教特别是禅宗和密宗一直试图解决这个问题;道教特别是道教内丹,则直接面对的就是生死问题,可以说,道教内丹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始终围绕着这一问题。因为道教内丹坚持性命双修,对性命、身心有着同等程度的重视,在关涉生死的修炼问题上,视野更开放、更全面。而作为西方文明和西方文化基础的基督宗教,在以外在的上帝作为信仰,产生一种悲天悯人的信仰情怀,一种敬畏和“原罪”的自我反省意识,从而发现人类心灵深处的良知,为社会造成一种慈善、祥和与宽容的价值观念的同时,是怎样面对生死这个无法逃避的问题的呢?也就是说,基督宗教将上帝置于人之上,对其无限信仰的同时,是怎么解决人自身的问题的呢?这就涉及到基督宗教中以隐性形式存在的生命内在体验问题,即灵修问题。
二、 灵修与性命双修的内涵和实质
基督宗教中以隐性形式存在的修炼问题,也就是“灵修”问题,在现实中并没有得到凸显。一般的基督徒都不大愿意谈及“灵修”问题,他们似乎更愿意将他们的生活跟“圣洁”、“神性”联系在一起,更愿意强调个人对上帝的顺从。但事实上,灵修生活在基督宗教的信仰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说老一代基督宗教神学家还以神学教义为主的话,新一代的神学家中己经涌现出许多把基督宗教的灵修生活视为基督宗教生活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部分。关于生命的内在体验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属于科学、哲学、宗教三者相互交叉的领域西方称之为“心灵之学”或“心智之学”。其实古代的许多宗教家都己经涉足过这一领域有关他们的心灵体验和修炼实践,确实需要从哲学、现代科学以及心理学等多角度重新审视。道教内丹中有关生命体验的问题,也早己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关注,比如现代分析心理学家荣格(C.G.Jung)对中国内丹学及心灵异常现象的研究成果,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①人体是统一的,人体生命和心灵的规律也是统一的,道教内丹学的基本理论和步骤,繁杂精密,构成了一套人体生命和心灵修炼的系统工程,以探索人类生命和心灵的奥秘。以下主要对基督宗教的灵修思想跟道教内丹的内炼思想作一个基本的比较,通过比较,试图找出二者的相似和相异之处。
1.基督宗教一灵修;道教内丹性命双修
基督宗教关于内炼的思想一般统称为“灵修”,一个“灵”字切中了基督宗教内炼思想的要害,说明基督宗教所谓修炼主要是对灵性生命的修习,区别于道教内丹修炼主要在一个“气”上。关于“灵修”(spirituality)—词,辅仁神学著作编译会编写的《神学辞典》(台北:光启文化,1998修订版)中释义如下:
灵修(60年代以前通常称为神修),是指身心修养的专门学识与习修过程。这是对“灵修”一词的一般定义,泛指各种宗教和法门。另外《神学辞典》中专门列有“基督徒灵修”(Christianspirituality)—词的释义:基督徒灵修是按照基督所显示的规范,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身心修养的专门学识与修习过程。
由此看来,“灵修”本身的意思实质上就指身心修养的过程,从以上释义可以看出,“灵修”一词泛指各种宗教和法门身心修养的过程,“基督徒灵修”一词的释义也明确指出是包含身、心两方面的修养过程。“灵修”有时也叫“神修”,对于“神”字,张春申神父在《灵修的意义》一文中做了强调
所谓“灵”,有时说“神”,不是与肉身相对的灵魂,也不是与物质相对的精神。
我们可把人常说的灵魂、精神解释为“人性之自我”(humanself)'。
尽管以上对“灵修”一词的释义强调包含身、心两个方面,“神修”之“神”并“不是与肉身相对的灵魂”,但事实上,在基督宗教的修炼中,往往还是将重点放在心性方面,“灵”、“神”似乎主要被理解为灵性、神性。比如从基督宗教灵修的三阶段理论中就可以看出这点。
基督宗教灵修的阶段最普遍而有代表性的就是所谓的“灵修三步曲”,即:炼路、明路、合路。对于三路,陈文裕神父是这样解释的:
炼路在于炼净,在于除去罪过,克制偏情,攻打世俗和魔鬼,以免继续犯罪。明路在于修德行善,效法基督,利用耶穌及其教会恩赐的种种方法来圣化自己,接近天主。合路指人与天主的结合,即人与天主的亲密交往。
基督宗教认为,人在修行路上有一些致命的毛病阻碍人的修行,最主要的有所谓“七宗罪”,即:傲气、吝啬、放逸、愤怒、贪婪、懈怠和嫉妒。所以人需要在天主的引领之下,通过默想等一系列神修的方法,经过漫漫长夜,使心灵从一切罪责和瑕疵中获得净化,使得心灵在圣爱中与天主结合。三个阶段中的第一阶段是灵修生活的开始,通过自我内心省察和克制私欲偏情来求得内心的安宁;第二阶段是进一步净化的过程,重在默想基督中明白道理,效法基督,趋于忘我、无我的境地;第三阶段是趋于更完美的境界,也就是人类本性与上帝融为一体。由以上“灵修三步曲”可以看出,三个阶段的修行主要是净化心灵的过程,偏重于心性的涤炼。
西班牙著名神修学者十字若望在《心灵的黑夜》一书中,则直接把“灵修”的过程喻为“心灵”走出“黑夜”的过程,他把人心灵净化最终与天主结合喻为走出“黑夜”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感性的黑夜(Thenightofthesenses)和心神的黑夜(Thenightofthespirit).十字若望认为,人无论如何努力,很难达到足够的净化而与天主密切结合,所以人需要被动的接受天主的涤炼,分别以感性的黑夜和心神的黑夜两个方面,炼净人感性和理性两个层次的生活。感性的黑夜主要针对那些己经踏上灵修之路的初修者,因为他们身上还有严重的缺陷如七宗罪,需要天主亲自用黑夜的磨炼来炼净他们身上的瑕疵,这种被动的初步磨练就是感性的黑夜。“所谓感官之夜,也许应该称为情欲的纠正和约束。”感性黑夜的目标是净化人的心灵,为跟天主的结合做准备,所以它还没有达到真正的清除,还需要心神黑夜的涤炼,“因为一切感官上的缺点和紊乱,都根植于心神,也从那里产生其力量。心神的黑夜才是关键。十字若望将感性的黑夜喻为“修剪枝叶”,心神的黑夜则是“连根拔树”,只有经过心神的强烈涤炼,人才能与天主结合。由此可见,十字若望对基督宗教的灵修过程的描述,偏重于“心灵”,并且基督宗教走出“心灵黑夜”的过程完全是被动的,在净化内心的同时,其手段更多的落实在现实的德行培养上,所以基督宗教的默想等一系列灵修方法往往在重视心性修炼的同时,指向行为生活。
道教内丹内炼的实质,同样也是净化人的身心,但跟基督宗教的灵修有所不同。道教内丹明确将“净化身心”的内炼功夫分为性功和命功两个方面。在修性的层次上,道教内丹融合儒佛两家关于心性修养的理论,形成三教合一的心性修养论,特别是吸收佛教禅宗的精华,形成自己独特的以“致虚守静”为核心的心性修养理论。对于道教内丹净化心灵的过程,较有腦的有胡孚深老师的概括,他把人的意识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常意识(日常认知、思维活动,丹家谓之识神)、潜意识(深层心理和欲望)和元意识(先天遗传的本能意识,丹家谓之元神。)元神即人身真正的“自我”,丹经中称作“主人公”。他认为:“内丹学的修炼,是一项凝炼常意识,净化潜意识,开发元意识的系统工程,也是一套发现自我,开发自我的心灵修炼程序。”这一系列的功夫,都是净化内心的过程。因此在性功上,道教内丹跟基督宗教灵修的过程很类似,都主张修心炼性,涤除心灵的瑕疵。道教内丹在修性的层面上,跟基督宗教的倾向于指向道德行为的方式相比,更倾向于接近心理学的领域。
道教内丹在重视心性修养的同时,力倡性命双修,反对独修一物,坚持性命并重。吕纯阳曾说:“只知性,不知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对命功的重视不仅是道教内丹与基督宗教灵修的不同之处,也是道教内丹与儒佛修养不同的地方。道教内丹以精、气、神三宝为基本药物,经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等一系列工夫,使得形一气一神一道之间互相转化、步步超越,打通了形神障碍使其互融,达到形神兼顾、形神俱妙的境地,实现性功和命功的统一。传统的精、气、神之间层层递进的转化关系,往往易于偏于养形、养命、养寿的命功层面,为了涵盖道教内丹性命双修原则中“修性”的层面,萧天石先生在传统的炼养精、气、神的基础上,加上炼心、炼性两个环节,把性命双修的主要过程,从学理上归纳为“六大诀法”12即:一、炼心入圣;二、炼性入道;三、炼精化气;四、炼气化神;五、炼神还虚;六、炼虚合道。其中炼心入圣、炼性入道属于“超凡入圣”的工夫,也就是所谓“性功”。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两步工夫属于命功的层次;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两步工夫,则属于“超圣入神”、“超神入化”的工夫,也就是所谓“神功”,萧先生认为,达到“神功”这个境界,就可以达到“与化合道”的工夫。
2基督宗教一皈依上帝;道教内丹一返回于道基督宗教和道教内丹的内炼其终极目的,都可以说是为了超越自我、求“全”求“真”的过程。人的先天真性受到后天的污染,所以需要通过修炼得以重见光明,这是二者的共同出发点。通过一系列净化的修养过程,回复到先天真性,进一步提高生命的境界,使生命达到更完美的程度。对自我的超越在基督宗教那里就是所谓“成全”(omakeperfect),是指一种理想、完整、圆满、没有缺陷、没有匮乏及不足的状况。超越自我是个漫长的修炼过程,基督宗教把它比喻为漫长的“黑夜”(DarkNight).“黑夜”相对于“白昼”,在还没有达到超越自我的时候,如同黑夜般漆黑一团,修炼的过程如同人经过漫长的黑夜,最终如同黎明破晓般进入圆满的光明境界,如同到了“白昼”。如《心灵的黑夜》第一诗节中所描述的:“通过慢慢长夜,焦肠焚灼着爱火,何幸逢此好运,我悄悄出走,心宅内一片安宁”。这样的过程,在儒家那里类似于“存心养性”的过程,在佛家那里就类似于“明心见性”的过程,而在道家则称之为“修心炼性”。无论是走出“心灵的黑夜”还是“修心炼性”,其实都是一种求全、求真的过程,基督宗教所谓的“成全”,在道教内丹就是“全真”(即全其本真),即回归“真我”,寻找“主人翁”的过程,也即全精、全气、全神的过程。道教内丹的性命双修,主张通过逆向的方式,由后天的精、气、神起修,返回到先天的精、气、神,再由精、气、神之间的互化最后达到形神俱妙的境界,也就是“道”的境界。基督宗教的“成全”与道教内丹的“全真”实质上都是一种逆修的过程,只是二者趋向的目标完全不同:
基督宗教:上帝创造人回归上帝(人与上帝合一)
道教内丹先天(道)落入后天(人)返回先天(道)(人与道合一)
基督宗教的“成全”是成其“完全”,而“完全”是上帝的本性,“成全”的过程也就是逐渐接近上帝,还原上帝形象的过程。道教内丹所谓“全真”是“全其本真“真”是人的先天本性,是“道’的形态,“全真”就是人由后天返先天,逐渐回归真性,与“道”合一的过程。
三、 灵修与性命双修的主要区别
一般看来,基督宗教凸现的最明显的是作为宗教信仰(组织)的宗教层面,体现在教徒生活中主要是在信仰前提下对教会的奉献。相比较,道教内丹更多的关注人的生命内在体验。关于基督宗教的灵修与道教内丹的性命双修存在着实质性区别,主要概括如下:
1.基督宗教一以上帝为中心的被动修炼;道教内丹一以人为中心的主动修炼
前面提到,尽管基督宗教和道教内丹二者都讲返回,但返回的目标是截然不同的。基督宗教尽管也是以逆返到最终根源为内炼的终极目标,但最终是要回到上帝那里,基督教追求与上帝的无限接近,因为在基督宗教看来,人的先天真性就是上帝的形象,来源于上帝,灵修的目标自然也是回复上帝的形象。基督宗教是人通过被动的修炼而跟上帝接近,其修养外在、无为,主要通过弥撒、默想、念经、祈祷甚至拜骷髅等外在形式,通过忏悔等求助于上帝,凭借上帝的恩宠和光顾。每个信徒从生命深处产生一种朝向基督完美人性的动力,如尊崇、敬拜、热爱、顺从、侍奉、取悦上帝的冲动,他们不再是为自己活着,而是为赐予他们新生命的救世主而活。相比较,基督宗教不太爱讲身体修炼,就算在不自觉中身体有所体验,也将之归于上帝的恩宠。如果没有体验,归结为上帝没有光顾,还需更深入的忏悔。无论人怎样努力,永远是以上帝为目标、主导,所有的灵修体验也都是上帝赐予的。另外,基督宗教修养的方式主要是以集体的宗教组织形式,一般强调在静默中进行,但主要还是以氛围为主。“基督宗教对人本真的了解有一个清楚的标准(或说模范),就是'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这应该是基督宗教与全真道教在对本性的了解上最大的不同。”7正是因为道成肉身的基督的死是出于博大的爱,基督宗教的所谓灵修目标之一就是效法基督的爱,对“爱”的追求决定了基督宗教不能离开团体和组织,其灵修同样不能离开团体和组织。这可能也是基督宗教为什么重视严密的宗教组织的原因之一。
道教内丹则是以人为主导,是以人的主动性修炼为前提。道教内丹以“顺则生人、逆则成仙”的理论来阐述生死问题。“顺则成人,逆则成仙”,其内炼思想集中在一个“逆”字上。道教内丹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生发的根源和本体,生命既能从道生出发来又要返回到道中去。道教内丹追求与道合真由后天返先天,也就是返本归根,从个体生命返回到生命的本源中去。尽管“道”是万物生发的根源,也是人回归的根源,但“道”对人的生命并没有主宰权,人的生命状态是由自己决定的,因此道教内丹明确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强调修行上的主动性,并以性命双休,靠改变自己的身体来提高生命的境界。在道教内丹那里,开发人的先天本性必须从自身出发,本性来源于道,修炼的目标就是回复本来真性,就是通过人自身的努力,通过性与命的修炼,逐步认识自我,开发自我,完善自我,生命高度开放,心灵彻底自由,达到道的境界(道教称之为“真人在这个意义上说,内丹修炼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养生修炼方术而是一种通过在人体中逆向模拟道的生成过程的证道实践,具有深层的形而上的超越根据。内丹学从人的肉体入手探索生命超越的根本宗旨,从生命层面进入精神层面,最终通过精神与肉体的统一,以逆向回归的方式来契证原初的大道,使自己的身心和宇宙融汇为一起,返回先天的初始状态,这样才能同宇宙的自然本性契合,进入道的境界。以术证道的实践精神,是道教内丹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在特征。道教内丹讲到这里,基本上找不到宗教性的存在,这是道教内丹区别于基督宗教的一个重要特征。由此可以理解20世纪30年代陈撄宁先生力倡仙学(主要指内丹学),并极力主张把内丹学从其他的宗教(包括道教)中剥离出来,一则是考虑到在道教衰微的艰难条件下,把道教最精华的仙道从道教中独立出来,以免和道教同归于衰落;二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注意到了内丹学不同于一般宗教的这个显著特征。
2.基督教一重性功轻命功;道教内丹—'性功命功并重;道教内丹跟基督宗教灵修的最大区别在修命的层次上,相比较,基督宗教几乎不谈命的修炼,其灵修步骤主要偏重于理性,偏重于跟上帝的交谈上,偏重于被动的接受天主的涤炼。而道教内丹非常重视命功,重视性命并重的双修,跟基督宗教相比有很大的主动性。在命功上,道教内丹以自身的“气”为出发点,以精、气、神“三宝”为基本元素,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等一系列炼养过程,实现精、气、神之间的变化最终实现自身与道的合一(内丹学称之为结丹)。炼养“气”是道教内丹的入门功夫,是必不可少的下手功夫19道教内丹正是通过对“气”的炼养,使之发生一系列的转变,使人的生命本质发生根本变化,最后达到出神入化,与道合一的境界。基督宗教的内炼缺乏类似道教内丹的“气”的概念,因此也缺乏类似道教内丹的命功,由此决定了基督宗教和道教内丹无论在内炼的目标、途径、过程、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雜的差别,也由此造成基督宗教和道教内丹之间的隔膜。
但问题在于,无论是以“灵”为核心的修炼,还是以“气”为核心的修炼,无论是跟上帝接近,还是与道合一,无论是被动的接受天主的涤炼,还是主动的从自身出发修炼,在生命的内在体验上,二者究竟是否有形似之处?从表面看,基督宗教确实是讲信仰、讲组织多点,讲内在体验少点。道教内丹内炼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体内和感觉的奇妙反应,在基督宗教灵修中几乎没有提及过,究竟是真的没有发生还是没有说,这是个耐人寻味而又不得其解的问题。尽管二者的修行的目标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在修行实践上,还是能找到二者相类似的地方。比如,以“静默”为基础的基督宗教,也通过打坐默观的方式引人渐入静定状态,这与道教内丹的“致虚守静”的静坐功夫如出一辙;比如还有基督宗教灵修方式中的“一口气祈祷”等同样有涵养精气神、促进体内气流的作用。可以猜想,尽管二者的目标等有很大的不同,但在基督宗教灵修过程中,在人与上帝的共融中,在生命的内在体验层面,很多类似道教内丹修炼的奇妙的体验可能自觉或不自觉的己经发生了。
四、 结语
总之,基督宗教灵修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基础的宗教性修炼,灵修的目的旨在建立人与天主的关系,是以“爱”为纽带以团体的方式修行,其修行方式外在、被动,忽略了人原初本性在内炼中的主动性地位。对命功的忽视也使得基督宗教的灵修在理论上难以提升,在实践上可操作性不高。这是仅就表面差别而论。尽管基督宗教少谈命功,但不可否认基督宗教也有关注身心合一的层面,特别是今天的基督宗教,己经高度关注人类心灵的奥秘,在内在体验方面也在积极参考佛、道。
目前,西方学者对佛法、密宗、瑜伽术已有较深了解,在对基督宗教和佛教特别是中国禅宗相互研究比较的基础上,在欧美己经流行所谓“基督禅”的提法。相比较,道教内丹由于其隐秘的特征,其真实面貌甚至国内也绝少人知。真正的丹经皆是用隐语写成的,很难看懂,国外学者翻译丹经困难较大,西方学者对它的关注和了解比起对禅宗还少的多。但自从荣格开启研究中国道教内丹研究之风以后,西方对道教内丹的了解和研究与日俱増,目前,道教内丹己经引起西方学者的高度重视,有关“基督丹”、“气功神学”的说法己经见诸一些学者的著作。另外,道教作为宗教组织,也有关注现实的层面,从张道陵创立道教之时就注意到这点。后来的道教的社会参与意识,主要是在儒道佛三家的互动中,彼此扬长避短,相互借鉴,道教内丹明确提出反对“自了汉”。道教内丹的不轻传也是考虑到现实的因素,对传授对象的较高要求以及自身的高危险性,决定了道教内丹不是一种太易于普适的功夫,不适于无条件的广为传播。
(责任编辑:又小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166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张三丰内丹思想研究
下一篇: 张三丰对太极拳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