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药常识

黄芪的最佳吃法,推荐下面的3种

祝由师 2023-04-29 13:05:55

黄芪的最佳吃法,推荐下面的3种

在中药领域,黄芪是运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药材,黄芪有很好的药用价值而且在我们生活中也可以作为滋补品来进行服用,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介绍几种黄芪的最佳吃法,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人参黄芪莲子粥

人参黄芪莲子粥滋补效果非常好。,准备六十克粳米,五克人参,三十克黄芪,五十克鲜枣,十五克莲子;把准备好的人参与黄芪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成汁;将红枣去核洗净,将莲子去心洗净备用;将人参、黄芪汁倒入锅中,在加入适量清水后,放入红枣、莲子、粳米一起煮成粥即可食用。这道粥具有理气活血、温中调经的功效。

黑豆黄芪红枣牛肉汤

这道汤的做法并不困难,准备两百克牛肉,三十克黑豆,三十克黄芪,五十克干枣,以及适量的盐;先将黑豆、黄芪、红枣清洗干净,再将牛肉洗净切块;把全部材料一起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煮3个小时,最后放入盐调味即可食用。服用黑豆黄芪红枣牛肉汤除了能享受美味还可以健脾和胃、益气固表。

黄芪鲤鱼汤

这道汤的具体做法如下,准备一斤鲤鱼,五十克黄芪,三十克糯米,以及适量的姜、盐;将黄芪与糯米清洗干净,将鲤鱼去鳞、鳃后洗净,再将糯米放入鱼肚内;起油锅,用姜把鲤鱼爆至微黄后盛起备用;将鲤鱼与黄芪一起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煮3个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喝黄芪鲤鱼汤可以起到补脾益气、清热利湿的功效。

当归黄芪乌鸡汤

当归黄芪乌鸡汤做法介绍,准备乌骨鸡l只:当归3片,黄芪15片,姜3片,以及适量的食盐;将乌鸡切成大块后清洗干净;将焯水后的乌鸡放入沙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放入当归、黄芪与姜片先用大火煮开,再改用小火炖3个小时;在出锅后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即可食用。这是一道补气的食疗圣品,不但能够达到血气双补的功效,还可以益气固表。

上文介绍的关于黄芪的吃法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服用,这些食疗方确实有很好的保健效果,但是最好要听从专业的中医指导,才能保证效果和安全,因为黄芪是属于一种药材,不可以随意的乱用。

黄芪的食用方法技巧 怎么吃黄芪

1、黄芪泡水
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泡水当茶喝,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茶能补中盖气,而且补而不腻,可改善气虚和贫血,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若熊再加上枸杞、党参、茯芩等药材一起冲泡,效果更好。
2、黄芪枸杞乳鸽
材料:黄芪、枸杞各30克,乳鸽1只,料酒、精盐、味精、姜片、鸡清汤、鸡油各适量。
食用方法:
将乳鸽宰杀,去毛、内脏、斩脚爪、洗净,放入沸水中氽一会,捞出洗净斩块放炖盅内。
黄芪、枸杞分别洗净,放入炖盅内。
将料酒、盐、味精、姜片、鸡清汤同放炖盅内,上笼蒸到肉熟烂,取出笼,拣出姜、黄芪,淋上鸡油即成。
功效:具有补气壮阳、固表止汗、解毒祛风之功用。适于中气虚弱、体倦乏力,表虚自汗及痈疽疮溃久不愈合之人食用。
3、黄芪陈皮粥
材料:黄芪30克,陈皮末3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食用方法:黄芪水煎3次,去渣取汁,同粳米共煮为粥,再加陈皮末稍煮,然后加糖。每日1次,连食5~7天即可。
功效:黄芪擅补气固表,为补脾益气主药,又长于温运阳气,为利水消肿佳品,而陈皮也能理气调中。食用本粥后,可疗产后气虚型恶露(恶露色淡红,质稀,时觉疲倦头晕)。

黄芪粉的正确吃法

一般而言黄芪粉可以一天服用三次,服用时间分别在早上饭前半小时,午饭前半小时和晚上睡前半小时。每次6克。黄芪粉也可以一次取30克炖乌骨鸡服用,补气效果也非常不错。

黄芪是一种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者膜荚黄芪等用的是根部入药的根切片以后是黄白色。黄芪作为一个补气药,它主要也是作用在脾肺两个脏腑。因此黄芪既能够补益脾气,又能滋补肺气。而且黄芪还有益气利尿的作用,可以用于气虚水肿,还可以托毒生肌。

黄芪根可以入药,味甘,性微温,具补气固表、利尿、强心、降压、抗菌、托毒、排脓、生肌、加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止汗和类性激素的功效,治表虚自汗、气虚内伤、脾虚泄泻、浮肿及痈疽等。

黄芪生长于中温带和暖温带地区,喜日照、凉爽气候,耐旱,不耐涝。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多生长在山坡中、下部的向阳坡及林缘、灌丛、林间草地、疏林下及草甸等处。

地上部不耐寒,霜降时节大部分叶子已脱落,冬季地上部枯死,翌春重新由宿根发出新苗。种子萌发温度比较低,平均气温约8℃时满足黄耆播种的温度要求。

黄芪的食用方法

导读: 的,是一种中药,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康”的顺口溜。那么你知道吗?下面一起来看看黄芪的吧。

黄芪的功效

黄芪是百姓经常食用的纯天然品,经常用黄芪同琼珍灵芝煎汤或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作用。黄芪和人参均属补气良药,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有些人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黄芪食用方便,可煎汤,煎膏,浸酒,入菜肴等。

黄芪的食用

1、黄芪枸杞乳鸽

材料:黄芪、枸杞各30克,乳鸽1只,料酒、精盐、味精、姜片、鸡清汤、鸡油各适量。

做法:将乳鸽宰杀,去毛、内脏、斩脚爪、洗净,放入沸水中汆一会,捞出洗净斩块放炖盅内。黄芪、枸杞分别洗净,放入炖盅内。将料酒、盐、味精、姜片、鸡清汤同放炖盅内,上笼蒸到肉熟烂,取出笼,拣出姜、黄芪,淋上鸡油即成。

功效:具有补气壮阳、固表止汗、解毒祛风之功用。适于中气虚弱、体倦乏力,表虚自汗及痈疽疮溃久不愈合之人食用。

2、黄芪陈皮粥

材料:黄芪50克,陈皮3克,粳米100克,红糖少许。

做法:陈皮碾粉待用,将黄芪加水适量煎取浓汁,去渣后加入粳米、红糖煎煮成粥,再加入陈皮粉煮沸片刻即可。早晚两次分服,一日服完,可经常服用。

功效:此粥有健脾养胃、补益元气之功效。常服可令人延年益寿,并能治疗食少便溏、气短乏力、胃下垂、脱肛、子宫下垂等症。

3、黄芪补肺饮

材料:黄芪30g,麦冬15g,五味子、乌梅各6g。

做法:煎水取汁,以蜂蜜调味服用。

功效:本方以黄芪补肺益气、固表,以五味子敛肺,乌梅助五味子敛肺止咳,麦冬养阴润肺。用于气虚阴伤,自汗口渴,咳嗽久不止。

4、黄芪红糖粥

材料:黄芪30克,粳米100克,红糖30克,陈皮6克。

做法:将黄芪洗净切片,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煎煮去渣取汁;将粳米淘洗干净,与陈皮、红糖放入锅中,再倒入黄芪汁,加清水适量,煮至米烂熟即成。

功效:有益气养颜的功效,适用于所致颜面苍白无华者。

5、参芪大枣粥

材料:党参20克,黄芪15克,大枣10枚,大米100克。

做法:先水煎党参、黄芪。慢火煮40分钟后,去药渣留汁,入大米、大枣共煮成粥即可。每日1剂,分1-2次服食,7天为一疗程。

功效:用于脾虚气弱,体倦乏力,自汗,饮食减少,或易于感冒。适用于久体弱,症见神疲纳呆、畏寒肢冷等。

6、黄芪鳝鱼汤

材料:黄鳝450克,黄芪30克,生姜3片,香油、盐、味精适量。

做法:将鳝鱼刮去骨和内脏,洗净切丝,黄芪切片,用纱布包好。将鳝鱼丝,黄芪药包和姜共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煮熟起锅弃药包,加入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补血生血,祛湿通络。

7、当归黄芪乌鸡汤

材料:乌鸡肉250克,当归15克,黄芪20克。

做法:乌鸡肉洗净切块,当归、黄芪洗净,一齐置瓦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煮熟。调味即可食用。喝汤、吃肉,每天早晚各一小碗。秋冬季节可每日喝一至两次,春夏可每周两三次。

功效:气血双补、固肾调精。适用于月经病、肾虚者,症见经期不准,经量少而色淡,神疲气短,多梦失眠,头昏腰酸,面色苍白等。

服用黄芪,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个人体质不同适量服用。

【】、【】、【】

黄芪怎么吃养生效果最好?

黄芪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中药,能够去除我们大部分人身体内储存的寒气,不仅能够促进气血的调养还能够补充我们身体中缺少的微量元素。但是很多人在服用黄芪的时候都是单纯的泡水喝,其实黄芪有很多种不同的吃法,能够让我们的养生层面更进一步。今天就来教教大家,如何用黄芪吃出营养价值最高的搭配。

当归黄芪乌鸡汤除了可以用黄芪来泡水,我们还可以把它制作成一些食疗来进行服用,比如说我们的当归黄芪乌鸡汤。这碗汤不仅承载着黄芪的药效当归也是非常补身体的,我们在服用了这碗汤之后不仅能够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加强壮,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我们自身的免疫能力强身健体。在制作过程中也是非常简单的,我们只需要准备好这些配料之后放入瓦锅内温和煮熟之后进行调味,就能够自己食用。

黄芪蒸鸡对于黄芪来说它还能够当做其他食物的配料,如果我们想要做一只蒸鸡的话就可以把黄芪放在里面当做配料,两个食材加在一起就能够有效的调理气血增强我们身体的能量。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先把鸡的内脏洗干净之后,放在旁边涂抹一些食盐和料酒,然后我们把准备好的黄芪放在鸡的肚子里面。上大火蒸30分钟就能够使用,不仅非常的简单,还能够有效的补充气血。

注意事项我们在服用黄芪的时候不能够服用的太多,即使是泡水也不能喝太多,这样反而会伤害了我们的身体。对于很多人来说如果他们吃了过量的黄芪,就会导致他们的脸部出现红肿心情也会跟着烦躁,同时还有可能会出现失眠的现象。一些高血压患者更不能喝太多的黄芪,会让他们的血压再次升高,产生头晕的状况。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51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