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药常识

中药材麦冬的药用偏方,治疗疾病又保健

祝由师 2023-04-29 01:03:58

中药材麦冬的药用偏方,治疗疾病又保健

中药材麦冬大家都很熟悉的吧,是一种很常见的中药材,它可以有保健的作用,同时也是可以使用的哦,可以泡茶啊,煮粥啊,泡酒等等,一起来看看关于中药材麦冬的药用偏方,还可以治疗疾病的哦,来了解一下吧。

麦冬的药用偏方

1、阴虚燥咳、咯血等:麦冬、天冬、川贝各9g,沙参、生地各15g,水煎服。

2、热病心烦不安:麦冬、栀子、竹叶各9g,生地15g,莲子心6g,水煎服。

3、糖尿病:党参、麦冬、知母各9g,竹叶、天花粉各15g,生地12g,葛根,获神各6g,五味子、甘草各3g,水煎服。

4、阴虚内热、津少口渴:麦冬、石斛各9g,玉竹、生地各12g,水煎服。

5、慢性胃炎:麦冬9克,黄芪9克,党参10克,王竹10克,黄精10克,天花粉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对胃阴不足者有良效。

6、肠燥便秘,大便于结:麦冬15克,生地15克,玄参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7、暑天汗多口渴,体倦乏力:麦冬10克,人参10克,五味子6克。水煎服,每日二剂。本法对汗出虚脱,心慌心悸,血压过低之症,用之也有良效。

8、急、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阴虚燥咳者:麦冬、天冬、知母、川贝母、百部各9克,沙参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这样的中药材是可以有治疗疾病和保健作用的哦,不仅可以促进代谢,而且还能够增强体制的哦,对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有好处,同时也可以缓解便秘啊或者是糖尿病,胃炎等人群都是可以食用的呢。

麦冬有什么功效?应该如何服用呢?需要注意什么?

麦冬味微苦,微寒,入肺经,滋阴润肺,清热。可用于治疗肺阴虚热引起的肺燥咳嗽、阴虚咳嗽。麦冬入胃经,能益胃、生津、清热,常用于治疗发热、津伤引起的心烦口渴,胃阴不足引起的口渴;还可用于治疗胃阴不足或燥热伤阴所致的便秘。麦冬也入心经,可清心安神。可用于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外感发热等引起的焦虑。另外,麦冬入肺胃二经,咽喉为肺胃之门户。麦冬能养阴清热,故可用于肺胃阴虚、火热之气所致的咽喉阻塞、咽干咽痛等咽喉肿痛。

麦冬又名麦冬、麦冬,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滋阴润肺、生津止咳、清心除烦等功效。麦冬可以促进胰岛细胞的功能恢复,达到降血糖的作用。麦冬一般是喝茶喝的。中药麦冬的禁忌症主要是不适合一些体内湿热、实热的患者。服用麦冬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油腻食物。对于患有高血压和严重肝肾疾病的老年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大家都知道麦冬泡水很有效果,但是注意不要因为听说有效果就经常喝,对身体有害。将麦冬放入杯中后,加入热水,浸泡一会儿后,即可饮用。当然,为了其更好的疗效,我们还可以加入其他药材,如玉竹、生地、玄参等。治肠燥便秘,麦冬、生地、玄参各15克。水煎服,有润肠通便之效,用于大便干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麦冬45g水煎成30 ~ 40ml,分次服用,3 ~ 18个月,对缓解心绞痛、胸闷有一定疗效。

一般来说,我们都是用普通的玻璃杯,加八分水,然后加入2克左右的麦冬。其实这个量我们不用太担心。麦冬水对人体有很好的作用,但平时不宜过量食用,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平时要多喝水,多注意保健。所以这里建议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营养均衡。然后多喝水,避免辛辣食物,注意充足的睡眠和足够的休息时间。麦冬水服用后能对身体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服用麦冬水,很多人服用后脾胃虚寒。现在来说说麦冬水的副作用。

麦冬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以下是麦冬的功效及作用:

1、提高耐受力作用:能提高小鼠在低压缺氧下存活和缺血心肌对低氧的耐受力。

2、强心作用:增强离体蟾蜍心脏的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及冠脉流量。

3、抗心律不整:可对抗由肾上腺素,氯化钡,乌头碱所引发的心律不整。

4、缓痉作用:对乙酰胆碱或者氯化钡引起的离体小肠平滑肌收缩有拮抗作用。

5、镇静作用:对戊巴比妥钠催眠有协同作用,增强对氯丙嗪的镇静作用。

扩展资料:

麦冬应用指南

1、麦冬可用于治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咽喉炎,燥热咳嗽,咯血。

2、麦冬亦用于里热伤津,小便淋涩和女性津液不足,乳汁不下等症,用于治肾阳胃阴不足,津伤咽干,口燥口渴。

3、麦冬生脉保神,存阴救脱之作用,用于治心阳不足,心烦失眠。

4、麦冬为经常使用的养肺阴,润肺燥的药物,所以比较适用于肺阴不足而有燥热之证,

5、麦冬清心除烦,用于心阴不足,虚烦失眠和温邪入营,发热烦躁,夜寐不安,治肺肾阴虚之气弱,虚劳潮热,虚热烦渴。

参考资料:麦冬(麦冬)_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47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