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药常识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

祝由师 2023-04-26 22:33:00

玉米须的功效与作用

性平;味甘;归膀胱、肝、胆经。

功效利尿,泄热,平肝,利胆。治肾炎水肿,脚气,黄疸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吐血衄血,鼻渊,乳痈。用于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鼻窦炎,尿路结石,胆道结石,小便不利、湿热黄胆等症。并可预防习惯性流产。

禁忌低血糖、低血压患者慎服。

玉米须,也称玉麦须。最早记载见于1476年的《滇南本草》,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有利尿消肿,清肝利胆的功效。

在中药里,玉米须又称“龙须”,有广泛的预防保健用途。把留着须的玉米放进锅里煮,熟后把汤水倒出就是“龙须茶”,可以做全家人的保健茶。

玉米须的功效

味甘、淡,性平;归肾、肝、胆经,无任何副作用。功效

利尿消肿,肾炎水肿,膀胱炎;平肝利胆,胆管炎、胆囊炎、胆结石、黄疸型肝炎,急、慢性肝炎;抗过敏,鼻窦炎、荨麻疹和哮喘,风湿痛;减肥,预防习惯性流产、妊娠肿胀、乳汁不畅,乳腺炎;消暑清热,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强心、开胃、止喘;脚气。适应症

常用于治疗肾炎浮肿;治胆囊炎、脂肪肝、糖尿病;煎水代茶,对肾炎、膀胱炎、胆囊炎、风湿痛、高血压和肥胖均有疗效。

医学典籍

《滇南本草》:“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

《岭南采药录》:“和猪肉煎汤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沥砂石,若痛不可忍,煎汤频服。”

《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药,对肾脏病,浮肿性疾患,糖尿病等有效。又为胆囊炎、胆石、肝炎性黄疸等的有效药。”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能降低血压,利尿消肿。治鼻血、红崩。”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主治急性及慢性膀胱炎、尿道炎。”

《全国中草药汇编》:“利尿消肿,平肝利胆。治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副鼻窦炎,尿路结石,胆结石,并预防习惯性流产。”

《福建药物志》:“治肺结核、百日咳、乳糜尿、白带。”

玉米须的作用

利水、消肿

在妇科方面,它可用于预防习惯 性流产、妊娠肿胀、乳汁不通等症。玉米须对人有利尿作用,可以增加氯化物排出量,其利尿作用是宵外性的,所以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都有一定的疗效。

降三高

髙血脂、髙血压、髙血糖的病人喝了,可以降血脂、血压、血糖。其降压机制主要是中枢性的,亦有认为主要是扩张末梢小血管的结果。玉米须能对抗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玉米须含维生素K,对维生素K缺乏所致凝血功能障碍有治疗作用。

利胆作用

玉米须有显著增加胆汁分泌和促进胆汁排泄的作用,能使胆汁内有机物和渣质减少,粘稠度、比重和胆红素含量降低。所以可作为利胆药用于没有并发症的慢性胆囊炎或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

保护心脏的作用

玉米须中含有的类黄酮,可抑制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产生,具有保护心脏的功效。鲜玉米中的纤维素含量为精米、精面的6~8倍,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的浓度,进而可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治黄疸

和退黄的茵陈配合,还可以治疗肝炎导致的黄疸。

止血

因为玉米须能加速血液凝固过程,提髙血小板数目,能够抗溶血,所以可以作为止血药兼利尿药,应用于膀胱及尿路结石,还可以用于急性溶血性贫血。

抗过敏

因为它有抗过敏作用,所以也可以用于治疗荨麻疹和哮喘等。

开胃作用

玉米须有开胃作用,可用它煮水或熬米粥治疗手术后、化疗后和重病后食欲不振的病人,效果很好。 炎热的夏天,能喝杯玉米须茶有相当不错的保健作用。

减肥作用

玉米是粗粮中的减肥食品之一,玉米的种类很多,但是由于玉米的纤维素含量非常高,因此有很强的饱腹感,可以助你减少食物的摄入量。同时玉米还有促进身体排毒的作用。 

催乳作用

《滇南本草》认为其“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常用量30—60克,水煎服。可催乳,可与猪脚炖服1日2次。

止泻作用

对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特别是水泻,玉米须或玉米芯水煎服有止泻作用。

治湿疹

湿疹是夏季的一种常见皮肤病,表现为皮肤先出现红色丘疹,粟粒样皮疹或疱疹,继而伴有渗出液,干燥后形成灰白色或黄褐色痂皮,搔后易发生感染。玉米须性平、味甘淡,有清利湿热之功,湿疹多由湿邪所致,故用玉米须内服外敷治疗,有良效。

治肾结石

玉米须对尿液中草酸钙晶体具有抑制作用。多项随机对照的临床实验也发现,玉米须煎水服用确能够治疗肾结石,有效率在六成左右,这个有效率虽然不是特别高,但作为一种非手术疗法来说,已经是很不错了。

治疗慢性肾炎

取干燥玉米须50克,加温水600毫升,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约得300~400毫升药液,过滤后内服,每日1次或分次服完。治疗慢性血管球性肾炎9例,经10个多月观察,其中3例获得痊愈,2例进步,其余4例疗效不明显。玉米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利尿,肾功能改善,浮肿消退或减轻,尿蛋白消失或减低等方面。部分病例连续服用6个月未见毒性副作用。

治疗肾病综合症

每次用干玉米须60克,洗净煎服。每日早晚两次。同时服氯化钾1克,每日3次。临床治疗12例,其中10例伴有严重的周身性水肿,或有胸水及腹水,2例水肿较轻;治疗3个月后,9例水肿完全消退,2例大部消退。最快1例于服药后15天水肿全消。一般于服药3天即开始有利尿现象,同时尿蛋白、非蛋白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少数病例血浆蛋白有所升高,部分病例的酚红试验及血压转为正常。

治疗急性溶血性贫血并发血红蛋白尿

治疗2例食用野生植物招鸟棒中毒引起的本病,即以玉米须1~2两煎剂内服,2例分别于服用4小时及6小时后,尿量增加,肉眼已看不到酱油样的血尿;以后黄疸减退或消失。治疗过程中均曾同时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水、维生素丙及输血。据观察,玉米须不但能利尿,可能具有抗溶血、抗过敏及解毒等作用。

玉米须的营养价值

营养专家告诉我们,玉米须含有黄酮、苷类、矿物质、有机酸及糖类等,具有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功能等作用。将玉米须在授粉前割下阴干存放,煎水代茶,对肾炎、膀胱炎、胆囊炎、风湿痛、高血压和肥胖病均有一定疗效。

黄酮及其苷类

玉米须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多达2.1106%,而玉米叶中含量为1.1013%、玉米芯中含0.1662%、玉米粒仅含0.1411%,玉米须黄酮类物质的含量是玉米粒的15倍多。黄酮类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血管增生、消炎、抗变应性、和抗病毒的功效。

矿质元素

矿质元素不仅对人体内的细胞代谢、生物合成及生理生化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还参与人体内多种酶的结构与激活,构成体内重要的载体。其中,Fe、Cu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催化剂,并参与造血机能,其络合物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Ca除作为骨质的主要成分外,还能增加毛细血管壁的致密度,降低其通透性,减少渗出,具有抗炎消肿作用;人体摄入Mg减少时易患高血压和心律不齐;Mg、Cu、Zn、Mn的存在对脑血管病的防治有良好的作用;Cr是正常糖代谢及脂代谢必需的微量元素,Cr与糖尿病关系近年来研究较多。

有机酸

玉米须中含多种有机酸,其中甲酸、乙酸、乳酸、丁二酸、软脂酸、硬脂酸、山嵛酸、油酸和亚油酸的百分含量依次为4.26%、4.35%、4.21%、0.51%、31.16%、13.32%、9.41%、7.82%和17.31%。研究发现,玉米须含16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达13.3%,其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7种,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1/3。绿原酸是植物在有氧呼吸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苯丙素类物质,具有利胆、抗菌、降压、增高白血球及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等多种药理作用。玉米须中含绿原酸,但采收时期不同,含量差异明显,采收时间延迟,绿原酸含量减少;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以及不同的栽培方法,均导致绿原酸含量的差别。

糖类

玉米须中含多种单糖、低聚糖和多糖。单糖,是糖的最小单位,可以被直接吸收与利用;低聚糖,即由3-10分子单糖组成的糖。根据其单糖的不同又可分为麦芽低聚糖和杂低聚糖两种。麦芽低聚糖的终产物为葡萄糖,主要功能为供能。杂低聚糖被人体消化的能力有限,但对人体健康有益;多糖,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通常占热量的55-70%),也是维持血糖水平的主要物质,同时对维持胃肠道功能很重要,也有利于某些慢性病如高脂血症和结肠癌等的防治。

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尤其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与玉米胚芽中的维生素E协同作用,可降低血液胆固醇浓度、防止其沉积于血管壁,对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等有一定防治作用。

挥发性成分

玉米须被鉴定并确认了46种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以酯类为主,其中十六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9,12-十八碳二烯酸乙酯为主要成分,相对含量分别为30.28%、20.53%和9.60%。6、其他除以上化学成分外,玉米须还含有生物碱、肌醇、VC、VK、尿囊素等。

玉米须茶

玉米须茶是指用玉米须制作的一种茶饮料。水煎代茶饮,可降低血糖,适用于糖尿病患者辅助治疗,亦有利尿、消水肿的作用。

食材

取鲜玉米须30克左右(晒干样约10克)

方法/步骤

(1)清水洗净玉米须30G

(2)放入锅中,加冷水400ML

(3)大火煮开后,小火5分钟。

(4)待凉,用漏勺将玉米须捞出即可。

注意事项

新鲜的玉米嫩叶加入,可以让口感更佳清甜

贴心提示

每天1-2次,空腹饭前喝。条件许可下晚上睡前喝一杯为宜。

玉米须治病验方

利尿

常用于治疗肾炎浮肿,每天用50~100克,水煎服。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可用玉米须,配西瓜子、赤小豆,水煎服。

利胆

治疗胆囊炎、脂肪肝、糖尿病。常与茵陈、栀子配合应用。玉米须、郁金各50克,水煎服,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血糖含量。

止血

玉米须、根、叶可治疗吐血、衄血和尿血。尿血时,玉米须配荠菜花、白茅根各30克,水煎服。

治高血压

玉米须30克,水煎,空腹服。也可用玉米须30克,香蕉皮30克,水煎,温服。常用玉米须与野菊花、决明子泡茶,可改善高血压症状。

治咳嗽

玉米须30克,陈皮10克,水煎服。

治尿路感染

玉米须30克,车前子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治疗胆囊炎、胆结石、传染性肝炎

玉米须30克,蒲公英15克,茵陈蒿15克,水煎服。

治肾炎浮肿、小便不利

玉米须、西瓜皮、冬瓜皮、赤小豆适量,煎汤代茶,持续饮用。

治特发性水肿

玉米须50克,大枣5枚,以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连续服用1个月。

治前列腺炎

玉米须5克,马齿苋10克,开水冲泡当茶饮,每日2次。

治糖尿病

玉米须30克,猪胰子20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肺结核咳嗽咯痰

玉米须30克,橘皮9克,加适量蜂蜜,水煎服。

玉米须服用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正因为玉米须有降糖、降压的功能,如果平时就患有低血糖或低血压的患者,在喝了玉米须水后,就会使症状越发严重。一旦没有及时发现和进行治疗,病人还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一定要控制玉米须的使用量。另外,在服用玉米须水的时候排尿量会增加,如果此时没有及时地进行补液,就会导致体液的迅速流失。所以也要及时补充水分。

玉米须有什么好处?能吃吗

玉米须有一定的利胆、利尿、降血糖的作用,民间多用以利尿和清热解毒。如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患者,可用干燥玉米须50-60克,加10倍的水,文火煎开,每天分3次口服,对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十分有益,只是作用迟缓,以经常饮用为宜。
玉米的营养价值:
1、玉米是抗眼睛衰老的极佳补充食物
根据1994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许多研究中心一起做的研究显示,摄取较高量的黄体素和玉米黄质,能降低43%罹患老年黄斑性病变的几率。玉米含有黄体素、玉米黄质,尤其后者含量较丰。因此美国医学家也认为,玉米是抗眼睛衰老的极佳补充食物。
由于玉米中所含的胡萝卜素、黄体素、玉米黄质为脂溶性维生素,加油烹煮有帮助吸收的效果,促使发挥营养作用的效果。所以,吃玉米,可以时不时地炒着吃点,比如做道松仁玉米。
2、煮玉米时间越长,抗衰老作用越好
从抗自由基角度来看,美国康乃尔大学在《农业与食品化学期刊》的研究显示,在摄氏115度下,将甜玉米分别加热10分钟、25分钟和50分钟后发现,其抗自由基的活性依序升高了22%、44%和53%,也就是说,加热越长时间的玉米,抗衰老的作用越好。所以,在家中煮玉米,也最好能多煮一段时间。
玉米的养生功效:
从食疗角度分析,玉米具有多种功能,如:开胃、利胆、通便、利尿、软化血管、延缓细胞衰老、防癌抗癌等,适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老年人习惯性便秘、慢性胆囊炎、小便不利等疾患的食疗保健。
1、健脾益胃
玉米在北方是粗粮,在南方则为饲料。但从药食同源角度说,玉米的性味甘、平,归胃、膀胱经,有健脾益胃、利水渗湿作用。
2、抗衰老
玉米以其成分多样而著称。例如玉米含有维生素A和E及谷氨酸,动物实验证明这些成分有抗衰老作用。
3、防止便秘,防止动脉硬化
玉米含有丰富的纤维素,不但可以刺激胃肠蠕动,防止便秘,还可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加速肠内毒素的排出。玉米胚榨出的玉米油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占60%,可清除血液中有害的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
4、防癌
玉米不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而且胡萝卜素的含量是大豆的5倍多,也有益于抑制致癌物。
5、美肤护肤
玉米还含有赖氨酸和微量元素硒,其抗氧化作用有益于预防肿瘤,同时玉米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B6等,对保护神经传导和胃肠功能,预防脚气病、心肌炎、维护皮肤健美有效。
6、降糖
玉米须有一定的利胆、利尿、降血糖的作用,民间多用以利尿和清热解毒。如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患者,可用干燥玉米须50-60克,加10倍的水,文火煎开,每天分3次口服,对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十分有益,只是作用迟缓,以经常饮用为宜。
7、通便
玉米渣及玉米梗芯有良好的通便效果。取玉米渣100克,凉水浸泡半天,慢火炖烂,加入白薯块,共同煮熟,喝粥吃白薯,可缓解老年人习惯性便秘。
玉米的做法:萝卜玉米浓鸡汤
材料:鸡,白萝卜,玉米,姜片,姜丝,料酒,食盐。
做法:
1、鸡处理干净,切成块状,用少量料酒腌制五分钟。
2、热锅热油,下姜丝炒香后,下鸡块炒至七八分熟,加冷水没过鸡块,加姜片,盖上锅盖,焖煮十分钟。开盖放入玉米块和白萝卜片,焖煮五分钟,放入适量盐。
3、大火三分钟后,关火焖十分钟出锅即成。

玉米须泡水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1、利水、消肿

在妇科方面,它可用于预防习惯性流产、妊娠肿胀、乳汁不通等症。玉米须对人有利尿作用,可以增加氯化物排出量,其利尿作用是宵外性的,所以对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都有一定的疗效。

2、降三高

髙血脂、髙血压、髙血糖的病人喝了,可以降血脂、血压、血糖。其降压机制主要是中枢性的,亦有认为主要是扩张末梢小血管的结果。玉米须能对抗肾上腺素的升压效应。玉米须含维生素K,对维生素K缺乏所致凝血功能障碍有治疗作用。

3、利胆作用

日常如果身体出现了胆囊炎或者是胆结石、脂肪肝以及糖尿病的情况,服用玉米须具有非常不错的功效。

4、保护心脏的作用

玉米须中含有的类黄酮,可抑制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产生,具有保护心脏的功效。鲜玉米中的纤维素含量为精米、精面的6~8倍,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的浓度,进而可起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5、治疗慢性肾炎

玉米须最为主要的功效就是利尿,泡水喝之后能够有效的改善肾功能,对于身体浮肿的情况具有非常不错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还具有减低尿蛋白或者是完全去除尿蛋白的作用,促进身体健康。

玉米须的吃法:

玉米须茶:玉米须50克(或鲜玉米须100克),洗净,入锅,加水500毫升,用小火,煎成250毫升,代茶饮用即可。该方具有清热利水、辅助降血压的功效,适用于高血压患者,对并发水肿、小便不畅的患者尤为适宜。

玉米须蜂蜜粥:玉米须50克(或鲜玉米须100克),粳米100克,蜂蜜30克,将玉米须洗净,切碎,剁成细末,放入碗中备用。

将粳米淘净,放入砂锅,加适量水,煨煮成稠粥,粥将成时调入玉米须细末,小火继续煨煮沸,离火稍凉后拌入蜂蜜即成。该方适用于肝火上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但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及糖耐量异常者忌用。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玉米须泡水竟然这么多好处!

玉米须的用途和功效

玉米须茶是指用玉米须制作的一种茶饮料。

玉米又称玉蜀黍、包萝,系禾本科植物,各地都有载种。

它的花柱(玉米须)性味甘平甜和。

取鲜玉米须30克左右(晒干样约10克)水煎代茶饮,可降低血糖,适用于糖尿病患者辅助治疗,亦有利尿、消水肿的作用。
夏季吃玉米,大家都爱光煮玉米,把玉米须扔掉。

专家指出,这其实是浪费。

在中药里,玉米须又称“龙须”,性平,有广泛的预防保健用途。

把留着须的玉米放进锅内煮,熟后把汤水倒出,就是“龙须茶”。

“龙须茶”口感不错,喝下去甜丝丝的,又经济实惠,可以做全家的保健茶。

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病人喝了,可以降血脂、血压、血糖。

夏季暑气重,龙须茶有凉血、泻热的功效,可去体内的湿热之气。

它还能利水、消肿。

在妇科方面,它可用于预防习惯性流产、妊娠肿胀、乳汁不通等症。

玉米须茶的功效玉米须玉米中的纤维素含量很高,可以保护肠胃,促进肠胃蠕动,玉米须味甘性平。

其中其他的营养物质能增强人体新陈代谢、调整神经系统功能,能起到使皮肤细嫩光滑,抑制、延缓皱纹产生的作用。

在中药里,玉米须茶又叫龙须,味甘性平,有广泛的预防和保健用途。

由于玉米在生长过程中被玉米皮包裹着,需要靠玉米须吸收养分,所以玉米须中有很多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在中药里,玉米须有广泛的预防保健用途。

中医认为能利水消肿,泄热,平肝利胆,还能抗过敏,治疗肾炎水肿、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鼻窦炎、乳腺炎等。

开水冲泡代茶饮,可以消暑清热。

常饮有减肥作用,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大有裨益。

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病人喝了,可以降血脂、血压、血糖。

玉米须有非常不错的降糖效果,广大糖尿病患者只要稍加利用,完全可以“变废为宝”。

玉米须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和药用物质,如酒石酸、苹果酸、苦味糖苷、多聚糖、β—谷甾醇、豆甾醇等。

自古以来,玉米须在中国就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在《滇南本草》等中也记载,玉米须具有止血、利尿的功效。

不过,一直以来人们对玉米须的认识,仅限于它的利尿消肿作用,殊不知它还是一味治疗糖尿病的良药。

中国南方就常用玉米须加瘦猪肉煮汤治疗糖尿病,在《岭南采药录》中有此记录。

此外,中国民间很多偏方中也有类似的内容,或用玉米须泡水饮用,或将玉米须煮粥食用,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玉米中的纤维素含量很高,可以保护肠胃,促进肠胃蠕动,玉米须味甘性平。

其中其他的营养物质能增强人体新陈代谢、调整神经系统功能,能起到使皮肤细嫩光滑,抑制、延缓皱纹产生的作用。

在中药里,玉米须茶又叫龙须茶,味甘性平,有广泛的预防和保健用途。

由于玉米在生长过程中被玉米皮包裹着,需要靠玉米须吸收养分,所以玉米须中茶叶之家消息,有很多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它不仅能凉血、泻热,还可祛除体内湿热之气,能够利尿、消肿,制成茶后,就是很好的减肥瘦身饮料。

在中药里,玉米须有广泛的预防保健用途。

中医认为能利水消肿,泄热,平肝利胆,还能抗过敏,治疗肾炎水肿、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鼻窦炎、乳腺炎等。

开水冲泡代茶饮,可以消暑清热。

常饮有减肥作用,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大有裨益。

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病人喝了,可以降血脂、血压、血糖。

玉米须有非常不错的降糖效果,广大糖尿病患者只要稍加利用,完全可以“变废为宝”。

玉米须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和药用物质,如酒石酸、苹果酸、苦味糖苷、多聚糖、β—谷甾醇、豆甾醇等。

自古以来,玉米须在中国就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在《滇南本草》等中也记载,玉米须具有止血、利尿的功效。

不过,一直以来人们对玉米须的认识,仅限于它的利尿消肿作用,殊不知它还是一味治疗糖尿病的良药。

中国南方就常用玉米须加瘦猪肉煮汤治疗糖尿病,在《岭南采药录》中有此记录。

此外,中国民间很多偏方中也有类似的内容,或用玉米须泡水饮用,或将玉米须煮粥食用,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玉米须茶的做法方法一:把玉米须清洗干净,用开水冲泡即可。

方法二:用玉米须煮水后服用。

方法三:玉米保留玉米须,放进锅内一同煮熟,然后吃玉米、喝汤水。

方法四:和冬瓜一起食用煮汤,这两种都是有利于消肿的食物。

【药理作用】①利尿作用:玉米须对人或家兔均有利尿作用,可增加氯化物排出量,但作用较弱。

其水浸膏甲醇不溶部分经过透析者(甲)利尿作用最强,无论口服、皮下或静脉注射均有显著效果。

利尿作用主要是肾外性的,对肾脏的作用很弱。

②对循环系统的作用:麻醉犬静脉注射煎剂有显著降压作用,但对慢性颈动脉皮桥狗,每日服药,连续3周,并无降压作用。

甲在低浓度时对末梢血管有扩张作用。

③降低血糖作用:玉米须的发酵制剂对家兔有非常显著的降低血糖作用。

④利胆、止血作用:玉米须制剂能促进胆汁排泄,降低其粘度,减少其胆色素含量,因而可作为利胆药用于无并发症的慢性胆囊炎、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患者。

它还能加速血液凝固过程,增加血中凝血酶元含量,提高血小板数,故可作为止血药兼利尿药应用于膀胱及尿路结石。

【功用主治】利尿,泄热,平肝,利胆。

治肾炎水肿,脚气,黄疸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吐血衄血,鼻渊,乳痈。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烧存性研末。

外用:烧烟吸入。

【选方】①治水肿:玉蜀黍须二两。

煎水服,忌食盐。

(《贵阳市秘方验方》)②治肾脏炎,初期肾结石:玉蜀黍须,分量不拘,煎浓汤,频服。

(《贵阳市秘方验方》)③治肝炎黄疸:玉米须、金钱草、满天星、郁金、茵陈,煎服。

④治劳伤吐血:玉米须。

小蓟,炖五花肉服。

⑤治吐血及红崩:玉米须,熬水炖肉服。

⑥治风疹块(俗称风丹)和热毒:玉米须烧灰,兑醪糟服。

(③方以下出《四川中药志》)⑦治糖尿病:玉蜀黍须一两。

煎服。

(《浙江民间草药》)⑧治原发性高血压病:玉米须、西瓜皮、香蕉。

煎服。

(《四川中药志》)⑨治脑漏:玉蜀黍须晒干,装旱烟筒上吸之。

(《浙江民间草药》)【玉米须治病良方】玉米须性味甘淡而平,入肝、肾、膀胱经,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的功能,主治急、慢性肾炎、水肿、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和高血压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玉米须含大量硝酸钾、维生素K、谷固醇、豆固醇和一种挥发性生物碱。

有利尿、降压、降血糖、止血、利胆等作用。

故以本品为主药所组成之验方甚多,治病也非常广泛,兹举例如下:1、肝硬化:玉米须,东瓜子,赤小豆,煎汤。

(此方剂量没有记住)2、高血压、头昏脑涨:玉米须50g,菊花10g,煎汤。

此为1日剂量,分早、晚两次口服。

3、眩晕:玉米须50g,煎汤代茶,每日1剂,分早、中、晚三次饮用。

4、齿龈出血:玉米须50g,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0多分钟,1日内作数次饮完,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

5、咳嗽:玉米须30g,陈皮9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

6、咯血:玉米须50g,冰糖50g,煎汤。

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

7、鼻衄、吐血:玉米须、香蕉皮各30g,山栀子9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

8、特发性水肿:即找不到病因的水肿。

玉米须50g,大枣5枚,以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可连饮服1个月。

9、黄疸(黄疸性肝炎):玉米须30g,茵陈蒿20g,煎汤。

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7天为1个疗程。

10、胆囊炎:玉米须30g,茵陈蒿20g、蒲公英10g,煎汤。

此为1日剂量,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

11、糖尿病口渴、多饮、多尿:玉米须50g,新鲜蕹菜150g,以清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

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内服。

12、肾炎水肿尿少:玉米须50g,黄精10g,水煎服。

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13、膀胱炎、小便黄赤:玉米须50g,车前子(各包)9g,甘草6g,煎汤。

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5天为1个疗程。

14、尿少、尿频、尿急、尿道灼热疼痛:玉米须、玉米芯各50g,水煎去渣代茶饮。

每日1剂,分早、中、晚三次饮用。

15、尿血:玉米须50g,白茅根18g,水煎服。

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5天为1个疗程。

16、产后腹痛:玉米须50g,水浸20分钟,后水煎取汁。

此为1日剂量,分早、晚两次口服。

服时可每次加入红糖20g。

治妇女产后小腹挛痛,服后痛止,且乳汁增多。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2006-9-15)

玉米须的功效?

玉米须,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头。玉米须高大的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粗壮,直立,高1~4m,通常不分枝,基部节处常有气生根。叶片宽大,线状披针形,边缘呈波状皱折,具强壮之中脉。玉米须味甘性平,有利尿消肿、利湿退黄的功效,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22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