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须常常别人们所丢弃,不同的人群适合的一些食物和养生的方式是不一样的。玉米须在一般人看来是垃圾,但是在中医方面来说的话是有保健养生作用的,它的一些利用价值你看了以后一定会震惊的。
有利尿消肿;清肝利胆的功效。主治水肿,小便淋沥,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高血压,糖尿病,乳汁不通。
1、治高血压、头昏脑涨
玉米须50g,菊花10g,煎汤。此为1日剂量,分早、晚两次口服。
2、治急性肾炎
玉米须60g,西瓜皮30g,蝼蛄7个,生地黄15g,肉桂1.5g。水煎服,隔日1剂,连服4~5剂,症状消退后,服济生肾气丸,每日2次,每日6~9g。
3、治齿龈出血
玉米须50g,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0多分钟,1日内作数次饮完,每日1剂,7天为1个疗程。
4、治眩晕
玉米须50g,煎汤代茶,每日1剂,分早、中、晚三次饮用。
5、治咳嗽
玉米须30g,陈皮9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
6、治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
玉米须30~60g,冬瓜子15g,赤豆30g。水煎服,每日1剂,15剂为1疗程。
7、治尿路感染
玉米须15g,金钱草45g,萆薢30g。水煎服。
8、治尿血
玉米须30g,荠菜花15g,白茅根18g。水煎去渣,1日2次分服。
9、治高血压,伴鼻衄、吐血
玉米须、香蕉皮各30g,黄栀子9g。水煎冷却后服。
10、治急慢性肝炎
玉米须、太子参各3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眼。有黄疸者加茵陈同煮服;慢性者加锦鸡儿根(或虎杖根)30g同煎服。
关于玉米须的一些利用价值,大家都知道了吧可以看出的是玉米须不仅仅是可以有保健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去到质量疾病的效果哦,对于一些尿路感染啊或者是高血压等情况是有所改善的,赶紧试试吧。
很多人都爱吃玉米,玉米的营养价值高也是粗粮的一种,它可以促进食欲,而且还可以补充营养素。玉米须是玉米的一部分,但是被很多人都忽视了,其实它也有保健治疗疾病的作用,一起来看看它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吧。
治疗慢性肾炎:
取干燥玉米须50克,加温水600毫升,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约得300~400毫升药液,过滤后内服,每日1次或分次服完。治疗慢性血管球性肾炎9例,经10个多月观察,其中3例获得痊愈,2例进步,其余4例疗效不明显。玉米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利尿,肾功能改善,浮肿消退或减轻,尿蛋白消失或减低等方面。部分病例连续服用6个月未见毒性副作用。如果有慢性肾炎的人群不妨试试这样的方,而且经过研究和实验,有很多的人群都有很好的恢复迹象,而且还可以有消肿利尿的作用。
治疗肾病综合征 :
每次用干玉米须60克,洗净煎服。每日早晚两次。同时服氯化钾1克,每日3次。临床治疗12例,其中10例伴有严重的周身性水肿,或有胸水及腹水,2例水肿较轻;治疗3个月后,9例水肿完全消退,2例大部消退。最快1例于服药后15天水肿全消。一般于服药3天即开始有利尿现象,同时尿蛋白、非蛋白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少数病例血浆蛋白有所升高,部分病例的酚红试验及血压转为正常。肾病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而且对人体的健康不利,所以要注意利尿,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的环境肾病和水肿。
关于玉米须可以治疗疾病的这个问题,上面给大家介绍了相关的内容了,从上面的这些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的是玉米须的养生功效,可以祛湿消肿,而且还可以有改善肾功能的作用哦,对于恢复疾病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俗名]棒子毛、玉蜀黍蕊。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利尿,清热,利胆,降血糖。
[宜食]适宜高血压病人食用;适宜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水肿之人食用;适宜急性和慢性尿道炎,膀胱炎,尿路结石者食用适宜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黄疽肝炎之人食用;适宜糖尿病患者食用;也适宜脚气病患者食用。
《岭南采药录》:“和猪肉煎汤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沥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汤频服。“《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药,对肾脏病浮肿性疾病,糖尿病等有效。又为胆囊炎,胆石症,肝炎性黄疽等确有效药。”
[忌食]玉米须味甘淡,性平和,诸无所忌。
[按语]现代药理学分析玉米须含脂肪油、树胶样物、皂甙、生物碱、谷甾醇等成分,有降压、利尿及降血糖作用。另外,玉米须能促进胆汁排泄,降低黏度,减少胆色素含量,有良好的利胆作用。对慢性肾炎之人,玉米须有消肿,消蛋白屎,改善肾功能的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22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土茯苓煲汤
下一篇: 玉米须的利用方法,养生食谱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