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出现一些病症以后都会选择用一些中药来进行调理治疗,中药的种类有很多,其中黄连就是非常突出的一种,用黄连做成的治病药膳偏方有很多,在治疗多种病症的领域上,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今天小编将为大家推荐关于黄连的治病药膳偏方。
治麦粒肿:准备三克黄连、乳汁适量。把黄连放在容器内,然后将乳汁挤入,以浸没药物为度。浸泡1日,滤出其汁,点搽患处,1日3-4次,出现麦粒肿的患者通过本方可以起到很好的疗效。
治久疟:黄连(去须)一两,常山(细)一两。 上二味,以酒一升半浸之经宿。 发前煎取一盏,分二服,临发更一服,有热当吐,有冷当下。
黄连解毒汤:两钱黄连、一钱黄芩、一钱黄柏、一钱栀子、水二盏,煎一盏,温服,可以解毒。
黄连点眼方:上以生竹筒1个,留节,可长6-7寸,以水2大合,将黄连末用新绵裹,纳竹筒中,著古铜钱1文,盖筒口,于炊饭甑中密盖之,待下饙即取出,以绵滤过,候冷,纳瓶中。每以铜箸点少许,著目眦头,每日3次,木可过多,1-2日愈;若治眼暗,不过7日愈。
大便不通:黄连2钱半,芍药2钱半,黄芩2钱半,当归2钱半,槟榔2钱半,大黄2钱半,枳壳2钱半,川芎2钱半,栀子2钱半,连翘2钱半,甘草5分,把这些食材放在一起用水煎服,可以改善大便不通的症状。
以上介绍的这些黄连的药膳偏方,对于很多的病症都是非常有治疗效果的,而且副作用非常小,但是要讲究对症服用,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需要,在专业的中医指导下,选择这些药膳偏方来治疗病症,切不可盲目过量的服用,以免造成伤害。
黄连药性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最擅长的就是清胃热、泻胃火。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胃火牙痛的清胃散,就是以黄连为主药的代表方之一。
胃热炽盛化火可导致牙龈肿痛或出血、口干、口渴、喜欢喝冷水冷饮、口苦、口臭等不适,以及面红、大便干硬、舌质红、舌苔黄等热象。黄连用于清胃火时,即可单独研末冲服,也可与其他中药一起煎服。
《本草纲目》明确提出黄连泻火,是治病用的。慢性胃肠道疾病和慢性肝胆疾病的病人,都有消化道症状。长期少量服用黄连,确可有益于肝胆,并能使脾胃虚弱纳少便稀的病人食欲增进、大便变得稠厚,这就是益肝胆厚肠胃的意思。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黄连为大苦大寒之品,容易伤胃,不宜过量或长时间服用,脾胃虚寒者忌用。此外,因黄连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扩展资料:
黄连传统多用于治疗热病温病、腹泻痢疾、疮疡疖肿以及心慌、心悸、失眠、冒痛、消渴、口疮等病症。黄连是中医传统中使用得最早、最广泛的清热解毒药、抗感染药。用于各种细菌、病毒等感染性疾病,尤其对急性胃肠炎、急性菌痢效果最好。
由于感染性疾病的复杂性和普遍性,古代曾制定了大量的清热解毒的复方,以增强疗效。在当前抗菌生素广泛使用的情况下,中药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使用。黄连的复方能增效和改善病情。
黄连素(小檗碱)是从十大功劳等植物中提取的,与黄连的作用大致上是一致的,但并不能取代黄连的全部功能,包括抗病原体作用。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口服黄连素片不及黄连复方煎液的疗效好。
黄连治疗各种慢性胃肠道疾病在古代就有许多良方,如泻心汤、左金丸、香连丸、戊己丸、黄连理中丸等,至今还在慢性胃十二指肠炎症、溃疡和慢性肠炎的治疗中广泛使用。
这些配方非常合理,既消除了炎症,又调节了胃肠功能,因此,对胃痛、腹泻有很好的疗效,不比西药差,而且没有副作用。如果在剂型上加以改进,使服用、携带更加方便就更受欢迎了。
人民网——为何“黄连”被看作清热代表?
问题一:黄连能吃吗黄连性苦寒,是清热解毒祛湿消肿的好药。当然可以吃,不过用量不宜太多,多了损伤胃气和阳气,因为黄连能燥湿,阴虚病人使用后会伤阴,虚火更加严重。如果使用量过大,还会因为苦味中毒。
问题二:黄连怎么吃光吃黄连没多大效果,吃多了还不好!找个中医给你开个药方子 去火很容易的
问题三:黄莲粉怎样吃才能降火?中医说:阴虚者火旺。黄连粉没有降火作用,因为它不补阴。吃一些补阴的食物,就能帮你降火。
补阴食物:银耳、百合、苹果、甘蔗、鸭肉等。
问题四:黄连不能跟什么一起吃?黄连药膳配伍有禁忌
药膳既是营养丰富、色味俱佳的美味食品,又是具有一定药理作用的中药方剂。因其集滋补身体、治疗疾病的优点于一体,而备受世人的青睐。然而您可知道,在药膳配伍中药物与食物、药物与调料之间还存在着种种禁忌,配伍不当不但治疗、保健疗效不佳,甚至还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现介绍一些常用药膳的配伍禁忌:
猪肉忌乌梅、桔梗、黄连、苍术、百合、巴豆、大黄、杏仁;羊肉忌半夏、菖蒲、丹砂;鸡肉忌芥末子、菊花;螃蟹忌荆芥、白果;各种海鱼忌荆芥、甘草;醋忌丹参、茯苓;花椒忌防风、附子、款冬花;蒜忌蜜、丹皮、人参;石榴忌人参、鱼、蟹;虾严禁与维生素C同食,否则在体内生成三价砷(剧毒物质),致人死亡。
一般情况下,服药膳时尽量不吃海鲜及油腻太重的饮食。黄连为临床常用中药, 性味苦寒, 入心、肝、胃及大肠经, 具有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之功效.黄连的应用比较广泛, 凡湿邪、热邪均可用黄连清之.古今医学文献均将黄连视为无毒副作用或副作用很小的良药, 但近年来有文献报道, 黄连及其制品黄连素等有时会发生不良反应, 现就其治疗介绍如下.
药疹常见於四肢及躯干部皮肤出现散在的、针尖大小、压之褪色的红色丘疹.可服扑尔敏4毫克, 泼尼松10亳克, 葡萄糖酸钙1.0克, 日三次或防风通圣散 (或丸)6克, 日三次.
药敏性荨麻疹 主要表现为突感头晕、舌麻、咽喉不适、脸肿, 面部及四肢起荨麻疹, 瘙痒异常.可口服赛庚定2毫克, 日三次; 静滴10%葡萄糖500毫升, 加氢化考的松100毫克, 10%葡萄糖酸钙 10毫克, 维生素C 1.0克; 口服维生素 C、维生素Bt、维生素B: , 密切观察, 对症治疗.
过敏性紫癜全身密布粟粒大小浅红色斑点, 压之不褪色, 部分融合成片, 呈对称分布.诊断为过敏性紫癜, 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可口服赛庚定4毫克, 维生素C 200毫克, 芦丁20毫克, 安络血2.5毫克, 日三次或吡哌酸0.25克, 日三次.
药敏性休克 主要表现为胸闷、憋气、出冷汗、血压下降, 甚至休克.应立即停药, 迅速肌注肾上腺素1毫克, 苯海拉明40毫克; 静滴5%葡萄糖盐水500毫升及1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 加氢化考的松200毫克, 密切观察血压.用药後休克可很快纠正.
头晕、心慌、气短、关节痛 表现为突感头晕、心慌、全身关节痛.应立即停药, 进行抗过敏治疗.可静推25%葡萄糖50毫升加10%葡萄糖酸钙10毫升、维生素C 0.5克、地塞米松5毫克, 缓慢推入, 并辅以其他对症治疗.
黄连及黄连素引起致敏反应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特异性体质及高度过敏者较易产生不良反应, 故对此类病史患者要注意, 慎重给药.文献分析发现, 引起不良反应的多为黄连素注射剂, 故在应用注射剂时宜从小剂量开始, 逐渐加量, 且密切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有不良反应, 及时停药, 立即进行抗过敏治疗.另外, 动物实验表明, 黄连素低血钾状态时更易引起狗心脏停跳及呼吸停止, 其剂量为正常状态时的四分之一, 故在对低血钾病人使用黄连及其制品时应慎重.
问题五:黄连的禁忌有哪些 什么人不能吃黄连民间有“家有黄连,百病可愈”的谚语,黄连是家喻户晓的中药。中药黄连清胃热、泻胃火效果好,一般用来去火泻火。不过,中药黄连并不是人人可服用,一些黄连的服用禁忌还是需要掌握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黄连为大苦大寒之品,容易伤胃,不宜过量或长时间服用,脾胃虚寒者忌用。黄连的用量病轻者每日2―3克,病重者每日5―6克。儿童脾胃功能不健全,不可盲目服用黄连。此外,因黄连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另外,其他一些中药黄连的服用禁忌:
1、《本草经集注》:恶菊花、芜花、玄参、白鲜;畏款冬。
2、《药性论》:恶白僵蚕,忌猪肉。
3、《蜀本草》:畏牛膝。
4、《纲目》:黄连大吉大寒,用之降火燥湿,中病即当止,岂可久服,使肃杀之令常行,而伐其生发冲和之气乎?
5、《本草正》:黄连善泻心脾实火,虚热妄用,必致格阳,故寇宗荧日:虚而冷者,慎勿轻用;王海藏日:夏月久血痢不用黄连,阴在内也。
6、《本草经疏》:凡病人血少气虚,脾胃薄弱,血不足,以致惊悸不眠,而兼烦热躁渴,及产后不眠,血虚发热,泄泻腹痛,小儿痘疮,阳虚作泄,行浆后泄泻,老人睁胃虚寒作泻,阴虚人天明溏泄,病名肾泄,真阴不足,内热烦躁诸证,法咸忌之,犯之使人危殆。
7、《本草新编》:黄连,味苦,寒,可升可降,阴也,无毒。入心与胞络。最泻火,亦能入肝。大约同引经之药,俱能入之,而入心,尤专经也。止吐利吞酸,善解口渴。治火眼甚神,能安心,止梦遗,定狂躁,除痞满,去妇人阴门作肿。治小儿食土作疳,解暑热、湿热、郁热,实有专功。
问题六:我在药店买了黄连(是干的),我不知道怎么吃,是泡水还是煎熬着吃, 100分 黄连
内服-煎汤:1.5-3g;研末:每次0.3-0.6g。这是一般治疗用量,可酌情加减。
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泻火;燥湿;解毒。
主治-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耳;阴肿;痔血;湿疹;烫伤。
用药禁忌-胃虚呕恶,脾虚泄泻,五更肾泻,均应慎服。
用药最好在主诊医师指导下;或咨询驻店药师意见。
腹泻的食疗可选用:
1、胡椒7粒,鸡蛋1枚。将鸡蛋打1孔,胡椒研为细末,放入蛋中,湿纸封口,蛋壳外用湿白面团包裹3-5毫米厚,放于木炭火中煨熟,去壳,空腹白酒送服。1日3克。功效:散寒温中,止泻。
2、粳米100克。将米炒焦,加水煮粥,任意服食。功效:健脾祛湿。
3、黄瓜叶治腹泻:取新鲜黄瓜叶适量,将叶上的绒毛刷掉后用清水洗净,
捣碎挤汁,盛于碗内,再取等量蜂蜜(约3汤匙)与黄瓜叶汗混合搅匀,1次服下,多则2次即可痊愈。
4、西洋参、川黄连、春砂仁、乌梅各3克,白芍、煨葛根各6克,甘草2克,车前子8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与大米共煮成粥食用。
5、樟木皮200克(去除黑色外皮,取红色内层),石榴嫩叶50克,大米50克。先把樟木皮捣烂,用武火炒成炭,石榴叶炒至干酥,大米炒至黄色,加水煮沸后约5-7分钟,取药液饮用。
6、葡萄叶治腹泻:取新鲜葡萄叶25-50克,洗净入锅,加水稍过药面。水煎2次,合并2次药液,过滤后备用。
7、芡实30克,山药60克,藿香叶4克,山萸肉15克,谷芽(或麦芽)15克,乌梅10克,枳壳9克。焙焦研细为散,瓶装密封备用。每次10克,用开水冲,再放少许白糖,稍煮沸,待微温服之用于治疗慢性腹泻。
提醒您:夏季腹泻家庭食疗小偏方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1:治前列腺肿瘤
川楝子,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萆 薢,薏苡仁。水煎服,每日1剂。
2:治肝癌疼痛
蟾酥,生大黄、生半夏、生川乌、生草乌、全 蝎、生南星、冰片。95%酒精。将上述药研成粉 末,浸入95%酒精内密封1周后使用。外擦疼痛部位,每次10分 钟。
3:治血管性头痛
生石决明,川芎,香白芷,天麻,细辛。水煎400毫升,分2次早晚饭后服,每日1剂。
4: 治打鼾
炒杜仲、炒白术、石菖蒲、合欢皮,茯苓、丹参,焦神曲,竹茹、葶苈子(包煎)、泽泻、辛夷花(包 煎)、黄芩,苍耳子。适用于难治性打鼾病人;也可用 于慢性肥厚性鼻病、后鼻道阻塞性病变。每日1剂,水煎服。取汁 300毫升,每次100毫升,1日3次,饭后半小时服用。7剂为1疗 程。
5:治水痘
金银花,鱼腥草,紫草,蒲公英,甘 草。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6:治烧烫伤
生大黄,黄连,赤石脂,白芷。 共研为细末,过筛,用香油调匀,外涂于患处。每天两次。
7:治前列腺肥大
泽泻,红参。每日1剂,水煎服。本方 适用于年老气虚的前列腺肥大患者。
8: 治食道癌
壁虎和大米炒成焦黄色,每日1 2条,研末,分成23次,用少量黄酒调服。
9 :治消化道癌
用活壁虎,白酒,浸泡7日即可饮用。 每日1次,每次30 50毫升。
10:治肾虚耳鸣
土人参,猪腰子,炖服。
11 :治急性病毒性肝炎
茵陈,夏枯草,大枣,水煎 服,每日1剂,2次分服。
12: 治糖尿病瘙痒
熟地,山萸肉、山药、知母、天花粉,丹皮、泽泻、茯苓,天冬、五味子,黄柏 。共研为细末,每次使用时取7克,水煎,分早晚2次空腹服 用。注:肾阳不足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下半身常有冷感、小腹拘 急、尿频等)忌用。
13:治急性盆腔炎
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水煎服,每日1剂,10日为1疗程。
14:治抑郁症
柴胡、石菖蒲,白芍、茯神、炒枣仁、远志、合 欢花,生龙骨、生牡蛎、淮小麦,夜交藤,大 枣。水煎服,每日1剂。
15:治痛风
独活、羌活、地龙,红花、秦艽、威灵仙,川芎、白芍,川牛膝,穿山甲,蜈蚣。水 煎服,每日1剂。连用7天。
16 :治顽固性牛皮癣
鲜韭菜根子,晒干砸碎,用山西陈醋 浸泡10天左右。每日早、晚各用其擦患处1次,连擦15天 (擦后3个小时内不能用水洗)。
17 :治口腔扁平苔藓
菊花、紫花地丁、金银花,五倍子、黄 柏,木棉花。加水煎煮20分钟,去渣取汁,待冷却后含 漱,每天5 6次。
18: 治黄褐斑
菊花、僵蚕、蚕蛹,玉竹,薄荷。 每日1剂,轻者当茶泡饮,重者煎服。一般患者服药月余黄褐斑可消 除。
19 :治掌跖脓疱病
蒲公英、苦参、丹参、黄芪,大枣。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
20: 治淋巴结核
海带、海藻,小茴香,水煎服,每日2 次。
21: 治甲状腺肿大
海带(去盐),黄药子,水煎服,每 日1 2次。
22: 治足跟痛
夏枯草、木瓜、地龙、牵牛子,当归、川芎,透骨草、威灵仙,路路通、木香、生姜,水 煎后先熏后足浴,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每剂药液可用2天,15
天为1疗程。
23:治 肝炎
白马骨根,白茅根,水煎,代茶频饮。
24: 治神经性呕吐
柴胡、香附、竹茹、半夏、陈皮、五味子、甘草 ,代赭石,生姜。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
25 :治尿路感染
侧柏叶、柳叶,白醋(冲服)。水 煎分2次服。
26: 治鸡眼
乌梅,食醋,将乌梅打碎,用醋浸泡10 日后,再用浸液揉擦患处,每日2 3次,连用7 10日,鸡眼可自 然脱落。
27: 治失眠
酸枣仁(炒),川芎、制何首乌,麦冬、 五味子、丹参、茯苓、知母。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 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症见失眠多梦、心悸不宁、五 心烦热、盗汗耳鸣。
28: 治慢性胃炎
薏苡仁,黄芪、金银花,党参、白 术、茯苓、砂仁、川楝子、元胡、桂枝、生姜、甘草,白芍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29: 治阑尾炎
薏苡仁、金银花,败酱草、蒲公英, 紫花地丁,连翘、乳香、没药、丹皮、枳实、元胡、大黄、甘 草。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30:治 过敏性紫癜
赤芍、蒲黄炭、五灵脂,生地、紫草,丹皮,侧柏叶。水煎服,每日1剂。
31: 活血软化汤(皮肤病)
组成:当归、丹参、生牡蛎(先煎)、炒山甲、乌梅、公丁香、火麻仁、生姜皮。
功能:活血软化,润肤除屑。
主治: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苔癣化,顽癣,鱼鳞癣,毛发角质症、脂溢性干性皮炎、银屑病、扁平疣、寻常疣等顽固性皮肤病均属于本方治疗范围,常服本方对皮肤有柔润作用。
应用:本方适用于顽固性干燥性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苔癣化)、顽癣、鱼鳞癣、银屑病、干性脂溢性皮炎、扁平疣、寻常疣等。上述诸病症病史较长,患部皮肤多以干燥、粗糙、增厚、脱屑、搔痒等为共同特点,同时根据不同皮疹在本方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加减:癣症加补骨脂、小皂荚,扁平疣加生薏仁、牛蒡子、板蓝根,寻常疣加穿破石,皮肤干燥厉害者加玉竹、北沙参、麦冬,搔痒明显者加白蒺藜、白藓皮。
#中医# #春日生活打卡季# #春日星能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21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黄连的治病药膳食疗方介绍
下一篇: 黄连的好处,降脂降糖保护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