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首乌是一种藤本植物,茎部细长且缠绕,叶子为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腋生,黄绿色;花梗很短,雄花;雌雄花近等;浆果熟时红色。其块根肥厚,呈扁圆柱形,不规则的弯曲。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细纵皱纹。白首乌的名字源自其块根的形状和颜色,因其形状弯曲,色泽棕褐,故被称为“白首乌”。
白首乌是该植物的正式中名,出自山东的叫法,在《中国植物志》中确定为正式中名;其学名为Cynanchum bungei Decne ,是在1844年正式命名发表的;别名在山东还叫泰山何首乌、何首乌;在河北叫地葫芦、山葫芦、野山药等;因为它的叶片戟形有些地方叫戟叶牛皮消;在植物分类学中属于萝藦科鹅绒藤属攀援性半灌木。
分布和生长环境
白首乌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辽宁、华北、河南、山东、甘肃等省区,基本在北纬34-42°之间;通常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谷、山坡、路旁、河坝的灌丛中或岩石缝隙中。
外形特点:一是为攀援半灌木,块根粗壮,藤茎细弱柔韧,表面稍有毛。二是单叶对生,叶片戟形,有时有变化,先端渐尖,基部心形,两面有粗硬毛,上面毛比较密,侧脉大约6对。三是伞形聚伞花序,腋生,比叶片短,花萼裂片披针形,花冠白色,副花冠5深裂,裂片披针形,6-7月开花;
蓇葖果单生或双生,披针形,表面无毛 ,长达9公分,种子卵形,种子毛白色绢质,长4公分左右,7-10月结果。
白首乌主要分布于我国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北、江西、浙江、安徽等省份。它喜欢生长在山地灌丛、林缘、沟谷、山坡草地以及石缝中。白首乌在这些地区的分布广泛,表明其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
早在晚唐的时候,白首乌就是一种大家贵族常常食用的名贵补药,而到了明代之后则更加的盛行。但是,以前的种植技术,并没有现在的好,所以在古代那会,白首乌这种植物卖得非常的贵,而现在的野生白首乌价格也颇贵,但是幸好人工种植的也多了。
在江苏,当地许多人都把白首乌作为一种温补的食材,所以也幸亏能够大量种植,如今已经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滋补早茶点了,所以要是喜欢乌发的朋友,不妨平时多吃点,要是喜欢收集花草的话,还可以在家中多养上一些呢!
白首乌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地方,所以在南方的山区比较常见。在家中栽种白首乌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土壤的配制,因为白首乌是一种块茎植物,所以建议用疏松透气的盆土栽培,然后放到一个通风阴凉的地方养护。
虽然白首乌喜湿润的地方,但是要是要注意不要让土壤板结积水,如果气温过于干燥,那么只需要用喷瓶朝着其叶片喷洒清水即可。
白首乌的药用价值非常高,被视为一种珍贵的药材。根据传统中药学的理论,白首乌具有滋补肝肾、强壮筋骨、养血补血、乌发亮发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须发早白等疾病。在实践中,白首乌也被广泛用于治疗贫血、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多种疾病。
此外,现代研究表明,白首乌还具有抗衰老、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这些作用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和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沿革
白首乌在中医药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对白首乌的详细记载。它被列为上品药材,被认为具有滋补强壮、延年益寿的功效。在随后的历代本草中,对白首乌的药用价值和使用方法也有着进一步的阐述和发展。
然而,对于白首乌的具体来源和命名,历史上的说法并不一致。有一种说法是,白首乌的命名源于其形状和颜色。因为其块根的形状弯曲,色泽棕褐,故被称为“白首乌”。
另一种说法是,白首乌的名字源自湖南地区,当地人称之为“牛皮冻”,后来因传闻其有治疗白发的作用,故被称为“白首乌”。这些说法虽然不一,但都反映了白首乌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广泛应用。
白首乌作为一种珍贵的药材和保健品,具它不仅具有滋补肝肾、强壮筋骨等传统药用功效,而且还具有抗衰老、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现代药理作用。这些作用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白首乌的主要用途
第一,白首乌的块根药用,最早记载于唐元和七年(公元813年)的《何首乌录》,盛行于宋、明代,沿用至今;它的块根肉质多浆,表面栓皮一层一层剥落 ,里面质地坚硬白色;其味甘、苦,性微温,具有补血、补气、抗衰老、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乌发生长的作用,历来被医学家看作摄生防老珍品;主要含有甾体类化合物、多糖、苯乙醇、多种挥发油等有效成分。药用时请遵医嘱。
第二,白首乌的块根营养丰富,可作保健食品,主要含有淀粉、多种微量元素(如钙、铁、镁、锌等)、糖类(如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等)、氨基酸等,具有较高食用价值。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1275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中药古今研究:白薇
下一篇: 中药材白花蛇舌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