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香科植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极为常见。我们喜欢吃的水果,如橙子、柑橘、柚子、黄皮、柠檬等,均来源于芸香科。作为中药,除了白鲜皮来自芸香科外,陈皮、青皮、枳实、枳壳、花椒、黄柏等,也来源于芸香科。
白鲜皮主产于东北、河北、四川、江苏、山东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洗净泥沙,除去细根及外表粗皮,纵向剖开,剥取根皮,抽去木心,切片,晒干,生用。
本品有羊膻气,味微苦;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皮,迎光可见闪烁的小亮点;以条大、皮厚、色灰白者为佳。
《本草纲目》:“鲜者羊之气也,此草根白色,作羊膻气。”
白鲜皮又名白膻,味苦,性寒,归脾、胃、膀胱经,属于清热药之清热燥湿药
白鲜皮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祛风止痒的功效,可用于湿热疮疹,皮肤骚痒,湿热蕴结之黄疸、尿赤以及风湿热痹。治皮肤病之疮多脓水、肌肤湿烂、阴部肿痛、皮肤骚痒、湿疹、疥癣等证,可与苦参、苍术、地肤子等配伍,可内服,亦可煎汤外洗。治湿热黄疸、尿赤,可与茵陈等药同用,如茵陈汤。治风湿热痹之关节红肿热痛,常与苍术、黄柏、薏苡仁等伍用。
《名医别录》:“疗四肢不安,时行腹中太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妇人产后余痛。”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头风,黄疸,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
《药性本草》:“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癣赤烂……壮热恶寒,解热黄、酒黄、急黄、谷黄、劳黄。”
《本草纲目》:“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足太阴阳明经去湿药也。”又云:“为诸黄风痹要药。”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苦、咸,寒,无毒。主治头风,黄疸,咳逆,淋沥,女子阴中肿痛,湿痹死肌。不可屈伸起止行步。”“治四肢不安,时行腹中大热,饮水,欲走,大呼,小儿惊痫,妇人产后余痛。”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苦咸,性寒无毒,入肺、小肠二经。主头风黄疸,咳逆淋沥,湿痹死肌,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天行时疾,头痛眼疼,女子阴痛,小儿惊痫,和血脉,通九窍,利小肠。”
“白藓皮入肺经,故能去风,入小肠,故能去湿。夫风湿既除,则血气自活,而热亦从此逝矣。”
《药性论》:“治一切热毒风、恶风,风疮疥癬赤烂……主解热黄、酒黄
急黄、谷黄、劳黄等。”
《玉楸药解》黄元御:“味苦,性寒,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经。清金止咳,利水清疸。”
“白鲜皮清金利水,治咳嗽上气,黄疸溺癃,疥癣鼠瘘。”
《日华子本草》:“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并一切风痹筋骨弱乏,通小肠水气,天行时疾,头痛眼疼。根皮良,花功用同上。”
《本草原始》:“治一切疥癞、恶风、疥癣、杨梅、诸疮热毒。”
《饮片新参》:“化湿热,治皮肤疮癬。”
二、现代研究:
成分:白鲜皮主含梣酮、黄柏酮、柠檬苦素、白鲜碱、白鲜明碱、槲皮素、异槲皮素花椒毒素、东莨菪素,以及甾醇、皂苷等。《中国药典》规定:含梣酮不得少于0.050%,黄酮不得少于0.15%。
作用:本品有抑菌、抗炎、解热、抗肿瘤、保肝等作用。
药理:水浸剂对多种致病真菌如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1275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每日学习一味中药——山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