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药常识

《本草精荟》:涩肠生津:乌梅的功效与应用

荆十三 2024-05-07 17:05:47

乌梅为蔷薇科乔木植物梅树的未成熟干燥果实。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省最多。五月立夏节前后采收,低温焙至果肉呈黄褐色,呈皱皮,再闷至黑色,即成。常去核生用或炒炭用。中药乌梅: 性味归经:酸,平。归肝、脾、肺、大肠经。本品酸能涩敛,平而不偏,既入肝、脾经,又入肺与大肠经。上能敛肺气以止咳,下能涩大肠以止泻,并能收敛以止血。又因酸味独重,还善安蛔、生津。

微信图片_20240507204336.png

乌梅最能补肝,且能敛肝,用于阴分药中,功效甚大。

凡虚不受补之证,用之尤宜;凡肝经病证,用之皆效。乌梅毫无邪性,可以多用,可以独用,可以与一切补剂并用。

治久痢体虚,尝用独梅汤(大乌梅5个煎汤,白糖5钱为引冲服)愈病无数。

治虚泻,独梅汤合六君子汤。

治疗消渴,用乌梅四物汤(乌梅、生地、熟地、白芍),上消加天花粉,中消去花粉加甘草,下消去甘草加麦冬。用上方治疗怔忡、汗证、吐血等,随症加减,也常获捷效。

治咳嗽久不得止,凡属虚证者,尝用金水六君煎加乌梅,或四物汤去川芎,重加乌梅,亦常奏效;

治疗虚喘,气虚甚者宜独参汤合独梅汤,血虚甚者宜贞元饮合独梅汤(熟地、炙甘草、当归身、乌梅)。

治虚热不寐,可在三才膏(熟地、党参、麦冬)中重加乌梅40个,临睡之先,每服一匙,白糖为引,合目即成寐矣。

治疗瘫痪系气血两虚者,宜三分补气,七分补血,尤宜注意于肝,宜加味两仪膏(当归、熟地、党参、黄芪、乌梅、川木瓜)。如有虚热加麦冬,有微寒则煨姜煎汤为引,有痰涎则陈皮煎汤为引,朝夕常服,日久自愈。

此外,用乌梅甘草汤(大乌梅5个,甘草5钱)治疗胃气痛,也往往一服即愈。

总之,凡各种慢性病见虚损之象、衰脱之征,或由肝经之患引发变证的,皆可用乌梅收敛、滋养。

主治病证

(1)肺虚久咳。

(2)久泻久痢。

(3)虚热消渴。

(4)蛔厥腹痛。

(5)崩漏,便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止泻止血宜炒炭,生津安蛔当生用。

使用注意:本品酸涩收敛,故表邪未解及实热积滞者慎服。

产地:主产于四川、浙江、福建、广东、湖南、贵州等地。

采收加工: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

性状鉴别:

本品呈类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3cm。表面乌黑色或棕黑色,皱缩不平,基部有圆形果梗痕。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凹点;种子扁卵形,淡黄色。气微,味极酸。

饮片乌梅肉:为不规则形块状,略柔软,表面、气味同药材。

乌梅炭:形如乌梅,皮肉鼓起,表面焦黑色。味酸略有苦味。

微信图片_20240507204340.png

乌梅效用除药学典籍所述外,还有多种用途。

其一,乌梅能润肤止痒,而且又具有抗过敏之妙用,凡血虚风燥所致皮肤瘙痒症、瘾疹、顽癣,均可用之。

其二,乌梅味酸而涩,入脾,具有收敛脾精、止漏浊之功,故可用治糖尿病尿糖不降之症。

其三,乌梅能和胃生津以增酸,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所致胃酸缺乏、食欲不振等症。

乌梅对现代医学诊断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等有确切疗效,为必用之品。

用乌梅40~50克,浓煎250毫升,顿服或分2次服,对病毒性肝炎有良好的降谷丙转氨酶作用,并能退黄疸,改善症状及体征。

除味涩及个别患者服后大便干结外,无明显毒副作用。

治疗萎缩性胃炎表现胃阴虚、胃酸不足者,常以乌梅配木瓜同用,多有效验。

常以乌梅配硼砂,各用4克,入煎剂,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两药降逆止呕之功为他药所不及。

如胃热加生大黄2克,胃寒加吴萸2克,久呕伤阴乌梅倍用。

对急慢性胃炎、胆囊炎、内耳性眩晕症、尿毒症等多种原因所致的呕吐均有效验。

乌梅配血余炭可治疗放疗引起的放射性肠炎腹泻,对于稀便伴有黏液或浮有白色伪膜者,用之效果较好,临证可随证加减使用。

十一

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用乌梅炭15克,加入辨证方药中,能起脱敏作用,故对本病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十二

乌梅味酸性温,能利筋脉,缓痉挛,用治肾炎,能缓解肾小动脉痉挛,从而改善肾血液循环,达到修复损坏之目的。

十三

用乌梅泡茶服,治疗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不寐症,多则1~2周,少则3~5日,效果较好。

十四

用乌梅250克(去核),僵蚕、桔梗、丹参各200克,甘草30克,共研细末,蜜丸。每次服9克,每日3次,用治直肠息肉、声带息肉等,收到较好效果。

十五

治疗狐惑病,乌梅为必用之药,可促进溃疡愈合,提高疗效。

十六

疟疾、痢疾初起禁用乌梅。

乌梅止痢断疟,每有速效,然欲速者,取快于一时,往往变成久病而不能愈,不可不慎也。

又世有夏日将乌梅作汤以止渴者、腹中无暑邪者,可以敛肺而止渴,倘有暑邪未散,而结闭于肠胃之中,及至秋天,则有酿变成疟、痢之虞。

十七

乌梅饮片中的核约占50%,因此带核乌梅的用量就应增加1倍,即用12~24克。内容来源:《临证本草》

乌梅的配伍应用:

1.用于肺虚久咳。乌梅能敛肺止咳,治肺虚久咳,常配伍半夏、杏仁、阿胶等,即一服散。

若治湿痰咳嗽,常配伍半夏、橘红、茯苓、甘草等,即二陈汤。方中用少许乌梅,收敛肺气,与半夏、橘红配伍,散中兼收,可防其燥散伤正,实为妙法,值得学习。

2.用于久泻久痢。乌梅尤善涩肠止泻。治久泻不止,常配伍肉豆蔻、诃子、砂仁、木香等,即固肠丸。

若治天行下痢不能食者,常与黄连合用,即《圣惠方》乌梅丸。

3.用于虚热消渴及温病发热。乌梅味酸,有生津止渴之效。治消渴烦闷,可与豆豉共水煎服。

若治虚热烦渴,常配伍天花粉、麦冬、葛根、人参等,即玉泉丸。

若治温病发热大者,可与白糖合用,共煎水服,即乌梅白糖汤。取其酸甘化阴之妙,实内藏至理。

彭子益言:“乌梅酸收,降甲木安乙木,敛相火而大补木气。木气动于上必虚于下,故乌梅为风木要药。收而不涩,能生津液,温病尤宜。白糖能补中而不横滞,与乌梅酸甘生阴,最宜温病虚证。故服之病愈。”

4.用于蛔厥腹痛呕吐。蛔虫特性,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乌梅味酸,故有安蛔之效。

治蛔虫引起的腹痛呕吐之证,常配伍细辛、蜀椒、干姜、黄连、黄柏等,即《伤寒论》乌梅丸。此外,本方还可治虚实兼见、寒热混杂之久利。疗效显著,值得学习。

5.其他应用。乌梅炒炭,还有止血之功,可治崩漏下血等出血证。

若捣烂或炒炭研末外敷,还能消毒疮,治疗胬肉外突。

微信图片_20240507204344.png

汪昂言:“痈疮后生恶肉,烧梅存性,研末敷之。”

《圣惠方》:“治小儿头疮,积年不瘥,乌梅肉烧灰细研,以生油调涂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1275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