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中药常识

《本草精荟》:利湿退黄:茵陈的功效与应用

荆十三 2024-05-03 11:30:11

茵陈,别名绵茵陈、茵陈蒿、白蒿,为菊科植物滨蒿的干燥地上部分,茵陈属利水渗湿药,是中医治疗湿热黄疸的主要药物。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材烧。”茵陈的采收时间会直接关系到其药效的发挥,一般是以春季三月的幼苗入药,此时的茵陈绵软、香气浓郁。过了三月,茵陈就长大长老了,既不能食用,药效也会大打折扣。

微信图片_20240503145305.png

【药性】味苦、辛,性微寒。

【归经】归脾、胃、肝、胆经。

【功效】具有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的功效,用于治疗黄疸,暑湿湿温,湿疮瘙痒,善清肝胆之热,兼理肝胆之郁。

本草拾遗》:“因旧苗而,故名因陈。”

张锡纯言:“茵陈者,青蒿之嫩苗也。秋日青蒿结子,落地发生,贴地大如钱,至冬霜雪满地,萌芽无恙,甫经立春即勃然生长,宜于正月中旬采之。”

一、茵陈的功效:

茵陈味苦,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功效能清利湿热,利胆黄疸。被誉为“利湿退黄之要药”。

常用于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

《本草正义》: “茵陈,味淡利水,乃治脾胃二家湿热之专药。”

《本草经疏》:“茵陈,其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通身发黄,小便不利及头热,皆湿热在阳明、太阴所生病也。苦寒能燥湿除热,湿热去,则诸症自退矣。除湿散热结之要药也。”

《长沙药解》:“茵陈通达经络,渗泄膀胱,性专去湿,故治发黄,并浴疮疥瘙痒之疾。”

《本草备要》:“发汗利水,以泄太阴、阳明之湿热。为治黄疸之君药。”

微信图片_20240503145259.png

二、茵陈的配伍应用:

1.用于黄疸。茵陈苦泄下降,功专清利湿热而退黄疸,凡湿热熏蒸而发黄者,常为主药。可单用一味,大剂煎汤内服。若见烦躁,小便不利而大便难者,常配伍大黄、栀子,即茵陈蒿汤。若小便不利明显者,则常与五苓散配伍应用,即茵陈五苓散。

黄疸之证,有阳黄与阴黄之分。

黄疸兼热证者,即为阳黄。如湿热黄疸,可用茵陈蒿汤;若是燥热黄疸,则可用栀子柏皮汤。湿热与燥热,犹如地之涝与旱,皆可令禾苗发黄。湿则泻之,燥则润之,此即可分辨。

黄疸兼寒证者,即为阴黄。治寒湿黄疸,常以茵陈配伍附子、干姜等温中之药,即茵陈四逆汤、茵陈理中汤等方。

汪昂言:“脾胃有湿热则发黄,黄者,脾之色也,。热甚者,身如橘子色,汗如柏汁;亦有寒湿发黄,身熏黄而色暗。大抵至以茵陈为主,阳黄加大黄、栀子,阴黄加附子、干姜,各随寒热治之。”

《本草图解》:“发黄有阴阳两种,茵陈同栀子、黄柏以治阳黄,同附子、干姜以治阴黄。总之,茵陈为君,随佐使之寒热而理黄证之阴阳也。”

临床功效

利湿退黄:可用于治疗黄疸导致的目黄、身黄及小便黄等,茵陈苦寒,归脾、胃、肝、胆经,擅长清利脾胃肝胆的湿热,使湿热从小便排出,是治疗黄疸的要药。如果身目发黄、小便短赤,或者是由于脾胃寒湿郁滞导致的黄疸,则可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解毒疗疮:可用于治疗湿疮之类的皮肤病,茵陈苦寒,可以解毒疗疮。可用于治疗湿热阻于中焦而引发的风疹、湿疮等疾病。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与其他中药配伍应用。煎汤内服或者漱口,还可以治疗口腔溃疡;

清热祛火:茵陈苦寒,尤其是夏季应用,还有助于调理或缓解伏暑夏季引起湿热、暑热的情况。

微信图片_20240503145311.png

注意事项:

1.茵陈为性微寒的中草药,对于虚寒体质的人群,应该慎用。

2.蓄血发黄者及血虚萎黄者慎用。

3.《得配本草》当中记载:热甚发黄,无湿气,二者禁用。所以,对于不是湿热引起的发黄应忌服用。

4.茵陈有渗湿的作用,不宜长期连续服用。

5.在服用茵陈期间需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吃油腻以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比如油炸食品、辣椒、大蒜等,同时也要避免喝咖啡、浓茶以及烈酒等刺激性饮品,以免影响身体恢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hongyaochangshi/1275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