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误区:为了出汗而出汗
出汗只是让你失去了身体里的一些水分而已,并不一定能起到锻炼或减肥的作用。很多女性选择高温瑜伽等运动,就是想通过出汗来减轻体重,这样很容易造成脱水,导致抽筋或其他运动伤害。所以运动时一定要补充水分,不要盲目地追求大汗淋漓。
二误区:没有制定健身目标
其实大多数人锻炼身体都没有制定过具体计划,今天说练腰,明天说要瘦大腿,后天又想练手臂。结果时间长了就会发现,什么都没练成。如果你想有成效,最好制定一个阶段性、比较容易达成的目标,不然好高骛远达不到目标渐渐就会失去兴趣,半途而废了。
三误区:运动前不补充能量
谁都知道运动过后不能大吃大喝,但在运动前的一个小时,却应该补充能量。可选择酸奶、香蕉和全麦饼干等小零食,它们能让你达到最佳运动状态。
四误区:时间过长、强度过大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习惯是非常不好的,有些人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去一次健身房,一次就运动2个小时。当身体不适应高强度的锻炼,很容易造成肌肉或关节损伤。其实每天坚持半小时,一周三次就足够了。
五误区:忽视力量训练
女性通常都希望通过健身来达到塑形的效果,一说到肌肉和力量锻炼就一味地拒绝,生怕把自己锻炼成一块一块的。其实力量训练对于塑形也是相当有帮助的。而且脂肪的消耗是全身性的,并非练哪减哪。如果仅仅进行大量的腰腹练习,不但对减肥无明显效果,反而易造成腰部受伤。把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两者结合,效果会更好。
六误区:与人比较
总觉得别人的运动效果比你好,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他的身体状况及运动量,所以不要考虑别人,自己比以前有所改善才是最重要的。
导语:如果对健身有错误的了解,而你又是按照错误的健身方式去锻炼的话,那伤害的可是你自己的身体哦!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健身运动的误区,欢迎大家参考!
误解1:跑步是最好的健身方法
没有哪一种健身方法是最好的,对青少年来说,尽可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追求“最好”,可能是想取得效果“最快”。求快也是一种误解,取得健身效果需要时间和耐心。
我推荐:5个简单生活细节也可达到健身效果
误解2:如果你不是每天1小时、每周5天锻炼,做什么都白做
不要相信这种偏激的理论。事实是,即每天坚持锻炼一点点时间也会有很多益处。研究表明,每周两三次半小时的'行走就能明显减低心脏病发病率、降低血压、缓解压力以及增强精力和免疫力。
误解3:只要你小心注意,锻炼前不做热身运动也可以
大错特错!训练前、后轻柔地伸拉及放松肌肉最能防止多种严重运动损伤的发生。
误解4:节食就能减肥
并非如此。超过90%的靠节食减轻体重的人会反弹。节食只是暂时少吃,并未改变作的饮食习惯。应建立科学的饮食习惯,并要记住真正能减轻体重的是长期的体育锻炼。
误解5:没有“疼痛”就没有收获
疼痛是身体该处出问题的信号。锻炼过程中感到疼痛应减低、减慢运动,直到停止锻炼。要发达肌肉、增强耐力,多少应该经受些不适,但那绝不应是疼痛。
误解6:热敷可使损伤处痊愈快些
运动损伤(如脚踝扭伤)之所以疼痛,是因为伤处内出血及肿胀,热敷加速血液循环,只会加重出血及肿胀。正确的处理是损伤24小时之内冷敷(如冰块),24小时后用热疗来减轻疼痛和肿胀。
误解7:猪(牛)肉是很好的赛前饮食,因为肉类有利于肌肉生长
肉类含有大量蛋白质,但在加速提供能量方面效果却很差。理想的赛前饮食是含糖量高的食物(如面食、土豆、面包等)。糖分是最好、最容易利用的能量,因为你今天运动需要的能量是以你昨天的饮食为基础的。
我推荐:盘点健身运动几宗“最”
误解8:最好的锻炼时间是清晨
最好的锻炼时间并非只有一个。最好的锻炼时间是你有锻炼欲望并符合你的时间安排时。有些人喜欢以晨练开始一夭,而有些人认为一天工作结束后锻炼是重新获得能量和放松的好办法。
误解9:每天锻炼身体的同一个部位能最快增强力量
每天锻炼身体的同一个部位能最快造成损伤。要增强力量,应该让肌肉负重训练至疲劳点,接下来给这些肌肉一天的时间去休息、恢复。过度锻炼会引起肌肉拉伤及疼痛。
【春季运动的六大误区】 误区一 强度越大,减肥效果越好
看着自己身体冬天堆积的脂肪,很多人会迫不及待地进行高强度的运动,以达到减肥的效果。然而,据研究表明,运动时首先分解的是人体内的葡萄糖,然后才开始消耗脂肪。剧烈运动时,人体的糖分来不及经过氧气分解,从而产生乳酸堆积,往往无法保证体力能坚持到消耗脂肪的阶段,因而脂肪消耗不多,达不到减肥的目的。
此外,由于冬季刚过,人体内的骨骼和韧带处于僵硬状态,关节粘滞性较强,贸然进行高强度运动,身体难以适应,会出现严重的疲劳感,还可能引发肌腱和肌肉拉伤,甚至发生猝死。因此专家建议,春季健身时应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佳。
误区二 出汗越多,锻炼效果越好
大多数人认为,运动过程中出汗越多,运动效果越好。其实不然。专家表示,人体的汗腺分为活跃和保守型两种,这与遗传和分泌有很大关系。对于不喜欢出汗的你来说,可不能强求自己的身体。尤其是在春季,立春后的气候多风。运动出汗后很多人急于脱减衣物,但此时的毛孔扩张会让凉湿之气趁虚而入。中医常讲,当风邪侵袭人体后,侵犯上焦肺,人体最易感染肺炎等疾病。
专家建议,应该等到运动后身体微微发热时再减衣。运动出汗后,也要给身体一个缓冲时间再去洗澡。同时,携家人或三五好友去登山、踏青郊游,同样可以达到锻炼的目的。
误区三 闻鸡起舞,晨跑晨练不能少
鸡年到了,很多人锻炼也要闻鸡起舞,晨跑和晨练成为每日必做事项。但其实,有时候懒一点才好。相比较早晨,傍晚是更适合运动的时间。
专家表示,首先,早晨人的血液凝聚力高,血栓形成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相反,傍晚时人的心跳和血压最平衡,血小板量要比早晨低20%左右,血液粘稠度降低6%,应激能力也是一天中的最佳状态。此外,春天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凌晨5时左右,室内外温差比较大,更容易引发关节疼痛及胃痛等症状。
即便选择晨练,也最好是在日出以后。因为植物在夜间无光条件下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清晨尤其是树林中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此时的空气是一天中最不洁净的,长期在这种环境中晨练会出现胸闷、气短、心律失常和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误区四 春光无限好,晒太阳越多越好
相比冬季,春季阳光照射开始增强,暖洋洋的日光晒在身上很是惬意。其实,晒黑是从春天开始的。防晒是在与紫外线做斗争。春季阳光虽然柔和,但云层较薄,可穿透的光线比夏季更多,紫外线强度高,更需要做足防御功课。不仅如此,爱美人士需注意,紫外线对色斑和雀斑的促进作用是日积月累的渐变结果。
因此,在春季运动时,要注意适当使用防晒霜、隔离霜或防晒衣帽等物品。在雾霾天气时,应减少户外运动时间,若外出,最好佩戴防护口罩等。
误区五 一双运动鞋,跑遍天下都不怕
由于奉行节俭至上原则,很多人不管是跑步、打篮球还是登山,都用一双运动鞋搞定,更有甚者选择不穿运动鞋。而这往往会对身体造成很大损伤。
专家表示,进行慢跑时,如果穿着不适的鞋子,在脚踏地的刹那,距骨下关节呈4度内转,当地面不平或跑步速度增加时内转角底还要更大。因此,若是鞋子不适当,常会引发脚部和踝关节的不适,产生运动代偿。足部的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还会引发肌腱炎、骨刺增生等运动伤害。
因此,在选择运动鞋时首先要关注功能性,了解运动鞋的止滑功能、减震功能和稳定性。止滑性能好的运动鞋可以加大摩擦,在跑步和登山运动时需要。减震性能好的鞋可以减缓外力对脚的冲击,进行球类及跳跃类运动时应优先选择。如果你经常在小河边的泥泞小径或山涧小路上跑步,那就要选择越野跑鞋。
误区六 口渴难耐,运动后狂补水
运动后口渴难耐,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但是很多人直接就把水往嘴里送,这存在很多问题。其实,运动喝水有讲究。
有人认为运动中不宜喝水。事实上,运动中如果大量出汗,若不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则容易引起脱水。补水的最好方法是少量多次,运动中每15?20分钟饮水150?200毫升,每小时不超过600毫升。
运动后要跟着心脏的节奏喝水。运动后的身体还处于兴奋期,心跳速度也没有恢复平缓,因而在尽量保持饮水速度平缓的前提下,间歇式分多次饮水,这样心脏才能充分吸收水分。
练得越多就越瘦健身减肥9个误区你中了吗
误区一: 红人怎么练我就跟着怎么练
减肥成功的前提,是健身计划符合自身特点、合理适度。
这个“自身特点”既包含身高体重、体脂分布、习惯动作这些体型体态的特点,也包括自身的骨骼形态和疾病状况。
比如,有X型腿或O型腿问题的人,不能运动量过大动作过猛,否则容易导致腿部韧带或半月板损伤。
有膝关节炎的人最怕劳累,会加重病情;有些颈椎病是颈椎天生倾斜度不够造成的,剧烈运动很容易造成骨关节错位。
只有全面了解这些,才能让健身计划的安排更合理更安全。
误区二:想起来就练忙起来以后再说
一项科学研究显示,脂肪在运动10分钟后开始燃烧在30分钟时达到最大值,并能持续6小时。
所以,指望一个月不运动,某天突然运动5分钟就能减肥。不可能!
比较合理的频率是每次锻炼10分钟以上,30分钟最好,每天都坚持锻炼。
这样既可以保持身体健康,降低慢性疾病的风险,还能循序渐进的健美身材。
误区三:节约时间不做热身和拉伸
运动前的热身,可以消耗身体的糖分,让身体更快进入燃烧脂肪的状态,还能润滑关节,提高关节周围组织的弹性,降低韧带、肌肉等软组织损伤的几率。
运动后的拉伸能促进血液从四肢向心脏回流,放松紧张的肌肉,缓解运动后的酸痛感。
”卡点儿上课,下课赶紧走”的赶场式健身,既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还会增加受伤的风险。
误区四: 别人能举20kg我就得举30kg
每个人身体承受力、耐力不同,盲目追求打破身体极限,这种争强好胜真的不可取。
一味追求锻炼强度,会给心脏带来极大的负担最极端的情况,就是引发猝死。
所以,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增加锻炼强度,才是正确的健身方式。
误区五: 练肌肉憋着气练跑步急促喘息
呼吸是运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错误的呼吸会让我们在运动时更感觉吃力,经常憋气还可能引发头晕、缺氧等不良反应。
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式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跑步为例,缓慢的深呼吸能保证氧气在肺里充分地交换,均匀的呼吸节奏,不仅有效配合步伐频率,还能减缓疲劳感的产生。
误区六: 练得越多就越瘦最好每天3小时
高强度运动会使身体处于缺氧的无氧代谢状态
此时,身体内囤积的脂肪不但不能被消耗,反而会产生更多酸性物质,使血液中的糖分快速降低。
最终结果就是,人变得食欲超级旺盛,健身消耗掉的能量被超量补回。
因此,高强度运动对减肥来说,无效!
误区七:运动时不喝水结束后喝个够
健身过程中会大量排汗很容易造成体内水分缺失及时补充水分十分重要。
建议每隔15分钟左右补充一次水份,每次喝水量不超过200ml,才不会增加心脏负担。
以减肥为目的的健身,要少喝含糖量高的运动功能型饮料,白开水或矿泉水是首选。
误区八: 要减肥就得饿忍住不吃才能瘦
很多女生认为,越饿就越能消耗更多脂肪,但事实上正相反,当食物无法提供能量时,身体就会通过分解肌肉来补充能量。
而肌肉越少,人体消耗的热量就越少,减肥就更难。
所以,挨饿对减肥来说,得不偿失。
健身三分吃、七分练。运动之余,每天都把热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证蛋白质、碳水、脂肪均衡摄入,才最有利减肥。
误区九: 对一切脂肪说NO
首先,要明确的是“0脂肪”并不等于“零能量。”
而能量主要来自于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三方面。
所以,即使是不含脂肪的食物也不代表没有能量,比如含糖饮料,喝多了一样会长胖。
其次,人体生命活动是需要脂肪参与的,缺乏脂肪会对健康产生影响。
减肥过程中,如果担心肉类的脂肪含量太高,可以选择富含脂肪的坚果类食物,代替部分脂肪摄入。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yundongjianshen/1776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提升性能力的几个健身动作
下一篇: 脖子健身运动的指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