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到了深秋,这三处绝不能秋冻!一定花一分钟看一眼~

食养人 2023-07-19 00:04:34

“春捂秋冻” 的说法大家肯定都知道。不过,提醒大家,“春捂秋冻”是相对而论的,是有条件的,年轻人、身强力壮之人,添加衣物的时候可以晚点、强度都可以稍大些;老年人、身体虚弱的人,特别是心脑血管功能不健康的老年人,则要注意分寸,甚至要春捂秋也捂。

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 温长路更嘱咐大家:秋冻有三个地方绝对不能冻!

不冻头

防头痛、脑梗、感冒

和夏天湿润的风相比,秋风干燥且猛烈,所以秋天出汗时不能像夏天一样,自然吹干,尤其是额头出汗时,更不能见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医认为,头作为人体“诸阳之会”,是全身阳气最旺盛的部位之一。秋风温度低、湿度低,猛吹额头在带走大量阳气的同时还会使寒邪入侵。这可能会导致头部血管痉挛,引起感冒、偏头痛、血栓脱落,甚至脑梗。

保暖建议? 入秋后,洗头时用水要比平时热一点,更不能用冷水洗头。

? 秋天出汗时不能自然吹干,尤其是额头出汗时,更不能见风。.

? 早晚出门、且风大的时候,可以带个帽子,防止头部受风。

? 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四肢血管病的人,以及四肢不温的人和易感风寒的人,尤其要在这方面提高警惕。

不冻肚

防腹痛、腹泻、消化不良

秋天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早晚温差大,早晚 10 多度,还有凉飕飕的风,中午 2、30 度,阳光还热辣辣。如果不及时增添衣物,身体最容易着凉的地方之一就是腰腹。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机体阳气,特别是一些脾胃虚弱,怕冷、易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还可以采取经常在肚脐热敷的方法,驱寒助阳。

秋季胃肠道疾病多发,都和肚脐受凉有关。肚脐下没有脂肪,紧邻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肚脐一着凉,儿童的秋季腹泻、中年人肠炎、中老年的消化不良等,就都找上来了。

保暖建议? 穿衣服一定不要露肚脐和腰。如果衣服较短,可以穿高腰裤或者高腰裙。

? 如果需要早出或者晚归,随身带一件轻便的小开衫,早晚穿。

? 南方现在还很热,大家晚上睡觉,温度再高也要在肚子上盖一条毛巾被,睡衣也尽量盖住肚子。

? 如果已经受凉,家里有艾条的可以艾灸神阙穴,没艾条的可以用热水袋热敷,再喝点姜糖水。

不冻脚

防寒邪入侵、旧病复发

春捂秋冻,秋冻虽好,但是最不能受冻的就是脚了。秋到此时,早晚温差越来越大,脚离心脏最远,如果还继续穿凉鞋,脚不受冻才怪。

中医认为,脚为人之根,人体的 12 经脉中有 6 条始于足部,这些经络运行气血、沟通表里、联络脏腑和贯穿人体上下的通路。而且,在民间也有“寒从底来”、“人老脚先老”的说法。所以脚受凉也就是整个身体都受凉。

保暖建议? 秋季天气干燥,穿凉鞋容易导致脚部皮肤干燥、皲裂。建议把凉鞋都收起来,或者穿上棉袜。在家的时候也别光脚踩地,特别是瓷砖地,更容易着凉。

? 晚上尽量都泡泡脚,解乏、安眠,还能祛寒。冬天容易手脚冰凉的人现在开始泡脚,更有助于积攒阳气。

? 晚上在家看电视的时候揉揉涌泉穴。涌泉穴是养生要穴,经常按按,能降压、安眠、补肾、暖脚。

特殊人群别秋冻

浙江医院推拿科副主任中医师 陈鹏还提醒大家,秋冻不适合每个人,白鹭之后,一部分人已经需要“保暖”了。

比如,有膝关节炎、腱鞘炎、肩周炎等四肢关节疾病的患者就不适宜秋冻,因为关节内部本身血供并不丰富,寒气可导致局部软组织血液循环代谢减慢,反而易加重症状,尤其在夜间温度较低时,更要做好保暖工作。

其次是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受冷空气刺激易发生血管痉挛,造成血流量进一步减少,可能会引起组织坏死,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从年龄上来说,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都不适合秋冻。

入秋三不冻,大家记住了吗?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哦~也记得顺手把这份关心和祝福送给微信里的好友吧!(放到你圈子里,朋友们会感激您)

为什么要“春捂秋冻?”春捂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春天孩儿脸,一天三变”春天的气温十分不稳定,变化无常,所以我们先人就提出啦要春捂秋冻。春要捂,秋要冻,是老辈人为我们留下的 健康 文化财富,只有深刻了解其中的内涵,才能保证身体永远 健康 。

春捂秋冻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春捂时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春捂就是说春天里气温回升,不要过早脱掉羽绒服,多捂着点,保暖。因为真正意义的春天是在三月下旬左右,春暖花开,气温回暖,并且气温相对稳定。由冬季进入春季,早晚温差还是比较大的,过早脱掉棉衣,一旦气候变化,出现“倒春寒”现象,身体会比较难适应,出现发热感冒现象。这一点在生活中得到证实,很多老人,孩子在春天刚来时,过早脱掉棉衣,身体抵抗力下降,就出现了受凉感冒,发烧头疼就去医院打点滴,不仅自己受罪,还花钱,得不偿失。所以春天要捂着点。

秋冻指秋天来临秋风萧瑟,万物凋零,这时候尽量少穿衣服,让身体受点凉,秋天在气节上是八月份立秋,但是通常八月份还处在三伏天,秋后炎热,穿厚衣服会让心情焦燥,只有等到九月下旬,气候才慢慢转凉,早晚的温差有啦变化,老人孩子可以适当的加点衣服。到了十月份,深秋来临,这时候要适当秋冻,衣服慢慢地加厚,让人体对气候的下跌有个适应的过程,这样有助于锻炼身体应对冷空气的能力,提高防御力。当身体适应了气候的变化后,漫漫长冬才会更容易度过去,不会出现大的疾病。

所谓“春捂秋冻”其实是人在适应变化的天

气,但是人的体质不一样,有的人湿热,有的人阳虚。所以春捂秋冻,应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适当地增减衣服。不要过于强求春捂秋冻。特别是老人,孩子。或者是体质虚寒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不建议秋冻,这样不利于身体 健康 。

春捂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 春捂时要注意温度。当天气预报显示当天温度在【15度】及以上时,可以适当地脱掉衣服,如果低于这个温度,最好不要过早脱掉棉衣,以免不经意的受凉,感冒。

2 春捂时要有度。如果在春天来临,一味相信老话,一个劲儿地捂,即使觉得不舒服,身体出汗,还不脱衣服。这时候当气温下降,冷风一过,人反而更容易着凉。所以春捂也要有度。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变化,适当增加衣服。

3 捂到清明前,在初春时节,气温乍暖乍寒,非常不稳定。比如“倒春寒”现象。如果突然下雨刮风下雪。抵抗力差的会因此感冒。因此,春天要捂着点,也不能一直捂着,一般清明前后,气温会逐渐稳定,这时候就可以适当地减少衣服,用轻松的心态迎接春天啦。

4 春捂时要捂对地方。有的人在春捂时全身上下都包裹得严严实实,这样不仅身体负担重,还会让自己不舒服。一般人体下半身血液循环比较差,相较于上半身更容易受到寒冷侵袭,所以春捂时,要捂对地方,平时做好【手腕 腰腹部 脚】的保暖出门戴手套,在腰腹部适当增加衣服御寒,穿稍微厚点的裤子和厚一点袜子,袜子尽量穿长筒的。晚上睡觉时要经常泡脚,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睡觉时也要盖好被子等等。

春捂时,还要保持心情舒畅。如果经常心情不好,也会影响身体 健康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就是这个道理。

春天来啦,我们要根据自身身体情况适当的“春捂秋冻”;春天来啦,我们不仅要让自己的身体 健康 ,还要让自己心理也要 健康 ;春天来啦,让我们用我们自己明亮而又美丽的眼睛,去欣赏美丽的春景;春天来啦,让我们保持愉快的心情,伸开双臂,用轻盈的身心拥抱生机盎然的春天[微笑]

春捂秋冻有道理吗?为什么?

有一定道理。

因为春天的气温不稳定,忽冷忽热,需要及时的增减衣物,一旦不及时调整体温,就容易生病。冬天属于“水冰地坼”,阳气潜伏,阴气旺盛的季节。春季的时候天地之间和人体的阳气逐渐上升,出现此消彼长的状态。

但是,千万不要认为这个时候已经完全可以脱掉厚重的衣服,轻装上阵了,因为虽然天气渐渐转暖,但是寒气仍然较重,这个时候突然脱去保暖的衣服,加上春季气温骤降,就很容易受寒着凉。

而如果刚入秋季,气温仍未下降,过早穿上厚衣服,其实是与自然规律和人体机能相反的,而且不能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秋冻要逐渐增加衣物,根据气温适当的加衣服,天气刚寒冷的时候,添加衣物应以能承受范围的寒冷为度。

注意事项:

春捂秋冻,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秋冻不等于“冷了也不加衣服”,而是要以自己本身感到舒适为主。

尤其深秋时节,气候变化较大,应该随着气温变化及时、适当地添加衣服,不能再一味地强求“秋冻”。尤其是对于老人和小孩等免疫力较差的人群,就更别强求了。

此外要应对自然界的温度变化,建议大家要根据每天的温差随时调整衣物的穿戴,及时增减衣服,不要嫌麻烦,最好带一件稍厚一些的外套,保证人体不受外界寒热的侵袭,保持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33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