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熟海鲜要慎吃谨防甲肝找上门
对于甲肝、戊肝等传染病而言,海鲜并不是唯一的传播载体。因为致病的根本原因并非海鲜本身,而是其被污染以后,携带上了病毒和细菌,没有相应抗体的人食用后则会引发相应的疾病。
甲肝是一种“吃进去”的传染病,进入人体肠道后,病毒随粪便排出。甲肝病毒一般存在于泥土和水中,特别是水,无论海水、淡水都有被污染的可能。作为一种肠道传染病,其传播的途径是“粪—口”,即甲肝病人的粪便污染了水源或食物,健康人食用这些食物前如未经过彻底煮熟、杀菌,就容易被感染。
相对而言,儿童、青少年则是患甲肝的主要人群。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因为开始增加了辅食,即食物由外界得来,没有母亲抗体的绝对保护,若不注意卫生就容易受到病毒感染,需要家长注意将食物洗净并充分加热。
除了易携带传染性病毒外,海鲜等水产品还可能受到沙门菌属或副溶血弧菌等细菌感染,导致人食用后出现腹泻等症状。
总而言之,海鲜本身并不是致人患病的根本原因,海鲜以外的食物,原则上来说只要被污染了便可能致病。对于海鲜而言,虽然蒸煮时间长了口感会变差,但是从卫生角度考虑,建议还是煮熟、炒透后再食用。
===================================================
1、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添加朋友”--查找公众号--搜索“ ”--点击关注即可。
2、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下图二维码点击关注即可:
营养学家说,
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应多吃海鲜,海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血液中的低密度胆固醇减少,同时还能抵抗血液凝固,从而减少老年人患冠心病、高血压和中风的几率。专家们认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少吃海鲜,每周最多1—2次,每次100克以下,而且不要吃金****鱼、剑鱼等含汞量高的海鱼。
生吃海鲜注意卫生专家强调,如果非要生吃海鲜,一定要注意卫生,建议最好食用前先将海鲜放在4℃环境下冷藏1—2小时,然后在淡盐水中浸泡,以达到杀菌目的。
烹调海鲜时应掌握好时间,不应蒸煮过长,否则不但影响口感,还会降低营养价值。另外还应注意,活鱼被杀死后,不宜马上蒸煮,最好过15分钟,等到鱼的肌肉变软后再做。
与其他食物的搭配禁忌
药物之间有搭配禁忌,食物也是,海鲜更不例外。吃海鲜时不宜畅饮啤酒,这样容易导致血尿酸水平急剧升高,诱发痛风。海鲜不宜与富含鞣酸的水果如柿子、葡萄等一起吃,如果要吃的话至少应间隔两个小时,因为鞣酸会破坏海鲜中的优质蛋白,大大降低海鲜的营养价值。
海鲜含汞量超标的新闻最近经常见报,使很多人心里直打鼓:到底还能不能吃海鲜呢?美国的营养专家研究认为,海鲜,包括鱼、虾、蟹、贝类,仍然应该是人们日常膳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营养学家瑞克·斯罗德博士在最新的《美国医学会期刊》上发表了文章。他说,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应多吃海鲜,最好是保证每周2—3次,每次100克。海鱼中的不饱和脂肪酸 能使血液中的低密度胆固醇减少,同时还能抵抗血液凝固,从而减少老年人患冠心病、高血压和中风的几率。
不过,有些人确实应该少吃海鲜。海鲜的含汞量越来越高,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如果常吃海鲜(指每周4次以上,每次100克以上),会影响胎儿和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而且某些症状要到孩子7岁甚至是14岁以后才出现。专家们认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少吃海鲜,每周最多1—2次,每次100克以下,而且不要吃金****鱼、剑鱼等含汞量高的海鱼。
患有痛风、关节炎和高尿酸血症的病人应少吃海鲜。因为海鲜中嘌呤含量较高,病人吃了以后容易在体内形成尿酸结晶,加重病情。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病人应少吃海鲜,因为海鲜含碘量较高,过高的碘也会加重病情。
生吃海鲜注意卫生
许多地方流行生吃海鲜,如生吃牡蛎等贝类。专家强调,如果非要生吃海鲜,一定要注意卫生,大多数海鲜含有致病性很强的细菌,建议最好食用前先将海鲜放在摄氏4度环境下冷冻1—2小时,然后在淡盐水中浸泡,以达到杀菌目的。
烹调海鲜时应掌握好时间,不应蒸煮过长,否则不但影响口感,还会使蛋白质变性,降低营养价值。另外还应注意,活鱼被杀死后,不宜马上蒸煮,最好过15分钟、等到鱼的肌肉变软后再做,这样有利于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容易被人体吸收,味道和口感也是最好的。
与其他食物的搭配禁忌
药物之间有搭配禁忌,食物也是,海鲜更不例外。吃海鲜时不宜畅饮啤酒,这样容易导致血尿酸水平急剧升高,诱发痛风,以致出现痛风性肾病、痛风性关节炎等。
海鲜不宜与富含鞣酸的水果如柿子、葡萄等一起吃,如果要吃的话至少应间隔2个小时,因为鞣酸会破坏海鲜中的优质蛋白,大大降低海鲜的营养价值。
海鱼的头部富含矿物质砷,砷呈5价状态(As5+)时无毒,但在大量维生素C的作用下会转化成有毒的3价砷(As3+)状态,其毒性相当于****,因此应避免在吃海鱼前后2小时内服用维生素C药丸。但是,适量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指500克以内)和海鱼一起吃是不会中毒的。
生吃海鲜河鲜当心病从口入
专家:生吃海鲜河鲜当心病从口入 晨报讯 生海鲜、河鲜虽然好吃,但各种寄生虫却防不胜防。近日来自上海市寄生虫病防治部门的数据再次敲起警钟市民因食生海河鲜而患寄生虫病的人数正日趋增多,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0%。
甲肝疫苗注射后可以起到预防甲肝的作用,如果经常在外用餐的话,且经常接触人员密集的场所,是很有必要注意甲肝疫苗的。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对于预防甲肝非常重要。如饭前便后洗手、不在不正规的小摊进食,不饮用生水,水产品保证制熟后食用。
注意饮水卫生。因为甲肝会通过水源进行传播,因此想要预防甲肝,首先要搞好饮水卫生,无论饮用的是自来水还是井水又或者是河水,都要对水进行消毒,另外患者家属尽量不要在公共场所洗病人的衣服,比如河水当中。
不吃不干净的食物。食物上面也可能会残留甲肝病毒,因此想要预防甲肝则不能够吃不干净的食物,生吃蔬菜瓜果的时候要彻底洗干净,同时也不能够喝生水,因为生水当中也可能会存在甲肝病毒,煮沸之后则可以直接消杀甲肝病毒。
容易携带病毒的食物要彻底煮熟。在生活中有些食物特别容易携带甲肝病毒,对此类食物进行烹饪的时候,要彻底煮熟,比如贝类等水产品,一般加热100℃超过一分钟则可以使甲肝病毒失去活性。另外甲肝病毒也有可能存在于剩菜剩饭当中,因此再次食用的时候要充分加热,而且在食用之前要储存在冰箱当中。
少吃火锅。火锅是不少人都喜欢吃的一种食物,孰不知火锅也是导致甲肝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火锅当中的食品种类比较丰富,其中包括猪肉、牛肉、羊肉以及各类海鲜和动物内脏,这些食物当中很容易存在一些病毒,其中也包括甲肝病毒,因此平时要尽量少吃火锅。
勤洗手。甲肝病毒可以通过日常接触进行传播,因此平时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建议洗手的时候用碱性的肥皂。另外甲肝也会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因此不可以与甲肝患者密切接触,同时也不可以与患者共同使用餐具以及茶杯。
及时接种甲肝疫苗。及时接触甲肝疫苗,对于预防甲肝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儿童,因为儿童抵抗甲肝的抗体水平相对比较低,一般接触甲肝病人两周之内接种疫苗,都能够保证患者不发病,因此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有接种甲肝疫苗的必要。
感染了甲肝病毒也不需要过于担心,因为现如今的医学技术已经比较先进,积极的进行治疗,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恢复健康,一般患了甲肝之后身体会出现浑身乏力、食欲减退,以及功肝功能异常的情况。
此时在饮食方面要特别注意,首先不能够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其次不能够吃损伤肝脏健康的食物,建议患者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夏季,喝啤酒、吃海鲜是很多市民喜欢的消暑方式。可是您知道吗?夏季生食海鲜或者吃没有熟透的海鲜是十分危险的。对咱辽宁人威胁最大的两大食源性致病菌为副溶血弧菌和沙门氏菌,二者相加能占辽宁食源性致病菌总数的50%-60%。其中,副溶血弧菌主要存在于海鲜中,夏季海产品的带菌率高达80%-90%。专家提醒,尽量别生吃海鲜,以免“中招”。
副溶血弧菌
是食品安全事故最大隐患
夏季食源性疾病以细菌性感染为主,主要致病细菌是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所长李绥晶介绍,副溶血弧菌和沙门氏菌,是辽宁人最需要警惕的两大致病菌。二者相加,占辽宁食源性致病菌总数的50%-60%左右。其中,由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排在第一位,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多发生在5月-10月的夏秋季。
致病菌藏身海产品中
致病第一名副溶血弧菌
主要存在于:海水或海产品中。因其嗜盐,海产品的带菌率高达80%到90%。
染病症状:起病急骤,常有腹痛、腹泻、呕吐、失水、胃寒及发热,腹痛多呈阵发性绞痛。
防病窍门:
海鲜类食物切勿生食,鱼、虾、蟹、贝类蒸煮时需加热至100℃,持续30分钟。凉拌的海鲜要反复清洗干净后,在100℃沸水中焯烫数分钟。由于副溶血弧菌对酸的抵抗力较弱,烹调前后可加些食醋调拌,有助杀菌。
致病第二名沙门氏菌
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如肉类、蛋类中。
染病症状:以急性肠胃炎为主,包括发热、腹泻、胃痉挛等,重症病人出现打寒战、惊厥、抽搐和昏迷症状。
防病窍门:
加工动物性食品时生熟分开。不要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加工蛋类时最好先用清水清洁蛋壳并擦干。不喝未经处理的水、生牛奶。处理生肉后及时洗手。
生吃海鲜很危险
李绥晶表示,不能拿冰箱当“保险箱”,冰箱中拿出的食物也要加热再吃,西瓜等水果一次少买点,别在冰箱里长时间存放。海鲜类、禽类、鱼类和乳品冷藏温度应低于5℃。菜肴烹饪后至食用前的时间预计超过2小时的,应使其在5℃以下条件存放。在加工过程中要做到生熟用具分开,食品烧熟至食用的放置时间不要超过4个小时,隔餐的剩菜食前应充分加热。
同时,要抛弃高度白酒、酱油、大蒜能“杀灭细菌”的想法。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32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食物混放冰箱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