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端午佳节健康吃粽子大有讲究

苍耳子 2023-07-18 19:12:41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由来已久。粽子花样繁多,以其清香淡雅、软糯滑腻、口味多样而颇受人们喜爱。然而,制作粽子的原料糯米,油性及黏性较大,并不是人人都可以随意吃的,吃法有讲究。

粽子是高热量的食物,其营养成分主要为碳水化合物,另根据配料的不同还含有不等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纤维等。粽子的热量大多偏高,且不易消化,每次食用,以少量为宜。

脑血管疾病患者选素馅棕为宜

一般来说,肉粽和豆沙粽的热量最高。这是因为肉粽多采取动物性原料,加入了五花肉等高脂肪的食物,而豆沙粽除了含糖量较高外,也多加以猪油,所含饱和脂肪酸较高,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如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等,吃多了可增加其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和脑血管意外。所以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以选择素馅棕或白棕为宜。当然,粽子的量也要控制,因为摄入过多淀粉,也可能导致血三酰甘油升高。

胃肠道疾病患者要少量进食粽子

粽子多用糯米制成,含有丰富的支链淀粉,黏性大,多食会增加胃的负担,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的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患胃肠道疾病的人本身消化功能不全,粽子更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若贪食粽子,引起胃酸分泌过多,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如果消化道的症状较明显,暂时别吃粽子,待治疗好转后,再适量地进食粽子。健康饮食网www. .com

高血压患者不宜多食含蛋黄的肉粽

这是因为肉粽中的肉类经过酱油、盐、糖等调味料的腌制,含盐量很高,而且咸蛋黄的含盐量也很高,所以,不适合限制钠摄入量的高血压患者食用。

糖尿病患者少吃精制糖食物

粽子中含糖量较高的红枣棕、豆沙棕等,也不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物。吃粽子时,应将粽子的热量计入主食的摄入量中。对于一餐吃一碗饭的人而言,一个中等个头肉粽中的糯米热量就相当于一碗饭的大米热量,加上配料的肉类、板栗、蛋黄及猪油等,其热量已经相当于一顿饭所需的全部。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尽量少吃肉粽。如有需要,应尽量选择小个儿的白粽等,代替主食食用,因糯米的血糖指数相对较高,每天最好不超过一个,且食用时可配以适量的蔬菜汤。

急性期的痛风病人,如果发现粽子内含有干贝、鲍鱼等嘌呤含量高的馅料,尽量别吃;若是缓解期,偶尔少量吃一两次也不为过。

粽子虽好吃,但应注意口味的选择和进食的适量,当然若只作为应节食品而吃一两次,则不必过于讲究。

===================================================

1、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添加朋友”--查找公众号--搜索“ ”--点击关注即可。

2、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下图二维码点击关注即可:

端午节吃粽子有禁忌 粽子每次吃多少最养生

 随着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的临近,各种各样的粽子吸引着人们,肉馅、水果馅、果酱馅、枣馅、栗子馅等等琳琅满目,让人不知吃哪种才好,也不知道吃多少才够。其实吃粽子也有很多讲究,和日常健康息息相关。
味道虽美 多食不益
粽子大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纤维质,含过多的脂肪、盐、糖。例如一个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约一至一碗半的饭,热量约为400~500卡路里。因此,专家建议,吃粽子,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过3个,男性最好不要超过5个。吃粽子的同时,搭配蔬菜、水果可帮助肠、胃蠕动,而且可以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肠、胃道消化不良。此外,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类,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泻或腹痛。
除此之外,专家还建议一些人除了少吃以外,最好是别吃粽子。心血管病患者:粽子的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老人和儿童:粽子多用糯米制成,黏性大,老人和儿童如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胃、肠道病患者: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糖尿病患者:粽子中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吃时通常还要加糖拌和,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中毒。
端午粽子香 食用有妙方
1、粽子应趁热吃,加了油脂、肉、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冷吃,对于消化能力差的人来说尤其要注意。有些质量差的糯米在冷后会有变硬现象,五谷杂粮粽子冷后的回生现象很明显。
2、粽子属于主食,三餐都可以吃,早餐吃更合适。因为早晨通常食欲不振,饮食数量较少,清香温热的粽子吃起来又方便,又让人心情大好。
3、素粽子的热量没有传说中那么高,但毕竟属于粮食,吃了粽子就要相应减少主食的摄入,否则会带来过多的淀粉,引起体重上升,还可能过于饱胀,引起消化不良。
4、粽子不宜作为一餐当中的唯一食品,一定要配一些菜。因为消化快,血糖上升迅猛,下降也比较快。糖尿病人更要注意,因为他们的血糖控制能力本来就差,特别容易大起大落。
5、热糯米本身虽然好消化,但和油腻的配料比如肥肉、蛋黄等混在一起,消化能力差的人吃了可能会感觉不舒服,另一部分人则容易上火。所以消化不良的人宜选清爽的北方小枣粽子。
6、因体质不同,胃酸过多的人吃甜粽子可能不舒服,有烧心感,吃咸味的肉粽略好一些,少量粽子配合较多的蔬菜也会好一些。
粽子在保存和食用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
一定放冰箱保存。粽子的主要成分是糯米,加上红枣、豆沙或者肉,因此在初夏炎热的天气里很容易变质。枣粽子和豆沙粽子放冰箱可保存3—5天,如果是肉馅,3天内吃完为好。
目前市场上的粽子按其包装和保存的形式大致分3类:新鲜的、冷冻的、真空包装的。新鲜粽子买回家后最好当天食用,否则要及时放进冰箱保存。冷冻和真空包装的粽子都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在其标签保质期内即可食用。但要注意将其分类分袋放进冰箱。如果是自己家里包粽子,现煮现吃口味最好,也最安全。但注意冷藏不超过3天,冷冻不超过7天。再吃的时候,要重新蒸透,但最好不要重复冰冻。
还有一点要注意,粽子剥开后如有黏丝,则表示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鲜了,最好别食用

端午吃粽子、荔枝......有讲究

武汉晚报讯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是吃粽子、咸蛋和绿豆糕,节日前后又正值西瓜、荔枝等夏季甜瓜甜果上市,饮食整体偏甜腻。湖北省人民医院汉阳医院急诊内科主任左小兵教授提醒,大量摄入含糖量高的食物不利 健康 ,市民节日期间要注意饮食有度。

粽子

近年来,粽子的口味越来越多样,清水粽、甜粽、咸粽、八宝粽,甚至咖啡粽、榴莲粽、小龙虾粽等,五花八门。

最常见的甜粽和肉粽,哪一个能“想吃就吃”?答案是:都不能。甜粽子内馅糖分高、肉粽大多含有荤油,都不能随意多吃。尤其是心血管病、肾脏病患者、“三高”人群,对甜粽和肉粽应浅尝辄止。

其他品种的粽子,也不能敞开肚皮随意吃。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不易消化,普通人一天最多吃两个粽子,老人和儿童每天不要超过半个或一个粽子。而对于消化不良和胃溃疡的人来说,最好不吃粽子。

一顿没吃完的粽子,再次食用时应充分加热。一方面,糯米冷却后容易“老化”,更不利于吸收;另一方面,端午节前后气温升高、空气潮湿,容易滋生细菌,充分加热才能确保食品安全。

咸蛋

剥开蛋壳,红色的油就从咸蛋黄里流出来,这样的咸蛋,在端午节前后很受欢迎。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正常人日均食盐摄入量为6克,相当于成人拇指盖大小的小汤勺一平勺。咸蛋在腌制过程中会加入较多的盐,如果端午节期间有吃咸蛋的习惯,应减少当日其他食物的食盐摄入量,以防超标。

高血压患者应慎食、少食咸蛋。

绿豆糕

绿豆糕制作时会用到白糖、蜂蜜等辅料,绿豆糕内含的豆沙馅糖分高、热量高。因此,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最好少吃绿豆糕。

手工制作的绿豆糕保质期较短,大多只有两三天,购买后应及时吃完。

西瓜

西瓜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西瓜含水分较足,肾功能不全的人,排泄水分的功能减退,也不宜多吃西瓜。

现在很多市民习惯将西瓜切成小块后食用。端午节前后高热潮湿,切开的水果不宜久存,建议吃多少、切多少,吃不完的切块水果尽快放入冰箱保存。

中医认为,西瓜性寒,患风寒感冒或感冒初期的人,最好先别吃西瓜;身体衰弱、脾肾虚寒、大便稀溏的人也不宜多吃西瓜。

荔枝

与西瓜不同,荔枝性温,阴虚火旺、长痘、患有咽炎的人不宜多吃荔枝。

荔枝也属于糖分高的水果,糖尿病人不宜食用。

端午吃粽子在禁忌有哪些?端午吃粽子有什么禁忌?

马上就是要到我国的传统节假日,端午节了,在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会有粽子这样的失误,而端午节吃粽子是传统的文化习俗,那么,端午吃粽子在禁忌有哪些?端午吃粽子有什么禁忌?看完这篇文章后,喜欢吃粽子的人呢,不要吃太多了哦!
端午节各种各样的粽子吸引着人们,肉馅、水果馅、果酱馅、枣馅、栗子馅等等琳琅满目,让人不知吃哪种才好,也不知道吃多少才够。实在吃粽子也有很多讲究,和日常健康息息相关。那么端午吃粽子有那么禁忌呢?
1、粽子最好不要在早上吃
粽子是糯米做的,本来就不容易消化,一大早就吃粽子,停留在胃里的时间则更长,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慢性胃病、胃溃疡的人发病。
2、粽子要热透再吃
粽子最好不要凉着吃,吃前要彻底加热。一是糯米和粽子馅都是容易变质的食物,加热不充分,很容易发生食物中毒;二是因为变凉的粽子过油、过黏,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还有一点要注意,粽子剥开后如有黏丝,则表示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鲜了,最好别食用。
3、吃粽子要适量不宜多吃
每餐控制量。每天吃粽子别超过50克,基本上是不超过1个。吃多了会消化不良,尤其胃肠道疾病最好少吃,严重的糖尿病患者还是不吃为佳,对于老年人千万不要一下子吃的太多太快,最好分小块慢慢食用。端节前后,千万不要餐餐吃粽子,或只吃粽子忘了其他种类食物的摄取如青菜和水果等,易消化不良、肠胃不适,纤维质不够,肠胃蠕动不易造成便秘。配一碗清淡的汤,如冬瓜、竹笋、丝瓜汤等,最后再来一分水果,增加纤维质的摄取,达到营养均衡。
4、糖尿病人忌食粽子
很多人喜欢吃五花肉做的肉粽。专家指出,肉粽虽然蛋白含量高,却含有大量脂肪。因此高血脂病人应避免食用,可选择豆沙粽、小枣粽和八宝粽等。因为糯米升糖指数高,不管是甜粽还是肉粽糖尿病人都应避免食用。胃肠有病的人也不建议吃粽子,因为粽子不易消化,尤其吃了油腻之后再吃粽子,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肠胃不适。胃酸过多和胃溃疡的人也应当少吃。另外,中老年人和体弱者不宜多吃粽子,宜选小粽子,尤其是含有粗粮、薯类的粽子、不加油不加肉的粽子。
5、高血压、痛风患者吃粽子注意内陷
至于高血压患者,可以选择潮州粽或南部粽等调味较少的蒸粽,因为北部粽与裹蒸粽的馅料经过腌渍调味,对于需要限制钠量的高血压患者就较不适合;高血脂患者,对于上述所提油脂含量较高的潮州粽,不管甜咸,一定要特别注意,而南部粽的花生与花生粉也是属于高油脂类,最好也不要食用。
2、四类人群要慎食粽子
1、老人和儿童
粽子多用糯米制成,粘性大,老人和儿童过量进食极易造成消化不良,以及由此产生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
2、胃肠病患者
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吃后会增加消化酶的负荷。粽子的糯米,性温滞气,吃多会加重胃肠的负担,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人若贪吃粽子,很有可能造成溃疡穿孔、出血,使病情加重。
3、糖尿病患者
粽子常有含糖量很高的红枣、豆沙等,如果不加节制,就会损害胰岛功能,引起患者血糖和尿糖迅速上升,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昏迷、中毒,抢救不及时还有生命危险。
4、心血管病患者
粽子的品种繁多,其中肉粽子和猪油豆沙粽子所含脂肪多,属油腻食品。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人吃多了,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3、粽子吃了不消化咋办
(1)喝酸奶
酸奶含有乳酸菌,进入肠道后能刺激胃液分泌,加速肠胃蠕动,以达到促消化的目的。不过如果是吃太多,肚子撑的痛时不要喝酸奶,以免感觉肚子更撑。最好是吃完粽子1小时后再喝。
(2)揉按腹部
揉肚子主要是为了手动的加速肠胃蠕动,增进新陈代谢。不过肚子胀的厉害时,要特别注意力度,可以躺靠在椅子上,轻轻在肚皮打圈,用力按可能会引起腹痛。
(3)散步
端午节吃多了粽子不消化,要多运动一下,为避免腹痛,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在室外散散步就可以了,速度3-4公里/小时即可。
(4)吃健胃消食片
健胃消食片可以帮助理气和胃,吃粽子吃多了不消化,可以吃几片,一般2-3小时后,腹胀的感觉就会消失。
(5)按压穴位
按压大陵穴可以降胃火、去心火,提升胃动力。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都可以通过这个穴位来调。它在手掌根,腕横纹的中点上。
劳宫穴在手掌心的位置,简单的找法是把手握成拳头,中指指尖点到的位置即是劳宫穴。这个穴位在五行属火,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腹胀不消化。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28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