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由于气候的特点,人们易出现春困、感冒、皮肤干燥或过敏等各种不适。春季是万物复苏之时,也是养生之时。那么,如何合理饮食缓解春季各种不适呢?
春困
“春困”是指人体为适应季节和气温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短暂的生理现象,并非一种疾病。中医认为,“春困”与脾湿、气虚和肝郁三因素密切相关。孙思邈曾曰“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因此,日常饮食可选用白芍、淮山等疏肝养肝、健脾祛湿功效的药食两用中药。
现代医学认为,从冬天到春天,皮肤血流量不断增加而脑血流供应相对减少,加上白昼不断增长,使得人们感到疲倦,困意绵绵。针对“春困”,不妨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①合理三餐供能,科学安排就餐时间。一般早中晚三餐能量供能比可安排为35%~40%、30%~35%和25%~30%。结合个人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安排三餐就餐时间。②荤素搭配,均衡膳食。为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建议适量摄入瘦畜肉、去皮禽类、鸡蛋或鱼类、大豆及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物。为保证维生素和矿物质充分摄入,建议每天进食300~500克新鲜时令蔬菜和200~350克新鲜水果,切记果汁不能替代水果。③口味宜清淡,易消化。多采用蒸、炖或煮等清淡烹饪方法,尽量避免煎炸等油腻烹饪方法。
感冒
俗语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天”,要提防气候多变对健康的影响。
中医认为,四时之中,气候失常,如春应温而反寒,风邪易侵入人体而感冒。根据流行性,其可分为普通感冒和流感。普通感冒又可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和风湿感冒。感冒临床症状呈多样化,如鼻塞、流涕、咳嗽、发热、咽痛、头痛或全身不适等。除及时增减衣服和加强体育锻炼外,不同分型的感冒药膳疗法则不尽相同。以鼻塞流清涕、发热轻恶寒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风寒感冒者,可服用具有疏风散寒、辛温解表功效的生姜红糖茶;以咽痛、目赤且发热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风热感冒者,可服用具有疏风清热、辛凉解表功效的桑菊豆豉饮;以头重、鼻塞声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风湿感冒者,可服用具有疏风祛湿功效的香薷饮。
西医学认为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类型,依病原体来源,可分为细菌性感冒和病毒性感冒。一般,春季感冒大多为病毒性感冒,且多为自限性疾病。部分患者感冒期间出现发热、食欲减退等不适,除少量多次饮水外,日常饮食倡导合理膳食和均衡营养,可进食清淡和易消化的粥、清汤、足量新鲜蔬菜水果等。尽量不吃或避免油腻食物、甜饮料等,如有腹胀、腹泻等胃肠道不适,可暂时将牛奶更换为酸奶。
过敏
《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中医认为,过敏是一种风邪侵入人体,正邪于皮肤表面进行搏击,出现红、肿、瘙痒等各种不适。春季是皮肤过敏的高发季节。一般说来,春季皮肤过敏的过敏原大多是花粉、柳絮、粉尘以及海鲜等食物。食物是常见的过敏原,部分儿童对牛奶、鸡蛋和大豆等过敏,部分成人对花生、坚果或海鲜过敏,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皮疹、皮肤肿胀等皮肤黏膜症状,及鼻塞、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值得注意的是,春季不少患者在花粉过敏的同时伴有食物过敏。对于过敏的易感人群,找到和避免过敏原是防治过敏性疾病的关键。平常,食源性皮肤过敏者需做到平衡膳食,荤素搭配,尽量避免油腻、辛辣刺激食物。对于光过敏者而言,应避免食用香菜、芹菜、香菇等可能增加光敏的食物。
除合理膳食外,我们还应作息规律,适量运动,心情愉悦,以此增强身体免疫力轻松应对春季各种不适。
===================================================
1、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添加朋友”--查找公众号--搜索“ ”--点击关注即可。
2、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下图二维码点击关注即可:
春天的养生与保健? 从中医角度来说,春天是历代养生家都非常重视的季节。因为这个季节阳气生发、生机盎然,但也是各种病菌和微生物繁殖、复苏的季节,疾病很容易流行。 吃:多甘少酸是春季饮食原则 中医认为,春季与五脏中的肝脏相对应,很容易发生肝气过旺,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还会使本来就偏旺的肝气更旺,对脾胃造成更大伤害。这正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在春季容易复发的原因之一。 在“补”的问题上,健康人完全可以不用进补,而有慢性病的人则可按照春夏养阳的原则,及时咨询医师进行辩证调治,这样既能控制旧疾,还能预防新病,或在医师指导下以各种参进行调养,增强体质,但千万不要滥用补药。中医专家介绍,眼下人们可以多吃一些性味甘平的食物,如瘦肉、蛋类、牛奶、蜂蜜、豆制品、新鲜蔬菜。由于春季肝气旺、脾气弱,而脾胃主四肢,脾气不旺,四肢酸软无力,所以还要补脾。药补不如食补,补脾多吃鲫鱼、胡萝卜、苹果、淮山等。 穿:春捂四原则 中医养生之衣篇 中医讲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天天冷,到了春天,人就和植物一样开始复苏,可春天正是各种病毒活跃的时候,加上春天时寒气还没有完全散去,人也就很容易患病。所以,在穿衣上中医讲究养生防病应当“春捂”。 中医专家介绍,“春捂”也就是着重于保暖,而“春捂”的时期应该是在早春,一般从三月初到四月中旬。“捂”的程度也应当因人而异,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决定增减衣物,一般来说,“春捂”可以遵循以下原则:随时增减衣物。注意防寒保暖,以助人体阳气生发,抗御外邪侵袭。对婴幼儿、老人和孕产妇更为重要,“老病号”更应注意防寒保暖,以预防中风、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发生。捂得过多也不好。如果衣物穿得过多,捂得过厚、过紧,不仅不利于肌体御寒,而且还会限制活动。 睡:睡个午觉防春困 经过漫漫寒冬,人体阳气消耗不少。初春时阳气升发不足,人就感到非常困乏。如果出现“春困”现象,就要注意自我调节。 首先,人们应克制情绪,以免伤肝,肝火上扰容易影响脾胃功能,从而为消化道疾病敞开大门。同时不要因为“春困”而睡懒觉,应适应春季,调整自己的作息规律。如果觉得困乏,不妨补个午觉,消除疲劳。 其次,克服春困可从饮食调理入手补气、补阳。中医讲究“春夏补阳,秋冬补阴”,而补阳药补不如食补。专家认为,春季用茯苓煮粥或用莲蓉红枣煮粥可补脾气不足,多食龙眼肉也可补脾气,多食枸杞、乌鸡等可补肾气不足,这些饮食疗法都可缓解春困现象。 行:开春运动有“良方” 中医养生之行篇 中医认为,春天的阳气在树林、江河、湖边的空气里尤其旺盛,这些地方富含着一种负氧离子,它有止咳、消除疲劳、调节神经、降压、镇静等功效。运动地点选择在室外,能改善呼吸、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的状态,越练越精神。所以春季运动首先要在室外。 入春以后要适应阳气升发的特点,加强运动锻炼,可选择跑步、打拳、做操、散步、打球、放风筝运动,让机体吐故纳新,使筋骨得到舒展。另外,春季锻炼不宜出汗过多,刚出汗就差不多了,锻炼结束时还要立即擦干汗液,换上干净衣物,以防着凉。若已经感冒,还是不宜参加体育锻炼,而应多休息,待感冒痊愈后再参加锻炼才好。
春季乍暖还寒,气候很不稳定。所以,春季养生要重调理,更要顺应时节。根据季节养生特点,我们将春季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送给大家,希望大家都能养成良好的起居习惯,助力健康生活。
一、合理的作息。在中医层面来说人体应该在子时前入睡,子时就是23点到凌晨1点,所以我们最好能在23点前入睡。睡前不可过饱或者过激,睡眠环境不可过冷或者过热。
二、适当的运动。在春天可以适当地做一些有氧运动,例如:慢跑,骑自行车,爬山踏春,放风筝.......适当地有氧运动可以促进我们的血液循环,加快我们的新陈代谢,这样有利于唤醒已经“沉睡”了一个冬天的身体,帮助我们尽快适应季节的变化。同时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避免负荷过大从而得不偿失。
三、科学的饮食。春天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如应季的竹笋,菇类等等,避免摄入过多的肉食和油腻食品,此时应该养肠胃,可以适当地冲泡一些花茶来喝。同时我们也应该多吃水果蔬菜。
四、多出去走动,特别是当自己疲倦的时候多点去看看远方的风景,你会发现远比床铺更有吸引力的春色。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多出去走动,不能因为春困而困倦,应该时刻让自己保持一种充满活力的状态就能有效抵制春困。
五、睡眠要减少
《内经》要我们在春季应“夜卧早起”,即晚睡早起。过了冬季,白天时间延长,夜晚缩短,按照《内经》的理论,我们也应该顺应这种昼夜的变动规律,适度减少睡眠,增加活动时间。因为,人体阳气的生发和闭藏的状态,是与睡眠密切相关的,当我们清醒时,阳气行于表、行于外;当我们入睡时,阳气行于内、行于脏。因此,要想使人体的阳气像自然界的阳气一样能够生发,就要减少睡眠时间,睡眠过多,极易使人体的阳气郁滞体内,不利于“春夏养阳”。但古代医家也强调,虽然春季要“晚睡早起”,早起也不要早于鸡鸣的时段,即不要在5点前起床;晚睡不要晚于半夜子时,即不要在晚上11点后再睡,否则,也会对人体健康不利。
六、运动要增加
。虽然《黄帝内经》对运动并不像西方文化那样重视,但对于春季,提出了“广步于庭”,即要在庭院内大步流星地散步。因为一则可以通过运动长养人体的阳气,因为阳气主动,运动可以产生阳热之气,适度的运动对人体的阳气有长养的作用,运动本身也符合“春者,蠢也,动也”的本意;二则通过观赏自然环境中的新绿,达到疏达肝气的目的,这是春季养生气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内经》认为,自然界的各种不同的声色气味均可以入通于人体的五脏,与不同的脏腑存在着不同的入通关系,青绿色是可以入养肝脏的。多看绿色,多运动,可以舒肝养肝。
春季是大家都非常喜欢的季节,由于天气暖和的原因在春季大多数人体肝气都比较偏旺盛,这样会导致体内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饮食习惯来缓解此状况。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些非常实用的生活小常识
一、帮助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水果:
在平常的生活中水果也是大家必不可缺少的食物,水果不仅仅能够补充自身的维生素还能够有助于自身健康平衡性。当自己的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我们就可以适当吃一些香蕉、火龙果、山楂、草莓、芒果等容易消化之类的食物,以前自己消化吸收功能不好的时候都会吃这些水果,味道鲜美同时还能够帮助个人脾胃健康的恢复。
二、帮助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的蔬菜:
当我们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不好的时候还能够吃一些蔬菜帮助脾胃消化能力吸收功能的恢复,比如:南瓜、西红柿、冬瓜、黄瓜、海带、山药等等。南瓜可以结合小米制作南瓜小米粥、南瓜炖绿豆、南瓜饼,西红柿可以用来炒鸡蛋、凉拌西红柿,山药可以结合香菇炖鸡肉,这些菜谱不仅仅能够让身体充分吸收营养,也是保护脾胃的?好帮手?。平时需要注意自身的饮食习惯,尽量不要吃辛辣食物,多吃一些易消化保护肠胃的食物。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加注重个人的身体健康,每天坚持参加运动锻炼注意个人的饮食习惯,多吃一些蔬菜水果。这样不仅仅能够让身体摆脱各种各样烦恼,还能够给自己换来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相信这也是很多朋友都所向往的地方。当然,脾胃受到较大伤害之时也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让自己早日康复。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24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春来野菜香又到了吃野菜的好时节
下一篇: 复工了,吃饭叫外卖或去餐馆安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