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后,有家庭已经开始用药茶、药酒和药膳进补,其中一些人反映吃完补药后睡眠变差了,这可能是补“过头”了。
秋季的主打是“燥”,因此应以清补为主。人参、黄芪等补药多是温热性的,更适合在冬季使用。秋季吃太多补药容易上火,出现流鼻血等症状。同时,由于这些药能提高交感神经的兴奋度,让人感觉激动不安,使用不当可能引起头痛、失眠。
临床上补药吃太多引起失眠的情况较多。人参用于长期保健可含服、嚼服、泡水服或服用粉末,每天1~3克为宜,炖汤和蒸煮时每天的用量也应控制在5~10克。其他补药也有相应的用量,建议咨询医生。服补药用于治疗疾病时,应遵医嘱使用,不可随意加量。
中药进补时注意配伍,也能预防对睡眠的影响。例如,补气血的中药人参、当归、熟地、阿胶等,需要和具有滋阴作用的中药,如沙参、麦冬配伍。这些药的用量和具体搭配应请中医辨证后调整。
此外,服补药后应观察症状,在医生指导下微调。例如,服用阿胶等药物可能影响脾胃功能,一旦出现胃口差、消化不良等症状,可加用山楂、神曲等消食药;出现腹胀等症状时,可加用陈皮等理气化湿的中药。服人参等出现咽干、大便干结等“上火”症状,可加用菊花、金银花等清火中药。服补药期间还应注意饮食禁忌。吃人参、黄芪等补气药时,一般建议慎吃萝卜,少喝茶,以免影响药效。
一旦服补药后出现头痛、失眠、上火等症状,一方面应立即停用补药,另一方面可在没有相关禁忌的前提下,喝绿豆汤缓解。如果症状没有减轻,甚至加重,应及时就诊。
值得提醒的是,一般来说,老人、产后女性、术后和大病初愈者等体虚人群才需要服补药,体质壮实、健康的儿童正在生长发育阶段,原则上不能随便服用补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关于秋季健康饮食,您还需要知道这些:
入秋后健康吃肉您必知的4个真相
秋食粗粮好处多 善于搭配能让营养翻倍
这些秋季当家菜都有自己的营养绝活
秋燥吃什么好?粗粮煲汤远离秋燥
秋季饮食禁忌:在秋季不宜食用动物肺脏
秋天喝什么茶好?秋季喝茶首选乌龙茶降低胆固醇
秋季养生粥:3款适合秋天喝的粥
秋冬季节是吃南瓜的黄金时节
秋季天气干燥易伤津液可考虑吃点西洋参
秋季饮食养生要坚持滋阴润肺、益中补气
===================================================
1、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添加朋友”--查找公众号--搜索“ ”--点击关注即可。
2、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下图二维码点击关注即可:
【原料】牛奶180毫升,鸡蛋黄1个,胡萝卜半条,苹果1个,桔子1个。
【做法】先将鸡蛋黄打散,搅和在牛奶里,再将胡萝卜、苹果、桔子分别榨汁加入蛋黄奶中,和匀即成。
【服法】每日1剂,晚上睡前半小时饮服。
【功效】具有补脑益智、强心爽神之功效。适宜于脑力劳动者补脑之用,尤其适宜于夜间脑力劳动者饮服。现代研究证明,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有改善脑功能作用;蛋黄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对增进记忆、提高脑力活动有益;胡萝卜、苹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具有健脑益智的作用;桔子为碱性食物,有中和人体内的酸性物质、活跃思维、增强记忆作用;此饮具有养心安神作用,能益智增慧,为补脑的最佳饮料。
对于一些身体比较虚弱的中老年人来说,需要服用补血、补气类的滋补品。有些人喜欢把服用时间放在晚上睡觉前,觉得这样吸收会更好。
但是中国保健协会副会长吴大真提醒说,人到中老年,血液黏度会增加,加上睡眠也会使人的心率减慢、新陈代谢降低,如果在睡前服用含糖量较高的滋补品,会使血液黏稠度进一步增加,导致局部血液动力异常,有可能引发脑梗塞等意外事件。因此,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人,不要长期服含糖量高的滋补品,更不要在睡前服用。
头晕,很多人认为是小毛病,饿时会头晕、经期前后会头晕,蹲久了站起来会头晕。间中头晕,应无大碍。不过,如果长时间头晕,就当小心,因为可能是重病的先兆。 感冒时,可能会附带有头晕的病徵,部分女性有时会将血虚与感冒混淆,因为两者都有疲惫、头晕、作闷徵状。血虚的情况,容易在女性怀孕期间出现,贫血者亦经常有此问题。不过,要提醒各位,头晕并非女性专利,大男人同样有机会。当然,女性患头晕的比例较高,确是事实。 西医将原因不明的头晕,归类为耳水不平衡,但从中医角度来看,这情况往往是因压力太大、或睡眠长期不足,一时虚弱所致。其他不可不防的头晕病因包括: 脑瘤:压着脑神经,造成各种不明症状 血压高 肝风内动:患者经常自觉口乾口苦、燥热万分。遇有这情况切忌进补,否则愈补愈晕。 颈椎骨退化:由於长期姿势或睡姿不良,造成颈椎增生、变形、退化,颈部肌肉扯紧,动脉供血受阻。这情况非药物能治愈,必须由改善姿势入手,加以推拿、针灸等治疗。 愈补愈晕 很多人或会认为,头晕皆因体虚引致,因而一觉得头晕,就马上进补。不过,站在中医的角度来看,并非所有头晕症状都受得起补品,不少情况是愈补愈晕的,例如: 感冒:不论是风寒或风热、畏冷还是发烧,暂时都不宜进补; 血压高:不论是虚证或实证,都不宜进补,因为补品均会助长血压上升。极度阴虚火旺者,更要远离补品,因为补药一方面会刺激血压,同时助长阳火,吃了有弊无利。 肝风内动:患者体内盛热,经常自觉口乾口苦、燥热。 我曾有一名病人,20来岁,一个月内连晕数次,跌至头肿面瘀,一次晕倒醒来,已身在医院。家人有见及此,常常给他吃川芎、白芷鱼头汤,以及猫头鹰天麻汤,谁知他愈吃愈晕。 我第一次见他,他双眼满布红丝,嘴唇焦黑、面呈瘀红色,感到头部胀痛,一边耳朵听觉有困难。原来这小子一向不吃蔬果,只爱吃煎炸食物,致令情况如此恶劣。我给他的药,非但不补,而是属於极寒之药,例如生地、麦冬、丹皮、灯芯花、淡竹叶、莲芯、白芍、石决明、黄柏,主力清热泻火。因为此证属於热极生风,热到头胀、血管不流通。如果再给他吃补药,肯定会出事。 止晕有方 有条止晕方,非常出名,就是川芎、白芷煮鱼头,以及猫头鹰配天麻。 说是治晕方,但偏偏很多人越吃越晕,却不明所然。其实,这两条方本身并无问题,只是热盛的人不宜吃,因为有热在身,血管已呈胀大,再用药催谷,只有更晕。 我用的止晕基本方万变不离其宗:天麻、白芷、蒿本各叁钱、川芎一钱,再因应病人不同需要配搭用药- 血虚、低血压型头晕 配八珍汤(即归头、川芎、白芍、熟地、党参、白术、云苓、炙甘草),但只宜无热在身者服用 肾虚阴虚、高血压型头晕 配以六味地黄(即山药(准山)、云苓、泽泻、山萸、丹皮及熟地,为免过分燥热,可改用生地)。 颈椎型头晕 先治理颈椎毛病,再以基本方配牛大力、千斤拔、桑寄生、宽根藤等,舒筋活络。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09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秋季三个不同阶段的饮食进补注意事项
下一篇: 秋季养生要学会“三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