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如果你生了个儿子,这些事你越早知道越好

佩兰 2023-07-17 20:38:18

刚好看到一篇如何养育男孩的文章,特地分享给大家。这篇文章从男孩子成长的三个阶段,鞭辟入里分析了男宝宝从0岁到18岁的发育特点,父母应该承担的角色,培养孩子时该注意的问题。相信会给你的育儿过程带来一些帮助,一起来探讨学习下。

当今,普遍而言,女孩子们比男孩学习更有动力,成绩更好,工作努力,而很多男孩子学习差,没有目标,和人关系处理不好,卷入打架争端。

研究发现,15岁以后男孩因为各种原因(如意外、暴力、自杀等)早死的可能性是女孩的三倍。

但如果男孩子培养得当,他们可以成为非常棒的爱人、父亲和工作伙伴,展现男性的美好一面:能干、会照顾人和稳重。

那么男孩子究竟如何成长的呢?我们父母在他们的成长中应该注意什么呢?关注男孩成长的心理学家们把男孩的成长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0—6岁温柔幼年:这段时期里虽然父亲的角色也很重要,但男孩主要是妈妈的宝宝。他们需要很多的爱和安全感。

● 发展的特点 ●

男孩还是婴儿时,他的需求和女孩没有什么区别,他需要和一个抚育他的人建立特殊的亲密连接,这个抚育者往往是母亲,母亲提供他最需要的奶水、安抚和拥抱。父亲这时候会和孩子玩一些让他兴奋的游戏,比如抛高,举高,骑肩上等,这些是母亲一般不会做的。

男孩和女孩的区别开始慢慢出现,女孩子比男孩更会认脸,触觉更敏锐。而男孩子生长的更快,从2、3岁开始玩的时候会占用更多空间,喜欢使用物品,喜欢把积木搭高,而女孩子喜欢比较低的搭积木。

● 父母的作用 ●

如果母亲是男孩的主要抚育者,他会把母亲当作亲密关系和爱的学习榜样。如果母亲温柔但坚定地设定规矩,不是用打骂或羞辱的方式,他会接受这些规矩而且进步很快。他知道妈妈爱他。

如果母亲喜欢教他说话,他大脑的语言能力会发展更快,让他更爱和人交往。而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或交流能力是很多男孩长大后的弱点,母亲在男孩幼年期就可以弥补这一点。

如果母亲经常情绪悲伤,对男孩缺乏关注,男孩的大脑就会发生改变,变成容易悲伤难过。如果母亲总是生气,打骂他,他会迷惑母亲是否爱他,缺乏安全感。所以母亲需要其他人的帮助,休息好,才能做好抚育孩子这项重要的工作。母亲也需要被照顾,她才能照顾好孩子。

母亲应该接受男孩爱冒险的天性。当男孩捉了一只小蜥蜴或者用泥土堆了一团东西时,母亲应该感到骄傲和快乐,而不是催他洗手换衣服。父亲可以逗他玩,和他假装摔跤,同时是温和的,也照料他,给他读书,在他生病时照顾他。

小男孩就会知道:男人可以是让人激动的、友好的、爱读书的,也可以分担家里的家务和照顾孩子的任务。

● 需要注意的地方 ●

对于和母亲分离,男孩会有更强的焦虑症,如果感觉被抛弃,他更容易关闭内心,不和外界交流。如果可能,男孩在三岁前,最好由家人照顾,那种孩子很多,班级很大的托儿所或幼儿园特别不适合小男孩。

有分离焦虑症的男孩可能会在幼儿园表现的好动或者有攻击性,大人们很可能会他贴标签,说他好动爱打人,而这个标签可能会一直跟随他。

如果是由家人照顾或者是在只有几个孩子的小型家庭式托儿所由有爱心的老师照顾,男孩会适应更好,分离焦虑症会降低。三岁以下的孩子需要和把他放在心里特殊的位置的人度过幼年期。

男孩们最早需要学到是亲密、信任、温暖、快乐和友善。这些幼年时体验到的感情会帮助他更平稳的度过容易冲动的青春期,平衡他爱冒险和爱竞争的天性。

总 结:六岁之前,男孩和女孩没有根本的区别。母亲可以是主要的抚育者,但父亲也可以承担这个角色。重要的是有一两个关键的人爱他,在他的幼年期,把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样他会一生都有内在的安全感,他的大脑会获得亲密交流的技能,喜爱学习和互动。

第二阶段:6—14岁学习男性的一面 :大概在6岁左右,男孩会有一个大的转变,他开始模仿超人、蝙蝠侠等这类的男性英雄的动作,喜欢挥枪舞棒,制造一大堆的噪声(和麻烦),更重要的是他开始很粘父亲,如果父亲缺位,那么他会粘身边的其它成年男性,向他学习,模仿他。如果得不到父亲的注意和关怀,很多男孩开始出现行为问题,如打架、具有攻击性、在学校不服管教等。

● 父母的作用 ●

母亲虽然男孩开始粘爸爸,但不意味着母亲就不重要了。社会对于男性的要求通常是坚毅顽强,其实能够勇于面对内心情感,有温柔、爱心一面的男性人格更完善,婚姻和人际关系更加协调。

母亲应该让男孩知道她一直会支持他爱他,男孩还可以和母亲很亲密,保持柔软的内心。有的父亲抱怨儿子和妈妈太亲了,其实不是妻子做的太多,而是他和儿子的互动太少。如果父亲怀着抱怨的态度或者对儿子期待太高,只会把儿子推得更远。

如果母亲为了让男孩坚强,突然疏离他。男孩为了压抑悲伤,会关闭自己原本和母亲相通的一面:爱意和温柔,因为这些情感不再得到母亲的回应。这样的男孩长大后往往人际关系僵硬,感情单调。所以母亲们,不论你的儿子是五岁还是十五岁,你都可以多多拥抱他。

父亲虽然6-14岁的男孩依然依恋妈妈,但他的兴趣已经改变了,他更加专注于男性角色能够给予他的东西。相比母亲,他们更注意父亲说的话,更愿意向父亲学习。

6-14岁这短短几年是父亲影响儿子的最宝贵的时机,父亲这段时间应该花更多时间和儿子在一起,如果父亲缺位,那么男孩会转向寻找其他能够教导他的男性。很可惜在当今的学校里男教师越来越少,很多男孩只能在年长一些的同伴中吸取力量,所以在学校中会有男孩的小团体甚至帮派。没有年长、值得尊敬的男性的引导,这些同龄人的团体在混乱中探寻方向,接触如暴力、过早的对性的认识、吸烟等不良影响。

父亲这时需要真正承担父亲的角色,深入儿子的生活,扶持他的成长,在人际关系、品格力量、家庭婚姻、价值导向等方面做儿子的模范,成为儿子和成年男性世界之间的桥梁。下面一些基本的为父之道,可以供工作繁忙的父亲一些参考:

1、 挤出时间

这是做父亲最重要的能力。如果你一周工作50-60小时,你很难成为好父亲。如果你的儿子在生活中出现了问题,那么是你的责任。父亲应该拿出时间和儿子玩耍欢笑、教导儿子。

2、 表达你的感情

男孩子喜欢拥抱、玩耍、摔跤,但父亲们也通过读书、讲故事、并坐聊天、和听音乐等安静一点的活动和儿子建立感情联系,要真诚的夸赞孩子的聪慧、努力或者创意。有些爸爸害怕这些会让儿子娘娘腔,但事实恰恰相反,很多同性恋因为缺乏父爱而寻找与其他男性的亲密感情。

3、 放松一点

不要仅仅出于压力或者责任感去和儿子在一起。享受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选择你们两个人都喜欢的活动,不要把和亲子时间变成学习时间,降低对儿子的压力,逐步教会孩子你的技能,和孩子一起体会体育运动、远足、种植等等活动的快乐。

4、 也要做严父

有些父亲喜欢做轻松的慈父,把难做的部分如管教孩子、分担家务、监督作业、为孩子做出选择等交给妻子。有些妻子半开玩笑的说:我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是我的丈夫。不要让你的妻子陷入这样的境地,不仅仅做孩子的朋友,还要和妻子分担养育和引导孩子的责任。

● 需要注意的地方 ●

6-14岁的男孩会面临幼儿期没有碰过的问题,如霸凌、歧视、同龄人和社会过早带来的性信息等,需要父母密切关注这些问题的表征。比如在学校受到霸凌的男孩会有不想上学、缺乏同学朋友、零花钱丢失等现象。而另一个普遍的问题是男孩在这段时间的心智成熟度比女孩晚半年到一年,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尽早入学,好抢先一步,其实男孩如果晚一年上学,才会和女孩同学旗鼓相当,才能比较自信顺利的学习和适应学校生活。

总 结:男孩6-14岁是父亲为之奠定男性基础的宝贵时期,再忙的父亲在这几年也应该挤出时间多关注儿子,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夏夜散步、和儿子聊聊自己的成长过程、一起打球、拍拍儿子的肩膀告诉他他很棒。这些美好的记忆会滋养男孩,伴随他的成长。

第三阶段:14岁—成年成年的定义:我们通常认为孩子从14岁到成年的过程顺理成章的就是好好学习,多发展课外特长,进入理想的大学,然后找到体面工作。很多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包括我自己。

但直到最近这两年,在面临职业、家庭、环境的很多变化时,在失败和尝试、辛苦和快乐中,我才明白:我以前的自尊、骄傲、对自身身份的确认很大程度来自于我的技能、学位和工作,我的安全感来自于和家人、丈夫的关系,我对别人的判断更多基于他的学位和职业,我从未真正关注过我社会阶层之外的人,我也从未真正后悔过自己的过失和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我才意识到:如果没有自给自足的心灵,如果爱只保留给自己,如果总是沾沾自喜的点数一些物质的收获,我离成年还远。

真正成年的人有自己的原则、有跌倒了爬起来的勇气、有不役与外物的能力、有对朋友和家人的爱。这样的成年人能面对家庭的矛盾、处理自身健康的问题、面对经济环境的改变和职场技能更替的挑战,他对自身的认同、和家人的关系和幸福感不会因为环境变化而轻易改变。

所以在孩子14岁到成年的这段时间,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是名牌大学,而是如何培养他成年,我们要做的应该与男孩的前面两个发展阶段相反:继续爱他,但要后退一步,让他接触外界的优秀的人,给他更广阔的视野,给他帮助别人的机会,给他做决定和承担责任的经验。

● 发展的特点 ●

Donand Jeanne Elium在Raising A Son书中很好的描述了男孩在青春期的特点:

1、思考

男孩在这段时间里发育的重心其实在于他的头脑。可以说青春期是男孩开始思考的年纪,他开始抽象思维,开始批判、分析自己、他人和他身边的世界。青春期的男孩经常说这样的话:“我父母总是说他们支持我,但他们不让我去探索真正的自我”、“我爱我爸爸,但他说话会有种族歧视”、“我妈妈人很好,但她总是让别人左右她”等等。他开始有沉默独处的时候,用来思考、吸收、理清自己的感受,分析生活中事件的意义。父母们这时要相信我们在他幼年奠定的基础,要信任他。

2、多变

青春期的男孩是多变的,容易情绪化。为了探索自我,他会尝试不同的行为方式,他可能会一时很自信,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时又忧郁害羞。一会像个学究型,一会像个嬉皮士。父母们有时会很不喜欢他的一些言行,比如染头发、带耳环、批判别人等,但只要我们记得一点,就可以平静的对待他,与他沟通。他的行为不是针对我们的,不是故意让我们难堪生气的,他只是在探索自己,去了解这个世界,或者通过一些言行,希望被他的朋友们接纳。

3、从否定到肯定

BetweenFormandFreedom一书指出,青春期的发展有两个阶段,从13岁到16岁左右(大概就是高中阶段),男孩子们带着美好的希翼去探索世界,他们期待发现真善美,但却失望的发现丑陋、不公和人性的缺点,他们几乎对所有的事情都持否定态度,他们对事情的批判会毫不留情、犀利准确。但到了青春期的末尾(大概是进入大学后),男孩们从希望破灭到接受现实,希望改变现实中的不公,开始期待新生活。

4、精力旺盛

这段时间里,男孩的荷尔蒙会是幼年期的800倍,身体飞速发育,很多男孩整天坐立不安,打球跑步等成了他们最喜欢的事情。所有的男孩这时都应该有体育活动,父母们应该帮助他寻找适合自己的活动。虽然篮球、足球等非常盛行,但不是所有的男孩都喜欢或适合团体运动,内向一点的孩子可以练习游泳、自行车、摔跤等个体运动。

● 父母的角色 ●

1、存在的问题

在这个阶段,男孩的荷尔蒙和身体发育推动男孩进入成年人的角色,他们渴求更多精神层面的互动,希望能够追随激情和梦想。而我们的教育体制只是给了男孩们更多的课业。那些让父母恐惧的事情比如吸毒、犯罪、醉酒等往往是因为男孩找不到可以追求光荣和实现英雄梦的途径,他们看着广漠的社会,找不到可以信仰和跟随的人。

2、建立沟通的基础

父母要做的不是关注于男孩这时让你烦恼的表面问题,如染发、肥腿裤等。我们要透过这些表面,去发现男孩内心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在男孩们抱怨的话里,理解他们的正面述求。比如“爸爸,你总是不理解我”,是否意味着他其实需要你的支持和认可?“我恨你!”是否是表达他感到受伤?“我找什么样的女朋友不关你的事”是否意味着“我需要隐私,我需要更好的把控我自己的生活”?

3、避免过度养育

现代父母往往过度关注孩子的成功,他们为孩子聘请昂贵的私教,送孩子参加各种特长班和比赛,拼命把孩子往名牌大学里推,帮助孩子选择研究生学院,甚至帮助孩子投递简历。这种overparenting不仅限制孩子成为独立的人,而且人为的把孩子的发展划定了一个框框,限制孩子发展的可能性和孩子的想象力,甚至导致孩子抑郁和焦虑。2011年田纳西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来自富裕家庭的青春期孩子的抑郁和焦虑比例和在监狱中的少年犯接近。这应该警醒我们过度关注的家长们。

4、迈向成年

我们无论怎样希望孩子避免犯错误,或者在他们犯错的时候把他们扶起来,让他们重新振作,我们无法替代他们去感受悲伤、失望和痛苦。而不经过弯路和错误,男孩无法认清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习得勇气和坚持。我们能做的是为他们提供成长的机会,接受更多优秀的成年人的辅导(Mentoring),迈向成年(Initiation)。

家庭可以在男孩一定的年龄,举行小小的仪式,宣布他将成年,告诉他成年人的责任和对他的期许,讨论他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如性、交友问题、饮酒等。另一重要部分是为他寻找一位或几位Mentor,比如一位体育教练、教会的领袖、叔伯等。Mentor愿意关注他成长、愿意辅导引领他、给他提出挑战、关心他不要犯致命错误,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家庭结成Mentoring小组,爸爸们或者叔叔们会定期带男孩们去远足野营,分享成长的经验,讨论一些问题,回答男孩们的疑问,每一个男孩都会有一个男人代表他、捍卫他、提升他。

总 结:在14岁到成年的阶段,男孩渐渐脱离家庭,渴望成为更好更独立的人。我们父母需要把视线超越上大学这个门槛,关注成年的真正意义,为他寻求可以辅导引领他的优秀成年人,给他独立发展的空间和经验。

以上共勉,一起成长,成为宝宝眼中的好妈妈。

文章来源:普林斯段科学实验室(ID:PrincetonScienceLab)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PS: ……

假如你生了个傻孩子,你怎么办?

所谓“傻”,古往今来有很多解释,我就不成能了。但要谈一下我对“傻”孩子的看法。有不少孩子小时候反应较慢,笨笨憨憨的,丢三拉四,不长记忆,老吃亏且不记仇等等。有这样的孩子,父母总是担心着急,如果有几个孩子,家长一般就不太喜欢这个笨孩子。如果只有这一个,就疯了似的,给孩子早读书,早培养,想通过各种方法开发孩子的智力,但孩子越学习越跟不上。这是什么原因呢?
孩子有各种不同的体质,有的孩子身体长得快,大脑发育慢, 笨笨憨憨的,丢三拉四,不长记忆,老吃亏且不记仇等等, 这样的孩子后来追上,越大越聪明,因为身体的底子好,脑供血充足,大多数中年以后有大成就的都属于这类型。反之,有的孩子大脑发育走在了身体的前面,小小年纪就显得特别聪明机灵,记忆力强,学什么都快,像个小神童,这样的孩子有不少长大以后就慢慢的走向了平庸,这是因为小时候大脑发育过快,走在了身体的前面,由于父母对自己的神童孩子寄予太高的期望值,不停止的学习,过度透支了孩子的脑力和体力,等到孩子长大了,柔弱的身体供不上大脑的营养,大脑就过早的退化,神童就变成了平庸的成人。小时候的神童长大后成为英雄的极少。极少成为英雄的人身体一定很差。大脑从小透支是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的,这也可能就是欧美极力反对早教、让儿童以玩为主的科学依据吧,而中国的家长往往反其道而行之,违背孩子的身体成长规律从小高压灌输所谓知识,造成孩子身心受损的愚蠢行为,要懂得,“傻”孩子最聪明,不要拔苗助长,顺其自然,长大就是巨人。
我的儿子熊柯嘉小时候反应较慢,傻笨傻笨的,有丢三拉四、又老摔跤、也不长记忆、吃亏且不记仇等傻行为,我就让他晚读书,小学晚一年、中学又晚一年,大学也晚一年,读硕士和博士共延长三年再毕业,这样毕业的孩子,由于没有透支脑力体力,他走向舞台能不有出席吗?他在德国歌剧舞台上能不为中国人争光吗。

生个儿子有什么用,看完我哭了

有一位李大爷,由于家里太穷,到了35岁时才与本村一位死了丈夫的女人结了婚,婚后生下一个儿子,取名晚生。李晚生读书很聪明,尽管他高中毕业正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他是农村人,不用上山下乡了,直接回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他回家锻炼了一个月,被大队干部推荐到大队小学任教。在小学干了两年,又被大队干部推荐上了大学他35岁,娶了死了丈夫的女人,他结果竟然是这样!!。

李大爷没有想到自己三十多岁喜得贵子,李家坳大队第一个上大学的人竟是自己的儿子。有很多人羡慕他,儿子大学一毕业,就拿铁饭碗,将来在城里安家了,再将老父亲接到城里享清福。在李家坳也是头一个。夫妻俩见到恭维的人乐得嘴快合不拢了。
李晚生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本县财政局工作,半年之后,谈了一女朋友,她姓方名秀英,家在农村,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县工商局工作。一年之后,两人结婚了。
一次,李晚生的父亲进城了,找到了儿子的家里,儿媳见公公第一次上门,知道有事,不然不会找上门的。问道:“爸,您今天是第一次上门,一定是有事,什么事,您说,我和您的儿子,一定给您解决。”

“既然你问了,我就不绕弯子,最近家里手头没有钱,现在正是插秧的季节,请人帮工,买化肥都需要钱,我今天来就是要点钱回去,解决燃眉之急。”
“您托人捎信说一下,需要多少,我们将钱带回去,您就不必亲自上门,这钱我得跟您的儿子商量一下。”
方秀英等到丈夫一进家门,没等丈夫跟公公打招呼,就拉着他进了房间,你的父亲来了,我离不开身去买菜,家里只有青菜,你爸不是贵客,招待好不好,他老人家不会计较的。他今天来是要钱的,回去支付插秧的费用,你说给多少合适?”“你说给多少?”“50元应该够了吧。”“你就给50元吧。少了,父亲会想办法的。”
方秀英简单的炒了几个粗菜,招待了公公。饭后,方秀英掏出50元钱,交给公公,说:“这50元钱支付插秧费应该够了吧。”李大爷接过钱,什么也没有说,闷闷不乐地回家了。
只过了两天,方秀英的娘找上门来,方秀英一见娘上门,便关切地问道:“妈,您今天是不是来要钱的?”她的娘点了一下头。她吩咐娘在家看好家,她急忙去去买鱼、买肉,买鸡蛋……
李晚生下班回家时,她拉开门时,说:“我妈来了,你快去打招呼,别怠慢了老人家。她今天也是来要钱的,你说给多少合适?”“你说给多少?”“最少500元才行。”“你就给500元吧。”方秀英的娘拿了500元钱,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方秀英怀孕了,将这一好消息告诉了丈夫,问他:“你是希望我生个儿子,还是生个女儿?”他告诉妻子,最好是生个女儿。“你这人真怪,希望我生女儿,生女儿有什么好?”李晚生什么没有说。
一转眼,方秀英怀胎8个月,她回到娘家养胎待产,临走时,李晚生郑重告诉妻子:“你如果生的是女儿,要及时告诉我。如果生的是儿子,就不必告诉我了,最好将儿子送给别人。”“你这人是怎么啦?为什么不喜欢儿子?”他没有回答妻子的话。
一天,李晚生接到丈母娘捎来的口信,说方秀英喜得一千金,李晚生一听高兴地跳了起来。他向单位领导请了假,告知自己的老婆生了女儿,他要去丈母娘家看望女儿。领导向他恭贺,也批了他的假。
李晚生买了十六只鸡,300个鸡蛋,还有许多补品,挑着一担花钱买的东西,高高兴兴地去了丈母娘家。进门后,将东西放在厨房的饭桌上,顾不得喝丈母娘送上手的糖水,走进房门。
他来到妻子的床前,二话不说,掀开盖在妻子身上的被子,“你让我看看到底是女儿,还是儿子。”
“你看了保证高兴。”
李晚生抱起孩子,放在被子上,迫不及待地揭开裹在孩子身上的衣物,一看不是女儿,生气地吼道:“你们为什么骗我?秀英你难道忘了我曾经说过,生儿子就不用告诉我的话吗?”

李晚生说完,走出房间,拿起厨房饭桌上的东西就走,并说:“这儿子我不要,你们爱送谁就送给谁。”
他的丈母娘见女婿真的生气了,拉住女婿的手,说:“人家生儿子是特别高兴,你是什么原因要将儿子送给别人?今天你必须说明原因,你才可以走出这屋子。”
李晚生站住了,说:“我的父母生下我,为了我读书、上大学,结婚,掏空了家底。可我自参加工作以来,逢年过节回去总是两手空空的,父母过生日也没有为老人家花过一分钱。自从我结婚以来,我的父亲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上门向我要了一次钱,回去支付插秧的费用,您的宝贵女儿只给50元钱,这50元能干啥用?我的父亲拿着50元钱,含着眼泪离开时,说过一句话‘生儿子有啥用?’当时我一听父亲的话,我的心里在流血。您说我要儿子有啥用?”
“晚生,我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对待你的父母没有孝道,只怪我和她的父亲没有教育好,请你原谅我们,是我养的孩子没有家教。你要走,我没有脸面留下你,你就将你的妻子带走吧,别让她留在我家。”
他的丈母娘松开手,走进房间,来到女儿的床前,掀开被子,气愤地说:“你抱着你的儿子给我滚出去,我没有你这样的女儿。”
“妈,我错了,我以后决心改,一定好好地孝敬我的公婆,您就让我做完月子再走吧,求求您留下我!”
李晚生听了妻子和丈母娘的对话,见自己的目的已达到了,放下东西,走进房间,说:“妈,您别生气,您的女儿认错了,您就给她机会吧,留下她。她母子俩吃的、喝的、还有您的护理工钱,我会一分不少算清楚的。”
“只要她说话算数,留下她可以,护理费我可不敢要。”李晚生留下照料妻子,直到假期满了才走。
父母一路养育我们长大,给予了我们许多,我们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方式,这时候,我们不是应该胡思乱想,而是要好好想想父母这些年来对我们的养育之恩,虽说现在孝顺父母也被写进了法律,但真的的孝顺父母不是要法律法规来要求的,而是自觉的。
我们一天天长大,父母一天天变老,逐渐长出了白头发,以前小时候不懂事,看见父母的白头发只会笑哈哈的说你们老了,现在想起来,父母的沧桑、辛苦,都是为了我们子女的幸福,为了给我们一个好的环境,我们长大了,更不应该让父母操心了,我们要做力所能及的事,帮父母分担分担,减轻父母肩上的重担,像回家洗碗,扫地,给父母捶捶背,洗衣服等等我们都能做到,能做到的我们就应该积极去做,让父母休息一下。

有人告诉你生女儿好,有人告诉你生儿子好,也有人说一儿一女最好

有人告诉你生女儿好,有人告诉你生儿子好,也有人说一儿一女最好

其实,你们难道不应该好好考虑,孩子由谁带?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就不重要了吗?

咱们首先不管生的是儿子,还是女儿,如果没有好的家庭氛围,没有好的教育方式,那么一切都是徒劳的

我见过很多家庭,孩子生下来就直接丢给爷爷、奶奶在管,是的,咱们为了生活都很不容易,也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每个家庭的消费水平都是根据自己的收入去支配的,想要得到好的生活水平,就必须加倍的努力,然而,不管我们怎样努力,为的都是一日三餐,为的是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为的是让孩子更好的 健康 快乐的成长。我们再反思一下,隔代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是否跟得上我们这个迅速发达的时代,多给孩子陪伴,多给孩子输入正确的三观,让她们在充满爱的氛围里成长,将来的人生路上遇到困难与挫折更有去解决和承担的能力。小时候的温暖是可以让成年的我们一直带着爱生活的

但是,相比之下,有爷爷奶奶看管的孩子,也许只是独立性不够强。那些从小学开始一个人独来独往,自己上学,自己做饭的孩子,他们的内心需要承受更多。在这么小的年龄就要承担着照顾自己的能力,也许她们的父母也是情非得已,但是这样孩子在独自熬过了那些日子之后,她还要父母做什么?除了提供了住宿和食材,什么都需要自己来,很容易造成孩子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际,甚至是小小年纪满脑子里装的都是暴力倾向。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懂事、善良,但是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

然后,不是每个家长都知道,表面的听话、懂事没有用,要孩子真的听进去了,懂得保护自己,懂得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的同时,还有需要有捍卫自己权利的能力

校园暴力也是常有的事,中午我家小孩就哭着回来说:“妈妈 ,你让老师给我调位置吧?又或者转班、转学都可以”我问孩子,这是受了多大的委屈,孩子说:同桌的男生美术课没有带画纸,每次都是找我要,这次我没给,我的掉地上了,他将我的画纸撕了,我生气轻轻拍了他一下,他重重的找了我“

其实,那个同学在校园里也不是第一次动手打人了,有别的妈妈聊起也说过他动手打人的事,也许如果告诉他的妈妈,他会得到一顿暴揍,又或者他的妈妈会觉得,“咿呀,我的儿子居然这么棒啊!”

我想了想告诉了小孩,你必须学会保护自己,首先你不去招惹他,如果他欺负你,你可以大声一点,直接喊,告诉老师。如果老师没在场,你在自己可以捍卫自己的情况下,请你用同样的方式还回去,因为不讲理的家长我是屡见不鲜。我家孩子包里在的画画纸从来就没少过,至少都是5-10张,其实就不明白那些自己不带画纸还那么蛮横的是什么人教出来的孩子

我相信,这种蛮横的人迟早会遇上他们斗不过的,好好治治他们,兴许就可以消停了

因为,刚开学那会,孩子回来也有一次哭得很伤心的告诉我“妈妈,我们班同学***说我是学渣”孩子的话可以不计较,但是令人伤心了就得好好还回去,于是,我告诉孩子,如果他下次再说,你就说:“你才是学渣,你们全家都是学渣”果不其然,第二天那同学又开始叫了,孩子妥妥的将妈妈的原话给了他之后,再也没被乱扣帽子了,小学一二年龄并不能代表学习的分水岭,咱们只要好好努力,将基础打好,争取用心学习,学霸那是分分钟的事

然后,就在同一个星期,那个同学就遇上了的狠角,将脸上抓出来好几道伤痕,如果你没有去欺负别人,又怎么会有人来伤害你?

言归正传,不管是生儿子,还是女儿,如果你自己不能好好教育好,那么不管是在校园还是将来出入 社会 ,肯定是会有人替你教育的。

别的国家听说:“中国的父母,不需要学习,就能当父母的”感觉好可怕。

是的,中国式教育理念里总会有人觉得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样的传承害了多少孩子?

光靠严厉来管教,你的孩子就算是口服,但是他心里会服吗?

口服,心不服的孩子,很多事情都是会背着父母去做的,只要没在父母的管制范围内,他们就觉得终于可以做回自己了

但是,你试想一下,你的孩子对你只有怕,没有交心的沟通,你们的关系会好到哪里去?

在这个和平、民主的时代,想要管教好孩子,真的还是需要多看书,多为孩子读点教育类的书籍,你为你的孩子读过多少书咧?

面对孩子的管教问题,我们首先只要不是原则上的大问题,一定要给他们适当的自由的空间,让他们感受多点欢乐,多点爱

至于,有人说,生女儿将来过世了,连个祭拜的人都没有。这是不是想得有点多

但是,如果你生个儿子,不好好教育好,将来就肯定是有人养老送终吗?

有多少子女,为了自己的生活迫不得已在他乡工作,老人在老家孤独终老的也不少

咱们,不管是生儿子,还是生女儿,都需要珍惜好一起的这几年,给足孩子爱的陪伴,让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这种童年的幸福感,可以教会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可以不用孩子养老,不给孩子负担,但是孩子拥有的感恩的心,会让她保持善良,会让她有健全的人格,在将来出入 社会 开始工作和面对人生的时候也能好好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广结善缘的孩子运气都不会太差,感恩所有的遇见

愿孩子们都在充满爱的家庭里幸福、快乐的成长 ,咱们不要去在意,生在是儿子还是女儿,多想想孩子的 健康 、健全的人格才是这辈子最大的传承与延续,教育好孩子就是不给 社会 增加负担

作者:爱生活的珊珊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08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