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糖尿病最健康的“生活方式”,你一定要知道,懂了这些不再吃药和打针

夏枯草 2023-07-17 18:18:15

1、每餐7分饱,还想吃就离开饭桌。

2、每天8杯水,不喝也要喝,防病、稳糖离不开。

3、睡前一杯奶,预防夜间低血糖。

4、早餐很重要,营养要达标,不吃早餐,血糖很糟糕。

5、粗细搭配利消化,肉蛋蔬菜不缺少,多吃蔬菜,血糖好。

6、糖友盐量控制好,一天不超3克,防并发,防血压。

7、不吃剩菜和剩饭,菜咸汤浓血糖高,一定要扔掉。

8、两餐中间要加餐,营养吸收血糖稳。

9、每周一条鱼,防止心脑出问题。

10、不喝含糖饮料,不吃奶油制品,不吃高糖水果

11、注意补充蛋白质,动物蛋白好过植物蛋白。

12、多运动,不久座,每隔半小时要活动。

13、晒晒太阳补补钙,有利血糖,骨骼好。

14、每天午睡半小时,多睡也无益。

15、学会餐后半小时散步30分钟,血糖稳定,不增药。

16、心情舒畅,血糖好,心情抑郁,血糖高。

17、每天测量血糖与血压,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

18,定时体检身体各项指标,异常指标不拖延。

19、三餐吃饭要定时定量,血糖也会平稳下降。

20、夏季不冲凉,不饮凉,不吹凉,注意保暖,减少血糖波动值。

得了糖尿病喝哪些茶比较好?这种茶是糖尿病的克星全方位血糖类知识分享,转发功德无量糖尿病饮食指南糖尿病禁忌

奶奶有糖尿病,生活中需要提醒她注意哪些问题呢?

? ? ? ?奶奶有糖尿病,生活中需要提醒她注意哪些问题呢?

平时要护足保肢防烂脚;预防糖尿病肾病;戒烟戒酒。定期就诊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和化验,同时针对并发症的检查。糖尿病患者平时生活中有注意事项,主要包括:

a

?一、注意的就是要防止低血糖,低血糖反应严重时可能致残致死,所以患者需要平时按时进食,在外时要备点糖果和饼干,以备低血糖发作时使用,同时身上要有一个卡片,上面注明自己有糖尿病。

?二、平时要监测血糖,监测血糖的手段有自手指血糖测定,动态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如果手指血糖和动态血糖波动比较大,应及时到医院复查相关指标。

?三、要有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比如出现恶心、呕吐、纳差症状,就要警惕酮症酸中毒,及时到医院诊治;冬季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出现视物模糊,要警惕视网膜病变;

b

在生活方面,糖尿病患者需要养成规律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结构以及适当的运动习惯,对于患者日常的治疗是有最基本的基础作用。要均衡营养,定时定量进餐,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禁食辛辣、刺激性食品,注意饮食卫生。

每人每天吃盐量应严格控制在6克内,食盐量还应减去烹调用酱油中所含的钠,3毫升酱油相当于1克盐,咸菜、腐乳、咸肉、腌制品、蛤贝类、虾米、皮蛋、以及茼蒿菜、草头、空心菜等蔬菜含钠均较高,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少吃油脂多、糖多的食物,比如肥肉、动物内脏、糖果、蛋糕、含糖饮料等;少吃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如白薯、土豆、藕等。

c

多吃含钙的食物,缺钙能促使糖尿病人的病情加重,如虾皮、海带、排骨、芝麻酱、黄豆、牛奶等。

预防糖尿病的方法及日常生活中饮食的注意事项

糖尿病饮食注意事项:

1、低钠高纤维素饮食

高钠饮食可增加血容量,诱发高血压,增加心脏负担,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加重糖尿病并发症。所以,糖尿病人应以低钠饮食为宜,每日食盐量控制在3克以内。而可溶解的纤维素有利于改善脂肪、胆固醇和糖的代谢,并能减轻体重,可以适量多吃这类食物。

?2、多吃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低脂低胆固醇饮食

高脂血症的老年要严格控制动物脂肪或胆固醇的摄入(饱和脂肪酸),多吃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为主,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人体不能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必须从膳食中补充。根据双键的位置及功能又将多不饱和脂肪酸分为ω-6系列和ω-3系列。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属ω-6系列,亚麻酸、DHA、EPA属ω-3系列。?

?3、菜肴少油少盐?

糖尿病人应选少油少盐的清淡食品,菜肴烹调多用蒸、煮、凉拌、涮、炖、卤等方式。烹调宜用植物油,尽量减少赴宴。在赴宴时也要尽量按照平时在家吃饭时的量和食物间的搭配来选择饭菜。

?4、“多吃肉、少吃饭”并不科学?

有人认为肉是蛋白质,饭才是糖,因此,多吃肉不会引起血糖升高。其实不然,肉到体内也能转变成糖。糖尿病患者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小于200毫克,要限制动物性脂肪及含饱和脂肪酸高的脂肪摄入,少吃油煎、炸食物及猪、鸡、鸭、腰花、肝、肾等动物内脏类食物。?

Tip:禁忌辛辣食物、远离烟酒;酒性辛热,可直接干扰机体的能量代谢,加重病情。

多摄入不饱和脂肪酸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605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