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药食同源 >> 饮食营养

糖尿病这“6件事”最伤胰腺,会让胰腺提前报废,只能依靠打针维持

金樱子 2023-07-17 11:51:29

糖尿病主要是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是因为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一点确诊糖尿病,必须改掉以前的坏习惯,才能让身体慢慢恢复,不然会让病情进一步发展,糖尿病这6件事,比较伤胰腺,尽量不要做。

1、饮食油腻

糖尿病人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会进一步增加肝脏和胰腺的脂肪堆积,也就是常说的内脏脂肪,直接影响胰腺的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抗体的增加,提前让胰腺减弱和失去分泌胰岛素的功能。

2、盐量高

高盐饮食,对胰腺有一个较大的坏处就是,增加胰岛素抗体,让降糖药物失去该有效果,进一步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增加胰腺负担。

3、血糖波动幅度大

血糖稍高不是大问题,最关键的是血糖波动要小,人体是一个平衡体,血糖峰值时而很高,时而很低会让胰岛素的分泌失去控制,加快胰腺的老化。

4、不规则运动

运动可以降低血糖,但是不规则的运动,对血糖没有任何好处,不但增加胰腺负担,还对身体循环不利。

5、拒绝增加药物

随着糖尿病病龄增加,原有的药物剂量已经不能让血糖保持稳定,这时候要选择调整药物或增加药物剂量或打胰岛素,拒绝药物的调整和增加,加之血糖太高,只能让胰腺的负担越来越大,加快老化。

6、酗酒

经常酗酒对胰腺伤害是最大的,酒精可以直接损伤胰腺组织,想办法戒掉。

推荐:血糖高降不下来,晚饭主食就吃它,一周血糖变正常!: 全方位血糖类知识分享,转发功德无量糖尿病饮食指南糖尿病禁忌

出现糖尿病的前兆─胰岛素阻抗,该如何才能逆转?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的一种降糖激素,可以打开细胞,让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并在细胞中燃烧以提供身体能量,但有时这样的机制会突然失灵,葡萄糖会无法进入细胞,而聚集在血液中,即使人体分泌再多胰岛素,也无法让血糖降下来,这就是出现「胰岛素阻抗」的现象。

为什么会产生胰岛素阻抗?

? 胰岛素阻抗就是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减弱,无法充分发挥。而形成胰岛素阻抗的原因相对复杂,主要是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包括遗传缺陷与基因突变,而环境因素则包括肥胖、吸菸与缺乏运动等后天行为。

罹患胰岛素阻抗症状的特征

出现胰岛素阻抗症状的人,通常都会伴随着肥胖症、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甚至还会有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血脂紊乱等病理表现,而这些症状通常会合并出现,被称之为「胰岛素阻抗症候群」。

特别是当一个人体重过重时,身体中的细胞对于从胰腺释放的胰岛素不太敏感,相关研究证实,脂肪细胞对胰岛素阻抗的抵抗力要比肌肉细胞更大,如果一个人的脂肪细胞比肌肉细胞更多,那么胰岛素就变得不是那么有用。

而胰岛素阻抗是个沉默的隐形杀手,是心血管疾病、脂肪肝、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甚至是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医界的观念认为糖尿病前期的患者所面临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胰岛素阻抗,所以,改善胰岛素阻抗现象是前期糖尿病患者所必须努力的目标,透过有效的方法,是可以逆转病况,彻底摆脱糖尿病的阴影。

如何改善胰岛素阻抗?

要想改善胰岛素阻抗的状况,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生活习惯,所以必须做到下面4件事:

一、正确的饮食:

要控制每天摄入的总热量,均衡饮食并保持三餐的合理配比,对于糖分、精致谷物与动物脂肪的摄取都要有所控制,并增加蔬菜、水果与全谷物的进食份量比例。

二、减重瘦腰:

肥胖是出现胰岛素阻抗的最重要原因,特别是腹部肥大的人,内脏脂肪与腹部脂肪含量过多,直接影响胰岛素阻抗,所以要纠正胰岛素阻抗最好的作法就是减肥,减少胰岛素的需求,同时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让它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打开细胞,让葡萄糖从血液中进入细胞进行燃烧。

三、科学运动:

运动对于改善胰岛素阻抗有很大的作用,因为运动可以帮助细胞更好的利用胰岛素,特别是肌肉细胞。当运动时时需要大量消耗葡萄糖提供能量,人体的血液徝环会加速,血液中多余的葡萄糖可以不用透过胰岛素就被肌肉细胞利用,此时只要分泌少量的胰岛素就可以维持血糖平衡。如果不达到足够的运动量,对改善胰岛素阻抗起不了作用。

因此糖尿病前期的患者只要定期进行适量是适宜强度的运动,就有机会可以逆转病况,摆脱糖尿病的束缚。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每周运动5次,每次30分钟,将有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四、药物治疗:

如果靠著改变生活与饮食习惯,再加上运动还是无法改善胰岛素抗阻,噻唑烷二酮类 (TZDs)是强效的胰岛素增敏剂,可以使前期糖尿病的胰岛素阻抗减轻33%,还有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与酮基吡格列酮(pioglitazone),也有很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599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