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超过了正常值,一般医生会建议吃药,有没有不吃药把血糖降下来的的可能呢?
如果没有并发症出现的情况下,可以分为以下3种情况,如果出现并发症了,那就必须服用药物了,以免并发症的发展造成坏的影响。
第一个:检查胰岛素抵抗
如果检查存在胰岛素抵抗,可以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来降低胰岛素抵抗,比如不吃不健康的食物如脂肪、肥肉、酒、烟、辛辣、平时多吃蔬菜、膳食纤维高的食物,随着体质的改变,慢慢胰岛素抵抗会消除。
胰岛抵抗消除后,血糖自然会慢慢降下来,通过饮食的调整也是可试着不吃药让血糖平稳的。
第二个:胰岛功能不敏感
长时间的血糖高导致胰岛功能不敏感,在进餐后不能及时分泌胰岛素,这种情况下胰岛功能损害并不严重。
可以采取每天定点运动的方法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程度。
第三点:胰岛功能下降
这种情况并不是说胰岛功能没用了,他还是可以分泌胰岛素的,只是分泌的量不够。相比前两者要严重些,如果不想吃药,必须采取严格的生活干预,从饮食习惯,运动、体重、起居上来全面调整才可以。
点击查看:得了糖尿病喝哪些茶比较好?这种茶是糖尿病的克星糖尿病的饮食,糖尿病饮食指南糖尿病禁忌 糖尿病饮食指南糖尿病禁忌全方位血糖类知识分享,转发功德无量糖尿病饮食指南糖尿病禁忌
建议:你好,你的情况必须要服药的,糖尿病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糖尿病人应避免进食糖及含糖食物,减少进食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适量进食高纤维及淀粉质食物,进食要少食多餐.运动的选择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应尽可能做全身运动,包括散步和慢跑等.在此基础上应用适当的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或是其他降糖药,才能达到长期有效地控制血糖的目的.但是口服药物不行还是要适当使用胰岛素啊.多吃苦瓜有好的辅助降血糖作用.
您提的问题不能简单用“可以”或“不可以”来回答,我觉得有必要和您谈谈以下几个问题:
1,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但不一定非得终身服药,关键在于血糖的控制水平。您的血糖检测值已经降到正常值,是空腹血糖、饭后小时血糖都测过吗?
(两者都要达标),此外还要检查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指标,要求必须<6,5%(这个指标能够反映出近两个月之内血糖的控制水平,而不是某一时刻的血糖水平)。
2,如果三项指标(空腹血糖、饭后2小时血糖、HbAlc)都达标了,建议您不要急于停药,而是要减量。道理很简单,因为您是在饮食控制+药物治疗才使血糖达标的,突然停药血糖完全可能上调,千万别做那种傻事。
3,药物如何减量?如果是口服降糖药,建议减药时要按原用量的1/4量递减,递减后每隔10天左右检查血糖水平,2个月检查一次HbAlc水平,观察减量后的血糖控制情况。
4,如果使用的胰岛素,减量要2U/次递减,间隔一周左右,同样检查以上三三项指标。
5,如果您服用了“拜糖平”,那说明,还不能停药。
以上几点供您参考,有时间您可以游览一下我的网页,见《常见病的防治—糖尿病》(一至六),其中部分内容可能对您有所帮助。
IDhttp://blog,sina,com,cn/zhengchunxue
前言:想要控制糖尿病就要了解糖尿病。
一、糖尿病的起源
糖尿病是一个古老的疾病。公元前400年,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记载过“消渴证”这一病名。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的消渴篇对“三多”症状已有记载。唐朝初年,我国著名医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证患者的小便是甜的。
世界上最早确认和治疗糖尿病的医生是中国唐代名医王焘。王焘根据其父患口渴难忍,饮量大增,身上多疖疮,小便水果味,并根据甄立言《古今条验》一书中指出的:消渴病者小便似麸片甜。于是他亲口尝其父小便,果然是甜的。故针对消渴病制定了治疗方案,辅以调整饮食,使其父病情得到控制。他把这些经验写进了《外台秘要》一书。
为什么中国人患有糖尿病特别多 ,中华民族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磨难,在战争动荡面前食物明显不足,饥饿面前我们祖先身体要能容易的吸收糖份和盐,在现代不缺营养物质的时候,就使我们的身体过多的吸收,所以中国人糖尿病和高血压居高不下。
二、血糖升高不一定是糖尿病
糖尿病具有明显的特征,即高血糖。这么多人认为高血糖是患糖尿病,高血糖是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之一,但高血糖不一定是糖尿病。
1、当患有肝病,例如肝炎,肝硬化和其他肝脏疾病时,肝脏合成糖原的能力降低,并且血糖升高。
2、应激状态下的急性感染、创伤、脑血管意外、烧伤心肌梗死、剧烈疼痛等。此时,胰岛素拮抗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激素和生长激素的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加相对不足。提高血糖。
3、厌食,食欲大大减轻,体重明显轻于原有,弱弱,缺乏力量和慢性疾病可以降低体力,导致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
4、服用某些药物:如利尿剂,糖皮质激素,抗癌药,降压药,避孕药,含糖糖浆和中药蜜丸,都会增加血糖。
5、机体的改变:过度兴奋,过度的体力活动,发烧,感染,大出血,创伤,手术,麻醉,昏迷等,可能引起血糖的暂时变化,例如应激激素增加,葡萄糖耐量降低和血糖升高。
6、生活习惯不好:现在的人工作压力大,常坐办公室通常活动量少,会使胰岛素功能降低,加上长期食用高热量的食物,摄入的蔬菜和水果较少,也容易导致血糖升高。
三、糖尿病患者不一定服用药物
1. 糖尿病前期人群是可以不吃药的。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已经高于正常范围,但是还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一种临界状态,包括糖耐量异常和糖耐量受损两种,也就是空腹血糖偏高和餐后血糖偏高两种。这个时候的血糖偏高,但又没达到诊断值,所以被叫做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人群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调整和运动来控制血糖,但是当糖尿病前期人群通过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以上,血糖仍然控制不好,也就是说空腹血糖 6.1毫摩尔/升和(或)餐后血糖 7.8毫摩尔/升,或高血糖进展快的,建议早期尽量使用药物干预。
2. 1型糖尿病“蜜月期”可以暂停胰岛素
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后,随着血糖的好转,胰岛素的用量可以逐渐减少,有的患者可以完全停用胰岛素数周。甚至有的可达数个月,其血糖水平也能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这个糖尿病的缓解时段就叫做“蜜月期”。
但是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明白,“蜜月期”仅能持续数月,不打胰岛素并不是糖尿病治愈了,如果误以为停用胰岛素是糖尿病治愈的表现,从而放松对血糖的管理,会导致“蜜月期”很快结束,而且可能会发生糖尿病症酸中毒。
所以在“蜜月期仍然要按照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管理自己,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3. 新诊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后
刚刚被诊断为糖尿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医院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一般6个月到三五年不等),胰岛素用量可以很小,甚至可以不用降糖药。这一段可以摆脱降糖药治疗的时期也被称为“蜜月期”。和1型糖尿病一样,在蜜月期2型糖尿病患者同样不能放松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和运动。
4. 减重手术后一段时间内
体型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减重手术达到改善血糖的作用。通过减重手术,多数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缓解,降糖药用量显著减少,有些患者甚至可以停用降糖药,但术后仍然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如控制饮食,进行适当运动等,还需要为避免手术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减重手术后,血糖仍然控制不好,那么患者需要继续服用降糖药。
除了以上4种情况外,糖尿病人必须要遵医嘱终身服药或者打胰岛素。
五、糖尿病应该怎么控制
很多糖友得并发症是毁在自己无知,无知却又不自知,总以为自己懂的很多,总以为自己做的很对、很好。他们需要真正弄懂糖尿病,糖尿病饮食和糖尿病用药,也需要弄懂怎么样才是真正的管好糖尿病。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只是血糖高了,只要控制好血糖就可以了。但糖尿病要控制血糖,控制血糖也是基础,但并不是只要控制血糖就可以。糖尿病是一种全身综合性的疾病,不仅糖代谢紊乱,还存在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
所以也要控制体重、血脂、血压和尿酸;要改正不 健康 的饮食习惯;改正不 健康 的的生活习惯比如抽烟、喝酒、熬夜等;要坚持适度运动等等。
糖尿病患者的两种错误行为:1、会将血糖控制的非常严格,甚至不惜以发生低血糖为代价。什么都不敢吃,如果长期下去,虽然血糖控制下来了,却会因为低血糖、营养不良等严重损伤 健康 。2、不忌口、不运动、不减肥,控糖就靠吃药,打胰岛素。控制不住了就加大药量,加药后又控制不好了,继续加大药量。血糖看似控制的还行,体重一如既往的增加,血脂高,血压也还高着,血脂和血压联手会将很多地方的血管堵死。
要知道:血管病变是所有并发症的发病基础。得了糖尿病血管病变已10年,血管狭窄至少30%,此时血管病变速度是正常人的3-6倍。此时积极预防,保护血管才是出路。
糖友保护血管,除了遵医嘱用药外,日常应做到:
1、定期检测:血糖、血压、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要按时监测,定期检查。
2、定量主食:控制主食量就是控制血糖,增加肉、蛋、豆等抗饿食物的比例。
3、控制油和肉:多选择“好”脂肪,如:深海鱼、核桃、亚麻籽油等。
4、控制盐量:一天盐摄入在6克以内。
5、适度运动,改善“三高”,延缓血管环境恶化。
6、远离烟酒,和不良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
7、积极治疗牙周炎等慢性感染。
8、放松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焦虑。
行文不易,谢谢支持!
关于糖尿病的控制,我们来看2个不同的例子—— 1. 一个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也比较严重,却只是吃了某种降糖药而已,生活上也不注意自律,仍然坚持高糖高脂饮食,也不加强运动,血糖控制的如何也从来不检查,根本不知道血糖升高到了什么程度,身体有其他的高血脂等问题,也因为没有感觉而没有控制,长此以往,糖尿病和其他慢病的并发症就会逐渐出现,甚至会出现突发性的心血管问题,或者肾功能出现衰竭,最终导致短命! 2. 另一个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升高的情况就不严重,在得知自己有了糖尿病问题后,生活上做到了严格的自律,改掉了原来的不健康生活习惯,在饮食上控制的很好,同时也改掉了原来久坐不运动的坏习惯,通过健康的饮食控制和坚持适当强度的运动锻炼和体力活动,逐渐的减轻了体重,控制了血糖,并且定期检查血糖水平,血糖能够一直控制在达标范围内,而一直坚持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心血管、免疫系统等多个方面也都起到了改善和调节的作用,这样的糖尿病患者,有怎能不长寿呢? 于是有人就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长期吃药的糖尿病人就短命,如果不吃药,糖尿病患者光靠控制饮食和运动锻炼,就能长寿!如果因为见过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就得出结论,这真的是不懂科学,一派胡言! 如果有了糖尿病的问题,当然应该做好血糖的控制,但血糖控制的基础,绝不仅仅是用药来调节控制血糖。血糖控制的基础,是生活上的调节干预,实际上,在糖尿病前期,出现空腹血糖受损或餐后糖耐量异常的情况下,或者糖化血红蛋白在5.6~6.4之间的情况下,就建议大家开始启动糖尿病的生活方式干预了。 通过合理控制饮食,健康合理的饮食摄入,保证身体营养的同时,又尽量的做到消耗和糖分摄入的平衡,对于血糖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方面,而合理的安排运动或者体力活动,通过结合「 ”吃”和「 ”动”两个方面,做到吃动平衡,加强身体对于葡萄糖的利用,改善高血糖问题,对于糖尿病的血糖控制,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有很多糖尿病前期和初期的朋友,单单通过合理膳食和加强运动,就能够使血糖恢复达标水平。 但并不是所有人仅仅靠饮食和运动就可以控制血糖达标的,对于生活上已经严格控制,而血糖仍然无法控制达标的情况,该服用药物的时候,不但要服药,而且要尽早的进行药物的干预,不管是口服药物,如二甲双胍、西格列汀、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等常用口服降糖药物,还是在联合应用口服降糖药的情况下,血糖仍然无法控制,启动胰岛素治疗,我们用药的根本目的,还是把血糖控制达标,减少血糖升高对身体造成的心血管、外周神经系统、肾脏、眼底等各个方面的健康损害。 想要控制好血糖,除了生活控制,适时合理的用药,了解血糖的控制情况,定期的进行血糖的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只是闷着头吃药,不知道药物的降糖效果如何,这样做一方面可能会有血糖没控制住却不知道的高血糖风险,也有可能会出现因为不合理用药导致出血低血糖而不自知的危险情况,因此,想要做好血糖的控制,就要做好血糖的监测。 啰里啰嗦说了一大堆,其实我们已经谈到了糖尿病控制的「 ”五架马车”中的四个方面,合理膳食、加强运动、药物控制、血糖监测,还有一架马车是「 ”糖尿病教育”,也正是李药师苦口婆心在网上为大家科普的初衷之一。 总之一句话:糖尿病患者想要长寿,吃药还是不吃药不是重点,重点是综合多方面的糖尿病控制手段,安全的把血糖控制在达标水平内,如果能够安全平稳的控制好血糖,何愁糖尿病人不长寿呢?#清风计划# #夏季养生正当时#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现在不养生,将来养医生。千万别赢了事业,输了健康。关注我,学点老祖宗的养生知识,对您有益无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yinshiyingyang/592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